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衡水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一调(二)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北省衡水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一调(二)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1.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0-29 19:56: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河北省衡水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一调(二)语文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工匠的出现几乎与人类的历史一样久远。习近平总书记说:“人类是劳动创造的,社会是劳动创造的。”制造工具就是最初的手工艺,这使得前人迈出了人猿相揖别的关键一步。因而手工艺劳动在起源意义上就是创造人类的劳动。
在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中,工匠是对所有手工艺(技艺)人,如木匠、铁匠、铜匠等的称呼。荀子说:“人积耨耕而为农夫,积斫削而为工匠。”长期从事农业生产的人为农夫,长期使用斧头等工具的人为工匠。自古以来,任何一个从事工艺劳动的工匠,都是以其毕生精力献身于这一工艺领域的。随着工业化时代的到来,现代工艺已经从手工艺发展到机械技术工艺和智能技术工艺。
进入现代工业社会,伴随手工艺向机械技艺以及智能技艺转换,传统手工工匠似乎远离了人们的生活,但工匠并不是消失了,而是以新的面貌出现了,即现代工业领域里的新型工匠,机械技术工匠和智能技术工匠。我国要成为世界范围内的制造强国,面临着从制造大国向智造大国的升级转换,对技能的要求直接影响到工业水准和制造水准的提升,因而更需要将中国传统文化中所深蕴的工匠文化在新时代条件下发扬光大。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网2021年1月18日《工匠精神及其当代意义》)
材料二:
12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首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举办,强调“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在长期实践中,我们培育形成了“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迈向新征程,扬帆再出发,急需一大批具有工匠精神的劳动者,亟待让工匠精神在全社会更加深入人心。
让工匠精神深入人心,就要创造更多“工匠故事”。做好电线电缆“守门员”的叶金龙,与马达结缘一辈子的吴玉泉,以精湛技能完美诠释“钳工”意义的赵水林……一批批国家级技能大师,坚守产业报国的初心,在平凡的岗位上成就了不平凡的业绩。深入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方针,完善工匠政策,提升工匠地位,落实工匠待遇,为广大技能人才提供更广阔的舞台,才能推动更多工匠竞相涌现。
让工匠精神深入人心,还要进一步讲好“工匠故事”。工匠精神是在生产实践中凝聚而成的可贵品质,充分展现着劳动之美、精神之美、时代之美。讲好“工匠故事”,能让人们从大国工匠身上感受到劳动的光荣、精神的魅力。开展以弘扬工匠精神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把崇尚工匠精神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和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才能让一个个“工匠故事”激励青少年乃至更多人追求卓越。
(摘编自2020年12月25日《人民日报》)
材料三:
为深入学习并弘扬新时期工匠精神,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浸润式”实践团于7月19日至24日,赴湖北武汉开展“走进匠心”实践活动,与中国建筑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的行业翘楚访谈交流,参观项目现场并深入一线进行“浸润式”实习实践,领悟工匠精神的时代内涵。
“浸润式”实践团来到中建三局科创公司,与两位行业翘楚开展了大国工匠座谈会议。中建三局建筑工业化设计研究院执行院长范键向大家详细介绍了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勉励大家用技术创新助力我国的建筑工业化进程。
“浸润式”实践团依托中建三局广阔的平台,进行了重点项目参观、大国工匠访谈以及“浸润式”在岗实践。同学们且行且思,从实践与访谈中感悟学科专业前沿和建筑业转型趋势,深入体悟大国工匠精神新时代内涵,做勇于担当、开拓创新的建设行业骨干!
(摘编自荆楚网2021年7月29日《浙大学子走进中建三局建设一线体悟大国工匠精神》)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在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中,工匠是对手艺工人的称呼,其劳动属于创造人类的劳动,其精神的出现几乎和人类的历史一样久远。
B.进入现代工业社会,传统手工工匠虽然远离了人们的生活,但它在悠久的历史中形成了深厚的文化。在新时代,我们仍需将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工匠文化发扬光大。
C.工匠精神正是对传统文化中工匠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是一种“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精神
D.浙大学子走进中建三局建设一线,与行业翘楚访谈交流,参观项目现场,深入体悟大国工匠精神。他们一定能成为勇于担当、开拓创新的建设行业骨干。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任何事物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到了工业化时代,手工艺也已经发展到了机械技术工艺和智能技术工艺。
B.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急需一大批具有工匠精神的劳动者,如果能为广大技能人才提供更广阔的舞台,就能推动更多工匠竞相涌现。
C.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这种精神是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形成的。深入学习践行“工匠精神”,对于我们高二学子来说也有重要意义。
D.要让人们从大国工匠身上感受到劳动的光荣、精神的魅力,除了创造更多的“工匠故事”,还需要讲好“工匠故事”。
3.下列四个选项不能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
A.北京故宫工作人员日复一日与孤独相伴,精湛的技艺,修复文物,被称作“文物的医生”。
B.央视新闻推出八集系列报道《大国工匠》,讲述不同岗位劳动者用灵巧双手匠心筑梦的故事。
C.中国兵器工业集团首席焊工卢仁峰左手残疾,仅靠右手练就一身电焊绝活,其手工电弧焊单面焊双面成型技术堪称一绝。
D.许多具备了“工匠精神”的企业往往是行业里的奢侈品牌,比如瑞士的手表制造行业。因为要做到完美必须耗时长,成本高,因此价格也会更高。
4.请从论证的角度分析材料二中画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5.在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的现代社会,传统社会所孕育的工匠精神肯定有坚守的必要,我们该如何弘扬这种精神呢?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平凡的世界 (节选)
路遥
①快过端阳节了,头上的太阳热烘烘的。山鸡和野鸡清脆的叫唤声,不时打破这梦一般沉寂的世界。大地上的绿色已经很惹眼了。大部分秋庄稼刚锄过一遍草。庄稼地中间的苜蓿盛开着繁密的紫红色的花朵。向阳的山坡上,稀稀拉拉的麦穗开始泛出了黄颜色;路边灰白的苦艾丛中有时猛地会窜出一只野兔子,吓得田福军出一头冷汗。
②他一边走,一边揪了一把苦艾、凑得鼻子上去闻。这苦涩而清香的艾叶味,使他不由想起小时候的端阳节,他和福堂哥总要一大早就爬起来,拔好多艾草,别在门上,别在全家人的耳朵上,然后再揭开喷香的粽子锅……唉,从那时到现在,不觉得几十年就过去了。人啊,有时候觉得日子过得太慢,有时候又觉得太快了,简直来不及做什么!记得文化革命开始时,他刚三十出头,正是风华茂盛之时——结果这好年华白白地浪费掉了。前几年虽然恢复了工作,但也等于仍然在油锅里受煎熬。直到不久前“四人帮”被打倒后,他才好象一下子又变年轻了。只要国家有希望,工作就是把人累死也畅快!他多年来一直处在实际工作中,因此非常清楚十年文化革命所带来的灾难性破坏是多方面的,不可能在朝夕间就消除。他常想,作为一个基层领导干部,必须在他的工作范围内既要埋头苦干,又要动脑筋想新办法。当然,眼下最重要的仍然是农民的吃饭问题。现在看来,没有大的政策变化,这问题照样解决不了。那么,能解决多少就解决多少,最起码先不要把人饿死……临近中午的时候,田福军才走到这个叫土崖凹的小村子。
③田福军被现在队长引到家里吃午饭。队长的一孔土窑象个山水洞一般黑暗,大白天进去竟然看不清家里有几个人。他坐在烂席片炕上向生产队长询问村里的情况。队长的老婆在锅灶上做饭。不久他才发现,这家人六个孩子一个比一个大点,都挤在门圪崂里惊恐地看他。孩子们几乎不穿什么衣服,也分不清男女,一律剃着光头——大概是怕生虱子。午饭端上来后,田福军拿起一个玉米面馍。他刚准备吃,发现这黄馍上沾些黑东西。他一下从炕上站起来,走到后炕头上揭开锅盖。他看见,锅里只有两个玉米面馍,其它都是糠团子。他的喉咙顿时被堵塞了。
④田福军把自己碗里的玉米面馍放进锅里,用手去拿糠团子。他手刚一抓,这团子就被他捏成了一把碎渣子。他顺手拿起锅台上的铁铲子,把这堆渣子铲在自己碗里,然后浇了两勺熬锅水,回到炕上埋下头吃起来。队长一家人吓得连一句话也不敢说。两个大人和六个孩子都眼睁睁地看着他吞咽那碗糠水饭。
⑤他还没有把饭碗放下,门里突然闯进来一个老汉。田福军还没有反应过来,这老汉就双膝跪在队长的脚地上,一边向炕上的他磕头,一边嘴里连哭带喊:“青天大老爷!快救救我一家人的性命……”
⑥田福军慌得一把掼下碗,跳下炕来扶起老汉,问他:“什么事?什么事?”
⑦老汉连哭带说:“我一家三口人四天都没吃一颗五谷了!快饿死了……”
⑧“一颗粮也没了?”田福军问。
⑨“就是的……”
⑩“口粮哩?”
“扣了!”
“为什么扣了?”
这时,队长开口说:“他家的小子出门盲流了,公社和大队命令要扣口粮。我们也不敢给……”
“我娃也是饿得不行了,才出门的……”老汉哭着说。“走,我到你们家去看看!”
田福军立刻扶着老汉出了队长家的门;队长本人也紧撵在后面来了。
田福军进了这老汉家,看见炕上睡着一个老婆婆,已经饿得奄奄一息了。他弯下腰问话,这老婆婆连眼皮都抬不起来,更没力气给他回答。在窑墙根下,还有一个十四五岁的女孩子,合住眼靠墙坐着,脸上已经成了青黄色。她见来了生人,勉强用手托着墙站起来,绝望地望着他。
田福军目睹这惨状,泪水汹涌般从眼睛里淌出来了。他哽咽着,狠狠揪着队长的肩膀,说:“快去盘粮食!”队长愚蠢地嗫嚅说:“公社和大队领导不放给他们分粮,我……”
“混蛋!”有教养的田福军忍不住破口大骂。他一把扯住长的衣服,拉着他即刻就去盘粮食。
当田福军和队长一人扛一口袋粮食回来时,这一家三口人都爬着跪在门口,哭成了一堆……三天以后,遵照田福军的指示,后子头公社把二十几个大队书记都召集在了公社来开会。
会议一开始,田福军劈头就问:“你们哪个队有断了粮的家户?有多少户?缺多少粮?”
他的问话刚完,许多支部书记都哭开了。他们纷纷叙说各自队里的不幸状况。看来除过个别村,大部分村子都有许多缺粮户;有的只能维持一两个月,有的当下就揭不开锅了。
问题相当严重。如果不能及时解决,后子头公社今年可能要饿死不少人。不是说这些队没一颗粮食。所有的大队都有“战备粮”。但这些粮食是准备未来打仗吃的;上面规定,任何情况下都不准动用——动用这粮食就等于犯法!
此刻,田福军无法顾及个人的后果——他不能看着把人饿死。他当即决定,立即打开各队的粮库,尽快把粮食分发给缺粮户。战备粮空缺下的数目,以后逐渐再补上——这样就可以看作是借粮,而不是分粮。反正不管怎样,他已经严重违犯了禁令。他想,为此就是把他押到法庭上,他也可以为自己的行为辩护……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他的喉咙顿时被堵塞了”通过写田福军当时的感觉,表露出他发现百姓生活艰难情况后的难过和愧疚之情。
B.看到田福军和队长扛着两袋粮食回来时,老汉一家哭成了一堆,是因为终于可以活命,心里感到暂时有希望了。
C.小说写田福军考察村中百姓生活状况后决定开仓放粮,战备粮空缺下的数目以后再补,旨在表现他灵活变通的个性。
D.队长一家人吃糠咽菜,生活困难;老汉一家更是衣不蔽体,家中老人奄奄一息,这些反映了当地百姓生活的普遍状况。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开头写快到端阳节时,山鸡和野鸡鸣叫、苜蓿盛开、麦穗泛黄的乡村景色,交代了时间和地点,赋予了人物活动的空间。
B.“合住眼靠墙坐着,脸上已经成了青黄色”的神态描写,生动地表现出了女孩子因为体弱多病而产生的绝望心理。
C.小说语言有很高的辨识度,多处语言具有典型的地域特征和鲜明的时代印记,如“口粮哩 ”就是当时典型的生活用语。
D.文章多次运用细节描写,展示当时农村百姓生活的艰难,为塑造田福军的形象作铺垫,也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8.小说第二段的插叙有何作用?请结合内容简要概括。
9.路遥在另一部作品《人生》中曾说过:“人生,其实无非是矛盾与选择的综合体,无关对错,仅仅在于我们能否有勇气在矛盾中作出选择并勇敢承担一切后果。”请结合这句话的内涵,分析文中田福军这一人物形象。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秦琼,字叔宝,齐州历城人。始为隋将来护儿帐内,母丧,护儿遣使吊之。吏怪曰:“士卒死丧,将军未有所问,今独吊叔宝何也?”护儿曰:“是子才而武,志节完整,岂久处卑贱邪?”俄从通守张须陀击贼卢明月下邳,贼众十余万,须陀所统才十之一,坚壁未敢进,粮尽,欲引去。须陀曰:“贼见兵却,必悉众追我,得锐士袭其营,且有利,谁为吾行者?”众莫对。惟叔宝与罗士信奋行。乃分劲兵千人伏莽间,须陀委营遁,明月悉兵追蹑。叔宝等驰叩贼营,门闭不得入,乃升楼拔贼旗帜,杀数十人,营中乱,即斩关纳外兵,纵火焚三十余屯。明月奔还,须陀回击,大破之。又与孙宣雅战海曲,先登。以前后功擢建节尉。从须陀击李密荥阳。须陀死,率残兵附裴仁基。仁基降密,密得叔宝大喜,以为帐内骠骑,待之甚厚。密与宇文化及战黎阳,中矢堕马,濒死,追兵至,独叔宝捍卫得免。后归王世充,署龙骧大将军。与程咬金计曰:“世充多诈,数与下咒誓,乃巫妪,非拨乱主也。”因约俱西走,策其马谢世充曰:“自顾不能奉事,请从此辞。”贼不敢逼,于是来降。高祖俾事秦王府王尤奖礼从镇长春宫拜马军总管战美良川破尉迟敬德功多帝赐以黄金瓶,劳曰:“卿不恤妻子而来归我,且又立功,使朕肉可食,当割以啖尔,况子女玉帛乎!”寻授秦王右三统军,走宋金刚于介休,拜上柱国。从讨世充、建德、黑闼三盗,未尝不身先锋鏖阵,前无坚对。积赐金帛以千万计,进封翼国公。每敌有骁将锐士震耀出入以夸众者,秦王辄命叔宝往取之,跃马挺枪刺于万众中,莫不如志,以是颇自负。及平隐、巢,功拜左武卫大将军,实封七百户。后稍移疾,尝曰:“吾少长戎马间,历二百余战,数重创,出血且数斛,安得不病乎?”卒,赠徐州都督,陪葬昭陵。太宗诏有司琢石为人马立墓前,以旌战功。贞观十三年,改封胡国公。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高祖俾事秦王府/王尤奖礼/从镇长春宫/拜马军总管/战美良川破/尉迟敬德功多/帝赐以黄金瓶
B.高祖俾事秦王府/王尤奖礼/从镇长春宫/拜马军总管/战美良川/破尉迟敬德/功多/帝赐以黄金瓶
C.高祖俾事秦王/府王尤奖礼/从镇长春/宫拜马军总管/战美良川/破尉迟敬德功/多帝赐以黄金瓶
D.高祖俾事秦王/府王尤奖礼/从镇长春/宫拜马军总管/战美良川/破尉迟敬德/功多/帝赐以黄金瓶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卿,早期是古代对人的敬称,适用范围较广,后来多用作君主对臣下的称呼。
B.赠,皇帝为已死的官员加封官爵或荣誉称号,而受封的官员往往非正常死亡。
C.诏,先秦时代上级给下级的命令文告称“诏”。秦汉以后,专指帝王的文书命令。
D.贞观,唐太宗李世民统治时期的年号。年号是我国从汉朝开始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张须陀死后,秦叔宝率残兵投靠裴仁基。裴仁基投降李密,李密得到秦叔宝大喜。后来,李密在荥阳一战中,中箭堕马,濒临死亡之时,是秦叔宝救了他。
B.秦叔宝打败尉迟敬德后不久被任命为秦王右三统军,在介休与宋金刚协同作战,取得战功后,又被封为上柱国。
C.秦叔宝英勇善战,每逢敌军有骁将精兵耀武扬威时,秦王总是派他去击败那些将士。他每战必胜,因此很是自负。
D.秦叔宝去世后,唐高祖下诏命令主管官员用石头雕琢成人马立在秦叔宝的墓前,用来表彰他的卓越战功。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子才而武,志节完整,岂久处卑贱邪?
(2)从讨世充、建德、黑闼三盜,未尝不身先锋鏖阵,前无坚对。
14.张须陀在下邳与卢明月作战,取得了怎样的战绩?他是如何取得这样的战绩?
四、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咏田家
聂夷中
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
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
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
不照绮罗筵,只照逃亡屋。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二句写农民忍痛割爱:二月还不曾养蚕,就预卖新蚕丝;五月始插秧,就预卖新谷子。
B.首联“二、五”相应,抓住时间的反差;“丝、谷”对举,意象精当;两次言“新”,令人欣喜。
C.三、四句以“眼前疮”喻农民眼下衣食无着的处境,以“心头肉”喻丝、谷等心上之物。
D.最后两句中作者以“绮罗筵”与“逃亡屋”作对比,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的社会矛盾。
16.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
五、情景默写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中,描写如火枫林,寄寓诗人火热的革命情怀的诗句:_______,_______。
(2)《沁园春·长沙》中,高度概括“同学少年”经历的革命岁月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
(3)《沁园春·长沙》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青年学子意气奔放,正当强劲有力之时。
六、选择 简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本好书,如同一位良师益友,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闲暇时品一杯清茶,读一本好书,会让你感到 ,无限放松与惬意。一个人的修养品德和读书 ,而好书离不开好的作者,更离不开优秀的传播者与解读者。
文化语言的传播者,语文专家,河南省教育学会执行理事长吴伟老师爱书如命。走进他的家,就仿佛走进了书的森林王国,到处是书香的味道。他说:“一个人的文化修养、道德品行是长期读书积累而来的”。他酷爱读书写作,有时看书 ,不知有多少次趴在书桌上睡觉。他在字林中穿行,在书海里遨游,在知识的天空中飞舞。他是文化的传播者和解读者,用人格魅力诠释文字的博大精深。呕心沥血,潜心钻研,成就了今天 的吴伟。书是他的生命,传授知识是他的使命,从寒窗苦读到今天的功成名就,用他的话说,没有书,就没有今天的似锦前程。他做到了读书的高境界,为他人“传道、受业、解惑”,用自己采集酿就的知识,成为一部令人受用不尽的“书”。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心旷神怡 休戚相关 废寝忘食 卓尔不群
B.沁人心脾 息息相关 宵衣旰食 卓越不凡
C.沁人心脾 休戚相关 宵衣旰食 卓尔不群
D.心旷神怡 息息相关 废寝忘食 卓越不凡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他做到了读书的高境界,为他人“传道、受业、解惑”,用自己采集酿就的知识,使自己成为一部令人受用不尽的“书”。
B.他达到了读书的高境界,为他人“传道、受业、解惑”,用自己采集酿就的知识,成为一部令人受用不尽的“书”。
C.他达到了读书的高境界,用自己采集酿就的知识,为他人“传道、受业、解惑”,使自己成为一部令人受用不尽的“书”。
D.他做到了读书的高境界,用自己采集酿就的知识,为他人“传道、受业、解惑”,成为一部令人受用不尽的“书”。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经常看到媒体呼吁献血,让人感觉血液似乎一直不够用。其实,( ),这是因为① ,全血制剂和红细胞制剂的使用期限是采血后的21天内,血小板制剂是4天内,血浆制剂是1年内。除此以外,血液制剂需要“ABO血型”和“RH血型”等不同的血型,定期采血,② ,有助于应对各种用血需求。需要注意的是,一个人的安全献血量不能超过全身血量的1/10,而献血量又与献血者体重密切相关:体重越大,血量就越多;体重越轻,血量就越少。因此,③ 。
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血液是需要定期采集的
B.血液定期采集是一种常态
C.定期采集由血液特性决定
D.定期采集血液至关重要
2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七、材料作文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李白诗云:“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孙中山先生说:“我辈既以担当中国改革发展为己任。”
知名主持人罗振宇有言:直面挑战,躬身入局者,皆为我辈。
“我辈”二字跨越时空,包蕴着当仁不让的责任感,更昭示着一种责无旁贷的主场感。无论何时,我辈都是一群令人心生敬佩的人,而你、我、他都可以成为“我辈”。
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不得套作、抄袭。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2.B
3.D
4.①画线句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②列举叶金龙、吴玉泉、赵水林等典型人物,论证了一批批国家级技能大师在平凡的岗位上成就了不平凡的业绩,③使论证真实、科学、直观,更具说服力。
5.①深入推动更多工匠竞相涌现,创造更多“工匠故事”。②进一步讲好“工匠故事”,开展以弘扬工匠精神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把崇尚工匠精神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③深入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与新时代工匠面对面访谈交流,从实践中深入体悟大国工匠精神新时代内涵。
6.C
7.B
8.①展现了“文革”前后中国农村的生活状况,为故事的发生交代了时代背景。②体现了田福军强烈的责任感和解决百姓温饱问题的决心和信心,为情节发展做铺垫。③突出表现了田福军对农村的深厚感情以及心系百姓、工作方式灵活等形象特点。
9.①人在面临矛盾做出选择时,勇敢的人可以舍弃个人利益选择维护集体利益,哪怕会因此承受一定的后果。②“文革”结束,当时农民吃饭问题依旧解决不了,但他毅然投入到解决农民温饱问题的工作中来,这种选择体现了他强烈的社会责任感。③面对饥饿问题,他不顾个人后果,违反上级规定开仓放粮,这种选择体现了他勇于担当,公而忘私的勇气和魄力。
10.B
11.B
12.B
13.(1)这个人有才干并且勇武,志向高远节操完美,哪里会长期处在卑贱地位呢?(2)跟从秦王讨伐世充、建德、黑闼三个叛贼时,他没有不冲锋在前,在战场上激战的,战场上没有人是他的对手。
14.第一问:张须陀大败卢明月。
第二问:(1)张须陀使用妙计,出奇制胜;(2)秦叔宝等人不怕危险,作战勇猛。
15.B
16.①形象地揭示了农民的深重苦难,表达诗人对广大农民的深切同情。②表达了希望君王能够明察与体恤百姓苦难的良好愿望。③在希望之中饱含着失望和愤懑的情绪,委婉地指出了君王昏聩不明,世道不公。
17.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18.D
19.C
20.①排比的构成:围绕着共同的话题进行,有三个结构相同、语气一致的句子。
②表达效果:形式整齐,节奏感强,朗朗上口,渲染了他对读书的热爱,表现他读书时的自由与快乐。
21.A
22.①血液制剂有使用期限 ②保持血型多样性 ③献血时要考虑体重
23.例文:
责有攸归,我辈来担
鲁迅先生曾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他们用青春与热血为“责任”二字做出了最好的诠释,纵生命陨落,也无悔于斯。
乌飞兔走,岁月变迁,每一代人都有其不同的责任,但无论是哪一代人,只要说起“我辈”,便能感受到血脉里奔涌的强烈责任感,任凭时空变幻,“我辈”所承袭的责任之底色不会淡去。
逆溯历史,“我辈”是那些以国为家的勇士。
他们在战火烽烟中抛头颅洒热血,用血肉之躯换后辈们的盛世平安。世界的战火从未止息,只是我们有幸生在太平盛世的中国。百余年之前,中国尚处于封建社会末期,“落后挨打”的惨剧上演了一幕又一幕。为了唤醒这头沉睡的雄狮,一些有识之士开始了轰轰烈烈的革命。当林觉民写下椎心泣血的《与妻书》,当陈意映读到“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之句,该是怎样心扉痛彻?多少志士先辈,正如林觉民一般以生命做注,才换来中国的独立与崛起。
放眼当下,“我辈”是那些捍卫盛世的英雄。
他们是疫情期间逆行武汉的医护人员,是面对美国政客无理指摘时正言驳斥的外交人员,是封城、封村期间恪尽职守的基层工作人员,乃至小区门口尽职尽责的安保人员。有时候英雄未必需要有惊天动地的大事迹,那些坚守在自己岗位上任劳任怨的人,也可为英雄。当耄耋之年的钟南山院士飞往武汉,当张志博等医护人员脸上带着口罩勒痕的照片传出,当外交部发言人耿爽犀利又不失体面地反击美国“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我看到了责任,看到了英雄们为守护家国而做出的奋斗。这万里山河,因有你们而愈发锦绣多娇。
展望明天,“我辈”当是此刻正在考场上奋笔疾书的我们。
梁任公先生曾说:“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翕张。”我辈青年正当如乳虎、似鹰隼,以前辈们为榜样,用责任心书写自己最精彩的青春。心怀对家国社会的责任,才不会成为北京大学钱理群教授所批判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我希望能像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周总理一样,像弃医从文的鲁迅先生一样,将个人前程与国家命运系在一处,我期待着将书墨里的智慧转化为匡时济世的能力,以我之所学去回报社会与国家。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其高山景行,虽不能至,然我辈青年皆心向往之。
“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尘劳关锁。”其实这世上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颗明珠,唯有用责任心时时勤拂拭,才能尘尽光生,照破河山万朵。“我辈”是那些以国为家的勇士,是那些捍卫盛世的英雄,更是正值青春的我们。带着一份责任远行,青春才不会迷茫。
责有攸归,我辈来担。过去的岁月我来不及参与,但明天的繁华我必当全力以赴。且让责任心填满每一个逐梦的脚印,心中有责任,纵是无底深渊,下去,也可以是前程万里。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