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课 人民解放战争 课件+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5课 人民解放战争 课件+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1-01 10:00:56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5课 人民解放战争习题
一、单选题
1.抗战时期,中共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被称作“解放区”;随后长达5年的国共内战时期,由中共控制的区域亦被称作解放区。材料中两个“解放区”的含义分别是( )
A. 武装割据,人民主权 B. 民主独立,思想解放
C. 独立领导,武装斗争 D. 民族解放,民主自由
2.某历史学习兴趣小组在研究性学习之中搜集到下列口号:“打倒列强,除军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将革命进行到底”。请问他们所研究的历史主题应该是( )
A. “工农武装割据” B. 新民主主义革命 C. 抗击日本侵略 D. 推翻国民政府
3.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决议指出,党必须一步一步地学会管理城市和建设城市,并号召全党同志必须用全力学习工业生产的技术和管理方法,学习和生产有密切联系的商业工作、银行工作和其他工作。其主要目的是( )
A. 实现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 B. 争取解放战争尽快取得胜利
C. 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D. 彻底废除封建土地私有制度
4.某影视作品中,国民党指挥官杜聿明在指定作战计划时说:“一旦抓住共军一部,即迅速猛攻,将其包围消灭。……我们可以阻击华野(华东解放军)于微山湖以东,配合黄维部先击破刘伯承部。”( )
这一场景发生于
A. 战略反攻时期 B. 渡江战役时期 C. 平津战役时期 D. 淮海战役时期
5.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期间,制定了“没收地主土地归农民所有”,实行“耕者有其田”的纲领;针对资产阶级的两面性,党采取了“又联合又斗争”的方针,即照顾其利益,又督促其不断进步,充分发挥其作为革命动力之一的作用。由此可见,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之一是( )
A.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大力支持
B. 多党合作的爱国民主统一战线开始建立
C. 土地革命战争的成果得到巩固
D. 中国共产党制定切合中国实际的方针策略
6.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为某次战役确定了三个阶段的任务:第一阶段的重心,是集中兵力歼灭黄(百韬)兵团,完成中间突破;第二阶段,以大约五个纵队,攻歼海州、新浦、连云港、灌云地区之敌,并占领各城;第三阶段,可设想在两淮方面作战。该战役
A.揭开了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 B.奠定了渡江战役胜利基础
C.推翻了南京国民党政权的统治 D.粉碎了国民党的重点进攻
7.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要求“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根据命令,人民解放军发动了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8.国民党高级将领在被俘后说:“这一战非雄才大略之人是作不出来的,锦州好比一条扁担,一头挑东北,一头挑华北,现在是中间折断了。”“这一战”是指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徐州会战 D.淞沪会战
9.1948年9月,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中指出:“军队向前进,生产长一寸,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并要求“保证全党全军所执行的各种政策的完全统一,以及军事计划的完满实施,克服目前党内军内存在着的某些严重的无纪律状态或无政府状态。”毛泽东的要求意在
A.借鉴国民政府的失败教训 B.批判“左”倾、右倾错误
C.以严明纪律保障军事胜利 D.提升党的理论与实践水平
10.史料记载,解放战争时期,在解放区,“以村为单位,青壮年前去支援前线,各村由农妇进行土地改革”。在冀南解放区,5000余妇女建立了41个妇女会。这些现象
A.巩固了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 B.有利于女性的独立和解放
C.说明妇女社会地位发生逆转 D.保障了土地改革顺利完成
二、材料题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9年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会议的代表们在天安门广场,挥铲为“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毛泽东当场宣读碑文:“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1)在“三年以来”的人民解放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解放区军民进行了那些斗争?(答出三项即可)。
(2)试概说“三十年”期间,中国共产党探索具有中国特色革命道路,并取得成功的事例两个。
(3)从“一千八百四十年”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决绝的斗争。请仿照下例,另举两例。
例:农民阶级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王朝和外国侵略者。他的失败说明农民阶级作为小生产者的代表,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承担不起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
(4)中华民族一百多年来浴血奋斗,留下了许许多多的宝贵经验和惨痛的教训。这一切对于我们走现代化道路有什么启迪?
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0年12月下旬至1931年9月中南,红军在江西根据地连续进行了大规模的运动战,接连粉碎了国民党军发动的三次“围剿”,歼敌数以万计,将西南与闽西根据地联成了一片,形成了以瑞金为中心,包括4个县、区,拥有数十万人口和5万名主力红军的相对稳定的中央根据地。进入到1932年,随着红军不断地向周边地区扩展,到该年秋天,中央苏区的人口已达到百万以上。到1933年秋天,中央苏区更进入到鼎盛时期。
——摘编自杨奎松《中国近代通史:内战与危机(1927一1937)》
材料二 1949年春七届二中全会召开时,毛泽东提出“党和军队的工作重心必须放在城市,必须用极大的努力去学会管理城市和建设城市”,“一步一步地学会管理城市,恢复和发展城市中的生产事业”。
——摘编自汪朝光《中国近代通史:中国命运的决战(1945-1949)》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红军在中央根据地建立的政权名称,井概括1930—1933年中央苏区革命形势走向鼎盛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关于党的作风建设提出的重要思想,并简要分析毛泽东提出“工作重心必须放在城市”的历史背景。
答案
D
【解析】
抗日战争时期的“解放区”是针对日本占领区而言的,所以这里的解放指的是“民族解放”;而解放战争时期的“解放区”是针对南京国民政府实行的独裁统治而言的,所以指的是“民主自由”,故答案为D
A错误,武装割据和人民主权指的是土地革命时期的特征;
B错误,民主独立和思想解放符合抗日战争时期的特征,与解放战争 无关;
C错误,独立领导,武装斗争指的是土地革命时期的特征,与题意不相符;
故答案为D
B
【解析】
“打倒列强,除军阀”是1924年开始的国民大革命的口号,斗争对象是北洋军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指的是“工农武装割据”。 “停止内战,一致抗日”针对的是日本侵华。“将革命进行到底”是指对蒋介石国民政府的斗争,分析各个选项,只有B项能涵盖题干所有项目。因此答案为B。
A
【解析】
材料“党必须一步一步地学会管理城市和建设城市,并号召全党同志必须用全力学习工业生产的技术和管理方法”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内容之一是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因此材料中的决议的目的是为实现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作准备,故A项正确;
七届二中全会召开时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局势已定,故B项排除;
CD项是都是新中国成立后的,故排除。
故答案为:A。
D
【解析】
依据题文中的“华野(华东解放军)和黄维部”可以直接推导出该场景发生于淮海战役时期。淮海战役华东解放军在邓小平、陈毅等人领导下消灭了国民党黄维部。
故答案为D。
D
【解析】
据材料可知,中国共产党针对中国主要矛盾的变化,不断地调整方针政策,体现了正成为的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D符合题意;
据材料“针对资产阶级的两面性,党采取了‘又联合又斗争’的方针,即照顾其利益,又督促其不断进步,充分发挥其作为革命动力之一的作用”可知,材料的主旨是对民族资产阶级的政策,而不是强调其对革命的大力支持,A不是材料主旨;
多党合作的爱国民主统一战线建立于新中国成立前后,B与材料时间不符;
C不是材料主旨。
故答案为:D。
6.B
【详解】
由材料信息“第一阶段的重心,是集中兵力歼灭黄(百韬)兵团……第二阶段,以大约五个纵队,攻歼海州、新浦、连云港、灌云地区之敌……第三阶段,可设想在两淮方面作战”可知,这次战役是淮海战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淮海战役奠定了渡江战役胜利基础,故B正确;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故A错误;渡江战役后,推翻了南京国民党政权的统治,故C错误;孟良崮战役、羊马河战役、沙家店战役等粉碎了国民党的重点进攻,故D错误。
7.D
【详解】
根据材料“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等信息可知,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向人民解放军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在长江北岸严阵以待的解放军百万雄师,从西起江西湖口,东到江苏江阴500多千米的战线上,分三路强渡长江,国民党苦心经营的长江防线,顷刻间土崩瓦解,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了延续22年的国民党政权的覆灭,因此材料中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和朱德向中国人民解放军下达进军命令发动了渡江战役,D项正确;辽沈战役发生于1948年,与材料时间不符,A项错误;平津战役和淮海战役在1949年1月陆续结束,不符合材料时间,B、C项错误。
8.A
【详解】
根据题干中“国民党高级将领在被俘后”“锦州”“一头挑东北,一头挑华北,现在是中间折断了”可以判断,这是解放战争时期的辽沈战役,锦州解放之后,切断了东北和华北国民党军队的联系,A正确;淮海战役、徐州会战、淞沪会战均与锦州无关,排除B、C、D。
9.C
【详解】
1948年9月,解放战争到了关键时期。从材料中“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保证“各种政策的完全统一,以及军事计划的完满实施”、克服“无纪律状态或无政府状态”等信息可知毛泽东在强调严明纪律,以保障军事的胜利,故选C项;“借鉴国民政府的失败教训”不符合材料信息,故A错误;材料信息不涉及“左”倾、右倾错误,故B错误;材料针对的是党内和军内存在的问题,不仅涉及提升党的理论与实践水平,故D说法错误。
10.B
【详解】
解放区妇女组织土改,成立妇女会,这些活动凸显妇女在解放区的重要性,有助于女性的独立解放,B正确;题干时间是解放战争时期,与国民革命不是同时期,排除A;C中的“逆转”表述绝对,排除;题干未提供土地改革的结果,因此无法判断妇女参与土改是否保障了土改顺利完成,排除D。
11.
(1)1947年,在解放区进行了土地改革;1947年6月,战略反攻,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1948年9月—1949年初进行战略决战,发动辽沈、淮海及平津战役;1949年4月渡江战役,解放南京。(答出三项即可)
(2)①在中国共产党帮助下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使国民革命运动出现高潮。②毛泽东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创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3)①资产阶级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沉重打击了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但并没有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或者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说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②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了三座大山,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建立起一个统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国家。说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经过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道路,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中国人民历史的选择。
(4)①民族民主革命的实践告诉我们,只有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实现国富民强的目标;②实现民族独立、建立民主国家,必须结合中国的实际,走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详解】
(1)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解放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解放区军民进行的斗争,包括1947年,在解放区进行了土地改革;1947年6月,战略反攻,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1948年9月—1949年初进行战略决战,发动辽沈、淮海及平津战役;1949年4月渡江战役,解放南京。能够答出其中三项即可。
(2)“三十年来”指的是1919——1949年,所以在这期间取得的成就包括在中国共产党帮助下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使国民革命运动出现高潮。毛泽东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创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3)示例是从历史事件和影响的角度阐述的。所以可仿照这一示例进行作答,如资产阶级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沉重打击了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但并没有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说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如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了三座大山,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建立起一个统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国家。说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经过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道路,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中国人民历史的选择。
(4)综合所学内容可知,民族民主革命的实践告诉我们,只有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实现国富民强的目标;要实现民族独立、建立民主国家,必须结合中国的实际,走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12.(1)政权名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鼎盛原因:土地革命的推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发展与巩固;毛泽东正确思想的指导(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相当红军的存在等。
(2)重要思想: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历史背景:战略决战结束,人民解放军正准备向全国进军;民主革命胜利在望,中共即将成.为执政党。
【详解】
(1)联系所学可知,红军在中央根据地建立的政权名称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1930—1933年中央苏区革命形势走向鼎盛的原因,可以根据材料中的“进入到1932年,随着红军不断地向周边地区扩展”等信息并联系所学,从土地革命的推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发展与巩固、毛泽东正确思想的指导和相当红军的存在等方面来回答。
(2)联系所学可知,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关于党的作风建设提出的重要思想是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联系所学可知,毛泽东提出“工作重心必须放在城市”的历史背景是人民解放军正准备向全国进军、民主革命胜利在望、中共即将成为执政党。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0张PPT)
第25课 人民解放战争
1、背景
背 景
1.国人心愿:抗战胜利后,和平建国是国人的强烈愿望。
2.两种前途:中共提出“和平、团结、民主”,而国民党坚持独裁和内战。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内形势示意图
延安
南京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内形势示意图
一、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重庆谈判
1945.8—1945.10
(2)代表:
(1)时间:
国共双方代表签署《双十协定》。规定: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
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赴重庆谈判,与张治中、赫尔利、周恩来、王若飞在延安机场合影
(3)结果:
毛泽东、周恩来、
蒋介石、张治中
2、过程
政协会议
1946年1月10日
(3)内容:
(4)结果:
通过了和平建国纲领案等五项协议
最终被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否决。
(1)时间:
(2)代表:
国民党、共产党、民主同盟、青年党和无党派人士
1946年1月10,陪都重庆政协会议与会代表
2、过程
政协会议被国民党撕毁,和平建国的希望破灭。
1946年11月16日,周恩来在南京召开中外记者招待会,揭露国民党撕毁政协决议
3、结果
(1)特征:近代史上,国共两党关系经历了“合作-对抗-再合作-再对抗”的曲折历程。从历史上看,国共两党合作或者对抗,是受多种因素制约的。
(2)影响因素
①两党的阶级性质不同。国民党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共产党代表工农群众的利益。阶级性质不同是国共关系矛盾斗争直至分裂的根本原因。
②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当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时,两党就有结束对抗走向合作的可能;当阶级矛盾上升时,两党合作关系就有可能破裂,走向对抗。
③国际政治势力的态度与国际环境的影响。进步的国际政治势力的态度与有利的国际环境促成两党之间的合作;反之,反动的国际政治势力插手,就会加速两党关系的破裂。 
深化理解
近代国共关系发展演变的特征及影响因素
问题:依据材料一,指出蒋介石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理由是什么?
依据材料二,分析南京国民政府北平和谈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理由:为避免内战,共商和平建国。
目的:缓兵之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全中国,企图划江而治。
材料一 毛泽东先生勋鉴:
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期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事关国家大计,幸勿吝驾,临电不胜迫切悬盼之至。 蒋中正未寒 一九四五年八月十四日
材料二 把共产党阻止在长江北岸┅┅司徒雷登大使曾说:化江而治,搞一个国共两党“南北朝”┅┅美国人的一厢情愿,构成了李宗仁全部言行和活动的精神支柱。
——《解放战争全纪录》
史料探究
1947年3月陕北、山东
1.第一1947年3月—6月
(重点进攻
思考:国民党为何重点进攻陕北和山东解放区?
从全面进攻到重点进攻
阶段 全面进攻中原解放区 重点进攻陕北、山东解放区
时间 1946年6月—10月 1947年3月—6月
方针措施 自力更生、以自卫战争粉碎国民党军队的进攻。 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主动撤离延安,转战陕北。
结果 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国民党军队约30万人,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 西北野战军先后取得青化砭、沙家店等战役的胜利;华东野战军在山东孟良崮消灭国民党王牌主力整编第七十四师。
1946年12月,昆明公立小学教师的月工资大约为8万法币,但是这样的收入无法维持城市里两到三口之家的基本生活。1947年4月,天津一个低层政府职员的月收入是20万法币,但这笔钱仅能支付他的伙食费和其他生活杂费,还不包括房租。1948年3月,一个公务员写信给《大公报》,作为政府机构的一个初级职员,他每月的薪水是310万法币,但这笔钱无法买到他和他的父母每月的生活必需品以及支付他们居住的小屋每月3斗米的房租。
人民久在水深火热之中,望“国军”如大旱之望云霓。但是他们迎来的是什么?胜利后带给人民的第一个见面礼,竟是纷至沓来的一群群政府官员军事机关和特务机关的洗劫式接收。他们贪婪地搜刮的对象是“五子”:金子、车子、房子、女子、票子”,被称为“五子登科”。社会上人人为之侧目,很快便把这种“接收”改称为“劫收”。
------胡素珊《中国的内战:1945—1949年的政治斗争》
三、国民党政权的统治危机
经济危机:滥发货币,通货膨胀,物价飞涨。
1.思考:国民党政权的统治危机有哪些表现?其影响如何?
面 面值一万元的纸币(1947年)
面值一百万元的纸币(1949年)
国民党:滥发纸币 通货膨胀 货币贬值 物价飞涨
3.包办“国民大会”——制宪国大
召开:1946年11至12月,南京。
参会人员:除国民党代表外,还有依附于国民党的青年党、民主社会党等,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同盟坚决反对。
评价:通过《中华民国宪法》,是国民党专制统治和蒋介石独裁的装饰品,进一步暴露了国民党当局坚持独裁和内战的真面目。
◎1946年“国民大会”现场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1. 土地改革
(1)依据:1947年夏,全国土地会议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
(2)意义:各解放区掀起土地改革群众运动,使亿万农民在政治上、经济上获得了解放。
第一条 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
第二条 废除一切地主的土地所有权。
第十一条 分配给人民的土地,由政府发给土地所有证,并承认其自
由经营、买卖及在特定条件下出租的权利。土地制度改革以前的土地
契约及债约,一律缴销。
第十二条 保护工商业者的财产及其合法的营业,不受侵犯。
第十三条 为贯彻土地改革的实施,对于一切违抗或破坏本法的罪犯,
应组织人民法庭予以审判及处分,人民法庭由农民大会或农民代表会
所选举及由政府所委派的人员组成之。
——摘自《中国土地法大纲》
◎解放区农民宣传《中国土地法大纲》
材 料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2 .战略反攻与战略决战
阶段 战役名称 时间 战争情况
战略防御(中原突围、陕北山东解放区突围) 战略反攻 挺进大别山 1947.6
战略决战 辽沈战役 1948年9月至11月
淮海战役 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
平津战役 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
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
歼敌47万余人,解放东北全境
歼敌55万余人,解放长江中下游以北广大地区
歼敌52万余人,解放基本解放华北全境
◎油画《挺进大别山》
◎西柏坡纪念馆
3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1)召开:1949年春,中共在河北西柏坡召开七届二中全会。
(2)内容:①提出了促进革命取得全国胜利的基本方针。
②指出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③提出了革命胜利后党在各方面的基本政策。
蒋介石宣告引退,由李宗仁代理其总统职务
1949.01.21
国共两党在北平举行和平谈判
国民党最终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谈判破裂
1949.04
渡江战役开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在大陆的统治覆灭
1949.04.21
◎油画《渡江战役》
【课堂探究】根据材料,试分析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覆灭的原因。
一是丢掉了农民。中国农民处于社会最底层,他们有两个愿望:一个是求温饱,另外一个是求土地。蒋介石和国民党想过要解决这两个问题,想过减租和土改的问题。但所有一切都只能停留在计划、停留在空谈的领域。
二是丢掉了民族资产阶级。抗战胜利后,民族资产阶级在外资和官僚资本的挤压中艰难发展。“中国的国家资本糟的很多,效能两字谈不到的更多。推其原因,各种恶势力支配着,豪门把持着,于是乎大体紊乱着、荒唐着、僵冻着、腐败着。”
三是大打内战,经济恶化,丢掉全民。滥发货币,物价狂涨,增加税收。
第四个原因是国民党的贪污腐败,惩治无力无效。抗战胜利后,国民党的接收大员从重庆到南京、上海,搞“五子登科”(房子、车子、条子、票子、婊子)。
第五个原因是一党专政、个人独裁。蒋介石在他的一生里,始终坚持一个政党、一个主义、一个领袖。
——杨天石《找寻真实的蒋介石4:蒋介石在台湾》
4. 新民主主义胜利的原因与意义
(1)原因:
①国民党方面:不能解决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不能应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要求,不能代表广大民众的切身利益,从而失去民众的支持。
②共产党方面:能够始终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得到了人民的支持。
(2)意义:
①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胜利,是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②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是20世纪人类历史上最具影响的伟大事件之一。
课堂检测
1.抗战时期,中共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被称作“解放区”;随后长达5年的国共内战时期,由中共控制的区域亦被称作解放区。材料中两个“解放区”的含义分别是( )
A. 武装割据,人民主权 B. 民主独立,思想解放
C. 独立领导,武装斗争 D. 民族解放,民主自由
D
【解析】【分析】抗日战争时期的“解放区”是针对日本占领区而言的,所以这里的解放指的是“民族解放”;而解放战争时期的“解放区”是针对南京国民政府实行的独裁统治而言的,所以指的是“民主自由”,故答案为D
A错误,武装割据和人民主权指的是土地革命时期的特征;
B错误,民主独立和思想解放符合抗日战争时期的特征,与解放战争 无关;
C错误,独立领导,武装斗争指的是土地革命时期的特征,与题意不相符;
故答案为D
2.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决议指出,党必须一步一步地学会管理城市和建设城市,并号召全党同志必须用全力学习工业生产的技术和管理方法,学习和生产有密切联系的商业工作、银行工作和其他工作。其主要目的是( )
A. 实现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 B. 争取解放战争尽快取得胜利
C. 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D. 彻底废除封建土地私有制度
A
【解析】【分析】材料“党必须一步一步地学会管理城市和建设城市,并号召全党同志必须用全力学习工业生产的技术和管理方法”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内容之一是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因此材料中的决议的目的是为实现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作准备,故A项正确;
七届二中全会召开时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局势已定,故B项排除;
CD项是都是新中国成立后的,故排除。
故答案为:A。
3.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期间,制定了“没收地主土地归农民所有”,实行“耕者有其田”的纲领;针对资产阶级的两面性,党采取了“又联合又斗争”的方针,即照顾其利益,又督促其不断进步,充分发挥其作为革命动力之一的作用。由此可见,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之一是( )
A.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大力支持
B. 多党合作的爱国民主统一战线开始建立
C. 土地革命战争的成果得到巩固
D. 中国共产党制定切合中国实际的方针策略
D
【解析】【分析】据材料可知,中国共产党针对中国主要矛盾的变化,不断地调整方针政策,体现了正成为的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D符合题意;
据材料“针对资产阶级的两面性,党采取了‘又联合又斗争’的方针,即照顾其利益,又督促其不断进步,充分发挥其作为革命动力之一的作用”可知,材料的主旨是对民族资产阶级的政策,而不是强调其对革命的大力支持,A不是材料主旨;
多党合作的爱国民主统一战线建立于新中国成立前后,B与材料时间不符;
C不是材料主旨。
故答案为:D。
4.有评论说道:……相比之下,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战略战术则是比较成功的。毛泽东认为,先打锦州,封闭国民党部队逃出关外的道路,“关门打狗”是上上之策,林彪则认为攻打锦州是有困难的,应该先打长春,但是在其试攻长春后就知道攻打长春也比较困难,于是同意先打锦州。该评论针对的战役是( )
A. 淮海战役 B. 辽沈战役 C. 平津战役 D. 渡江战役
B
【解析】【分析】由材料“林彪则认为攻打锦州是有困难的,应该先打长春,但是在其试攻长春后就知道攻打长春也比较困难,于是同意先打锦州。”涉及长春、锦州等信息可以得出所述战争为辽沈战役,故B正确;
ACD均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
故答案为:B.
5.戴维 麦克莱伦说:“毛(泽东)超出列宁关于专政只是一个革命阶级的专政的论断,他想强调的是中国人民作为一个整体的革命性质。强调革命的资产阶级性质使那些对于社会主义缺乏热情的农民感到满意。”据此可知,毛泽东的这一思想( )
A. 明确了社会主义的根本追求 B. 否定了列宁主义的政治原则
C. 确立了农民阶级的领导地位 D. 利于扩大革命的阶级基础
D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中“毛(泽东)超出列宁关于专政只是一个革命阶级的专政的论断,他想强调的是中国人民作为一个整体的革命性质。强调革命的资产阶级性质使那些对于社会主义缺乏热情的农民感到满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毛泽东思想中人民民主专政思想的体现,可以看出毛泽东这一思想有利于团结中国其他阶级参加革命,扩大了革命的阶级基础。故答案为D项。
A项,题干与社会主义的根本要求无关,排除;
B项,毛泽东思想发展了列宁主义的政治原则,排除;
C项,材料没有体现农民阶级的领导地位,排除。
故答案为:D。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