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 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设计+导学工具单+说课稿

文档属性

名称 7.2 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设计+导学工具单+说课稿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9.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0-29 15:27: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附件1
“教学设计”
学科:___语文___ 授课年级:__高一___ 教学题目:_归园田居_(其一)____
学时 一课时
课标要求 注意反复吟咏,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注意不同的作品在创作手法上的独创性,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解读诗歌,鉴赏诗歌,正是要通过揣摩诗句,借助想象,再现情景,鉴赏融注了诗人主观情感的物象——意象,身临其境,感受由此产生的不同韵味、情趣。
内容与学情分析 内容分析 本课从字面上来说比较容易理解,主旨也不难把握,但是它却蕴含着丰富的内涵,诗味也很浓,所以在上课时我试图通过对本诗内涵的多侧面、深层次挖掘,让学生能透过字面去深入理解诗歌;再进一步联系陶渊明的生平经历以及创作背景,从而理解陶渊明其人,对这样一个伟大的诗人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对本诗中的重点词句要进行解读,例如对“俗”“性”“误”“尘网”“恋”“思”“拙”等字词的深入体会,来挖掘诗中所蕴含的诗人的丰富情感,如对黑暗官场的鄙弃厌恶,对误入官场的痛心悔恨,对精神独立的向往追求等等。还要把握“方宅”“草屋”“榆柳”“桃李”等意象,来体会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让学生学会欣赏诗歌的基本方法;并能把握诗人在写景过程中所传达出来的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以及对田园生活中自得其乐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 通过诗歌中意象的分析来把握情景交融的意境。
学习难点 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热爱田园生活的精神,学习其高尚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对诗歌已经有了一定的欣赏能力和方法,而且初中阶段已学过陶渊明的诗歌和散文,粗略了解了陶渊明所生活的时代特点和隐士思想,但学生知识面还不是很开阔,对于理解作者的情感,对诗歌作出正确的评价,从而对自己的人生形成积极有益的影响和启示还有一定得难度;对作者甘于贫困而悠然自得的人生境界还难以真正的理解。在这种现状下,本节课重在对诗人思想情感进行分析,尽可能地将学生已有的材料调动起来,让学生自己多阅读和思考,把自己的见解表达出来。
学习目标 1、朗诵诗歌,学会用诗眼来解读诗歌内容。 反复诵读,通过对诗歌意象的解读,把握作品的意境。 3、解读诗人形像,了解陶诗的艺术风格,领悟诗人的田园情怀及追求自由独立的精神品格。
学生课前需要做的准备工作 需要预习诗歌的内容,了解诗人生平经历以及诗歌风格的特点,反复吟咏等。
学习策略 反复诵读以及思考、讨论
学习 环节 学习任务设计与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落实目标
导入 新课 让学生知道要到哪里去 以初中时学习过的一些最具魏晋时期风骨的文章,从而导入“千古隐逸之宗”的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比如: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很美丽的风景)《饮酒》、《归园田居》(其三))......通过这些文章我们发现,陶渊明笔下最美的风景都是来自于田园,引出人们对田园生活的美妙感受,今天我们将通过对他的作品《归园田居》(其一)的学习,再次共同感受他那高尚的情怀。 课前预习 引发对课题的兴趣
环节一 学习任务与学习目标相对应 诵读诗歌,读准字音, 把握节奏。 反复诵读 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环节二 学习任务与学习目标相对应 从《归园田居》这个标题入手,题眼是哪个字? 分析题眼 学会用诗眼来解读诗歌内容。
环节三 学习任务与学习目标相对应 陶渊明笔下展示出来的田园风光是什么样的?(用诗句回答) 诵读 感受陶渊明笔下的田园风光
环节四 学习任务与学习目标相对应 作者为何而归?(用诗句回答) 诵读 有助于诗歌情感的理解
环节五 学习任务与学习目标相对应 从何而归? “尘网”、“樊笼”比喻什么 诵读 了解诗人仕途经历
环节六 学习任务与学习目标相对应 何谓“羁鸟”? 何谓“池鱼”? 何谓“守拙”? 诵读 品析具体诗句
环节七 学习任务与学习目标相对应 归园后的感觉如何?可见作者的人格倾向和精神追求是怎样的? 诵读 感悟诗人品格
环节八 学习任务与学习目标相对应 整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我们常常说文如其人,那么你从诗中感受到陶渊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诵读 解读诗人形象
环节九 学习任务与学习目标相对应 归园后的感觉如何?可见作者的人格倾向和精神追求是怎样的? 诵读 感悟诗人品格
课堂 小结 整首诗以追悔开始,以庆幸而终,追悔自己“误落尘网,久在樊笼”的压抑与痛苦,庆幸自己终于“回归田园”“复得返自然”的安逸和喜悦,真切地表达了诗人隐居生活的怡然自得之情。 课堂小结 每个人的一生都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选择,也就意味着舍弃与获得。庄子舍弃世俗名利,获得的是天地的逍遥;李白舍弃摧眉折腰,获得的是千古风流;陶渊明舍弃了尘网、樊笼,获得了潇洒和自由.....(.齐读教师寄语)
布置作业 背诵默写《归园田居》 (其一) 2、通过本课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感悟呢?写一篇300字的小短文。 布置作业 巩固学习
板书设计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归
附件2
“导学工具单”
学科:语文 年级:高一 教学题目: 《归园田居》(其一)
【学习目标】:
1、朗诵诗歌,学会用诗眼来解读诗歌内容。
反复诵读,通过对诗歌意象的解读,把握作品的意境。
解读诗人形像,领悟诗人的田园情怀及追求自由独立的精神品格。
【重点难点】:
1、 通过诗歌中意象的分析来把握情景交融的意境。
2、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
【学法提示】:
一、诵读诗歌;
二、品读诗句,思考问题;
领悟诗人的田园情怀及追求自由独立的精神品格。
【学习材料】:
“归园田居”这个标题中的题眼是哪个字
2、陶渊明笔下展示出来的田园风光是什么样的?(用诗句回答)
3、作者为何而归?(用诗句回答)
4、从何而归? “尘网”、“樊笼”比喻什么
5、何谓“羁鸟”?何谓“池鱼”?何谓“守拙”?
归园后的感觉如何?可见作者的人格倾向和精神追求是怎样的?
整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我们常常说文如其人,那么你从诗中感受到陶渊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学习过程】
问题情境:(时间大约5分钟)
通过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很美丽的风景)《饮酒》、《归园田居》(其三))等文章,我们发现,陶渊明笔下最美的风景都是来自于田园,今天我们将通过对他的作品《归园田居》(其一)的学习,再次共同感受他那高尚的情怀。
1、“归园田居”这个标题中的题眼是哪个字
2、陶渊明笔下展示出来的田园风光是什么样的?(用诗句回答)
3、作者为何而归?(用诗句回答)
4、从何而归? “尘网”、“樊笼”比喻什么
5、何谓“羁鸟”?何谓“池鱼”?何谓“守拙”?
6、归园后的感觉如何?可见作者的人格倾向和精神追求是怎样的?
7、整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我们常常说文如其人,那么你从诗中感受到陶渊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自主学习:
诵读并思考问题。(时间大约10分钟)
合作探究:
以小组模式交流讨论问题。(时间大约10分钟)
展示交流: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交流。(时间大约10分钟)
总结提升:
学习完本首诗的感悟与思考。(时间大约5分钟)
【达标检测】:
检测练习:
一、对《归园田居》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D )
A 这首诗运用了白描等手法,情景交融,语言朴素,比喻贴切。
B 表现了作者摆脱黑暗的官场,来到清新的农村之后的自由生活
和愉快的心情。
C 一些平常的农家事物,在诗人笔下构成了一幅恬静优美,清淡
朴素的田园图画。
D 全诗写了诗人从少年进入官场再到多年之后退出官场的全过程。
情景式默写训练:
1、“ , ”两句表露了作者与世不合的性格,为全诗定下基调,是诗人最终辞官归田的根本原因。
2、描写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恶,认为是误入歧途的句子:
“ , ”。
3、运用比喻、拟人手法写诗人身在宦海而心系田园的心情的句 子:“ , ”。
表明作者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回乡开荒种地的句子是: “ , ” 。
透过“ , ”两句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生活十分闲适,有很多空闲时间。
【拓展延伸】:
每个人的一生都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选择,也就意味着舍弃与获得。庄子舍弃世俗名利,获得的是天地的逍遥;李白舍弃摧眉折腰,获得的是千古风流;陶渊明舍弃了尘网、樊笼,获得了潇洒和自由......通过本课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感悟呢?写一篇300字的小短文。
3
《归园田居》(其一)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说本文在教材中的地位:
《归园田居》(其一)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第二单元 第四课《诗三首》中的一首诗,这三首诗分别为汉末古诗和魏晋古诗,在我国诗歌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本单元的学习目标是通过反复吟诵,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本首诗是陶渊明辞去彭泽县令,归隐田园后写的一首诗。写的是田园之乐,实际表明的是作者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心声。学习此诗,有助于学生了解山水田园诗的特点,感受诗人不同流俗的高尚情操。可以说,此诗是诗人“辞旧我的别辞,迎新我的颂歌”,因此,它十分重要。
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依据本单元的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本课特点,我作了以下安排: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写作背景,抓住重点词句,学会用诗眼来解读诗歌内容。
过程与方法目标:反复诵读,通过对诗歌意象的解读,把握作品的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解读诗人形像,了解陶诗的艺术风格,领悟诗人的田园
情怀及追求自由独立的精神品格。
【教学重点】:
通过诗歌中意象的分析来把握情景交融的意境。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热爱田园生活的精神,学习其高尚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课时安排】:一课时
二、说学情:
高一学生对诗歌已经有了一定的欣赏能力和方法,而且初中阶段已学过陶渊明的诗歌和散文,粗略了解了陶渊明所生活的时代特点和隐士思想,但学生知识面还不是很开阔,对于理解作者的情感,对诗歌作出正确的评价,从而对自己的人生形成积极有益的影响和启示还有一定得难度;对作者甘于贫困而悠然自得的人生境界还难以真正的理解。在这种现状下,本节课重在对诗人思想情感进行分析,尽可能地将学生已有的材料调动起来,让学生自己多阅读和思考,把自己的见解表达出来。
三、说教法和学法:
教法:1、诵读法; 2、问题引导法; 3、交流讨论法; 4、点拨法。
学法:1、自主学习法——搜集资料、自主思考、主动探究、解决问题。
2、勾画圈点法——勾画出文中的重点词句。
3、合作探究研讨法——交流讨论,共同研读。
四、说教学过程:
本课计划一课时完成,具体步骤如下:
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
以初中时学习过的一些最具魏晋时期风骨的文章,从而导入“千古隐逸之宗”的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比如: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很美丽的风景)《饮酒》、《归园田居》(其三))......通过这些文章我们发现,陶渊明笔下最美的风景都是来自于田园,引出人们对田园生活的美妙感受,今天我们将通过对他的作品《归园田居》(其一)的学习,再次共同感受他那高尚的情怀。(板书课题)
(二)作者介绍 (由学生完成)
(三)诵读诗歌,感悟诗歌之美
诗歌学习重在诵读,此环节设计首先由学生诵读(教师点评:五言诗歌断句上有别于四言及杂言之处:二二一拍,二一二拍)初步感受诗歌意境,然后老师范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情感,再经过师生共同欣赏配乐朗诵《归园田居(其一)》,用视听的手段来展示诗歌意境,将诗歌内容具体化,形象化。此时,学生的情绪已被诗歌感染和打动,再以配乐的形式让学生集体朗诵,加深理解。
(四)合作探究:师生课堂互动,分析诗歌内容,突破重难点
1、“归园田居”这个标题中的题眼是哪个字
2、陶渊明笔下展示出来的田园风光是什么样的?(用诗句回答)
3、作者为何而归?(用诗句回答)
4、从何而归? “尘网”、“樊笼”比喻什么
5、何谓“羁鸟”?何谓“池鱼”?何谓“守拙”?
6、归园后的感觉如何?可见作者的人格倾向和精神追求是怎样的?
7、整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我们常常说文如其人,那么你从诗中感受到陶渊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五)拓展延伸:有的人说这是一种消极避世的态度,你有什么看法(讨论)?
(六)堂上总结
整首诗以追悔开始,以庆幸而终,追悔自己“误落尘网,久在樊笼”的压抑与痛苦,庆幸自己终于“回归田园”“复得返自然”的安逸和喜悦,真切地表达了诗人隐居生活的怡然自得之情。
五、说作业:
1、背诵并默写《归园田居》(其一)
2、通过本课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感悟呢?写一篇300字的小短文。
六、说板书设计: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在教学中,我会坚持“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原则,力求将语言文字和情感教育结合起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让每一个学生在每节课上都有所进步、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