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词的活用-2022年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之实词讲义
文言文阅读之文言文实词
06动词的活用讲义
★动词用作名词
文言文中,动词出现在句中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用作句子的主语或宾语,具有明显的表示人或事物的意义,这就具有了名词的特点。这时即可判断动词活用成了名词。
在翻译时应把活用的动词翻译为相应的名词。即“动词+的+另一个大类名词”(即语境动词+相应的名词)形式。
判定方式有两种:
1.两个动词连用,如构不成连动式,则后一个动词一般活用为名词;如:
“瓶无储粟,生生所资”两个“生”连用,没有构成连动式,而只能做第一个 “生”的宾语,因此,活用为名词,翻译为 “生活”。
同样道理的还有: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生:作名词,活着的人;死:作名词,死去的人
追亡逐北 亡:作名词,逃跑的人;北:作名词,败逃的军队
君亦无所害 所害:作名词,害处
歌台暖响 响:作名词,歌声
2.动词前若有“其”“之”等代词或名词修饰,则该动词活用为名词。
如: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游褒禅山记》)
分析:“至”为动词,与“少”构成主谓关系,并且在代词“其”之后,故“至”为名词,作主语,译为“到达的人”;
又如“钩党之捕遍于天下”中“捕”受“钩党之”限制,作定语的中心词,作名词,“搜捕活动”。
同样用法词语还有:
少仲尼之闻 闻:作名词,“见识”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收藏、经营:作名词,金玉珍珠等物
台隍枕夷夏之交 交:作名词,接壤的地方
为刎颈之交 交:作名词,朋友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畜:作名词,家畜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传:作名词,,流传的学说或者说法。
君亦无所害 害:作名词,害处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听:作名词,听觉、听力,名词
而其见愈奇 见:作名词,见到的东西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赐:作名词,恩惠
★动词的使动用法
动词的使动用法就是主语使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来发出动词所表示的动作(“主语使宾语动”),也就是说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是后面的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所具有的,即谓语中心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这种用法主要集中在不及物动词上,因不及物动词不带宾语,它所表示的动作不是由主语直接发出的,而是主语使其他人或物发出的。
统一翻译为“使(让)+动词的含义”。
如: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赤壁赋》)
项伯杀人,臣活之。(《鸿门宴》)
分析:“舞”“泣”“活”均为不及物动词,但分别带了宾语“潜蛟”“嫠妇”“之”,故“舞”“泣”“活”为使动词,分别译为“使……起舞”“使……哭泣”“使……活命”。
同样用法词语还有: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见项王 从:使……跟从
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 屈:使……弯腰
抶而仆之 仆:使……倒下
李牧连却之 却:使……退却
却匈奴七百余里 却:击退,使……退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輮:使…弯曲
惊天动地 惊:使……惊动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亡:使……灭亡
焉用亡郑以陪邻 亡:使……灭亡
吞二周而亡诸侯 亡:使……灭亡
宁许以负秦曲 负:使(让)……担负(承担)
则修文德以来之 来:使……来
以勇气,闻于诸侯 闻:使……听闻
烛之武退秦师 退:使……退
若不阙秦 阙:使……减损(侵损、削减)
昨夜西风凋碧树 凋:使……凋零
思垂空文以自见 垂:使……流传
保卒余年 卒:使……终了
川泽纡其骇瞩 骇:使……吃惊
屈贾谊于长沙 屈:使……受屈
窜梁鸿于海曲 窜:使……流窜(逃匿)
彼于致福者 致:使……到来
引以为流觞曲水 流:使……流动
不能竟书而欲搁笔 竟:使……完毕
故亏兄而自利 亏:使……受损失
朝秦楚 朝:使……朝见
序八州而朝同列 朝:使……朝见
以一服八 服:使……臣服
遂散六国之从 散:使……离散
强公室 强:使……变强
故能明其德 明:使……明显
却宾客以业诸侯 业:使……成就霸业
娱心意、说耳目者 娱、说:使……愉悦
辄倾数家之产 倾:使……倾尽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习:使……学习
敢竭鄙怀 竭:使……完全表露出来
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鸣:使……发出声响
尽归汉使路充国等 归:使……回去
反欲斗两主 斗:使……相斗
宜皆降之 降:使……投降
约从离衡 离:使……离散
流血漂橹 漂:使……漂浮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闻:使上闻;使……听闻,使……知道,听到
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合:使……满意
征:使……信任
毕礼而归之 礼:使……完毕
归:使……归去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止:使……止步,内,使……进入,阻止
既来之,则安之 来:使……到来
安:使……安全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兴:使……兴盛
亡:使……灭亡
抑王兴甲兵,危士臣 兴:使……兴起
危:使……处于险境
所以游目骋怀 游:使……纵展
骋:使……放开(开畅)
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 腾:使……腾空
起:使……飞起(起飞)
规律和特点:当不及物动词后面带了宾语,该动词一般活用为使动用法。另外,及物动词如果跟它的宾语之间不是支配和被支配关系,宾语不是动作的承受者,而是动作的实施者时,也可判断为用作使动;
★动词的为动用法
文言文中,有些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是主语表示的人“为了(因为)”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而怎么样,即动词不直接支配宾语,而是表示为(因、给、对)宾语或对宾语施行某一动作。简而言之,即主语为宾语而动。谓语和宾语之间有了目的关系。只有动词(包括活用了的名词、形容词)才有为动用法。其中“为”有“为了”“因为”“给(替)”“对(向)”四个意思。
一般翻译为“为(怎么样),对(怎么样)”的兼语式或者“及物动词+形容词或不及物动词”的后补式动词形式。如:
等死,死国可乎?(《陈涉世家》)
分析:“死”作谓语动词,“国”为宾语,“死”的宾语是“国”,“国”是“死”的目的, “死”相当于“为了……而死”,因此“死国”可以翻译为“为国家而死”。
同样用法的还有:
余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 哀:为……哀怜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 哀:为……哀叹 ;为……而哀伤
朝闻道,夕死可矣 死:为……而死
且勇者不必死节 死:为……而死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丧:为动用法,为……办丧事
多情自古伤离别 伤:为……忧伤
★使动用法与意动用法的区别
使动侧重于客观行动,即主语使宾语发出动作,一般来说,这个动作存在。而意动侧重于主观感受,是个人的看法,事实未见得如此。例如
“烛之武退秦师”中“烛之武”是主语,“秦师”是宾语,主语“烛之武”发出动作,使宾语“秦师”客观上退却了!因此“退”是“使动用法”。翻译为“使秦国军队退却”。
在“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中“小天下”,其实天下并未变小,变小只是孔子的一种主观感受,是“认为天下变小”了。
因此,动词没有意动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