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3.4世界的聚落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地点不利于聚落形成与发展的是( )
A.水源充足的地方 B.交通不便的地方
C.矿产资源丰富的地方 D.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的地方
如图是四种民居景观图,据图完成2﹣3题.
2.图示四种民居的形态,与烟台民居最相似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有一批居民进行迁移,他们最有可能选择建立村庄的地区是( )
A.河流发源地 B.河流干支流交汇处的宽阔地
C.河流入海口的低洼地 D.河流的峡谷地段
4.聚落的形态有( )
A.乡村和工厂 B.牧场和城镇
C.乡村和城市 D.牧区和林区
5.聚落的建筑风格与其自然环境关系密切,下面的搭配不正确的是( )
A.热带沙漠地区﹣﹣房屋厚墙小窗 B.北极地区因纽特人﹣﹣冰屋
C.中国黄土高原﹣﹣窑洞 D.我国西北地区﹣﹣高架屋子
6.有利于聚落形成的地理条件是( )
①交通便利 ②地形崎岖 ③水源充足 ④资源贫乏 ⑤土壤肥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⑤ D.③④⑤
7.下列属于乡村聚落主要从事的工作的是( )
A.纺织工业 B.饮食服务业 C.耕作业 D.邮电业
8.下列关于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乡村聚落的规模一般比城市聚落的规模小
B.乡村聚落的人们主要从事服务业,城市聚落的人们主要从事工业
C.乡村聚落的道路要比城市聚落密集
D.乡村聚落的出现要比城市聚落晚一些
9.传统的聚落建筑风格不可避免地打上各地自然环境的烙印.关于下列地区的民居的说法与实际情况不相符的是( )
A.黄土高原﹣窑洞 B.北京﹣四合院 C.北极地区﹣雪屋 D.西亚﹣高脚屋
10.聚落的形成与环境密切相关.一些特色民居往往能反映出一个地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如图中造成两地聚落景观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地形 B.气候 C.人种 D.风俗习惯
11.图为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景观照片,下列叙述能够反映它们差异的是( )
①乡村的建筑更稀疏、低矮 ②城市的路网更密集
③城市有大片农田 ④乡村商场更多更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2.关于聚落的发展与保护说法正确的是( )
A.随着社会的发展,聚落的不断扩大,所有过去的一切旧的聚落建筑都应全部拆除,建新的聚落建筑
B.在城市与乡村的发展中,所有的旧的聚落建筑都要保存下来,作为历史文化留作纪念,新的聚落建筑另辟新的土地
C.处理好聚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是各个国家自己的事情,与其他国家无关
D.处理好聚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
13.以下表示聚落演变阶段的顺序,正确的是( )
A.村庄﹣城镇﹣城市 B.城市﹣城镇﹣村庄
C.集镇﹣村庄﹣城市 D.城镇﹣集镇﹣乡村
14.关于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全部封闭,禁止游人参观 B.为适应现代生活要彻底改造
C.拆除后都做成微缩景观供人参观 D.核心是对优秀文化的保护
15.某城镇规划在①~⑥中选址建设钢铁厂、自来水厂、商业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下列选址不合理的是( )
A.自来水厂建在①处,靠近水源且位于河流中上游,水质较好
B.商业区建在②处,地势较为开阔
C.高新技术产业园建在⑤处,靠近高等院校,科技实力雄厚
D.钢铁厂建在⑥处,位于盛行风向的下风向,铁路交通便利
二、填空题。
16.早期的聚落大都选择在 、 、 等自然条件优越的地点.
17.由于劳动 方式的差异,不同类型的聚落所呈现出的 有较大的差异.
18.随着 的增长和社会的 ,聚落也在不断地发生 .
19.传统聚落是历史时期人类活动和 相互作用的结果.
20.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所示为 聚落,乙图所示为 聚落。
(2)据丙图中信息分析,影响A、B、C三地聚落选址的共同因素是 。
(3)A、B、C三地聚落的形态多为 状。
(4)图中A处河流的流向是 。
三、解答题。
21.读某地景观分布图,完成以下各题
(1)图中①②③三处属于 聚落.
(2)三处聚落的选址共同点是 .
(3)三处都有可能发展成为 聚落,而最容易发展起来的 处,理由是: .
(4)①处聚落附近森林资源丰富,在这里建一造纸厂是否合理?为什么?
22.我国南方某校学生开展地理野外实践活动,同学们沿等高线地形图中虚线所示线路进行考察。请你帮助他们完成下列要求。
(1)同学们出发前,在图中量得周村、赵庄两村落之间的图上距离是3厘米,则两村之间的实地直线距离是 千米。
(2)同学们首先对两村落进行考查,发现两村落选址的共同自然条件是 ;并发现两村落古民居的房顶坡度较大,这主要是为了适应当地的 。
(3)从A到B经过的地形部位名称是 ,当先行的第一小组到达B地时,后行的第二小组还在A地,此时两小组所在地两地的相对高度是 米。
23.如图反应一个村庄演变为城镇的四个阶段和小城市发展成大城市的四个阶段.仔细观察,分析问题:
(1)村庄是怎样演变为城镇的?在发展过程中它的规模和建筑有哪些变化?
(2)小城市又是怎样扩展成为大城市的?在发展过程中它的道路和形态有哪些变化?
(3)随着城市的发展,有越来越多的乡村人口变成城市人口.他们的生活方式会发生哪些变化?
(4)在哪些地方容易形成比较大的城市?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3.4世界的聚落同步练习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C; 3.B; 4.C; 5.D; 6.C; 7.C; 8.A; 9.D; 10.B; 11.A; 12.D; 13.A; 14.D; 15.B;
二、填空题。
16.地形;气候;资源; 17.生产;景观; 18.人口;发展;变化; 19.自然环境; 20.城市;乡村;地势平坦、沿河分布;条带;自西北流向东南;
三、解答题。
21.乡村;地形平坦,接近河流,交通便利;城市;②;位于两条河流的交汇处,交通便利,便于人和物的集散; 22.1.5;地形平坦,靠近河流;降水多;山脊;400;
23.答案为:
(1)人口数量增大、密度增大,房屋的密集度增大.农舍、牲畜棚圈发展成住宅区.
(2)房屋的密集度继续增大,高度增高.具有大片的住宅、密集的道路.
(3)由分别从事耕作、放牧、捕鱼、伐木等生产活动,变为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工作.
(4)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沿海港口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