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1课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1.费正清说:“这是一个大约12个二十几岁年轻人参加的会议。会议是在上海法租界的一所女子学校(暑假放假)里召开的,成员们担心巡捕的监视,乘火车转移到(嘉兴南湖)湖上的一所游艇中继续讨论。”材料中所说的会议( )
A.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形成 B.给思想紊乱中的中共指明了方向
C.成为中共历史上重要的转折点 D.使得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2.五四运动后,全国成立了多个马克思主义社团,如新民学会以“俄国事情急待研究”发起成立俄罗斯研究会,希望通过考察、研究、借鉴俄国革命经验来改造中国社会,开辟一个“黄金时代”。这反映了当时( )
A.俄国革命形势十分危急 B.探索救国道路出现新突破
C.学习俄国革命已成共识 D.共产主义小组已广泛建立
3.有人这样评述五四运动:“五四时代是个分水岭,从此军阀要过时,国会的花要谢,从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幕府以来的士,从袁世凯训练下来的新兵,都要让给新的知识分子与北伐革命军了。”这表明五四运动( )
A.改变了国家政权的性质 B.促使社会主导力量发生了变化
C.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D.冲击辛亥革命以来的民主秩序
4.1922年,中共二大决议指出,"人民"包括"资产阶级、工人或农民",而敌人是指"资本帝国主义和军阀官僚的封建势力",既是与"人民"相对立的群体,也是"民族"的敌人。这反映出当时( )
A.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民族矛盾 B.中共结合国情做出了正确的判断
C.革命统一战线建立后认识的深化 D.官僚资本主义成为了革命的对象
5.民国十六年1月5日中共江浙区委就最近局势与工作方针发出通知,指出各地应乘此机会尽量做民众工作,发展组织。14日,区委决定:加紧铁路破坏工作,重点是南京和无锡。这一时期革命斗争重在( )
A.推动国民革命运动进程 B.开辟武装夺取政权道路
C.尝试开展中心城市暴动 D.探索建立农村革命政权
6.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
A.日本侵占我国领土山东
B.北洋政府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C.北洋政府接受日本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D.巴黎和会上中国正义要求遭到拒绝
7.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依据所学判断,“新”表现在
A.革命领导力量:工人阶级 B.指导思想:民主共和
C.革命任务:反帝反封建 D.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8.《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中指出“依中国社会的现状,宜有一个势力集中的党为国民革命运动之大本营,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国民革命的党…”对以上材料解读错误的是
A.“势力集中的党"指的是中国共产党
B.此议决案来源于“中共三大
C.议决案对中国社会现状的判断符合实际
D.议决案推动了国共合作的实现
9.下列关于中共一大”的说法,符合史实的有
①相继在上海和嘉兴两地召开 ②确定了“中国共产党”的名称
③选举产生了党的领导机构 ④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1920年5月1日,在北京、上海等十余座城市,陈独秀、李大钊等人领导群众进行了庆祝五一劳动节的集会和演讲,并散发传单,打出了“劳工神圣”“资本家的末日”等标语,《新青年》杂志出版“劳动节纪念号”,介绍五一节由来和欧美工人阶级的斗争。这反映了
A.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B.中国先进分子广泛宣传马克思主义
C.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中心工作 D.“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二、非选择题
11.“五四运动以全民族的行动激发了追求真理、追求进步的伟大觉醒。”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要求。
材料一 自北京大学发生五四运动以来,一般爱国青年,无不以革新思想为将来革新事业之预备。于是蓬蓬勃勃,抒发言论。国内各界舆论,一致同倡。各种新出版物,为热心青年所举办……社会遂蒙绝大之影响。此种新文化运动,在我国今日,诚思想界空前之大变动。推原其始,不过由于出版界之一二觉悟者从事提倡,遂至舆论大放异彩,学潮弥漫全国,人皆激发天良,誓为爱国之运动……吾党欲收革命之成功,必有赖于思想之变化。
——《孙中山全集·致海外国民党同志函》(1920年)
材料二 在中国的民主革命运动中,知识分子是首先觉悟的成分……五四运动时期的知识分子则比辛亥革命时期的知识分子更广大和更觉悟。然而知识分子如果不和工农民众相结合,则将一事无成。
五四运动的杰出的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为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封建主义。五四运动……是在当时中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已有进一步的发展……是在俄国革命号召之下,是在列宁号召之下发生的。
——毛泽东《五四运动》(1939年)《新民主主义论》(1940年)
(1)据材料一,概括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的关系及其对孙中山的启发,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对五四运动性质的认定及依据。
(2)据材料二,概括五四运动与辛亥革命相比所具有的新特征。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五四运动具有这些新特征的原因。
12.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要求。
材料一 五四运动过程简表
时间 事件
5月4日 北京学生三千多人在天安门前集合,高呼口号,举行示威游行。北京政府派军警镇压,捕去学生32人
6月3日 北京学生在街头讲演,被捕170余人;4日,又被捕700余人
6月4日 上海、天津学生联合会分别急电全国,援救北京被捕学生
6月5日 上海工人开始罢工,要求释放学生,罢免曹、章、陆。各地工人纷纷响应
6月10日 天津工人酝酿大罢工。徐世昌被迫下令准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3人辞职
6月28日 在海内外各界的强大压力下,中国代表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节选自“五四运动纪念馆 ”之“五四运动前后大事记 ”
材料二 五四运动的影响很广。它促进了中国共产党及其他政治、社会集团诞生;反军阀主义和反帝国主义得到发展;新的白话文学从此建立,而群众的普及教育也因此大为推广;中国的出版业和民众舆论的力量都大有进展。此外这运动还加强了旧家庭制度的没落和女权运动的兴起。
——[美]周策纵《五四运动史》
(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
(2)根据史料二,概括五四运动的影响。
参考答案
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根据材料“会议是在上海法租界……(嘉兴南湖)湖上的一所游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会议是中共一大,此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革命的面貌由此焕然一新,故D项正确;1924年在广州召开的国民党一大,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形成,故排除A项;1927年的八七会议给思想紊乱的中共指明了方向,即进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故排除B项;C项与材料不符,故排除。
B
解析: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五四运动后,全国成立了多个马克思主义社团,希望通过借鉴俄国革命经验来改造中国社会,说明中国人探索救国道路出现新突破,故B项正确;材料与俄国革命形势无关,排除A项;C项中“共识”以偏概全,排除;马克思主义社团是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社团,共产主义小组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全国成立了多个马克思主义社团不能说明共产主义小组已广泛建立,排除D项。
B
解析:本题考查五四运动的影响。由材料“五四时代是个分水岭,从此军阀要过时,国会的花要谢,从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幕府以来的士,从袁世凯训练下来的新兵,都要让给新的知识分子与北伐革命军了”可知,五四运动后知识分子和北伐革命军成为社会的主要领导力量,即社会主导力量发生了变化,故选B项。
B
解析:略
A
解析:本题考查国民大革命。“加紧铁路破坏工作,重点是南京和无锡”,时间是“民国十六年”,即1927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革命斗争重在推动国民大革命的发展,故选A项;B、C、D三项所述均在国民大革命失败之后发生,与题干时间限定不符,排除。
6.D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的导火线即直接原因是巴黎和会上中国正义要求遭到拒绝,故D项说法正确;日本侵占我国领土山东是在1928年,与五四运动的时间对不上,故A项说法错误,排除;北洋政府拒绝签字是五四运动的初步成果,而不是原因,故B项不合题意,排除;接收“二十一条”是在1915年,时间上离五四运动较远,故C项不合题意,排除。
7.A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中国革命进入到由无产阶级领导的新的革命时期,因此革命面貌焕然一新,故选A;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而非民主共和,故排除B;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一直是反帝反封建,故排除C;近代中国社会性质一直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排除D。
8.A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共产党力量较为弱小,因此“势力集中的党"并非指的是中国共产党,A错误,符合题意;BCD均是关于材料的正确解读,不符合题意。故选A。
9.A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共二大上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因此④错误,BCD排除;①②③均是关于一大的正确描述,A符合题意。故选A。
10.B
【详解】
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在五一劳动节散发传单,打出了“劳工神圣”“资本家的末日”等标语,这说明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广泛宣传马克思主义,B正确;五四运动时期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排除A;中共早期的中心工作是发动工人罢工,排除C;D是国民革命时期的内容,排除。
11.(1)关系:五四运动扩大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新文化运动推动五四运动的产生、发展。
启发:改造民众思想。性质:反帝爱国运动。依据:五四运动反对巴黎和会出卖中国国家利益,坚决维护国家主权;五四运动高喊“外争国权、内除国贼”口号,要求政府拒绝在卖国条约上签字。
(2)新特征:参与的知识分子更多、觉悟更大;与工农民众运动相结合;反帝反封建更彻底,等。原因:新文化运动提高民众觉悟;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无产阶级力量壮大;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民族危机的进一步加剧;对辛亥革命后局势的失望,各基层迫切希望改变现实等。
12.(1)直接原因:巴黎和会上中国收回利权的正当要求被拒绝。
(2)影响: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推动了反帝反封建运动的发展;白话文的推广;增强了出版业和民众舆论的力量;促进了妇女地位的提高。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40张PPT)
第七单元 第21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教 学 目 标
1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3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4 国共合作领导国民革命的历史作用
1. 导火线
巴黎和会与中国外交失败
1919年巴黎和会
(一)五四运动
一、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时间:1919年5月4日
地点:北京 天安门
主力:学生
目的:揭露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行径,示威游行
2. 爆 发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废除二十一条”
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最能反映
五四运动
的性质
【素养提升】 五四运动中的口号
反帝
反封建
时间:6月5日
主力:工人群众
地点:北京 上海
形势:学生罢课、商人罢市、工人罢工
3. 扩 大:
4. 结 果:
(1)释放被捕学生;
(2)罢免曹汝霖等人职务;
(3)代表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北京高师学生欢迎“五四”被捕同学出狱
从地点看
从人员看
北京
上海
全国各地
学生
工人商人
工商学联合
先锋
主力
工人阶级登上历史的舞台
【拓展延伸】 五四运动的三个阶段
5. 历史意义:
(1)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性质);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地位)。
五四运动的杰出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为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新姿态,这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爱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封建主义。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五四运动,爆发于民族危难之际,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是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伟大社会革命运动,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以磅礴之力鼓动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实现民族复兴的志向和信心。
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
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五四运动,以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追求救国强国真理的进步性、各族各界群众积极参与的广泛性,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空前地显示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巨大威力,使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受到鼓舞和启迪,从中看到了中国革命的希望和出路,于是宣传马克思主义。
1919年《新青年》出版“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刊载了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科学社会主义和政治经济学。(第一次较为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主要著作:《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
【拓展延伸】李大钊与马克思主义
1920年3月,李大钊发起中国最早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团体。
1920年5月,陈独秀在上海组织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1)阶级基础:工人阶级队伍壮大并登上政治舞台。
1、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条 件
(4)国际条件:共产国际的帮助。
(2)思想基础: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迅速传播。
(3)组织基础: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俄共派魏金斯基同李大钊在北大讨论建党问题
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标志:中共“一大”的召开
(1)时间:1921.7.23
(2)地点:上海,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游船上举行。
(3)出席代表:
①毛泽东、董必武等13人。
②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尼科尔斯基。
诞生的标志
1、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①确定党的名称:中国共产党。
②明确党的奋斗目标: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③确定党的中心工作: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
④选举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任书记。
一大的内容
1、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给中国革命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意 义
1、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①时间、地点:1922年7月16日至 23 日在上海举行。
②主要内容:大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宣言》实际上制定了中国共产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
③意义:制定了中国近代以来第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方向。
内 容
2、中共二大
①时间、地点:1923年6月,广州
②主要内容:通过了关于国共合作问题的决议
③意义:所确定的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策略,促成了第一次国共合作,使共产党活动的政治舞台迅速扩大,加速了中国革命的步伐,为国民革命作了准备。
内 容
3、中共三大
材料:1921年7月,中共一大时,党员50余人;1922年7月二大时,党员195人;1923年6月三大时,党员432人。此后至1924年5月中央扩大执行委员会召开,即国民党改组前后一年时间,党员基本上没有增加,一些地方还明显减少。
——王健莹编《中国共产党组织史料汇编》
思考:依据材料概括1921—1924年中共党员人数的变化情况。
情况:1921年7月到1923年6月,中共由无到有,逐渐发展壮大。1923年6月到1924年5月,中共党员没有增加。
史料探究
1、国共合作
(1)背景:
①中国共产党在大力开展工人运动的同时,越来越清楚的认识到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②1923年6月,中共三大在广州召开,通过了国共合作问题的决议。
(2)标志: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由孙中山主持召开,并提出了新三民主义的主张。大会实际上通过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3)意义:标志着革命统一战线建立,加速了中国革命的进程,推动了以“打倒列强,除军阀”为目标的国民革命席卷全国。
三、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中共“三大”会址
国民党“一大”会场
京汉铁路大罢工
反动势力残酷镇压工人运动
永丰舰上避难的孙中山夫妇
“出生入死,失败之数,不可缕指,顾失败之惨,未有甚于此役者。”
——孙中山
叛变
第二次护法运动
工人运动遭遇严重挫折
合则两利,分则两伤
三、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1、国共合作
1922-1923,国共两党相继遭遇重创...
(1)背景
新三民主义 内容 实质
民族主义 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各民族一律平等 “新”在反帝、民族平等
民权主义 真正反对帝国主义的个人及团体都享有自由及权利。 “新”在民权的普遍性和可行性
民生主义 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新”在反对私有资本操纵国计民生,更关注农民和工人
三大政策: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新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
内容
≠
纲领、目标
方法、手段
三、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2)标志:1924年,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
1、国共合作
在国民党和国民政府中担任重要职务的部分中共党员
革命者来
贪生畏死勿入斯门
升官发财请往他处
黄埔军校
三、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1、国共合作
1925.3.12 孙中山先生仙逝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1926年,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蒋介石在北伐誓师大会上讲话
三、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2、国民革命
(1)准备:1925年,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两次东征消灭陈炯明势力。
(2)高潮:1926年,国共合作开始北伐,革命势力发展到长江流域,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吴佩孚 孙传芳 张作霖
国民革命歌
1925 年,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通过两次东征消灭了陈炯明的势力,广东革命根据地得到巩固和统一。
1926 年,国共两党合作北伐,使革命势力从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三、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2、国民革命
以国共两党为领导,由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及中国社会的各革命阶级广泛参与的一场反帝反封建革命运动,北伐战争是其高潮。
国共合作期间创办的农讲所。随着北伐进行,农民运动高涨起来,农民打倒土豪劣绅,支援北伐。
1927年,开入汉口英租界的国民革命军。在国民政府支持下,人民收回英租界。
反帝
反封建
大革命
三、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2、国民革命
1924.1
国民党一大
1925
成立国民政府
1926
国共合作北伐
1927
4.12
蒋介石反革命政变
1927
7.15
汪精卫分共
珠江流域
广州
长江流域
由 南 向 北
张作霖
吴佩孚
孙
传
芳
三、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2、国民革命——北伐战争
材料2:中国大地从南到北,从珠江三角洲到长江三角洲,处处燃烧着革命的火焰,使“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
叶挺
(3)结果:失败 ——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国民革命失败。
(4)标志: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政变反革命政变;7月15日,汪精卫集团在武汉发动七一五政变反革命政变。
三、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2、国民革命
4月 13日中午,宝山路上群众请愿大游行遭到血腥镇压。
街头被杀害的革命群众
三、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3、国民革命的意义
(1)国民革命是近代史上真正的人民大革命,是中国社会主要革命阶级的联合革命,在国共两党合作的基础上达到了有史以来革命的最高点,是反帝反封建运动的新高潮;
(2)北伐战争是这场革命的核心,工农运动是这次革命的基础,革命势力席卷全国;
(3)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
(4)中国人民受到了一次相当普遍的革命洗礼,中共的主张为人接受,中共的影响得以扩大并开始掌握部分军队,为革命建立了新起点。
课堂检测
1.费正清说:“这是一个大约12个二十几岁年轻人参加的会议。会议是在上海法租界的一所女子学校(暑假放假)里召开的,成员们担心巡捕的监视,乘火车转移到(嘉兴南湖)湖上的一所游艇中继续讨论。”材料中所说的会议( )
A.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形成 B.给思想紊乱中的中共指明了方向
C.成为中共历史上重要的转折点 D.使得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根据材料“会议是在上海法租界……(嘉兴南湖)湖上的一所游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会议是中共一大,此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革命的面貌由此焕然一新,故D项正确;1924年在广州召开的国民党一大,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形成,故排除A项;1927年的八七会议给思想紊乱的中共指明了方向,即进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故排除B项;C项与材料不符,故排除。
2.有人这样评述五四运动:“五四时代是个分水岭,从此军阀要过时,国会的花要谢,从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幕府以来的士,从袁世凯训练下来的新兵,都要让给新的知识分子与北伐革命军了。”这表明五四运动( )
A.改变了国家政权的性质 B.促使社会主导力量发生了变化
C.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D.冲击辛亥革命以来的民主秩序
B
解析:本题考查五四运动的影响。由材料“五四时代是个分水岭,从此军阀要过时,国会的花要谢,从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幕府以来的士,从袁世凯训练下来的新兵,都要让给新的知识分子与北伐革命军了”可知,五四运动后知识分子和北伐革命军成为社会的主要领导力量,即社会主导力量发生了变化,故选B项。
3.民国十六年1月5日中共江浙区委就最近局势与工作方针发出通知,指出各地应乘此机会尽量做民众工作,发展组织。14日,区委决定:加紧铁路破坏工作,重点是南京和无锡。这一时期革命斗争重在( )
A.推动国民革命运动进程 B.开辟武装夺取政权道路
C.尝试开展中心城市暴动 D.探索建立农村革命政权
A
解析:本题考查国民大革命。“加紧铁路破坏工作,重点是南京和无锡”,时间是“民国十六年”,即1927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革命斗争重在推动国民大革命的发展,故选A项;B、C、D三项所述均在国民大革命失败之后发生,与题干时间限定不符,排除。
4.中共一大通过的第一个决议规定:“党在当前的基本任务是成立产业工会,要派党员到工会去工作。”这说明,中国共产党成立时( )
A.注意建立与工人阶级的密切联系 B.确定走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
C.重视发动工人参加国民革命运动 D.正确分析了中国的基本国情
A
解析:根据“党在当前的基本任务是成立产业工会,要派党员到工会去工作"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共产党 成立制定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材料反映了中共注意建立与工人阶级的密切联系,故选A;材料没 有涉及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信息,排除B;1921年召开中共一大,1924年国民革命运动开始,排除C;中国 共产党成立时没有正确分析中国国情,排除D。
5.20世纪20年代初,北洋政府渐失驾驭力,而南北大小军阀已实际形成占地而治的割据局面。对此,1922年9月,中国共产党人在机关报《向导》的发刊词中说:“现在最大多数中国人民所要的是什么 我们敢说是要统一与和平。”这说明当时( )
A.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B.中国共产党已认识到国情形势
C.国共合作成为社会共识 D.中国共产党酝酿民主革命纲领
B
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军阀割据混战,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渴望统一与和平,《向导》发刊词说明中国共产党认识到了国情形势,故选B项。材料主要反映了当时国内的混乱局面,没有体现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排除A项;材料不涉及国共合作的内容,排除C项;1922年7月中共二大已经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排除D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