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单元2.《改造我们的学习》课件(1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单元2.《改造我们的学习》课件(1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1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0-29 21:04: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0张PPT)
改造我们的学习
1941年,中国共产党发动了著名的延安整风运动。这次整风运动的目的是对全体党员和全体干部进行的一次马列主义教育。整风运动中,毛泽东同志针对党内存在着的不良党风、文风和学风,分别作了《整顿党的作风》的报告以反对党内的宗派主义,作了《反对党八股》的报告以反对党八股的文风,作了《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以反对主观主义的学风,这三篇报告是延安整风运动的指导性文件。
课文背景
←毛泽东在延安
改造我们的学习
前仆后继
生吞活剥
等闲视之
有的放矢
哗众取宠
徒有虚名
若明若暗
粗枝大叶
夸夸其谈
谬种流传
华而不实
可歌可泣
一知半解
发号施命
钦差大臣
仆:倒下。形容英勇奋斗,不怕牺牲。
比喻生硬地接受或机械地搬用(别人的)。
形容用平常的眼光对待别人或事物。
对准靶子射箭,比喻言论、行动目标准确。
用浮夸的言辞博取群众的喜欢。
空有某种名声,名不副实。
对问题情况有所认识却不清楚,或态度不明。
比喻做事不细致,不认真。
说话或文章浮夸,不切实际。
指荒谬错误的言论等广泛传播下去。
只开花不结果。比喻外表好看,内容空虚。
形容事迹值得歌颂赞叹,令人感动得落泪。
知道得不全面,理解得不透彻。
发命令;指挥。
由皇帝派遣代表皇帝去办理重大事件的官员。
掌握词语[一]
改造我们的学习
掌握词语[二]
★解释词语中加点字
前仆后继 为之一新
有的放矢 哗众取宠
故纸堆 华而不实
夸夸其谈 谬种流传
滥调文章 徒有虚名
★与“等闲视之”中的“等闲”一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B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C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D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倒下
箭靶子

浮夸不切实际
不切实际的
都,一概
浮夸的言词
开花
错误

C
改造我们的学习
课堂讨论[一]
☆解题:
①课文标题是什么结构类型的短语?这一标题起什么作用? ②从标题看本文的论述范围是什么? ③“改造我们的学习”能否改成“改变我们的学习”?
☆标题是一动宾短语,它既点明了课文的论点,又揭示了论题。
←毛泽东在延安
☆从课文标题看本文主要阐述了如何彻底改变学风方面的问题。
☆不能改,因为“改造”意味着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改变”,而是从根本上改掉旧的,树立新的。
改造我们的学习
课堂讨论[二]
☆结构: ①各用一简洁的短语作为四个部分的标题。 ②明确本文的议论结构模式和中心论点。 ③筛选出一~四部分表明行文脉络的语句。
☆㈠进步与成绩;㈡缺点;㈢两种对立的态度;㈣具体建议。
☆本文符合一般议论文结构模式——三段式 引论——前言提出中心论点 本论——一、二、三部分具体论证 结论——第四部分提出具体建议
☆ ㈡开头“但是我们还是有缺点的,而且有很大的缺点”既承接㈠ 中“所有这些都是很好的现象”,又自然转入对缺点的论述;㈢中“为了反复地说明这个意思”中“这个意思”衔接㈡ 的内容,“将两种互相对立的态度对照地讲一下”又开启了后面的论述;㈣用“依据上述意见,我有下列提议”句承上启下,收束全文。
改造我们的学习
课堂讨论[三]
☆语言特色
☆语言的准确性:结合文后练习二和作者对“实事求是”和“有的放矢”的解释。
☆语言的鲜明性:主要体现在对比手法的运用上。
☆语言的生动性
⑴善用口语,多用成语:如用“闭塞眼睛捉麻雀”“瞎子摸鱼”来形容主观主义者不注重调查研究;用“言必称希腊”“对于自己的祖宗,则对不住,忘记了”这样的口语说明主观主义者不注重研究历史;用“粗枝大叶、夸夸其谈、生吞活剥、一知半解”来形容主观主义者不细心调查,空谈理论,无知教条。
⑵整散交错,长短结合:“无实事求是之意,有哗众取宠之心。华而不实,脆而不坚。自以为是,老子天下第一,‘钦差大臣’满天飞。……这种作风,拿了律己,则害了自己;拿了教人,则害了别人;拿了指导革命,则害了革命。总之,……是共产党的大敌,是工人阶级的大敌,是人民的大敌,是民族的大敌,是党性不纯的一种表现。”在这段文字里整句和散句交错结合,短句和长句混合使用,增添了语言的色彩,增强了语文的表现力。
改造我们的学习
⑶多用修辞,生动表达:
比喻 “留声机”比喻留学生一切照搬外国;用“瞎子摸鱼”比喻主观主义者不了解实际,乱发号施令。 借代 “言必称希腊”指有些研究革命理论的人生搬硬套外来的东西。
比喻 对比 对偶 引用 明人解缙的对联——“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作者用这副对联给三种人画像,十分恰当,同时给人们以更广阔的想象的空间。
课堂讨论[三]
⑷活用文言,古为今用:如“华而不实、脆而不坚”“为之一新”等,言简意赅富于表现力。
改造我们的学习
课堂训练
☆阅读课文㈠,完成下面题目 ⒈⒈①中“日益结合”中“日益”能否删去?
⒉②是如何运用对比的?有什么作用?
⒊③中“前仆后继”能否改成“前赴后继”?
⒋④中“倡导者、宣传者和组织者”能否换序?
⒌⑤中“一经”和“一新”的两个“一”含义相同吗?
“日益”一词很客观地写出了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逐步结合的过程,用词准确。
运用两组反义词进行对比,其中肤浅和深刻是表明认识程度的,贫乏和丰富是表示认识广度的,都十分准确地指出了我党在幼年时期和现在对马列主义认识上的差距。
改造我们的学习
⒍⑦中“所有这些”具体指什么?
⒎这段文字的中心句是什么?文中是怎样来进行论证的?
⒏下面对这段文字层次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①||②③④⑤⑥||⑦ B ①||②||③④⑤⑥⑦
C ①②||③④⑤⑥||⑦ D ①②||③④⑤⑥⑦
中心句是①,②用对比法,③~⑦用例证法,从“一百年来”“十月革命以后”“抗日战争以来”三个时期进一步说明了马列主义真理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重大意义。这段文字实际上是从正面来论证改造我们学习的重要性。历史经验证明了,只有把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革命才能前进,因此对理论脱离实际的主观主义坏学风要进行彻底的改造。
B
改造我们的学习
★作者为什么主张“将全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改造一下”? (结合文后练习一概括)
㈠正面阐述历史经验,只有马列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革命才能前进。
㈡反而强调我们的学风还存在很大的缺点。
㈢通过对比突出主观主义学风是反马列主义的,必须改造。
小结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