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课件+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2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课件+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1-01 09:48:04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2课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习题
一、单选题
1.2019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3周年。红军一、二、四方面军胜利会师的地点是( )
A. 瑞金 B. 遵义 C. 会宁 D. 吴起镇
2.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的主要会议是( )
A. 八七会议 B. 遵义会议 C. 洛川会议 D. 中共七大
3.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就接受了列宁和共产国际关于苏维埃政权的理论。但在大革命时期,共产国际并不赞成在中国建立苏维埃政权,认为应该建立既有工农又有资产阶级参加的组织,而不是“苏维埃”。“在这一阶段上,试图‘强行建立苏维埃’,不仅为时过早,而且是不适当的”。共产国际的这一思想( )
A. 巩固了革命统一战线的成果 B. 推动国共两党夺权斗争的展开
C. 推动了工农民主政权的建立 D. 成为党内右倾错误的理论依据
4.如图是依据杜恂诚《中国近代经济史概论》绘制的《1936年中国国内商品市场商品值所占比例示意图》。它表明( )
A. 中国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根本变化 B. 中国成为资本主义国家主要粮食产地
C. 中国经济以农业为主且工业化水平低 D. 商品供给因城市化水平大大提高而扩大
5.1938年,布哈林(当时任共产国际技委会主席)在中共六大上说,红军应该“分散到各个地力经相当的时间,再转一个地方,到这个地力在一些时间。杀一杀土豪劣绅,吃一吃饭,喝一喝鸡汤,再到另一个地方,照样杀土豪吃鸡,过了相当时向再前进”这说明布哈林( )
A. 要求重视农村根据地和红军的建设 B. 指明了中国革命正确道路
C. 认识到动员农民阶级力量的重要性 D. 反对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
6.魏巍在《地球上的红飘带》中说:“地球上曾经有过一条红飘带。一头连着黄土高原,一头连在瑞金城外。”他所描写的历史事件是
A.井冈山根据地建立 B.南昌起义
C.秋收起义 D.红军长征
7.1929年12月,“古田会议”召开,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这次会议的重大意义是
A.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
B.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C.重申了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D.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8.1934年南京国民政府在推动公民教育运动中,着意提倡礼义廉耻,以孔孟的“四维”(礼义廉耻)、八德(忠孝仁爱信义和平)为道德标准,要求国民不要随地吐痰。不随地丢弃垃圾,养成整洁的习惯。这些做法( )
A.旨在对抗当时盛行的西方文化 B.便于加强对社会的管理控制
C.有利于全面复兴中国传统文化 D.是对苏区进行的文化“围剿”
9.1935年国民政府先后决定对金融和锑、钨实行统制;1937年7月21日,国民政府召开"实施总动员谈话会",决定立即对粮食、资源、交通、卫生机关及其人员材料实行统制,对财政金融进行统一筹划,并布署有关部门立即执行。这些措施
A.使官僚资本主义势力迅速膨胀 B.大大加重了对人民的剥削
C.适应了抗战时期对物质的需求 D.保证了中国抗日战争胜利
10.口号具有时代特点,折射历史现象的镜子。下列属于红军长征期间的口号是
①外争国权,内除国贼 ②打倒列强,除军阀
③突破乌江,到遵义去过年 ④大雪山不算大,千难万险算个啥
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④
11.以马列主义为指导,结合国情,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和建设道路是中共发展的重要原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们似乎认为在距离革命高潮尚远的时期做这种建立政权的艰苦工作为徒劳,而希望用比较轻便的流动游击方式去扩大政治影响,等到全国各地争取群众的工作做好了,或做到某个地步了,然后再来一个全国武装起义,那时把红军的力量加上去,就成为全国范围的大革命。他们这种全国范围的、包括一切地方的、先争取群众后建立政权的理论,是于中国革命的实情不适合的。他们的这种理论的来源,主要是没有把中国是一个许多帝国主义国家互相争夺的半殖民地这件事认清楚。
——摘自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材料二 这次全会坚决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充分肯定了必须完整地、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这个不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口号,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摘自《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主张的革命道路及其形成的背景。
(2)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为什么高度评价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该决议如何体现邓小平在新时期作出的重大历史贡献?
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毛泽东发现农民们可以动员起来,甚至能够夺取城市,但是不能够同国民军打仗。因此,毛找到了信心,认为中共是能够生存和发展下去的,只要在一个地区内有人力和粮食支持战斗,发展自己的武装力量.1931年以毛为主席的“江西苏维埃共和国”就成了这一努力的榜样
——(美)费正清《伟大的中国平命》
材料二 1937年2月,中国共产党在致国民党三中全会电中保证“停止没收地主的土地”,决定以减租减息作为解决路线农民土地问题的基本政策,1942年,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减轻地主的封建剥削,实行减租减息,借以改善农民的生活,提高农民抗日与生产的积极性”,“减租减息之后又实行交租交息,借以联合地主一致抗日”,并进一步提出了“奖励富农发展生产和联合富农”的基本原则,1946年,第二次国共合作彻底破裂,中国共产党再次变减租减息政策为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的政策。1947年,中共中央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钢》,要求“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摘编自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毛泽东为实现“生存和发展”的实践举措。简评其对中国近代革命的深远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抗战时期相比,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有何调整?分别具有什么作用?
答案
C
【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于甘肃会宁,宣告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故C正确;A、B、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C。
B
【解析】 B根据所学可知,1935年1月遵义会议召开,纠正了“左”倾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B正确。
A1927年8月八七会议清算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总方针,决定发动秋收起义,与题意无关,A错误。
C1937年8月,洛川会议召开,决定把党的工作重心放在战区和敌后,在敌后放手发动群众,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与题意无关,C错误。
D1945年中共七大召开,把毛泽东思想写入党章,与题意无关,D错误。
股答案为B
D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抓住关键信息“建立既有工农又有资产阶级参加的组织”、“强行建立苏维埃,不仅为时过早,而且是不适当的”,可以判定共产国际主张中国共产党需要和资产阶级合作,也就是和国民党积极合作,共产国际这一主导思想,成为当时中国共产党党内的右倾机会主义的理论依据,以陈独秀为首的中共中央完全放弃了对政权的要求,故本题选D项;
这一思想不利于中国共产党对革命统一战线的领导,故排除A项;
在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是一味妥协,所以说共产国际的这一思想促使了国共两党夺权斗争的展开是不合适的,故排除B项;
材料指出“强行建立苏维埃,不仅为时过早,而且是不适当的”,故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C
【解析】 根据题干中的信息和图表信息可知本题主要考察的是近代的工业和商业发展情况,故排除A;B项中的城市化在图表中也看不出来,排除;D项也在图表中看不出来,排除;图表中可以看出中国国内市场上的农产品的比重大,其他工业评的比重小,故C正确。
故选:C。
D
【解析】 材料认为红军的任务是流动游击,幻想到全国革命高潮到来时,把红军的力量派上去,配合城市暴动来夺取全国革命的胜利。这表明共产国际对中国农村根据地和红军在革命中的重要地位,缺乏足够的认识。这种思想是城市中心论的翻版,这是在反对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并未要求重视农村根据地和红军的建设,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
未指明中国革命正确道路,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
未认识到动员农民阶级力量的重要性,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D。
6.D
【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中共中央的长征从江西瑞金出发,经过两万五千里的长征到达陕北,所以“一头连着黄土高原,一头连在瑞金城外”指的是长征,故选D;井冈山根据地建立、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都与黄土高原不符,排除ABC。
7.C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古田会议”的重大意义是重申了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故C正确;八七会议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南昌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故ABD错误。
8.B
【详解】
题意体现了公民教育运动中,对公民社会道德的提倡,有利于社会的管理,故B正确;题意没有涉及西方文化,故A排除;提倡道德标准并不是为了全面复兴中国传统文化,故C排除;题意没有体现对苏区进行的文化“围剿”,故D排除。
9.C
【详解】
据材料可知,1935年和1937年国民政府对于一些重要的战略物质进行统制,这适应了时日战争的需要,故选C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官僚资本主义,故A项排除;材料无法体现加重了对人民的剥削,故B项排除;单凭国民政府的经济统制无法确保抗战的胜利,故D项排除。
10.C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③突破乌江,到遵义去过年 ④大雪山不算大,千难万险算个啥属于长征期间的口号,C符合题意;①外争国权,内除国贼是五四运动的口号,②打倒列强,除军阀是国民革命时期的口号,故ABD不符合题意。
11.(1)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背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情;国民革命失败;中共领导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统治,照搬俄国经验,结果失败;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实践。
(2)原因:冲破了长期以来形成的僵化局面,极大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了党的指导思想和各条战线的拨乱反正。
贡献:既科学评价了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又维护了毛泽东思想。
【详解】
(1)道路:据材料出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可知,此时的革命道路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背景:结合所学可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情;国民革命失败;中共领导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统治,照搬俄国经验,结果失败;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实践等方面回答。
(2)原因:据材料“这次全会坚决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充分肯定了必须完整地、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并结合所学可知,冲破了长期以来形成的僵化局面;据材料“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并结合所学可知,极大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据材料“……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可知,推动了党的指导思想和各条战线的拨乱反正。
贡献:据材料“充分肯定了必须完整地、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并结合所学可知,既科学评价了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又维护了毛泽东思想。
12.(1)举措:开展土地革命;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
影响: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独立自主的新中国。
(2)调整:保留地主土地所有制调整为没收地主土地实行农民土地所制。
作用:前者有利于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全民族的抗战,推动抗战的胜利,后者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坚实基础。
【详解】
(1)举措:根据“毛泽东发现农民们可以动员起来,甚至能够夺取城市,但是不能够同国民军打仗”得出开展土地革命、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影响:结合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影响可得出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独立自主的新中国。
(2)调整:根据“决定以减租减息作为解决路线农民土地问题的基本政策”“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得出保留地主土地所有制调整为没收地主土地实行农民土地所制。作用:根据所学可得出,在抗战时期有利于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全民族的抗战,推动抗战的胜利;根据所学可知,在解放战争时期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坚实基础。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5张PPT)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第22课
(1)宁汉合流:1927年秋,武汉国民政府与南京国民政府合并,史称“宁汉合流”,它标志着中国国民党专制统治的确立。
汪精卫与蒋介石
宁汉合流是指1927年武汉国民政府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合组。1927年4月18日,蒋介石另立南京国民政府,造成宁汉分裂。7月15日,汪精卫集团在武汉“分共”,消除了宁汉双方在反共问题上的分歧,使宁汉合流成为可能。7月24日,汪精卫表示愿意和平统一,并同意迁都南京。南京国民政府和军事委员会进行改组,并发表宁汉合作宣言,宣布国民党完成统一。
1.政治
一、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2)二次北伐:1928年,国民政府继续北伐,讨伐张作霖。因“济南惨案”,蒋介石部队绕道开进。张作霖退回东北,日本策划皇姑屯事件将其炸死。
山东济南 “济南惨案纪念碑”
皇姑屯事件是日本关东军在沈阳附近制造的谋杀张作霖的事件。1928年6月3日,奉系军阀张作霖在北伐军进逼之下,放弃北京,退返东北。因其未满足日本侵占满蒙的全部要求,日本关东军决意除掉张作霖。6月4日晨,当张作霖乘坐专列经过京奉铁路与南满铁路交叉处的皇姑屯车站时,被日本关东军预埋的炸弹炸成重伤,当日死亡。皇姑屯事件是日本侵略中国东北的一系列事件之一。
(3)东北易帜:1928年底,张学良通电全国,宣告东北三省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国民政府形式上基本统一全国。
【想一想】为什么 “南京国民政府只是在形式上基本统一全国”?
①军阀各自为政;②内乱混战不断。
国民党新军阀混战(1929-1930年)
①1929年3-6月,蒋桂战争;
②1929年10-11月,蒋冯战争;
③1930年3-11月,中原大战。这是国民党新军阀蒋和冯、阎、桂之间的最大规模的混战。
(1)民族资产阶级快速发展
①原因:
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鼓励发展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民族工业得到国民政府的支持。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很快实现全国的基本统一,创造了较为稳定的社会环境;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蓬勃开展,抵制洋货、提倡国货。
2.经济
②表现:
除了原有的纺织、面粉等行业外,民族工业中的新兴部门如化学、橡胶、搪瓷等,都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③作用:
经济上:作为一种先进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促进自然经济解体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中国经济近代化,是推动中国近代化的重要因素;
政治上:民族资产阶级产生和发展,为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提供了社会基础;无产阶级队伍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
思想上:冲击和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近代民主思想的传播与发展。
(2)官僚资本
官僚资本家凭借国家权力,迅速聚敛起巨额财富,四大银行成为他们巧取豪夺的重要工具。
四大银行
四大银行是指国民政府统治时期的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农民银行。这四大国家银行,既是国民政府国家资本的核心,又是国民政府用来扩大国家资本最重要最有效的工具。
背景:国民革命失败后,共产党开始认识到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性
过程: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领导
结果:起义军占领南昌城,后南下广东,10月初,在潮汕地区遭到敌人的围攻而失败。
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
夺取政权的开始。
1、南昌起义
概 况
二、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
时间: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
内容:会议总结了国民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
机会主义错误,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毛泽东提出了“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重要思想。
2、八七会议
概 况
时间:1927年9月,毛泽东组织领导湘赣边界秋收起义。
过程:由于敌强我弱,起义军在进攻长沙途中受挫。
结果:毛泽东主持召开会议,决定
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
3、秋收起义
概 况
过程:①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部队到达井冈山,创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②1928年,朱德、陈毅率领的革命队伍到达井冈山,和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
意义:中国革命走上了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4、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概 况
4、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历史进程
1927.8.1
江西:南昌起义
江西:
南昌起义
汉口:八七会议
1927.8.7
汉口:八七会议
湖南:
秋收起义
1927.9.9
湖南:秋收起义
江西:
井冈山根据地
1927.10
江西: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
江西:井冈山会师
广州起义
1928.4
江西:井冈山会师
1927.12
广州:广州起义
时间:1931年11月,在江西瑞金
内容:召开了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布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选举毛泽东为中华苏维
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
意义:是中国共产党人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宝贵探索与尝试。
政权建设
5、根据地建设
时间:1931年11月,在江西瑞金
内容:各农村革命根据地逐步开展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
作用:调动了农民的革命积极性,巩固了革命根据地。
经济建设:土地革命
5、根据地建设
“革命根据地”:特指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即1927年至1937年,中国共产党控制下的地区。由于大部分革命根据地都建立了苏维埃政权,所以又被称作“苏区”(苏维埃区域的简称)。
基本概念
(1)含义:“工农武装割据”道路是指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把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根据地建设三者结合起来的道路。
(2)原因: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无产阶级力量不够强大。同时,反动势力特别强大,并多集中在城市,农村是其统治薄弱的地方,易于突破。
(3)联系
(4)意义:①它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对中国革命的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指导意义。
②“工农武装割据”从理论指导上阐明了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国民主革命的正确道路,即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深化理解
“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直接原因: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根本原因:“左”倾错误的指导
“左”的表现 :
进攻中的冒险主义
防御中的保守主义
退却中的逃跑主义
——原因
红 军 长 征
三、红军长征
——历程示意图
红 军 长 征
遵 义 会 议
内容
①纠正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
②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
③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④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意义
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启示:独立自主可以确保正确的路线贯彻实施,是革命取得胜利的保障
1921年中共成立(共产国际给予帮助)
1924年国共第一次合作(共产国际给予指示)
1935年遵义会议(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利用马列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问题)




长征是一部中国革命的史诗
材料一 :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毛泽东
长征是外国人了解中国的窗口
材料二:长征是军事史上独一无二的事件。与长征比较起来,汉尼拔跨越阿尔卑斯山在历史的小剧院中,失掉了光彩,拿破伦自莫斯科的撤退也只是灾难性的失败,而长征是最后胜利的前进曲。” ——史沫特莱《独一无二的道路》
——意义
红 军 长 征
材料三:但任何比拟都是不恰当的,长征是举世无双的,它所表现的英雄主义精神激励着一个有十一亿人口的民族,使中国朝着一个无人能够预言的未来前进。
——索尔兹伯里(美国作家)
长征是超越了一切的精神远征
长征精神
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
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
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
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
课堂检测
1.2019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3周年。红军一、二、四方面军胜利会师的地点是( )
A. 瑞金 B. 遵义 C. 会宁 D. 吴起镇
C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于甘肃会宁,宣告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故C正确;A、B、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C。
2.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就接受了列宁和共产国际关于苏维埃政权的理论。但在大革命时期,共产国际并不赞成在中国建立苏维埃政权,认为应该建立既有工农又有资产阶级参加的组织,而不是“苏维埃”。“在这一阶段上,试图‘强行建立苏维埃’,不仅为时过早,而且是不适当的”。共产国际的这一思想( )
A. 巩固了革命统一战线的成果 B. 推动国共两党夺权斗争的展开
C. 推动了工农民主政权的建立 D. 成为党内右倾错误的理论依据
D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信息,抓住关键信息“建立既有工农又有资产阶级参加的组织”、“强行建立苏维埃,不仅为时过早,而且是不适当的”,可以判定共产国际主张中国共产党需要和资产阶级合作,也就是和国民党积极合作,共产国际这一主导思想,成为当时中国共产党党内的右倾机会主义的理论依据,以陈独秀为首的中共中央完全放弃了对政权的要求,故本题选D项;
这一思想不利于中国共产党对革命统一战线的领导,故排除A项;
在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是一味妥协,所以说共产国际的这一思想促使了国共两党夺权斗争的展开是不合适的,故排除B项;
材料指出“强行建立苏维埃,不仅为时过早,而且是不适当的”,故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3.1938年,布哈林(当时任共产国际技委会主席)在中共六大上说,红军应该“分散到各个地力经相当的时间,再转一个地方,到这个地力在一些时间。杀一杀土豪劣绅,吃一吃饭,喝一喝鸡汤,再到另一个地方,照样杀土豪吃鸡,过了相当时向再前进”这说明布哈林( )
A. 要求重视农村根据地和红军的建设 B. 指明了中国革命正确道路
C. 认识到动员农民阶级力量的重要性 D. 反对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
D
【解析】【分析】材料认为红军的任务是流动游击,幻想到全国革命高潮到来时,把红军的力量派上去,配合城市暴动来夺取全国革命的胜利。这表明共产国际对中国农村根据地和红军在革命中的重要地位,缺乏足够的认识。这种思想是城市中心论的翻版,这是在反对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并未要求重视农村根据地和红军的建设,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
未指明中国革命正确道路,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
未认识到动员农民阶级力量的重要性,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D。
4.20世纪20年代,国共两党联合领导了国民革命运动。这场运动兴起的标志是( )
A. 国民党一大召开 B. 广东国民政府成立 C. 广东革命根据地巩固 D. 北伐战争开端
A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开始,也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开展,A正确
BCD与材料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A
5.1934年,有人在描述苏维埃革命根据地的变化时指出:苏维埃根据地出现以前,“农民不知国家为何物,更不知世界上尚有其他国家,今则知之;昔之认为须有皇帝以统治天下,至今则认为人民也可以管理国家;昔不知开会为何事,今则不但知之,且可选举委员,当主席”。这表明当时( )
A. 民主共和已成为有识之士的共同主张 B. 中共开始重视农民在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C. 苏维埃政权有着较为广泛的阶级基础 D. 苏区农民的民族民主意识有了较大提升
D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苏区农民民族民主意识的提升,意在考查考生调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D从材料信息“今则知之”“至今则认为人民也可以管理国家”等可以看出,苏区农民的民族意识和民主意识逐渐提升,符合题意。
A项从材料中无法得出;
B项中“开始”说法错误;
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故答案为D。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