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教学目标:
1.能举例说明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了解反应热的概念。
2.知道化学反应热效应与反应的焓变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化学反应热效应与反应的焓变之间的关系。
探究建议:查阅资料、交流探究。
课时划分:一课时。
教学过程:
[讨论] 在我们学过的化学反应当中,有哪些反应伴随着能量(热量)变化?
[引言] 通过讨论知道,在化学反应当中,常伴有能量变化,现在我们来学习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板书] 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一、反应热 焓变:在化学反应过程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通常叫做反应热。又称焓变。
(1)符号:用△H表示。
(2)单位:一般采用kJ/mol。
(3)可直接测量,测量仪器叫量热计。
(4)研究对象:一定压强下,在敞口容器中发生的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5)反应热产生的原因:
[设疑]例如:H2(g)+Cl2(g) = 2HCl(g)
实验测得 lmol H2与 lmol Cl2反应生成 2 mol HCl时放出184.6 kJ的热量,从微观角度应如何解释?
[电脑投影]
[析疑]
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能量。吸收总能量为:436kJ+243kJ=679 kJ,
化学键形成时需要释放能量。释放总能量为:431kJ+431kJ=862 kJ,
反应热的计算:862kJ—679kJ=183kJ
[讲述]任何化学反应都有反应热,这是由于反应物中旧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克服原子间的相互作用而吸收能量;当原子重新组成生成物、新化学键形成时,又要释放能量。新化学键形成时所释放的总能量与反应物中旧化学键断裂时所吸收的总能量的差就是此反应的反应热。
[板书]
(6)反应热表示方法:
[学生阅读教材小结]①当生成物释放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吸收的总能量时,反应为放热反应,使反应本身能量降低,规定放热反应△H为“一”,所以△H为“一”或△H<0时为放热反应。
上述反应 H2(g)+Cl2(g) = 2HCl(g),反应热测量的实验数据为 184.6 kJ/mol,与计算数据 183kJ/mol很接近,一般用实验数据表示,所以△H =-184.6 kJ/mol。
②当生成物释放的总能量小于反应物吸收的总能量时,反应是吸热反应,通过加热、光照等方法吸收能量,使反应本身能量升高,规定△H为“+”,所以△H为“+”或△H>0时为吸热反应。
[板书] △H为“+”或△H>0时为吸热反应;△H为“一”或△H<0时为放热反应。
[投影]
[讲解]
(1)如果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反应物转化为生成物时放出热量。反应为放热反应。规定放热反应△H为“一”。
(2)如果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反应物转化为生成物时吸收热量。反应为吸热反应。规定△H为“+”。
[投影]
例 1:1molC与1molH2O(g)反应失成lmol CO(g)和1mol H2(g),需要吸收131.5kJ的热量,该反应的反应热为△H= kJ/mol。(+131.5)
例 2:拆开 lmol H—H键、lmol N-H键、lmolN≡N键分别需要的能量是436kJ、391kJ、946N,则1mol N2生成NH3的反应热为 ,1mol H2生成NH3的反应热为 。
分析:N2(g)+3H2(g)=2NH3(g),因拆开 lmol N—H键和生成 lmol N—H键吸收和释放出的能量相等,所以此反应的反应热计算如下:
2×3×391kJ/mol-946kJ/mol-3×436kJ/mol=92kJ/mol
而 lmol H2只与mol N2反应,所以反应热△H=,则此题lmolN2生成NH3的反应热△H = -92kJ/mol。
[过渡]什么是化学反应热?如何表示?如何准确地描述物质间的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下面我们来学习热化学方程式。
[板书]
二、热化学方程式
1.定义:表明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的化学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
例:H2(g)+I2(g) 2HI(g);△H=-14.9 kJ/mol
[学生分析]热化学方程式不仅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也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板书] 2.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注意事项:(让学生阅读教材归纳、总结)
(1) 需注明反应的温度和压强。因反应的温度和压强不同时,其△H不同。
[讲述]但中学化学中所用的△H的数据,一般都是在101 kPa和 25℃时的数据,因此可不特别注明。但需注明△H的“+”与“-”。
[板书](2)要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物质的聚集状态,与它们所具有的能量有关。
[]讨论]例如:H2(g)+O2(g) = H2O(g);△H=-241.8 kJ/mol
H2(g)十O2 (g)=H2O(l);△H=-285.8kJ/mol
从上述两个热化学方程式可看出,lmol H2反应生成H2O(l)比生成H2O(g)多放出44kJ/mol的热量。产生的热量为什么不同?
[板书](3)热化学方程式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不表示分子个数,它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对于相同物质的反应,当化学计量数不同时,其△H也不同。
[投影]例如:H2(g)+C12(g) = 2HCl(g);△H=-184.6 kJ/mol
H2(g)+ Cl2(g) = HCl(g);△H=-92.3 kJ/mol
[板书]3.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
[投影]例:H2(g)+O2(g) = H2O(g);△H=-241.8 kJ/mol,表示 lmol气态 H2
和mol气态 O2反应生成 lmol水蒸气,放出 241.8kJ的热量。(在 101kPa和 25℃时)
H2(g)十O2 (g)=H2O(l);△H=-285.8kJ/mol,表示lmol气态H2与mo气态O2反应在101 kPa和 25℃时,生成lmol液态水,放出285.8kJ的热量。
[学生归纳]描述在一定条件下,一定量某状态下的物质,充分反应后所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
[板书]4.热化学方程式的应用
[投影]例1 已知在25℃,101kPa下,1g (辛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时放出48.40kJ热量.表示上述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H=-48.40kJ/mol
B.;△H=-5518kJ/mol
C.;△H=+5518kJ/mol
D.;△H=-11036kJ/mol
[分析与解答] 1 mol 燃烧放出热量48.40kJ/g×114g=5518kJ。答案 BD
例2 0.3mol的气态高能燃料乙硼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固态三氧化二硼和液态水,放出649.5kJ热量,其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又已知:;△H=44kJ.则11.2L(标准状况)乙硼烷完全燃烧生成气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是________________kJ.
[分析与解答]1 mol 燃烧放出热量,0.5mol 燃烧生成液态水(1.5mol)放出热量为,1.5mol 变为1.5mol 需吸收热量为66kJ,所以,0.5mol 燃烧生成气态水时放出热量为:
答案 ;△H=-2165kJ/mol 1016.5
[小结]略
[作业]P5 1、2、3、4
[板书计划]
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一、反应热 焓变:在化学反应过程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通常叫做反应热。又称焓变。
(1)符号:用△H表示。
(2)单位:一般采用kJ/mol。
(3)可直接测量,测量仪器叫量热计。
(4)研究对象:一定压强下,在敞口容器中发生的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5)反应热产生的原因:
(6)反应热表示方法:
①当生成物释放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吸收的总能量时,反应为放热反应,△H为“一”或△H<0
②当生成物释放的总能量小于反应物吸收的总能量时,反应是吸热反应,△H为“十”或△H>0
二、热化学方程式
1.定义:表明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的化学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
2.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注意事项:
(1)需注明反应的温度和压强;因反应的温度和压强不同时,其△H不同。
(2)要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
(3)热化学方程式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不表示分子个数,它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对于相同物质的反应,当化学计量数不同时,其△H也不同。
3.热化学方程式的舍义
描述在一定条件下,一定量某状态下的物质,充分反应后所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
4.热化学方程式的应用第二节 燃烧热 能源
教学目标:
1.了解燃烧热概念,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2.知道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能说出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3.通过查阅资料说明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了解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知道节约能源、提高能量利用效率的实际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燃烧热概念及相关计算。
探究建议:①调查与交流:家庭使用的煤气、液化石油气、煤炉等的热能利用效率,提出提高能源利用率的合理化建议。②查阅资料:人类社会所面临的能源危机以及未来新型能源。③讨论:太阳能储存和利用的多种途径。④查阅资料并交流:“化学暖炉”、“热敷袋”、的构造和发热原理。⑤讨论:选择燃料的依据。⑥查阅资料并交流:火箭推进剂的主要成分和燃烧热。
课时划分:一课时。
教学过程:
[引言]复习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注意事项,引入新课。
[[板书]第二节 燃烧热 能源
一、燃烧热
[讲述]反应热种类:燃烧热、中和热、溶解热等
[板书]1.定义:在 101 kPa时,lmol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
[学生讨论、归纳概念要点]
(1)在101 kPa时,生成稳定的氧化物。
如C完全燃烧应生成CO2(g),而生成CO(g)属于不完全燃烧。又如H2燃烧生成液态 H2O,而不是气态水蒸气。
(2)燃烧热通常是由实验测得的。
(3)可燃物以lmol作为标准进行测量。
(4)计算燃烧热时,热化学方程式常以分数表示。
例:H2(g)十O2 (g)=H2O(l);△H=-285.8kJ/mol
[板书]2.研究物质燃烧热的意义
了解化学反应完成时产生热量的多少,以便更好地控制反应条件,充分利用能源。
[投影]
[思考与交流]应根据什么标准来选择燃料?
[汇报]1、根据物质的燃烧热、燃料的储量、开采、储存的条件、价格、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等综合考虑。
2、表中较理想的燃料是:氢气、甲烷、甲醇等。
[板书]3.有关燃烧热的计算
[投影]例:10 g硫磺在 O2中完全燃烧生成气态地,放出的热量能使 500 g H2O温度由18℃升至62.4℃,则硫磺的燃烧热为 ,热化学方程式为
。
[分析讨论]
10 g硫磺燃烧共放出热量为:
Q = m·C(t2-t2)=500 g × 4.18 × 10-3kJ/(g·C)(62.4-18)C = 92.8 kJ,则lmol(32g)硫磺燃烧放热为=-297 kJ/mol,硫磺的燃烧热为297 kJ/mol,热化学方程式为:S(s) + O2(g) = SO2(g);△H=-297 kJ/mol
[板书]二、能源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我国能源状况
[回答]能源就是____________,它包括____________。
[讨论]有人说我国已探明的煤和石油储量已足以使用好几百年,我们根本不必要节约能源?(发表自己的见解)
[讲述] 权威部门的最新测算显示,我国能源利用率为33%,与世界先进水平相差10个百分点。我国能源的利用率却很低,矿产资源利用率为40%一50%。例如,1994年我国1000美元GDP耗煤2.041标吨,是日本的13.7倍,德、意、法的8.7倍,美国的4.6倍,印度的1.9倍,世界平均水平的4.7l倍。如此巨大的资源、能源消耗,不仅造成了极大的浪费,而且也成为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
[讨论] 新能源的要求与探索(让学生讨论、想像,激发使命感和求知欲)
[汇报]1、要求:产生能量高、经济、污染少。 新能源有:太阳能、生物能、风能、氢能、地热能、海洋能。
2、调整和优化能源结构,降低燃煤在能源结构中的比率,节约油气资源,加强科技投入,加快开发水电、核电和新能源等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最有希望的新能源是太阳能、燃料电池、风能和等。这些新能源的特点是资源丰富,且有些可以再生,为再生性能源,对环境没有污染或污染少。
[板书]1、新能源:太阳能、生物能、风能、氢能、地热能、海洋能。
[讲述]在现有的能源即将出现危机之时,人们很自然地把目光转向那些储量更丰富、更清洁、可以再生的新能源,并惊奇地发现,这些新能源大多数与我们日常生活一直息息相关。人们在不知不觉地使用着它们,只不过今后我们将采取新的方式利用它们。
[板书]2、新能源介绍:
[副板书]太阳能
[讲解]其实在各种类型的新能源中,并不是都像核能一样让人感到很神秘,其实大多数新能源离我们很近,比如太阳能。大家想一想,太阳能的最大优点是什么?
[学生活动] 思考并回答问题。
太阳是一颗不断发光发热的恒星,其能源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请看这样一个数字,地表每秒钟接受的太阳能相当于燃烧550万吨煤炭时的能量,是太阳给与了地球上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形成了自然界中复杂的阴晴雨雪等天气现象,塑造了不同地区的地表景观……请大家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想一想,我们日常是怎样利用太阳能的?
[学生活动] 思考并回答问题。
利用太阳能的另外一个优点是对环境无污染,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太阳能在利用时的不足之处,即非常分散,必须制造出一些装置来收集太阳能。
[投影]
[副板书]氢能
[讲述]氢能是一种理想的、极有前途的二次能源。氢能有许多优点:氢的原料是水,资源不受限制;氢燃烧时反应速率快,高发热值大;更突出的优点是氢燃烧的产物是水,不会污染环境,是最干净的燃料。另外,氢能的应用范围广,适应性强。
液态氢已被用作人造卫星和宇宙飞船中的能源。1980年我国研制成功了第一辆氢能汽车。1985年原苏联也利用Ti、Fe、V合金氢化物进行了用氢气和汽油作为混合燃料的汽车的试验,若在汽油中加入质量分数约为4%的氢气,则可节油40%,废气中的CO也可减少90%。预计不久的将来,氢能不仅可以广泛地作为汽车、飞机、轮船、火车等的动力,而且可以成为工业和生活中的重要能源。
[副板书]地热能
[投影]
[讲述]地热能约为全球煤热能的1.7亿倍。地热资源有两种:一种是地下蒸汽或地热水(温泉);另一种是地下干热岩体的热能。利用地热能发电,在工业上可用于加热、干燥、制冷与冷藏、脱水加工、淡化海水和提取化学元素等;在医疗卫生方面,温泉水可以医治皮肤和关节等的疾病,许多国家都有供沐浴医疗用的温泉。
[副板书] 风能
[讲解]同太阳能相似,风能也早已被人们熟悉和利用,现代随着新能源时代的到来,变得越来越具有魅力。有哪位同学知道,人们是如何利用风能的?
[学生活动] 讨论并回答问题。
早期人们只是简单地把风能通过一定的装置转换成机械能,如风帆助航。近代人们则将风能应用到了发电、供暖、通讯、灌溉、制冷以及海水淡化等领域,例如丹麦约有600个中心通讯站用风机供电,这样既可节煤、油、气,又可以清洁环境;美国、日本等国正在积极研制风帆货船,以使古老的帆船获得新生。今后大家一定要注意了,再提到风车可能就不再只是荷兰的专利了。
[教师提问] 关于风能利用的问题,它也受到一定条件的限制,大家知道是什么吗?
[学生活动] 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小结] 利用风能应选择在经常刮风的地区。
[投影]
[小结]略
[课堂练习]1.下列关于反应热的表述正确的是
A.当△H<0时,表示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B.由C(s)+0.5O2(g)= CO(g)的反应热为110.5kJ·mol—1,可知碳的燃烧热为110.5 kJ·mol—1
C.反应热的大小与反应物所具有的能量和生成物所具有的能量无关
D.l molNaOH分别和l molCH3COOH、1molHNO3反应放出的热量:CH3COOH<HNO3
2.已知下列两个热化学方程式;
H2(g)+O2(g)===H2O(1); △H=-285.kJ/mol
C3H8(g)+5O2(g)===3CO2(g)+4H2O(1); △H=-2220.0kJ/mol
(1)实验测得H2和C 3H8的混合气体共5mol,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热6262.5kJ,则混合气体中H2和C3H8的体积比是 。
(2)已知:H2O(1)=H2O(g);△H=+44.0kJ/mol,写出丙烷燃烧生成CO2和气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
3.把煤作为燃料可以通过下列两种途径:
途径I:
途径II:先制水煤气:
再燃烧水煤气: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两种途径放热:途径I放出的热量______________(填“大于”、“等于”、“小于”)途径II放出的热量。
(2)的数学关系式是______________。
(3)由于制取水煤气反应里,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______________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那么在化学反应时,反应物应需要______________能量才能转化为生成物,因此其反应条件为______________。
(4)简述煤通过途径II作为燃料的意义。
参考答案:
1.D
2.(1)1:1;(2)C3H8(g)+5O2(g)===3CO2(g)+4H2O(g); △H=-2044.0kJ/mol
3.(1)等于
(2)
(3)低于;吸收;高温
(4)固体煤经处理变为气体燃料后,不仅在燃烧时可以大大减少和烟尘对大气造成的污染,而且燃烧效率高,也便于输送。
[作业]P91、2、3、4、5、6
[板书计划]
第二节 燃烧热 能源
一、燃烧热
1.定义:在 101 kPa时,lmol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
2.研究物质燃烧热的意义:了解化学反应完成时产生热量的多少,以便更好地控制反应条件,充分利用能源。
3.有关燃烧热的计算
二、能源
1、新能源:太阳能、生物能、风能、氢能、地热能、海洋能。
2、新能源介绍:(共19张PPT)
*
【思考】
1.化学反应都有新物质产生,同时还伴随着能量变化,请列举学过的有热量变化的相关反应。
Mg、P、S、Fe、H2、C、煤、石油、天然气等燃烧;活泼金属与酸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等要放出热量。
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晶体迅速搅拌下反应 ;CO2与C的反应,CaCO3受热分解,盐类水解反应等要吸收热量。
2. 在这些反应中,哪些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利用到的?
化学反应中所释放的能量——当今世界最重要的能源。
在化学反应过程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通常叫做反应热。又称焓变。
1.符号:△H
2.单位:一般采用kJ/mol
一.反应热 焓变
3.研究对象:一定压强下,敞口容器中
发生的反应。
4.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
化学键形成——放热
go
1molH2与1molCl2反应生成2molHCl时的反应热
【结论】反应完成时,生成物中形成新化学键时释放的总能量(862 kJ)比断裂反应物中旧化学键时吸收的总能量(679 kJ)大,故为放热反应.
该反应的反应热计算为(放热反应):
ΔH =E(反应物总键能)- E(生成物总键能)
=(436+243)-(431+431)=-184.6( kJ/mol)
放热反应:
当生成物分子总键能大于反应物分子中总键能时。 △H 为“-”或△H <0
吸热反应:
5.反应热表示方法:
当生成物分子总键能小于反应物分子中总键能时。 △H 为“+”或△H >0
图示可知: 如果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反应物转化为生成物时放出热量,这是放热反应。反之,如果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反应物就需要吸收热量才能转化为生成物,这是吸热反应。
6.反应热计算
【例 1】1molC与1molH2O(g)反应生成lmol CO(g)和1mol H2(g),需要吸收131.5kJ的热量,该反应的反应热为△H= kJ/mol。
【例 2】 拆开 lmol H-H键、lmol N-H键、lmolN≡N键分别需要的能量是436kJ、391kJ、946kJ,则1mol N2生成NH3的反应热为 ,1mol H2生成NH3的反应热为 。
分析:N2(g)+3H2(g)=2NH3(g),因拆开 lmol N-H键和生成 lmol N-H键吸收和释放出的能量相等,所以此反应的反应热计算如下:
△H =(946kJ/mol+3×436kJ/mol)- 2×3×391kJ/mol
=-92kJ/mol
而 lmol H2只与 mol N2反应.所以此题lmolN2生成NH3的反应热△H= -92kJ/mol。 lmolH2生成NH3的反应热
△H= -30.67kJ/mol,
+131.5
定义:表明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的化学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
例如:
2H2(g)+O2(g)=2H2O(g),△H=-483.6kJ/mol
2H2(g)+O2(g)=2H2O(l),△H=-571.6kJ/mol
注:气体用g;液体用l;固体用s
二.热化学方程式
2.书写热化学方程式要点:
C(s)+H2O(g)=CO(g)+H2(g);
①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s、l、g)
②右端标热量数值和符号,
△H:吸热用“+”,放热用:“-”。
③系数单位是“摩”,而不是“个”。它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对于同一反应,当化学计量数不同时,其△H也不同。
△H=+131.3kJ/mol
④同一反应采用不同系数,热量值△H要相应变化。如:
2H2(g)+O2(g)=2H2O(l); △H=-571.6kJ/mol
H2(g)+1/2O2(g)=1H2O(l); △H=-285.8kJ/mol
⑤需注明反应的温度和压强,不注明条件,既指: (250C , 1.01×105Pa)
【例1】已知在25℃,101kpa下,1克辛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时放出48.40kJ热量,表示上述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
A.C8H18(1)+25/2O2(g)= 8CO2(g)+9H2O(g)
ΔH = -48.40 kJ·mol-1
B.C8H18(1)+25/2O2(g)= 8CO2(g)+9H2O(1)
ΔH = -5518 kJ·mol-1
C.C8H18(1)+25/2O2(g)= 8CO2(g)+9H2O(1)
ΔH = +5518 kJ·mol-1
D.C8H18(1)+25/2O2(g)= 8CO2(g)+9H2O(1)
ΔH = -48.40 kJ·mol-1
B
3.热化学方程式的应用
【练习1】 1克甲烷在空气中燃烧,恢复常温下测得放出热量55.625 KJ,试写出热化学方程式。
CH4(g)+2O2(g)=CO2(g)+2H2O(g) ;
ΔH=-890 kJ·mol-1
【答案】
【练习2】
同温、同压下,比较Q1与Q2的大小:
S(g)+O2(g)==SO2(g); △H=- Q1 kJ/mol
S(s)+O2(g)==SO2(g); △H=- Q2 kJ/mol
Q1>Q2
【练习3】
已知: C(s)+O2(g)==CO2(g);
△H=- 393.5 kJ/mol
要获得1000千焦热量,需燃烧多少克碳?
30.5克
【练习4】已知:
S(s)+O2(g)=SO2(g);△H=- 290.6 kJ/mol
求1.6克硫燃烧成为SO2气体放出多少热
量?
14.53kJ
【小结】
一.反应热 焓变
在化学反应过程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通常叫做反应热。又称焓变。
1.符号:△H
2.单位:一般采用kJ/mol
3.研究对象:一定压强下,敞口容器中发生的反应。
4.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 ,化学键形成—放热。
5.反应热表示方法: 吸热反应; 放热反应。
6.反应热计算
二.热化学方程式
定义:表明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的化学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
2.书写热化学方程式要点:
①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s、l、g)
②右端标热量数值和符号,
△H:吸热用“+”,放热用:“-”。
③系数单位是“摩”,而不是“个”。它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对于同一反应,当化学计量数不同时,其△H也不同。
④同一反应采用不同系数,热量值△H要相应变化。
2H2(g)+O2(g)=2H2O(l); △H =-571.6kJ/mol
H2(g)+1/2O2(g)=H2O(l); △H =-285.8kJ/mol
⑤需注明反应的温度和压强,不注明条件,既指: 250C , 1.01×105Pa)
作业:
P6 1. 2. 3. 4(共19张PPT)
*
【上节课内容回顾】
一.反应热 焓变
在化学反应过程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通常叫做反应热。又称焓变。
1.符号:△H
2.单位:一般采用kJ/mol
3.研究对象:一定压强下,敞口容器中发生的反应。
4.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 ,化学键形成—放热。
5.反应热表示方法: 吸热反应; 放热反应。
6.反应热计算
二.热化学方程式
定义:表明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的化学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
2.书写热化学方程式要点:
①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s、l、g)
②右端标热量数值和符号,
△H:吸热用“+”,放热用:“-”。
③系数单位是“摩”,而不是“个”。它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对于同一反应,当化学计量数不同时,其△H也不同。
④同一反应采用不同系数,热量值△H要相应变化。
2H2(g)+O2(g)=2H2O(l); △H=-571.6kJ/mol
H2(g)+1/2O2(g)=H2O(l); △H=-285.8kJ/mol
⑤需注明反应的温度和压强,不注明条件,既指: 250C , 1.01×105Pa)
在理解物质燃烧热的定义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研究条件:101 kPa
②反应程度:完全燃烧,产物是稳定的氧化物。
③燃烧物的物质的量:1 mol
④研究内容:放出的热量。(ΔH<0,单位kJ/mol)
⑤在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外界压强一般指101 kPa所谓完全燃烧也是完全氧化,它是指物质中的下列元素完全转变成对应的稳定氧化物:
C →CO2(g)、H →H2O(l)、S→SO2(g)
一、燃 烧 热
1.定义:在 101 kPa时,lmol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
【练习1】分析以下几个热化学方程式,哪个是表示固态碳和气态氢气燃烧时的燃烧热的?为什么?
A. C(s)+O2(g)===CO(g);ΔH=-110.5 kJ/mol
B. C(s)+O2(g)===CO2(g);ΔH=-393.5 kJ/mol
C. 2H2(g)+O2(g)===2H2O(l);ΔH=-571.6 kJ/mol
D. H2(g)+O2(g)===H2O(g);ΔH=-241.8 kJ/mol
【解析】A项 C(s)燃烧未生成稳定氧化物CO2(g),故
其反应热不能叫燃烧热;B项符合燃烧热的定义;C项H2
虽然转变成了稳定的氧化物H2O(l),但由于其反应热表
示的是2molH2 完全燃烧时的热量变化,故不能叫燃烧
热;D项参加燃烧的H2虽然是1 mol,但其生成H2O(g),
而不是H2O(l),故它的反应热也不为H2的燃烧热。
你能根据题中信息写出表示H2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吗?
H2(g) + O2(g)== H2O(l);ΔH=-285.8 kJ/mol
由于计算燃烧热时,可燃物质是以1 mol 作为标准来计算的,所以热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系数常出现分数。
2.研究物质燃烧热的意义
了解化学反应完成时产生热量的多少,以便更好
地控制反应条件,充分利用能源。
3.燃烧热的有关计算
【例题1】在101kPa时,1molCH4 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液态H2O,放出890.3 kJ的热量,CH4的燃烧热为多少?1000 L CH4(标准状况)燃烧后所产生的热量为多少?
【解析】根据题意,在101 kPa时,1 mol CH4完全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CH4(g)+2O2(g)===CO2(g)+2H2O(l);ΔH=-890.3 kJ/mol
即CH4的燃烧热为890.3 kJ/mol。
1000LCH4(标准状况)的物质的量为:n(CH4)= =44.6 mol
1molCH4 完全燃烧放出890.3 kJ的热量,44.6molCH4完全燃
烧放出的热量为:44.6 mol×890.3 kJ/mol=3.97×104 kJ
【答案】 CH4的燃烧热为890.3 kJ/mol,1000LCH4(标准状况)完全燃烧产生的热量为3.97×104 kJ。
【例题2】葡萄糖是人体所需能量的重要来源之一。葡萄糖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C6H12O6(s)+6O2(g)===6CO2(g)+6H2O(l);
ΔH =-2 800 kJ/mol
葡萄糖在人体组织中氧化的热化学方程式与它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相同。计算100 g葡萄糖在人体中完全氧化时所产生的热量。
【解析】根据题意,葡萄糖的燃烧热为2 800 kJ/mol
100 g葡萄糖的物质的量为:n(C6H12O6)==0.556 mol
1 mol C6H12O6完全燃烧放出2 800 kJ的热量,0.556 mol C6H12O6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
0.556 mol×2 800 kJ/mol=1 557 kJ
【答案】100 g葡萄糖在人体中完全氧化时产生1557kJ的热量。
【练习】若2.6 g 乙炔(C2H2,气态)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和CO2(g)时放热130 kJ。则乙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C2H2(g)+5/2 O2(g)==2CO2(g)+H2O(l);
ΔH=-1300 kJ/mol
2C2H2(g)+5O2(g)==4CO2(g)+2H2O(l);
ΔH=-2600 kJ/mol
二、能 源
1.我国能源状况
权威部门的最新测算显示,我国能源利用率为33%,与世界先进水平相差10个百分点。我国能源的利用率却很低,矿产资源利用率为40%一50%。例如,1994年我国1000美元GDP耗煤2.041标吨,是日本的13.7倍,德、意、法的8.7倍,美国的4.6倍,印度的1.9倍,世界平均水平的4.7l倍。如此巨大的资源、能源消耗,不仅造成了极大的浪费,而且也成为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
2.我国能源利用率
氢 能
优点:燃烧热值高,资源丰富,无毒,无污染。
缺点:储存、运输困难,以水为原料制氢的技术难关。
3.新能源的开发
太阳能
优点:能量巨大,清洁无污染,无需开采运输。
缺点:能量密度低收集难。受季节、气候、纬度等影
响。
太阳能集热器
太阳能电池汽车
太阳能电池计算器
风 能 风能能量巨大。但风能
具有不稳定性,受地区、季节、气
候影响甚大。
地热能 蕴量丰富,相当于煤储
量的1.7亿倍。用于发电、温室、
育种、采暖等方面。
生物能 核 能 潮汐能等
作业:
P10 1. 2. 3. 4. 5. 6
在理解物质燃烧热的定义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研究条件:101 kPa
②反应程度:完全燃烧,产物是稳定的氧化物。
③燃烧物的物质的量:1 mol
④研究内容:放出的热量。(ΔH<0,单位kJ/mol)
⑤在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外界压强一般指101 kPa所谓完全燃烧也是完全氧化,它是指物质中的下列元素完全转变成对应的稳定氧化物:
C →CO2(g)、H →H2O(l)、S→SO2(g)
一、燃 烧 热
1.定义:在 101 kPa时,lmol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
2.研究物质燃烧热的意义
了解化学反应完成时产生热量的多少,以便更好地控制反应条件,充分利用能源。
3.燃烧热的有关计算
二、能 源
1.我国能源状况
氢 能
优点:燃烧热值高,资源丰富,无毒,无污染。
缺点:储存、运输困难,以水为原料制氢的技术难关。
3.新能源的开发
太阳能
优点:能量巨大,清洁无污染,无需开采运输。
缺点:能量密度低收集难。受季节、气候、纬度等影响。
2.我国能源利用率
地热能 蕴量丰富,相当于煤储量的1.7亿倍。用于发电、温室、育种、采暖等方面。
风能、生物能 、核 能、潮汐能等第三节 化学反应热计算(第二课时)
[复习]反应热计算相关内容。
[例1] 在 101 kPa时,1mol CH4 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液态H2O,放出 890 kJ的热量,CH4 的燃烧热为多少? 1000 L CH4(标准状况)燃烧后所产生的热量为多少?
[解]根据题意,在 101 kPa时,1mol CH4 完全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CH4(g)+2O2(g)= CO2(g)+ 2H2O(l);ΔH=-890 kJ/mol
即CH4 的燃烧热为 890 kJ/mol。1000 L CH4 (标准状况)的物质的量为:
n(CH4)=V (CH4) / V m=1000L / 22.4L·mol-1 = 44.6mol
1mol CH4 完全燃烧放出 890 kJ的热量,44.6 molCH4 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
44.6 mol×890 kJ/mol=3.97×104kJ
答:CH4的燃烧热为 890 kJ/mol,1000 L CH4(标准状况)完全燃烧产生的热量为 3.97×104kJ。
[例2] 葡萄糖是人体所需能量的重要来源之一。葡萄糖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6H12O6(s)+6O2(g)= 6CO2(g)+6H2O(l); ΔH=-2 800 kJ/mol葡萄糖在人体组织中氧化的热化学方程式与它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相同。计算 100g葡萄糖在人体中完全氧化时所产生的热量。
[解] 根据题意,葡萄糖的燃烧热为2800kJ/mol。
100 g葡萄糖的物质的量为:n(C6H12O6)= m(C6H12O6 )/M(C6H12O6 ) =100g/180g·mol-1=0.556mol。1mol C6H12O6完全燃烧放出 2 800 kJ的热量,0.556 mol C6H12O6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
0.556 mol×2800 kJ/mol=1560 kJ。
答:100g葡萄糖在人体中完全氧化时产生1560 kJ的热量。
巩固练习
1.1 g炭与适量水蒸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需吸收10.94 kJ的热量,相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CD )
A.C+H2O=CO+H2 ; ΔH=+10.9 kJ/ mol
B.C(s)+H2O(g)=CO(g)+H2(g) ;ΔH=+10.94 kJ/ mol
C.C(s)+H2O(g)=CO(g)+H2(g) ; ΔH=+131.28 kJ/ mol
D.1/2C(s)+ 1/2H2O(g)= 1/2CO(g)+ 1/2H2(g ) ; ΔH=+65.64 kJ/ mol
2.已知1mol白磷转化成1mol红磷,放出18.39 kJ热量,又知:P4(白,s)+5O2 = 2P2O5(s) ΔH1,4P(红,s)+5O2 = 2P2O5 (s)ΔH2,则ΔH1和ΔH2的关系正确的是(B)
A.ΔH1>ΔH2 B.ΔH1<ΔH2 C.ΔH1=ΔH2 D.无法确定
[解析]设想P4(白)转化为P(红),由题意第一个反应放的热量大于第二个反应,故ΔH1<ΔH2。
3.今有如下三个热化学方程式:
H2(g)+1/2O2(g)=H2O(g) ; ΔH=a kJ/ mol
H2(g)+1/2O2(g)=H2O(l) ; ΔH=b kJ/ mol
2H2(g)+O2(g)=2H2O(l);ΔH=c kJ/ mol
关于它们的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它们都是吸热反应 B.a、b和c均为正值
C.a=b D.2b=c
[解析]根据热化学方程式表示方法规定知,氢燃烧放热,其ΔH应为负值,故A、B错;再据相同物质的反应,聚集状态不同,反应热不同可判断a≠b,C错;第三对相同反应,反应热与可燃物的物质的量成正比可判断2b=c。
[答案]D 。
[解题回顾]反应放热则ΔH为负值,方程式前的计量数为物质的量,而不是粒子个数。
4、某短跑运动员的体重为72 kg,起跑时能以1/7s冲出1m远。能量全部由消耗体内的葡萄糖提供,则该运动员起跑时冲出1m远将消耗多少克葡萄糖 (已知葡萄糖缓慢氧化时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6H12O6(s)+6O2(g)= 6CO2(g)+6H2O(l); ΔH=-2 804 kJ/mol)
[解析]该运动员该时段的加速度为a=2S/t2=98m/s2,故1/7s时的速度:v1=v0+at=0+98m/s2×1/7s=14m/s这段时间消耗的能量E=1/2mv12=7056J=7.056kJ,于是m(C6H12O6)=7.056kJ/2804kJ.mol-1×180g.mol-1=0.45g。
[答案]0.45g。
[解题回顾]这是一道理化综合题,注意两科间能量的联系。
[作业] P147、8、9、10、11(共17张PPT)
*
【问题1】什么叫反应热?
在化学反应过程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通常叫做反应热。反应热用符号ΔH表示,单位一般采用kJ/mol。
【问题2】 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注意事项?
1)需注明ΔH的“+”与“-”及数值;
2)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
3)化学计量数不表示分子个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4)计量数不同时,其ΔH也不同。
热方程式与化学方程式的比较
化学方程式 热方程式
相似点
不同点 含义
书写
表示具体反应;表明各物量的关系;
不能表明反应的能量变化
能表明反应的能量变化
各物状态、热量值( H)
可用分数
一、盖斯定律
1840年,盖斯(G.H.Hess,俄国化学家)从大量的实验事实中总结出一条规律:化学反应不管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热是相同的。也就是说,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的始态(各反应物)和终态(各生成物)有关,而与具体反应进行的途径无关。
1.定义: 如果一个反应可以分几步进行,则各分步反应的反应热之和与该反应一步完成时的反应热是相同的,这就是盖斯定律。
石墨燃烧生成CO2,与石墨先转化为金刚石,再由金刚石燃烧生成CO2,放出的热量是相同的.
不管化学过程是一步完成或是分步完成,这个过程的反应热是相同的。即反应热只与反应物和生成物有关,与反应途径无关。
金刚石
石 墨
CO2
-393KJ
-395KJ
H
12克
石墨
金刚石
H= +2kJ/mol
【练习1】已知:
H2(g)=2H (g) ; △H1= +431.8kJ/mol ①
1/2 O2(g)=O (g) ; △H2= +244.3kJ/mol ②
2H (g) + O (g)= H2O (g); △H3= -917.9 kJ/mol ③
H2O (g)= H2O (l); △H4= -44.0 kJ/mol ④
写出1molH2 (g) 与适量O2(g)反应生成H2O (l)的热化学方程式。
【解析与答案】
H2(g)+1/2O2(g)=H2O(l); △H=-285.8kJ/mol
①+②+③+④可得:
二、运用盖斯定律的计算
注意事项:
1. H值的“+”、“-”号应并同计算过程。
2. H的单位(kJ/mol)中的“/mol”不是指
摩尔物质,而是指“每摩尔反应”,即整个方
程式(含各物系数),因此,相同反应,当系
数不同时, H值也不同。
【解析与答案】
由盖斯定律:
实验测得C与O2反应生成CO2以及CO与O2反应生成CO2的反应热:
C(s)+O2(g)=CO2(g); ΔH=-393.5kJ/mol
CO(g)+ O2(g)=CO2(g) ΔH=-283.0 kJ/mol
根据盖斯定律. 求算出C(s)+1/2O2(g)=CO(g)的ΔH。
【例1】
∵ΔH1=ΔH2+ΔH3
∴ΔH2=ΔH1-ΔH3=-393.5kJ/mol-(-283.0kJ/mol)
=-110.5 kJ/mol
即:C(s)+ O2(g)=CO(g) ; ΔH=-110.5 kJ/mol
【例2】
通过计算求的氢气的燃烧热:
可以通过两种途径来完成。如上图表,已知:
H2(g)+1/2O2(g)=H2O(g); △H1=-241.8kJ/mol
H2O(g)=H2O(l); △H2=-44.0kJ/mol
根据盖斯定律:
△H=△H1+△H2
=-241.8kJ/mol+(-44.0kJ/mol)=-285.8kJ/mol
【解析与答案】
实验中不能直接测出由石墨和氢气生成甲烷反应的ΔH,但可测出CH4燃烧反应的ΔH1,根据盖斯定律求ΔH4
CH4(g)+2O2(g)=CO2(g)+2H2O(l);ΔH1=-890.3kJ·mol-1 (1)
C(石墨)+O2(g)=CO2(g); ΔH2=-393·5kJ·mol-1 (2)
H2(g)+1/2 O2(g)=H2O(l); ΔH3 =-285.8kJ·mol-1 (3)
C(石墨)+2H2(g)=CH4(g); ΔH4 (4)
因为反应式(1),(2),(3)和(4)之间有以下关系:(2)+(3)×2-(1)=(4)
所以 ΔH4=ΔH2+2ΔH3-ΔH1
=-393.5 kJ·mol-1+2(-285.8) kJ·mol-1-(-890.3) kJ·mol-1
=-74.8kJ·mol-1
【例3】
利用盖斯定律时,可以通过已知反应经过简单的代数运算得到所求反应,以此来算得所求反应的热效应。
【解析与答案】
某次发射卫星火箭用N2H4(肼)作燃料, NO2作助燃剂,反应生成N2和液态H2O.资料显示:
; △H=+67.2kJ/mol ①
; △H=-534kJ/mol ②
则火箭燃烧1molN2H4时所放出的热量为 .
【例4】
)
(
2
)
(
2
)
(
2
2
2
g
NO
g
O
g
N
+
【解析与答案】
将方程②×2-①,消去O2,再移项可得
=-1135.2kJ/mol
mol
kJ
mol
kJ
H
/
2
.
67
/
2
534
-
×
-
=
D
;
所以燃烧1molN2H4时所放出的热量为567.6kJ
567.6kJ
作业:
P14 1. 2. 3. 4. 5. 6第三节 化学反应热计算(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巩固化学反应热效应与反应的焓变之间的关系
2.能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教学重点、难点: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教学方法:比喻、交流、练习。
课时划分:两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上两节课内容。
[导课]在化学科研中,经常要测量化学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但是某些物质的反应热,由于种种原因不能直接测得,只能通过化学计算的方式间接获得。在生产中,对燃料的燃烧、反应条件的控制以及废热的利用,也需要反应热计算,为方便反应热计算,我们来学习盖斯定律。
[板书] 第三节 化学反应热计算
一、盖斯定律
[讲解]1840年,盖斯(G.H.Hess,俄国化学家)从大量的实验事实中总结出一条规律:化学反应不管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热是相同的。也就是说,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的始态(各反应物)和终态(各生成物)有关,而与具体反应进行的途径无关。如果一个反应可以分几步进行,则各分步反应的反应热之和与该反应一步完成时的反应热是相同的,这就是盖斯定律。
[投影]
[讲解]根据图示从山山的高度与上山途径无关及能量守衡定律来例证盖斯定律。(学生自学相关内容后讲解)
[板书]1、 盖斯定律: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的始态(各反应物)和终态(各生成物)有关,而与具体反应进行的途径无关。
[讲述]盖斯定律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很重要的意义。有些反应的反应热虽然无法直接测得,但利用盖斯定律不难间接计算求得。
[板书]2、盖斯定律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很重要的意义
[问题]对于反应:C(s)+ O2(g)=CO(g)因为C燃烧时不可能完全生成CO,总有一部分CO2生成,因此这个反应的ΔH无法直接测得,请同学们自己根据盖斯定律设计一个方案反应的ΔH。
[师生共同分析]我们可以测得C与O2反应生成CO2以及CO与O2反应生成CO2的反应热:
C(s)+O2(g) =CO2(g);ΔH=-393.5 kJ/mol
CO(g)+ O2(g)=CO2(g);ΔH=-283.0 kJ/mol
根据盖斯定律.可以很容易求算出C(s)+ O2(g)=CO(g)的ΔH。
∵ΔH1=ΔH2+ΔH3∴ΔH2=ΔH1-ΔH3=-393.5kJ/mol-(-283.0kJ/mol)=-110.5 kJ/mol
即:C(s)+ O2(g)=CO(g)的ΔH=-110.5 kJ/mol
[练习]1、通过计算求的氢气的燃烧热:
可以通过两种途径来完成。如上图表:已知:
H2(g)+O2(g)=H2O(g);△H1=-241.8kJ/mol
H2O(g)=H2O(l);△H2=-44.0kJ/mol
根据盖斯定律,则
△H=△H1+△H2=-241.8kJ/mol+(-44.0kJ/mol)=-285.8kJ/mol
2、实验中不能直接测出由石墨和氢气生成甲烷反应的ΔH,但可测出CH4燃烧反应的ΔH1,根据盖斯定律求ΔH4
CH4(g)+2O2(g)=CO2(g)+2H2O(l);ΔH1=-890.3kJ·mol-1 (1)
C(石墨)+O2(g)=CO2(g);ΔH2=-393·5kJ·mol-1 (2)
H2(g)+O2(g)=H2O(l);ΔH3=-285.8kJ·mol-1 (3)
C(石墨)+2H2(g)=CH4(g);ΔH4 (4)
解析:利用盖斯定律时,可以通过已知反应经过简单的代数运算得到所求反应,以此来算得所求反应的热效应。也可以设计一个途径,使反应物经过一些中间步骤最后回复到产物:
因为反应式(1),(2),(3)和(4)之间有以下关系:
(2)+(3)×2-(1)=(4)
所以 ΔH4=ΔH2+2ΔH3-ΔH1=-393.5 kJ·mol-1+2(-285.8) kJ·mol-1-(-890.3) kJ·mol-1
=-74.8kJ·mol-1
[板书]可间接计算求得某些无法直接测得的反应热,如 C 与O2 生成 CO 的△H。
二、反应热计算
[例1]25℃、101Kpa,将1.0g钠与足量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晶体,并放出18.87kJ热量,求生成1moL氯化钠的反应热
[例2]乙醇的燃烧热: △H=-1366.8kJ/mol,在25℃、101Kpa,1kg乙醇充分燃烧放出多少热量
[例3]已知下列反应的反应热:
(1)CH3COOH(l)+2O2=2CO2(g)+2H2O(l);;△H1=-870.3kJ/mol
(2)C(s)+O2(g) =CO2(g);ΔH2=-393.5 kJ/mol
(3)H2(g)+O2(g)=H2O(l);△H3=-285.8kJ/mol
试计算下列反应的反应热:
2C(s)+2H2(g)+O2(g) = CH3COOH(l);ΔH=?
[小结]略
[课堂练习]1 、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
①;△H=-285.8kJ/mol
②;△H=-241.8kJ/mol
③;△H=-110.5kJ/mol
④;△H=-393.5kJ/mol
回答下列各问:
(1)上述反应中属于放热反应的是________________。
(2) H2的燃烧热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的燃烧热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3)燃烧10g H2生成液体水,放出的热量为__________________.
(4)CO的燃烧热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
①;△H=-25kJ/mol
②;△H=-47kJ/mol
③;△H=+19kJ/mol
写出FeO(s)与CO反应生成Fe(s)和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物质的生成热可定义为由稳定单质生成1 mol物质所放出的热量,如二氧化碳气体的生成热就是的反应热.已知下列几种物质的生成热:
葡萄糖(C6H12O6):1259kJ/mol H2O (1):285.8kJ/mol CO2:393.5kJ/mol
试计算1kg葡萄糖在人体内完全氧化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水,最多可提供的能量.
4、 某次发射卫星火箭用N2H4(肼)作燃料, NO2作助燃剂,反应生成N2和液态H2O.资料显示:;△H=+67.2kJ/mol ①
;△H=-534kJ/mol ②
则火箭燃烧1molN2H4时所放出的热量为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①②③④(2)-285.8kJ/mol;-393.5kJ/mol
(3)1429kJ
(4)-283kJ/mol;;△H=-283kJ/mol
2、 ;△H=-11kJ/mol
3、先求出1 mol 氧化时放出的热量.即:
;△H=?
根据已知条件得知
4、 将方程②×2-①,消去O2,再移项可得
△H=-567.6kJ/mol
[作业]p14 1、2、3、4、5、6
[板书计划]
一、盖斯定律
1、 盖斯定律: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的始态(各反应物)和终态(各生成物)有关,而与具体反应进行的途径无关。
2、盖斯定律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很重要的意义
可间接计算求得某些无法直接测得的反应热,如 C 与O2 生成 CO 的△H。
二、反应热计算
[例1] [例2] [例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