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课物质的沉与浮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七课物质的沉与浮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牛津上海版(试用本)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2-09-04 13:25: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4章 物质的粒子模型
第7课时 物体的浮与沉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体的浮沉与物质种类有关
2、知道密度的概念、单位及计算公式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假设、设计实验、记录分析结果,找出物体浮沉的因素,明白物体的浮沉与物质种类有关。
2、通过师生共同汇总、分析全班同学采集的实验数据,让学生知道密度的概念和单位。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合作学习的作用与快乐。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
知道物体的浮沉与物质种类有关
难点:
通过假设、设计实验、记录分析结构,找出物体浮沉的因素
三、教学准备
教师:石块、铁钉、木块、大烧杯、清水、多媒体设备
学生:泡沫塑料2、木块2、铝块2、橡皮2、一盆水
四、教学过程
1、教学流程
情景1 问题 活动
提出假设 设计实验 结论
小实验 方案
活动
计算
2、内容与设计
教学内容 教师行为 学生活动 设计说明
情景导入 演示实验:将实心的铁钉、木块和石头放入水中,问为什么木块浮在水面,而铁钉和石头沉入水底? 观看演示实验思考问题猜测原因 创设情景,用问题直接导入本节课的主题
探究物体浮沉的有关因素提出假设设计方案进行实验结果分析得出结论 出示书上提到的5种假设,请学生分小组讨论后提出假设。用小黑板记录每组学生提出的不同假设。提供实验中可用到的8个物体的相关数据与学生共同点评各小组的实验方案巡视、指导学生实验记录各组的实验结果于大表中,与学生共同分析大表中的结果。指出正确的结论 分小组讨论,每组提出自己小组的假设。全班交流自己小组的假设根据自己小组的假设,设计实验方案,选出相应的实验材料交流本小组的方案进行实验,记录结果交流结果,从结果中分析自己提出的假设是否正确排除错误的假设,得出正确的结论 将所有小组的假设记录在小黑板上能更好的进行分析,本活动的重点放在实验方案的设计和分析上,让学生体验到科学探究的整个过程。
密度 请学生计算不同物体的质量/体积讲解密度的概念和计算公式强调密度的单位 计算比较同一种物体的数据,找出规律识记密度的概念和公式正确读出密度的单位 通过计算,认识密度,帮助学生理解密度的概念
小结 问:物体的浮沉与什么因素有关?问:密度的概念、计算公式和单位是什么? 完成学习重点
3、设计说明
整节课的设计注重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整个过程,采用“问题导入→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实验探究→分析讨论→归纳总结→获取知识”的探究模式。既关注学生的个体探究,又强调群体的合作,进而找出与物体浮沉有关的因素,培养学生探究及合作学习的意识。
活动:探究物体浮沉的有关因素
活动目标:1、通过假设、设计实验、记录分析结果,找出物体浮沉的因素,
明白物体的浮沉与物质种类有关。
2、在设计、交流活动方案中,提高科学探究中实验设计和观察记录的能力并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
学生活动 教师指导
提出想探究的问题分小组讨论,每组提出自己小组的假设。全班交流自己小组的假设根据自己小组的假设,设计实验方案,选出相应的实验材料交流本小组的方案进行实验,记录结果交流结果,从结果中分析自己提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归纳出正确的结论(物质在水中的浮沉与物质的种类有关) 演示实验,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出示书上提到的5种假设,请学生分小组讨论后提出假设。用小黑板记录每组学生提出的不同假设。提供实验中可用到的8个物体的相关数据与学生共同点评各小组的实验方案巡视、指导学生实验记录各组的实验结果于大表中,与学生共同分析大表中的结果。指出正确的结论
小结
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