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课件+教案+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课件+教案+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8.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0-31 11:47:48

文档简介

(共44张PPT)
导入新课
汉武帝
通过短片,我们了解到汉武帝的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他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尊严,他的国号成了一个民族永远的名字”。他的统治,使汉朝进入鼎盛时期。那他是如何使汉朝达到鼎盛的?带着这个疑问,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堂,共同学习《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导入新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知道汉武帝为巩固大一统王朝采取的措施。
理解汉武帝巩固大一统局面的目的与影响。
理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巩固“大一统”的作用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学习目标




































































































新课展开
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56~前87),汉朝第六代皇帝。景帝之子,十六岁(公元前140年)即皇帝位,在位五十四年。汉武帝为巩固统一的封建国家和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进行了多方面的活动。可以说,他在位时,西汉达到了鼎盛。
汉武帝:
汉武帝
刘彻
公元前
87年
公元
8年
.....
汉高祖
汉景帝
汉文帝
公元前
202年
公元前
140年
西汉建立
.....
休养生息
前人留下的荣耀
汉高祖刘邦,在楚汉战争中分封韩信等7个异姓王,稳定了军心,孤立了项羽,于公元前202年,建立汉朝。建国后为巩固天下分封了7个异姓王。
汉高祖、汉文帝、汉景帝总结秦及秦以前各代“所以失天下”的教训,实行休养生息、无为而治,达到“海内安宁,家给人足”的昌盛局面 。
汉初的几位皇帝对北部匈奴采用“和亲”政策,并送去大量丝绸和粮食等,几十年来无大的战事发生。
目标导学一: “推恩令”的实施
(一)背景
郡国制
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
封国威胁中央
汉武帝在政治上面临什么烦恼?
材料一:
汉武帝的叔叔梁王出行,千乘万乘,和天子一样威风。他还自制弓箭数十万,府库的珠玉宝器,多于京师。
材料二:
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
诸侯王势力强大
有的反抗朝廷官吏
有的举兵叛乱
严重威胁到中央
地方上的豪强地主
兼并土地、聚敛财富
与官府分庭抗礼
两股势力
导致社会混乱
1.背景:
诸侯王国势力强大,有的公开反抗朝廷派来的官吏,有的甚至举兵叛乱。
地方豪强地主兼并土地,聚敛财富,横行乡里,与官府分庭抗礼。
社会秩序混乱
目标导学一: “推恩令”的实施
2.汉武帝之前的皇帝用了什么办法解决这一问题,结果如何?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在汉武帝之前,汉景帝曾接受晁错的建议,下令“削藩”,即削夺王国的封地,导致了“七国之乱”。虽然叛乱被平定了,但是国家刚刚恢复的经济受到沉重打击,诸侯王国问题也没能根本解决。
3.汉武帝用了什么办法解决这一问题,结果如何?
(1)推恩令:
内容:
结果:
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
侯国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
思考探究:“推恩令” 妙在哪里?
分化实力——转移矛盾——兵不血刃
(2)刺史制度:
内容:
结果:
把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每州部派刺史一人,代表朝廷监视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严禁他们为非作歹。
中央大大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目标导学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新知导引】:欣赏历史话剧——“诸子百家”论治国
(旁白:时间:汉武帝时期;地点:长安皇宫;人物:四位学生,一个扮演汉武帝,另外三个扮演诸子百家继承人)
生A:众爱卿,朕今天让你们给寡人出出主意,究竟采用什么思想来治理国
家,可永保江山呢?
生B:启奏陛下,恕臣直言。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现在有人目无国法,说三
道四,这样对国家不利。要加强刑法,看今后还敢诽谤皇上?
生C:陛下万岁!俗话说: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商、秦灭亡就是前车之鉴。
先王无为而治才有今天成就,既然先王治国思想那么好,就继续采用
为妙。
生D:万岁!皇帝是天子,奉上天命令统治人间,是至高无上的,谁敢说三
道四就是对上天冒犯,会遭天谴。用“仁”“礼”教化百姓,百姓就
会安分守己,天下太平。
生A:董爱卿言之有理,马上给朕起草诏书告示天下……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背景:
1.西汉初,统治者奉行“无为而治”的政策,诸子百家的学说流行。
2.诸侯王门下的宾客们,常常批评皇帝的政策,指责中央。
措施:
1.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
措施:
2.在长安兴办太学,以儒家的《诗》《书》《礼》《易》《春秋》作为教材,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儒学人才,儒士也进入各级政权机构。
影响:
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董仲舒 《天人三策》
“六艺之科孔子之术”指的是什么?
儒家学说,即儒术。
六艺是指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礼、乐、射、御、书、术。总体上解释就是儒家学说。
汉武帝是怎么做的呢?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汉武帝在长安兴办太学,以儒家的《诗》《书》《礼》《易》《春秋》作为教材,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儒学人才,儒士也进入各级政权机构。
材料研读
为了贯彻“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一思想,汉武帝采取了哪些办法?
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重视儒学)
以儒家思想培训和选拔官员;(重用儒生)
在长安设立太学,在各地方设立官学等。(兴办太学)
讨论: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究竟好不好?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你怎么看,请说说你的理由。
好。有利于国家的统一,有利于汉武帝把权力掌握在自己手中(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儒家学派的发展。
不好。这种办法太专制,缺乏民主,不利于人们思想的解放,不利于科学文化的蓬勃发展,一花独秀不如百花齐放。
秦始皇“焚书坑儒”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相 同 点 目的 实质 不同点 方式和结果
加强中央集权
文化专制
采用法家思想,对其它思想粗暴破坏,加速了秦朝的灭亡。
独尊儒术(吸收法、道思想),以儒学为正统思想,促进了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和巩固
(1)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秦始皇的“焚书坑儒”的异同点
思考探究
(2)董仲舒的建议为什么会被汉武帝接受呢?
汉初,诸子百家各派学说仍很活跃,不利于中央集权,不适应汉武帝时政治上大一统的需要。董仲舒把儒家思想与当时的社会需要相结合,并吸收了法家、道家学派的一些思想理论,创建了一个以儒学为核心的新的思想体系。
这一思想适合汉武帝大一统的需要。正如黄仁宇所说:“董仲舒之尊儒,并不是以尊儒为目的,而是树立一种统一帝国的正规思想。”因此,汉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材料一:
讨匈奴,通西域,军费开支浩繁,加上天灾不断,百姓四处流亡,国库空虚。
材料二:
富商大贾[gǔ],冶铸鬻(yù)盐,财或累万金,而不左公家之急,黎民重困。
译:大商人冶铁铸币卖盐,家财积累到万金,却不帮助解决国家的急难,黎民百姓陷于重困之中。
朕很是烦恼
2、商人控制冶铁铸币卖盐(控制国家经济命脉)
3、商人唯利是图,不关心国事。
1、国家财政困难
(一)背景——经济烦恼
目标导学三:盐铁专卖
把铸币权收归中央,
统一铸五铢钱
1
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3
实行盐铁官营、专卖
2
(二)解烦之措
秦“半两”
西汉“五铢钱”
影响:
使国家的财政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
(一)背景:
1.秦末汉初,冒顿单于统一了蒙古草原,并不断南下袭扰。
2.西汉建国之初,国力疲弱,不得不对匈奴实行“和亲”,每年还要送给匈奴大量粮食和布匹。
3.经过“文景之治”,西汉强盛起来。汉武帝组建起强大的骑兵队伍,开始大举反击匈奴。
目标导学四:北击匈奴
(二)漠北战役
前119年抗匈奴高潮
卫青
霍去病
※卫青出定襄,在漠北遭遇匈奴单于
主力,汉军大胜。
1.过程: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大将卫青、霍去病率精骑分道北击匈奴,大获全胜。
※霍去病出代郡,全力击杀左贤王军
队,俘虏和杀死达到七万多人。
2.结果:漠北战役从根本上摧毁了匈奴实力,再无力与西汉对抗,部分匈奴人开始西迁。西汉收复失地且大大拓展了疆域。
影响:
汉武帝从政治、思想、经济和军事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人物:
卫青和霍去病是西汉的两员名将。
卫青骑术高超,胆识过人。他首次出征,就敢于深入漠北,进至匈奴单于祭天和首领聚会的地方。
霍去病武艺高强,英勇善战。他第一次出征河西,仅率万名轻骑,孤军深入,转战六日,消灭匈奴兵数千人。
卫青和霍去病都为击败匈奴建立了赫赫功勋。他们死后,汉武帝为他们修建了高大的坟墓,以示表彰。
1.你如何评价汉武帝的功绩?
合作探究
汉武帝在位期间,实行“推恩令”,打击了王国势力;设置十三州部刺史完善监察制度;统一货币,发行五铢钱,均输平准,盐铁官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立太学。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几个方面大力加强中央集权。又勘定外患,拓土启疆,造就了西汉的盛世。他无疑是一个伟大的历史人物。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他穷兵黩武,横征暴敛,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在他的晚年,社会矛盾加剧,农民起义不断。
2.对比秦、汉两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
项目 秦始皇 汉武帝
政治上
经济上
思想上
文化上
军事上
2.对比秦、汉两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
项目 秦始皇 汉武帝
政治上 建立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 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地方推行郡县制 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
经济上 统一货币、度量衡 统一铸五铢钱,盐铁官营、专卖
思想上 “焚书坑儒” 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文化上 统一文字 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
军事上 蒙恬北击匈奴、修建长城 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
3.秦始皇与汉武帝在我国历史上的功劳有哪些相似之处?谁的功劳更大?
①他们都在国家统一方面作出了杰出贡献:秦始皇建立起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他所采取的巩固统一的措施,影响到中国2000多年封建社会的各个领域。汉武帝虽然不是开国皇帝,但他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加强了中央集权,实现“大一统”,开创了汉朝乃至中国整个封建时代的鼎盛局面。因此,他们的功劳难分大小。
②他们在历史上都是有功也有过,应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不同点:西汉封国与郡县平行,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下的分封;西周封国既有亲属,也有功臣和旧贵族,带有部落联盟残余痕迹和奴隶制色彩。
相同点:都拥有土地和人民,享有政治、经济和军事特权。
4.想一想,西汉的封国同西周的封国有何异同?
儒道之争思想混乱
诸侯坐大
威胁中央
豪强横行
掌控经济
匈奴犯边
袭扰大汉
铸五铢钱
盐铁官营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推恩令
设置刺史
反击匈奴
开疆拓土
政治
经济
军事
思想
巩固大一统
西汉进入鼎盛时期
课堂总结
课堂练习
史书记载:“主父偃说上曰:‘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于是上从其计。”文中“上”指______
A.汉文帝   B.汉景帝
C.汉武帝   D.汉高祖
C
假如你生活在汉武帝时期,要进入全国的最高学府接受教育,必须到: ______
A.长安 B.洛邑
C.咸阳 D.阳城
A
制度的建设和完善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请写出下列王朝巩固统治的措施。
(1)秦朝制定笔画规整的_______,作为统一
的文字颁行全国。
(2)汉武帝接受_______的罢黜百家,独尊儒
术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
(3)前秦皇帝苻坚任用汉人_______为丞相,
锐意改革,厉行法治,加强集权。
董仲舒
王猛
小篆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道汉武帝为巩固大一统王朝采取的措施。
理解汉武帝巩固大一统局面的目的与影响。
理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巩固“大一统”的作用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视频——中国通史:汉武帝即位
2. 通过短片,我们了解到汉武帝的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他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尊严,他的国号成了一个民族永远的名字”。他的统治,使汉朝进入鼎盛时期。那他是如何使汉朝达到鼎盛的?带着这个疑问,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堂,共同学习《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56~前87),汉朝第六代皇帝。景帝之子,十六岁(公元前140年)即皇帝位,在位五十四年。汉武帝为巩固统一的封建国家和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进行了多方面的活动。可以说,他在位时,西汉达到了鼎盛。
二、学习新课
目标导学一:“推恩令”的实施
1.前人留下的荣耀
汉高祖刘邦,在楚汉战争中分封韩信等7个异姓王,稳定了军心,孤立了项羽,于公元前202年,建立汉朝。建国后为巩固天下分封了7个异姓王。
汉高祖、汉文帝、汉景帝总结秦及秦以前各代“所以失天下”的教训,实行休养生息、无为而治,达到“海内安宁,家给人足”的昌盛局面 。
汉初的几位皇帝对北部匈奴采用“和亲”政策,并送去大量丝绸和粮食等,几十年来无大的战事发生。
.材料研读
材料一:
汉武帝的叔叔梁王出行,千乘万乘,和天子一样威风。他还自制弓箭数十万,府库的珠玉宝器,多于京师。
材料二 :
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
——《汉书 主父偃传》
汉武帝在政治上面临什么烦恼?
诸侯王势力强大,有的反抗朝廷官吏,有的举兵叛乱,严重威胁到中央。
地方上的豪强地主兼并土地、聚敛财富,与官府分庭抗礼。
两股势力导致社会混乱。
诸侯王势力强大,独霸一方,对中央形成了极大的威胁。
3.“推恩令”的实施
背景:诸侯王国势力强大,有的公开反抗朝廷派来的官吏,有的甚至举兵叛乱。
地方豪强地主兼并土地,聚敛财富,横行乡里,与官府分庭抗礼。
提出者:主父偃
具体措施:汉武帝下诏允许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
结果:侯国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诸侯王从此一蹶不振。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作用:没有费一兵一卒就解决了王国问题,诸侯王势力大减,侯王对皇帝感恩戴德。既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又加强了中央统治。
4.思考探究:“推恩令” 妙在哪里?
分化实力——转移矛盾——兵不血刃
5.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统治,除了实行“推恩令”之外,汉武帝还有什么策略?
建立刺史制度。
什么是刺史制度?刺史的职能是什么?汉武帝采取的这些措施起到了什么作用?
“刺”是检核问事的意思,即监察之职。“史”为“御史”之意。汉武帝为了强化地方监察制度,在地方设刺史。汉武帝将全国划分为13个监察区域,称为“十三州部”,每个州派遣刺史一人进行监督。刺史有权监察郡国长官,如果发现官吏有欺瞒中央等行为,可以直接奏报皇帝,加以制裁。刺史负责监督地方官员,抑制和打击地方豪强及其子弟。汉武帝的这些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皇权。
目标导学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新知导引】:欣赏历史话剧——“诸子百家”论治国
(旁白:时间:汉武帝时期;地点:长安皇宫;人物:四位学生,一个扮演汉武帝,另外三个扮演诸子百家继承人)
生A:众爱卿,朕今天让你们给寡人出出主意,究竟采用什么思想来治理国
家,可永保江山呢?
生B:启奏陛下,恕臣直言。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现在有人目无国法,说三
道四,这样对国家不利。要加强刑法,看今后还敢诽谤皇上?
生C:陛下万岁!俗话说: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商、秦灭亡就是前车之鉴。
先王无为而治才有今天成就,既然先王治国思想那么好,就继续采用
为妙。
生D:万岁!皇帝是天子,奉上天命令统治人间,是至高无上的,谁敢说三
道四就是对上天冒犯,会遭天谴。用“仁”“礼”教化百姓,百姓就
会安分守己,天下太平。
生A:董爱卿言之有理,马上给朕起草诏书告示天下……
(旁白:时间:汉武帝时期;地点:长安皇宫;人物:四位学生,一个扮演汉武帝,另外三个扮演诸子百家继承人)
生A:众爱卿,朕今天让你们给寡人出出主意,究竟采用什么思想来治理国
家,可永保江山呢?
生B:启奏陛下,恕臣直言。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现在有人目无国法,说三
道四,这样对国家不利。要加强刑法,看今后还敢诽谤皇上?
生C:陛下万岁!俗话说: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商、秦灭亡就是前车之鉴。
先王无为而治才有今天成就,既然先王治国思想那么好,就继续采用
为妙。
生D:万岁!皇帝是天子,奉上天命令统治人间,是至高无上的,谁敢说三
道四就是对上天冒犯,会遭天谴。用“仁”“礼”教化百姓,百姓就
会安分守己,天下太平。
生A:董爱卿言之有理,马上给朕起草诏书告示天下……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背景:西汉初,统治者奉行“无为而治”的政策,诸子百家的学说流行。
诸侯王门下的宾客们,常常批评皇帝的政策,指责中央。
目的:加强中央集权
提出者:董仲舒
措施: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
在长安兴办太学,以儒家的《诗》《书》《礼》《易》《春秋》作为教材,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儒学人才,儒士也进入各级政权机构。
3.材料研读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董仲舒 《天人三策》
“六艺之科孔子之术”指的是什么?
儒家学说,即儒术。
六艺是指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礼、乐、射、御、书、术。总体上解释就是儒家学说。
汉武帝是怎么做的呢?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汉武帝在长安兴办太学,以儒家的《诗》《书》《礼》《易》《春秋》作为教材,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儒学人才,儒士也进入各级政权机构。
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重视儒学)
以儒家思想培训和选拔官员;(重用儒生)
在长安设立太学,在各地方设立官学等。(兴办太学)
4.讨论: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究竟好不好?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你怎么看,请说说你的理由。
好。有利于国家的统一,有利于汉武帝把权力掌握在自己手中(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儒家学派的发展。
不好。这种办法太专制,缺乏民主,不利于人们思想的解放,不利于科学文化的蓬勃发展,一花独秀不如百花齐放。
5.思考探究
(1)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秦始皇的“焚书坑儒”的异同点
(2)董仲舒的建议为什么会被汉武帝接受呢?
汉初,诸子百家各派学说仍很活跃,不利于中央集权,不适应汉武帝时政治上大一统的需要。董仲舒把儒家思想与当时的社会需要相结合,并吸收了法家、道家学派的一些思想理论,创建了一个以儒学为核心的新的思想体系。这一思想适合汉武帝大一统的需要。
正如黄仁宇所说:“董仲舒之尊儒,并不是以尊儒为目的,而是树立一种统一帝国的正规思想。”因此,汉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目标导学三:盐铁专卖
1.阅读教材,概括西汉初年,在经济上面临哪些问题?
材料一:
讨匈奴,通西域,军费开支浩繁,加上天灾不断,百姓四处流亡,国库空虚。
材料二:
富商大贾[gǔ],冶铸鬻(yù)盐,财或累万金,而不左公家之急,黎民重困。
译:大商人冶铁铸币卖盐,家财积累到万金,却不帮助解决国家的急难,黎民百姓陷于重困之中。
国家财政困难,商人控制冶铁铸币卖盐(控制国家经济命脉),商人唯利是图,不关心国事。
2. 在汉武帝时期,因进击匈奴的需要,汉武帝接受了桑弘羊的建议,实行了盐、铁和酒的国家专卖制度。
在产盐和产铁的地方,分设盐官和铁官进行管理。盐专卖采取在官府的监督下由盐民生产,官府定价收购,并由官府运输和销售。铁专卖采取官府统管铁矿采掘、钢铁冶炼、铁器铸造和销售等一切环节。
3.思考探究
在我国古代,农业是国家的经济命脉,汉武帝为了改变上述状况,加强对社会经济的控制,采取了哪些措施呢
为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在全国各地设盐铁官,把煮盐、冶铁等经营权收归国有,实行盐铁官营、专卖;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这些措施会带来什么影响呢?
使国家的财政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基础。
目标导学四:北击匈奴
背景:秦末汉初,冒顿单于统一了蒙古草原,并不断南下袭扰。
西汉建国之初,国力疲弱,不得不对匈奴实行“和亲”,每年还要送给匈奴大量粮食和布匹。
经过“文景之治”,西汉强盛起来。汉武帝组建起强大的骑兵队伍,开始大举反击匈奴。
汉武帝时反击匈奴的战役主要有三次。第一次在公元前127年,汉武帝派车骑将军卫青、将军李息率兵出云中,沿黄河北岸前进,采取避实击虚的战略,迂回到陇西,对河套及其以南的匈奴军进行了包围,完全收复了河南地区,解除匈奴对长安的威胁。第二次在公元前121年,汉武帝派霍去病入匈奴境千余里,和匈奴兵短兵相接,大获全胜,并攻到祁连山,再次大破匈奴军,俘虏3万多人,河西的匈奴贵族损失惨重。第三次在公元前119年,卫青和霍去病分东西两路进军,深入到漠北作战,这是规模最大的一次远征。卫青北进千余里,霍去病深入2000余里,跨越沙漠,同匈奴的左贤王接战,大败匈奴,凯旋而归。
漠北战役:
过程: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大将卫青、霍去病率精骑分道北击匈奴,大获全胜。
结果:漠北战役从根本上摧毁了匈奴实力,再无力与西汉对抗,部分匈奴人开始西迁。西汉收复失地且大大拓展了疆域。
人物:卫青和霍去病是西汉的两员名将。
卫青骑术高超,胆识过人。他首次出征,就敢于深入漠北,进至匈奴单于祭天和首领聚会的地方。
霍去病武艺高强,英勇善战。他第一次出征河西,仅率万名轻骑,孤军深入,转战六日,消灭匈奴兵数千人。
卫青和霍去病都为击败匈奴建立了赫赫功勋。他们死后,汉武帝为他们修建了高大的坟墓,以示表彰。
三、合作探究
1.你如何评价汉武帝的功绩?
汉武帝在位期间,实行“推恩令”,打击了王国势力;设置十三州部刺史完善监察制度;统一货币,发行五铢钱,均输平准,盐铁官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立太学。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几个方面大力加强中央集权。又勘定外患,拓土启疆,造就了西汉的盛世。他无疑是一个伟大的历史人物。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他穷兵黩武,横征暴敛,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在他的晚年,社会矛盾加剧,农民起义不断。
2.对比秦、汉两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
3.秦始皇与汉武帝在我国历史上的功劳有哪些相似之处?谁的功劳更大?
①他们都在国家统一方面作出了杰出贡献:秦始皇建立起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他所采取的巩固统一的措施,影响到中国2000多年封建社会的各个领域。汉武帝虽然不是开国皇帝,但他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加强了中央集权,实现“大一统”,开创了汉朝乃至中国整个封建时代的鼎盛局面。因此,他们的功劳难分大小。
②他们在历史上都是有功也有过,应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想一想,西汉的封国同西周的封国有何异同?
不同点:西汉封国与郡县平行,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下的分封;西周封国既有亲属,也有功臣和旧贵族,带有部落联盟残余痕迹和奴隶制色彩。
相同点:都拥有土地和人民,享有政治、经济和军事特权。
四、课堂总结
五、课堂练习
1.史书记载:“主父偃说上曰:‘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于是上从其计。”文中“上”指______
A.汉文帝   B.汉景帝
C.汉武帝   D.汉高祖
2.假如你生活在汉武帝时期,要进入全国的最高学府接受教育,必须到: ______
A.长安 B.洛邑
C.咸阳 D.阳城
3.制度的建设和完善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请写出下列王朝巩固统治的措施。
(1)秦朝制定笔画规整的_______,作为统一
的文字颁行全国。
(2)汉武帝接受_______的罢黜百家,独尊儒
术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
(3)前秦皇帝苻坚任用汉人_______为丞相,
锐意改革,厉行法治,加强集权。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