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静海区2021-2022学年高一9月学生学业能力调研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天津市静海区2021-2022学年高一9月学生学业能力调研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0-29 16:56: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天津市静海区2021-2022学年高一9月学生学业能力调研语文试题

一、填空题
1.请把下面各类诗歌进行正确分类。
如下:《沁园春·长沙》《红烛》《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
①古体诗: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今体诗:__________________
③现代新诗:_________________ ④现代旧体诗: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内分析
2.请分别写出几首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沁园春·长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红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梦游天姥吟留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登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诗歌阅读
3.阅读《沁园春·长沙》,填充空缺内容,并从诗歌鉴赏角度分析诗人此处用什么表现手法描绘出怎样的画面。
(1)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万类霜天竞自由。
(2)表现手法及画面特点:___________。

四、选择 简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油菜花美丽迷人,令人叹为观止。它用微小的花朵,营造漫天的金黄,以毕生的精力,展现极致的艳美。走近花海,只见油菜花之间有阡陌相隔,每处油菜花都一样,以满腔热情① ,不管你来自远方亦或是生于此地,不管你是文人政客亦或是平民商贾,也不管你是否与之早有交情还是它刚结交的新知,都一视同仁。它未沾染俗世的丝毫尘埃,呈现给世间最纯净的美丽,让人如痴如醉。当微风吹拂,馥郁的花香扑鼻而来,油菜花也随风舞动,摆弄着柔小的身姿,跳起华美的舞蹈,宛如一个个美丽婀娜的仙子。最为调皮的莫过于蜜蜂、彩蝶,它们时而点触花蕊,驻足深处,时而飞舞,挑选着最中意的美味佳肴,为花海② 。花海中建有房屋,房屋前面又有溪水流过,附近小树上的鸟儿不时唱出美妙的歌声:此情此境,美不胜收。
4.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A.比拟、排比、对偶B.比拟、排比、夸张
C.比喻、拟人、排比D.比喻、拟人、对偶
5.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当微风吹过,油菜花随风晃动,游人能闻到花香。”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6.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五、选择题
7.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谁主沉浮(主宰) 漫江碧透(表程度,极)
B.峥嵘岁月稠(不平凡、不寻常) 怅寥廓(怅惘,失意的样子)
C.浪遏飞舟(阻止) 激扬文字(激浊扬清,抨击恶浊,褒扬清明)
D.挥斥方遒(强劲有力) 粪土当年万户侯(视……如粪土,表鄙视)
8.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当我们几个都站在牛鼻寨的一个山尖时,脚下是茫茫云海,眼前是________天空,此刻的我们,已经情醉崀山,魂系崀山!
(2)从来都没有见过这些小青年能够这样______风发、斗志昂扬。
(3)容琪______经营了一家服装设计公司,因此熟悉她的人都说她是一位不让须眉的女强人。
A.寥廓  义气  独立
B.辽阔  义气  独力
C.寥廓  意气  独力
D.辽阔  意气  独立
9.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散文家、辞赋家,一名潜,字元亮,自号靖节先生,因宅旁长有五棵柳树,世人以“五柳先生”称之。
B.《短歌行》是曹操的作品,他的诗歌受乐府民歌的影响很深,但富有创造性,气魄雄伟,情调苍凉悲壮。
C.曹操是建安文学新局面的开创者,他的作品除五言外,四言诗也有不少优秀之作,如《短歌行》《观沧海》。
D.陶渊明也写过“金刚怒目”式的作品,如《读〈山海经〉》中“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表现了他对当时腐败政治的批判精神和强烈的反抗意识。
10.《梦游天姥吟留别》第一段运用了衬托手法,与此手法不相同的两句是( )
A.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B.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C.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D.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六、情景默写
11.默写。
(1)《归园田居(其一)》中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生活十分闲适,有很多空闲时间。
(2)杜甫《登高》中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前人也曾把这两句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

七、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2.下列对这首诗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诗人登高的见闻诗人对风、天、猿啸、渚、沙、鸟飞等具体的景物,进行了生动具体细致的刻画。
B.颔联也是写景,但手法与首联不同,如果说首联是一幅工笔画的话,那么颔联就是一幅写意画诗人抓住典型的景物——萧萧的落木,滚滚的流水,加以渲染,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像空间。
C.颈联诗人点明诗旨诗人登高望远,由无边的落木,不尽的江水,联想到自己漂泊万里,暮年多病,抒发了怨天尤人的牢骚,这是孤独者的慨叹。
D.杜甫是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对人生有大悲悯“艰难苦恨繁霜鬓”是他关于现实观照的结果。
13.(学法题)根据所学的诗歌鉴赏方面的常识,请结合诗中意象和创作背景简要概括这首诗思想感情方面所包含的“八重悲”。(方法规律提炼题)


八、微写作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钱理群教授曾说:“真正的精英应该有独立自由的创造精神,要有自我的承担,要有对自己职业的承担,要有对国家、民族、社会、人类的承担。”
2020年1月《教育部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提出原有高校自主招生方式不再使用,转而采用“强基计划”,即突出基础学科的支撑引领作用,选拔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实现招生良性互动。
2020年6月28日广州医科大学2020年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寄语年轻人:“要学会不满足,要向更高的目标前行,不单要有志气,还要争气,不单要有热情,更要有激情。”
作为一名高一学子,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感悟与思考?结合材料精准立意,拟定标题,完成一个议论段落的写作。
要求:①有标题,有观点,有事例,有分析;②不少于120字。

九、材料作文
15.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沁园春 长沙》,表现了了青年毛泽东昂扬向上、雄视天下的凌云壮志。闻一多的《红烛》借“蜡烛”赞扬了“莫问收获,但问耕耘”的奉献精神,表达年轻一代的心声。《峨日朵雪峰之侧》营造了凝重而壮美的氛围,展现了青春之时卑微却强劲的生命力。
以上三则材料给了你关于“青春价值”怎样的触动?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你的触动和思考写一篇文章。写成记叙文(请注意如何写得深刻),体现出你的青春价值观。
提示:可以通过回忆曾经触动你心灵的人和事,在人与事的交织中传达出你的青春价值观。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梦游天姥吟留别》 《登高》 《红烛》 《沁园春·长沙》
2.抒发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表现了对祖国前途的执著追求和献身于祖国的伟大抱负。 抒写了对光明、自由的渴求,对黑暗现实的不满,表现了蔑视权贵、不卑不屈的叛逆精神。 抒发了穷困潦倒、年老多病、流寓他乡的悲哀之情。

3.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表现手法及画面特点:动静结合,远近结合,高低俯仰,画面丰富多彩,色彩绚丽鲜明,描绘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湘江秋景。
【详解】
(1)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染”“漫”“舸”“翔”。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现手法以及景物特点的能力。
远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近观,“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静中有动,生气勃勃。仰视,“鹰击长空”,自由飞翔;俯瞰,“鱼翔浅底”,任意遨游。词人从山上、江面、天空、水底选择了几种典型景物进行描写,远近相间,动静结合,高低俯仰,对照鲜明。“红遍”“碧透”,画面丰富多彩,色彩绚丽鲜明,描绘出一幅立体的寥廓万里、绚丽多彩的江南秋景。

4.C
5.①原文运用拟人和比喻等修辞,生动形象描写出油菜花给游人嗅觉和视觉上的绝佳享受;②原文表达出了感知过程,层次感更加明显;③原文表达与上下文典雅的书面语体一致,改动的句子过于通俗,口语化。
6.①迎接所有的到访者 ②增添了几分乐趣
【解析】
4.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修辞手法、表达特色。先提出该句所采用的修辞手法,再分析句子的表达效果。一般说来,描绘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使描写对象生动形象,主要有比喻、拟人、夸张;结构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突出强调,主要有对偶、排比、反复;表达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增强语气,主要有反问和设问。第三,要看清考题的具体要求,针对性作答。
本题中,“它用微小的花朵,营造漫天的金黄,以毕生的精力,展现极致的艳美”使用了拟人;“不管你来自远方亦或是生于此地,不管你是文人政客亦或是平民商贾,也不管你是否与之早有交情还是它刚结交的新知,都一视同仁”使用了排比;“宛如一个个美丽婀娜的仙子”使用了比喻。
7.B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B.怅:这里用来表达由深思而引发的激昂慷慨的心绪。句意是“面对这茫茫大千世界.怎能不激起思绪万端”。
故选B。
8.C
【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把握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第一句中,“寥廓”,指天空高远且空旷;“辽阔”,指士地、海洋等辽远广阔,此语境中的对象是天空,所以选用“寥廓”;
第二句中,“意气”,指意志和气概,或志趣和性格,如意气相投;“义气”,指由于私人关系而甘于承担风险或牺牲自己利益的气概,如义气凛然;由语境中“青年”“风发”“斗志昂扬”可知,此处是形容青年人的意志和气概,应选“意气”;
第三句中,“独立”,指不依靠别人或单独地站立;“独力”,指靠自己的力量完成某项任务等;此语境是说靠自己力量经营了一家服装设计公司,应选“独力”。
故选C。
9.A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A.“自号靖节先生”“世人以‘五柳先生’称之”错误。陶渊明,世称靖节先生,因宅旁长有五棵柳树,自号“五柳先生”。
故选A。
10.D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写作手法的能力。
A. 一“惊”一“鸣”,看似打破了夜的静谧,实则用声音的描述衬托山里的幽静与闲适。
B. 以树叶在秋风中飘落的形象衬托人的风烛残年。
C.以登天的难衬托蜀道艰险。
D.“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意思是上到半山腰就看见了从海上升起的太阳,在半空中传来天鸡报晓的叫声,没有运用衬托。
故选D。
11.户庭无尘杂 虚室有余闲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庭、萧、滚”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

12.C
13.一可悲:他乡作客,一可悲;常作客,二可悲;万里作客,三可悲;又当萧瑟的秋天,四可悲;年已暮齿,一事无成,五可悲;亲朋亡散,六可悲;孤零零的独自去登,七可悲;身患疾病,八可悲。
【解析】
12.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
C.“怨天尤人”与“孤独”错误。杜甫忧国忧民,他并非只为个人的际遇伤怀而怨天尤人。
故选C。
13.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情感的能力。
《登高》的颈联、尾联均是抒悲,笔力千钧,字字传神,是血与泪的结晶,是悲与恨的沉淀。
颈联抒发了常年漂泊、老病孤愁的悲凉之情。杜甫辗转江湖,身不由己,凶多吉少,有家难归,此为“万里”之悲,一个“万”字表明了离国别家,漂泊路途之远;常年累月,马不停蹄,聚会离合,欢少苦多,此为“常作客”之悲,一个“常”字表明了流浪他乡的时间之久,悲哀感之强烈浓重,令人心神寂寥;“作客”,客居他乡,漂泊在外,有家难回,抒发了我羁旅之愁;人生百年,转瞬即逝,“百年”有迟暮之感;登高远眺,临风怀想,天地一儒,形影相吊,此为“孤独”之悲,一个“独”字,表明独自登台,形单影只,万分凄凉。
尾联抒发了壮志难酬、忧国伤时而又难以排解的苦闷心情。时局动荡,生灵涂炭,忧国伤时,一筹莫展,此为“家国”之悲,“艰难”一词,兼指国家和自身命运,可见作者的家国情怀;“苦”,极度,“恨”,遗憾,虽忧国忧民,却无能为力;异乡飘泊,多病残生,因病断酒,添愁惹恨,此为“断饮”之悲,“新停”一词写杜甫晚年因病戒酒,郁积在胸中的愁闷得不到宣泄。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连用四个字“艰”“难”“苦”“恨”,组合在一起,极尽笔墨突出诗人内心的痛苦和郁闷程度之深,愁肠百结,愁绪万千,以致于白了头发,伤了身体,失了流年,壮志未酬身先老,悲秋之情,愁苦之绪,绵延不绝,令人哀悸。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