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物质的粒子模型
第5课时 用粒子模型描述物质的三态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组成不同状态的物质粒子间的距离不同。
2、理解气体粒子间隙最大容易被压缩,固体粒子间隙最小不易被压缩。
3、知道温度与粒子运动的快慢有关。
过程与方法
能运用有关粒子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模拟实验,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事物本质的科学精神。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
固体、液体、气体粒子间的距离是不同的。
难点:
运用粒子的观点理解物质的三态、物体被压缩的难易程度等性质。
三、教学准备
实验用品:红墨水、两只相同的带有刻度的烧杯、滴管、凉水、热水、面包、海绵、
针筒、小木柱。
教学资源:教师用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1、流程图:
复习 演示 结论 演示 结论
引入 固体模型 固体粒子 液体模型 液体粒子
结 实验 结论 演示
论 受压变化 气体粒子 液体模型
实验 结 小
温度与运动 论 结
2、内容与设计:
教学内容 教师行为 学生活动 教学说明
一、引入 通过复习引导学生回忆知识点。引出新课题:用粒子模型描述物质的三态 回忆复习:物质由粒子构成,粒子是运动的,粒子之间存在间隙 物质有三态。 承上启下,复习已有知识,提出新问题,为探索新知识做好准备。
二、用粒子的模型描述固体的特征 引导学生模拟实验:每位同学代表构成物质的一个粒子,同学们集中在一起,排列整齐,每位同学的左手搭在前排同学的左肩上,右手搭在右边同学的左肩上。构成物质的粒子是不断运动的,但你们在运动时,你们的手不能离开其它同学的肩膀。问:在模拟过程中,粒子之间的距离有变化吗?如果有那么变化大吗?问:固体是否有固定的体积和形状?怎样运用你们刚才在实践活动中得出的结论来解释?结论:利用课件展示固体粒子结构。并进一步解释:因为固体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很大,把粒子紧紧吸引在一起,粒子只能在固定的位置振动。所以固体有固定形状和体积。 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模拟演示构成固体的粒子的特点,体会:粒子之间的间隙变化不大。思考,讨论解释:由于构成固体的粒子之间的间隙变化不大,而且每一个粒子的体积也没有发生变化,因此我们看到的固体具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 通过模拟实践活动和伴随其中的观察和体验将抽象的微观知识形象化,完成了本节课的重点:固体、液体、气体粒子间的距离是不同的,运动特点也是不同的。
三、用粒子的模型描述液体的特征 引导学生模拟实验:每位同学代表构成物质的一个粒子,同学们伸出手臂,自由走动。但走动时手必须接触另外一位同学的身体或手臂。结论:利用课件展示液体粒子结构。解释:每位同学之间保持一段距离,相互又有联系。这就模拟了液体的粒子结构。并进一步解释:液体粒子之间的距离较远,粒子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自由运动,但相互之间有一定的作用力。因此,液体具有固定的体积,却没有固定的形状。 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模拟演示构成液体的粒子的特点,体会:因为液体粒子的距离相对固体粒子间距较远,所以粒子可在一定范围自由运动。所以液体没有一定形状。但构成液体粒子之间的间隙变化不是任意的仍有一定的限制,所以液体仍然有固定的形状。 通过探究实验,理解气体粒子间隙最大容易被压缩,固体粒子间隙最小不易被压缩。
四、用粒子的模型描述气体的特征 引导学生模拟实验:每位同学代表构成物质的一个粒子,同学们在教室理散开,并可完全自由地走动, 结论:利用课件展示气体粒子结构。解释:气体粒子可自由运动,粒子之间的平均距离很远,相互之间几乎没有联系。因此气体没有固定的体积,也没有固定的形状。 体会:因为气体也没有固定的形状所以构成气体的粒子之间的距离应该更大;气体的流动性更大,因此气体粒子的运动应该更加自由。
五、比较固体、液体、气体受压时体积的变化。 提问:我们已经知道构成气体、液体、固体的粒子之间的距离不同,那么物质得哪种状态时容易被压缩呢?教师演示实验:用针筒压木质柱用针筒压水用针筒压空气得出结论:气体容易被压缩固体、液体不容易被压缩补充实验:用力压海绵或面包说明:海绵、面包中有很多空隙,充满了空气。所以压缩海绵、面包其实是压缩其中的气体。 独立思考,提出假设:气体最容易被压缩而固体最不容易被压缩。答:气体粒子之间的间隙最大,而固体粒子之间的间隙最小,间隙越大越容易被压缩。实验并交流结论:固体、液体、气体三者相比较,压缩气体最为容易,因为它的粒子间隙很大。压缩固体、液体则很困难,因为它们的粒子排列紧密,间隙小。完成活动4.11 引导学生体验控制变量的方法在实验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实验理解温度对粒子运动速度的影响。
六、拓展实验物体的温度与粒子的运动 问题:我们已经知道构成物质的粒子是不断运动的,那么粒子的运动有没有快慢之分呢?如果有那么影响他们运动快慢的因素有那些呢?讲:由于条件所限我们今天只研究温度对粒子运动速度的影响。请每个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问:每步实验设计的目的,例如,为什么要冷热水的体积要相同,为什么滴入的红墨水的滴数要相同,滴入的红墨水过多行不行等。 设计实验:小组讨论交流利用控制变量法: 取等体积的冷水和热水,分别加入等量的红墨水。观察烧杯中红墨水的扩散速度。小组实验,现象:热水杯中的红墨水扩散的比较快。结论:其他条件相同温度越高粒子的运动速度越快。完成活动4.12
七、小结 完成学习重点
五、训练与评价
学生活动纸
本课学习重点:
1、在相同的条件下,固体、液体和气体受压时, 最容易被压缩,
和 不容易被压缩。
2、物体的温度越高,那么构成该物体的粒子运动就越 。
3、完成下表
固体 液体 气体
形状
体积
粒子排列
粒子的运动
答案:固定的、不固定的、不固定的
固定的、固定的、不固定的
规则的、不规则的、不规则的
在固定位置振动、在固定的范围内自由运动、往任何方向自由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