九年级上册科学 第1章 物质及其变化 检测卷(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九年级上册科学 第1章 物质及其变化 检测卷(无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01.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10-30 09:31: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九年级上科学第一章单元检测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O-16 Cl-35.5 Na-23 Ca—40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40分)
1.宣纸是中国文房四宝之一冥制作工艺被列入我匡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下列
关于宣纸的传统制作工序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2.科学实验要规范操作。下列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3.氢氧化钙的俗称(  )
A.石灰石 B.生石灰 C.石灰水 D.熟石灰
4.下列有关氢氧化钠性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氢氧化钠有腐蚀性 B.固体氢氧化钠有挥发性
C.氢氧化钠能吸收二氧化碳而变质 D.固体氢氧化钠能吸收水蒸气而潮解
5.Na2CO3的水溶液呈碱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碳酸钠水溶液呈碱性所以是碱 B.往碳酸钠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色
C.碳酸钠溶液的俗称是烧碱 D.往碳酸钠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后溶液显红色
6.小柯给校园里植株矮小、叶色发黄的植物施用尿素CO(NH2)2,尿素是一种( )
A.复合肥 B.氮肥 C.磷肥 D.钾肥
7.下列反应中,属于酸和碱之间反应的是( )
A.CuO+H2SO4=CuSO4+H2O B.HCl+AgNO3=AgCl↓+HNO3
C.Ba(OH)2+H2SO4=BaSO4↓+2H2O D.CaCO3+2HCl=CaCl2+H2O+CO2↑
8.如图是酸与碱溶液反应的示意图,下列关于酸碱反应说法正确的是(  )
A.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OH-═H2O
B.生成盐和水的反应,都是酸碱反应
C.当酸碱完全中和时,两者所用质量一定相等
D.当酸碱完全中和时,所得盐溶液pH等于0
9.据报道,某经营宾馆的不法商人用氢氧化钠溶液浸泡、洗涤床单和被套,导致它们显碱性,引起顾客皮肤不适,氢氧化钠溶液的pH可能是(  )
A.3 B.7 C.13 D.5
10.下列物质中,用来降低土壤的酸性是( )
A.氢氧化钠 B.氢氧化钙 C.胆矾 D.食盐
11.某同学在学习酸碱指示剂与常见酸、碱溶液作用时,归纳出如图所示的关系。图中A、B、C、D是两圆相交的部分,分别表示指示剂与酸、碱溶液作用时所显示出的颜色,则其中表示不正确的是( )
A.紫色 B.蓝色 C.无色 D.红色
12.下列四组实验中,不能体现酸的通性的是 ( )
13.下表是常温下生活中几种常见物质的pH,其中显碱性的是(   )
选项 A B C D
物质 新鲜牛奶 柠檬 西红柿 肥皂水
pH 7 2.2~2.4 4.0~4.4 10
14.盐的水溶液不一定都呈中性,如Na2CO3 溶液呈碱性。下列有关实验中,能够证明 Na2CO3溶液呈碱性的实验事实是(   )
A.观察 Na2CO3溶液的颜色,呈无色
B.向 Na2CO3 溶液中滴 1~2 滴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色
C.向Na2CO3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
D.20℃时,向饱和Na2CO3溶液中加入 Na2CO3固体,固体不再继续溶解
15.下列现象中,能用于判断铁丝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
A.火星四射 B.放热 C.生成黑色固体 D.铁丝减少
16.向滴有紫色石蕊试液、PH=4.5的A溶液中,加入过量PH=10.2的B溶液,加B溶液前后溶液的颜色依次是( )
A.红色、蓝色 B.红色、无色 C.蓝色、红色 D.紫色、无色
17.在盛放氢氧化钠溶液试剂的瓶口上出现了一层白色的固体物质,它的主要成分是( )
A.NaOH晶体 B.Na2SO4晶体 C.CaCO3粉末 D.Na2CO3晶体
18.只经过一次实验就能将H2SO4、NaCl、NaOH三种无色溶液区别开来的是 ( )
A.纯碱溶液 B.稀盐酸 C.硝酸银溶液 D.石蕊试液
19.向盛有10mL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逐滴滴加稀盐酸,下列图像能体现溶液的pH变化情况的是( )
A. B.
C. D.
20.消除铁制品表面的锈可用 ( )
A.水 B.稀盐酸 C.洗涤剂 D.食盐水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
21.某植物的花瓣汁液(以下简称:X汁液)呈紫色,X汁液分别滴加到盛有下列溶液的试管中有如下现象:
(1)据上表推测,X汁液 (填“能”或“不能”)作酸碱指示剂。
(2)将X汁液滴入肥皂水中溶液呈绿色,则肥皂水PH (填“>”“<”或“=”)7。
22.根据下表中的信息填空:
(1)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
(2)鸡蛋清是 性。(酸性碱性或中性)
(3)若向一支盛有氨水的试管中滴稀盐酸,则试管中液体的PH会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3.实验室长期存放石灰水(Ca(OH)2)的试剂瓶壁往往附有一层不溶于水的白色固体物质,其主要成分为 ,可以用 清洗,石灰砂浆广泛用于黏合砖石,石灰砂浆表面迅速硬化的主要原因是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反应,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4.回答常见的酸有关的问题问题:
(1)浓盐酸在空气中冒“白雾”,是因为盐酸具有   。
(2)用浓硫酸作为干燥剂是因为浓硫酸具有   。
(3)用硝酸银鉴别盐酸是因为(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
(4)胃液中有助于消化的酸是   ;
25.碳酸钠是一种重要的盐类物质,某同学设计实验对碳酸钠的部分性质进行了探究.请你一起参与探究活动.
(1)【探究实验一】碳酸钠溶液的酸碱性
【实验方案】取少量该固体加入试管中,加适量水溶解,再滴入几滴酚酞试液,振荡.
现象:溶液变成浅红色。结论:碳酸钠溶液为 。
(2)【探究实验二】能与碱反应。
【实验方案】取少量该固体加入试管中,加适量水溶解,再滴入澄清石灰水,振荡.
现象: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18分)
26.实验小组对某河水的酸碱性进行调查,确定三处采样点(如示意图,其数值为该处河水的pH)。
(1)三处采样点中,水质碱性最强的采样点是 。
(2)分析数据发现,采样点丙的酸碱度因支流小溪水的汇入而变化较大,可推知支流小溪水呈 (填“酸性”“碱性”或“中性”)。
27.在学习了酸碱盐知识后, 某科学兴趣小组用黑桐杞提取液做了以下实掄:
实验一: 室温时, 将等量的蒸馏水和不同pH 值的溶液, 分别装在14 支试管中, 并向每支试管
中滴加3 滴黑杞提取。实验结果如下:
PH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颜色 粉红 粉红 粉红 浅紫 浅紫 紫 紫 蓝 蓝 深蓝 深蓝 灰绿 黄 黄棕
实验二: 室温时, 向3 支试管中分别加人等量的3 种物质, 各滴加3 滴黑杞提取液。实验结
果如下:
物质 稀盐酸 牛奶 蒸馏水
颜色 粉红 紫 紫
(1) 根据实验现象, 不能确定牛奶呈中性的理由是
(2)向pH 值为10 的碳酸溶液中滴加3 滴黑杞提取液, 再滴入稀盐酸至过量, 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 。(写出颜色变化过程)
28. 小明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了稀盐酸,发现没有明显现象。为了判断两者是否恰好完全反应,他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加入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后观察到酚酞试液不变色。
根据上述现象,小明得出“两种物质恰好完全反应”的结论。小白认为小明的结论是不合理的,其理由是 。
29.实验室用如图所示装置的部分或全部组合后完成如下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小明要证明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盐,他将A装置中的导气管a与C装置中的导气管 相连,当装置C中产生 的现象时即达到实验目的。
(2)若将A装置中的药品换成稀硫酸和锌粒,产生的H2经干燥后用D装置收集,导管口的连接顺序应是a→ → → 。
四、分析计算题(共12分)
30.(6分)小明在老师的指导下测一瓶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1%的氢氧化钠溶液;
步骤二:向20克待测稀盐酸中逐渐滴入上述氢氧化钠溶液,并使用pH计记录溶液的pH变化情况,绘制图像如图。
(1)已知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由上图知当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质量为 克时恰好完全反应,其中氢氧化钠溶质质量为 克。计算该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结果精确到0.01%)
(2)在往盐酸中逐渐滴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过程中,当溶液的pH达到2时,溶液中的溶质是 。(用化学式表示)
31.(6分)称取氯化钠和氯化钙的固体混合物14克,放入烧杯中,加入96克碳酸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待反应完全后过滤,称得滤液的总质量为100克。求:
CaCl2+Na2CO3== Ca CO3 +2NaCl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的沉淀质量为 克
(2)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固体混合物中氯化钙的质量是多少?
(3)原混合物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