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第1章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地球是个不规则的球体
地球是个赤道略鼓、两极稍扁的不规则球体
“盖天说”:古人由于认识上的局限,认为宇宙是由天地构成的,天是圆的,地是方的,“天圆地方”。
探索过程:
远处驶来的船先看到桅杆后看到船身
登高望远
“新盖天说”:但一圆一方怎样联接起来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于是就有人对“天圆地方”的说法加以修改。认为天像一斗笠,中间高四周低,盖在地的上面;而地像一个倒扣的大盘子,也是中间高四周低。这样天和地的连接问题就可以解决。
汉代张衡的“浑天说”:“浑天如鸡子。天体圆如弹丸,地如鸡子中黄,孤居于天内,天大而地小。天表里有水,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
探索过程:
地球的影子
亚里士多德根据月相推断地球是球形的
探索过程:
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首次证明地球不是平面的,而是一个闭合体。
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首次证明地球不是平面的,而是一个闭合体。
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首次证明地球不是平面的,而是一个闭合体。
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首次证明地球不是平面的,而是一个闭合体。
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首次证明地球不是平面的,而是一个闭合体。
见证全貌: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进入了太空,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首先从太空中看到地球的全貌。
地球卫星影像
从遥远的太空观察地球,也证实了地球是个球体的结论正确。
大小:
地球的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
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地球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
形状:赤道略鼓、两级稍扁的球体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随诗歌学地理:
庐山起义是半径,五点一亿表面积。
(6371)
要知赤道有多长,坐地日行八万里。
(八万里=4万公里=4万千米)
地球仪的诞生
南极
北极
赤道
海洋
大陆
中国
1.最先证明地球是球形的事件是( )
A.哥伦布到达美洲
B.麦哲伦环球航行
C.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和使用
D.大地测量技术的产生与进步
2.列举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现象?
3.麦哲伦途径了哪些大洋呢?
当堂检测A:
答案:
1.B 2.在海边看离岸的船,先是船身隐没,然后才是桅杆,登高望远;
3. 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
1.下列各地中,与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的描述最吻合的是 ( )
A.赤道 B.北极圈
C.南极点 D.北回归线
2.通过精确测量发现,地球是一个( )
A.正圆形球体 B.纺锤形球状
C.不规则球体 D.规则球体
答案:1.A 2.C
当堂检测A:
1.地球的赤道半径是( )
A.6356千米 B.6378千米 C.6500千米 D.6371千米
2.地球的表面积约为( )
A.960万平方千米 B.5100平方千米
C.5.1亿平方千米 D.960亿平方千米
3.地球赤道的周长约为( )
A.4万千米 B.8万千米 C.2万千米 D.10万千米
答案:1.D 2.C 3.A
当堂检测B:
小结:
一、地球的形状
1.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2.地球的真实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3.能够说明地球形状的例子: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成功;地球的卫星照片;月
食照片,远处驶来的船首先看到桅杆。
4.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西班牙→直布罗陀海峡→大西洋→
(合恩角)麦哲伦海峡→太平洋→菲律宾群岛→印度洋→好望角
→大西洋→西班牙。
二、地球的大小
1.平均半径:6371千米;2.赤道周长:4万千米;3.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三、认识地球仪
1.作用:方便认识和观察地球;2.地轴、两极、地球仪表面的图标
课后实践:
绘制一个你的地球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