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六年级上历史(鲁教版)整册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鲁教版六年级上历史(鲁教版)整册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09-04 15:02: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 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总第 课时)
设计人:赵锋 使用人:_______ 班级_______
【学习目标】:1.知道祖国境内的三个远古居民代表 、人与动物的根本 区别、了解远古居民的生活状况
2.通过观察古猿、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头部复原像,说 一 说他们的区别 ,理解人类的进化
3.认识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学习重点】:北京人和山顶洞人
【学习难点】:对本课基本内容的理解需要科学合理的推断和想象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任务一:阅读教材第2页,在课本上标出知识点并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境内最早的人类是谁?生活在什么地方?
2、你怎样来证明他们是人类而不是类人猿?
3、你来推理一下我国境内的人类活动已有多少年的历史了?
任务二:阅读教材第3--5页,在课本上标出知识点并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境内除了最早的元谋人外,在北京地区还先后生活过两 个远古居民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对比北京人、山顶洞人的不同
二、合作探究:
1、我的问题:……
2、我们组的问题:……
3、老师的问题:①远古居民为什么要群居生活?
②什麽是氏族?
三、拓展延伸:①、教材第6页 的动脑筋
②、远古居民的社会组织由北京人的原始人群到山顶洞人的氏族, 这一变化说明了什么?
四、系统总结:试着用1、2、3三个数字总结本节知识点
五、巩固练习:
1、暑假期间,小明计划去考察元谋人的遗址,他应该去( )
A、北京 B、陕西 C、河南 D、云南
2、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 )
A、能不能直立行走 B、会不会说话
C、会不会制造工具 D、会不会使用火
3、据考古报道,安徽发现的繁昌人距今有180万年。如果这是真实的那 么我国人类的历史又向前推进了( )
A、10万年 B、20万年 C、100万年 D、180万年
4、下列远古人类的模样,最与我们现代人相似的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5、在北京人 生活的山洞里,有6米多厚的灰烬。这说明了 ( )
A、北京人过着群居生活 B、北京人已经能够直立行走
C京人已经会使用天然火 D、北京人已经会人工取火
6、在原始社会早期,人们结成群体一起生活。这主要是因为 ( )
A、当时的生活环境恶劣 B、人们的体质发育 不全
C、人们之间的血缘关系近 D、当时的生产工具 简陋
7、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
材料一:上古之世,人少而禽兽众,人不胜禽兽虫蛇。 ------《韩非子》
材料二:在北京人生活的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木炭和几处比较大的灰 烬堆,还有在火中烧过的兽骨和树子。
材料三:上古之世,……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气。 而人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 ------《韩非子》
①、在材料一所述的险恶的环境下,北京人做怎样才能够生活下去?
②、材料二证明了什么?有什么意义?
③、材料三反映了当时人们生活中的一个什么变化?这一变化出现在 哪一个远古居民时期?
【当堂反思】 :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和不足。
第 二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总第 课时)
设计人:赵锋 使用人:_______ 班级_______
【学习目标】: 1、知道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简要概述他们的农耕生活 归纳原始农耕生活的主要特征
2、比较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在生产、生活上比北京人 山顶洞人 有了哪些进步
3、分析认识不同的地理环境形成了不同的农耕生活
【学习重点】: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学习难点】:对农耕生活的理解认识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阅读教材第7~9页,在课本上标出知识点并填写下面的表格
原始居民 距今时间 生活区域 劳动工具 农作物 房屋样式
河姆渡居民
半坡居民
2、自己概述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3、说说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比北京人、山顶洞人 有了哪些进步?
二.合作探究:
1、我的问题:……
2、我们的问题:……
3、老师的问题: 归纳一下原始农耕生活的主要特征?
三、拓展延伸:
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建造的房屋各有什么特点?为什么?
四、系统总结: 农耕河姆与半坡、定居长江与黄河,
培育水稻与粟米、农畜陶纺有分工。
五、巩固练习:
1、下列属于长江流域原始农耕时代的居民的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 河姆渡原始居民 D、半坡原始居民
2、 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主食是( ) 半坡原始居民生活主食( )
A、玉米 B、水稻 C、 小麦 D、粟
3、下列说法最能体现原始农耕生活特点的一项是( )
A、种植粮食 B、饲养家禽 C、制造陶器 D、定居
4、如果你去西安旅游,你能就近参观( )
A、河姆渡原始居民遗址 B、 元 谋人遗址
C、半坡原始居民遗址 D、山顶洞人遗址
5、我国在世界上最早种植的农作物是( )
A、水稻、小麦 B、水稻、玉米 C、水稻、粟 D、玉米、粟
6、下列能反映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比以前进步的是 ( ) ①会种植粮食 ②会饲养家禽 ③会制造陶器 ④会建造房屋
⑤用针缝制衣服 ⑥使用磨制石器
A、①②③⑤⑥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④⑥ D、①②④
7、请你判断这是哪一处文化遗址 。发掘的实物有:①灰烬堆 ②磨制的 石刀、石斧 ③骨针④彩陶片⑤有房屋痕迹( )
A、元 谋人遗址 B、河姆渡原始居民遗址
C、山顶洞人遗址 D、半坡原始居民遗址
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73年,考古学家在浙江余姚发现了一处古民遗址 ,出土了大 量的稻谷 、用水牛骨骼做的农具……。
材料二:1954年,考古学家在陕西发现了距今6000多年的一处文化遗址 出土了 许多磨制石器的农具、粟粒、白菜种子……。
请回答:
①、材料一和反映的各是什么遗址?
②、结合材料说说这两处遗址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③、材料中“……”说明还有出土文物,你结合所学知识能补充几点?
【当堂反思】 :
第 三课:华夏之祖 (总第 课时)
设计人:赵锋 使用人:_______ 班级_______
【学习目标】: 1、知道炎帝、黄帝是我们华夏族的祖先,尧、舜、禹
理解中华民族是“炎黄子孙”的含义,“禅让制”
2、归纳原始社会终结、奴隶社会形成的原因 3、认识中华民族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逐渐融合而成的,黄帝是我们的人文初祖
【学习重点】: 黄帝是------人文初祖
【学习难点】:对“禅让制”的认识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任务一:阅读第12~14页教材,在课本上标出知识点并思考回答
1、我们为什么都说自己是“炎黄子孙”?
2、我们为什么尊称黄帝为“人文初祖”?
3、看教材13页下面的插图,说说黄帝对中华文明的贡献。
任务二:阅读第14~16页教材,在课本上标出知识点并思考回答
1、教材14页下面的动脑筋。
2、什么是禅让制?
3、教材第14页下面的动脑筋。
4、用自己的话概述夏朝的建立(原因、时间、人物、意义)
二、合作探究:
1、我的问题:……
2、我们的问题:……
3、老师的问题:①、谈谈自己对禅让制的认识。
②、原始社会终结、奴隶社会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三、拓展延伸:
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社会的进步还是倒退?为什么?
四、系统总结
五、巩固练习:
1、“华夏子孙齐参拜,脉血胜于清水浓”。2005年5月,台湾亲民党主 席宋楚瑜到陕西祭拜“天下第一陵”,你知道他祭拜的是谁吗( )
A、炎帝 B、黄帝 C、舜 D、尧
2、下列人物,哪一个和历史上的禅让制没有关系( )
A、黄帝 B、尧 C、舜 D、禹
3、原始社会终结的根本原因是( )
A、禹想当国王 B、禅让制被破坏
C、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D、贫富分化的出现
4、原始社会终结的标志是( )
A、禹当上了部落联盟的首领 B、禅让制被破坏
C、禹建立了夏朝 D、社会生产的发展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炎帝、黄帝是我们的共同祖先 ,我们称自己为“炎黄子孙” B、我们尊称黄帝为“华夏之祖”“华夏始祖”
C、我们尊称炎帝为 “人文初祖” D、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
6、下列对夏朝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禹建立了夏朝 ,是夏朝的第一个国王
B、建立于公元前20世纪70年代 C、这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国家
D、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奴隶社会的开始
7、从人类文明的起源到奴隶社会的形成,我国的原始社会经历了一个 漫长的时期。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①我国的人类文明起源于哪一原始人类?
②写出几个你所知道的我国远古人类代表。
③我国原始农耕时代的两项世界性的贡献是什么??
④我国奴隶社会开始于哪一年?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 当堂反思】 :
第 四课:夏、商、西周的兴亡 (总第 课时)
设计人:赵锋 使用人:_______ 班级_______
【学习目标】: 1、知道夏、商、西周三代的更替,西周的分封制, 区别开世袭制与禅让制。
2、通过分析分封制的内容理解分封制的作用 3、对比夏商周的兴亡,认识在人
【学习重点】:夏朝的建立和西周的分封制
【学习难点】:对分封制的理解认识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任务一:阅读教材第20~23页,在课本上标出知识点并完成下列问题
1、朝代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暴君


西周
2、教材第23页的动脑筋。
3、夏、商、西周三代的兴亡有什么相似之处?
任务二:阅读教材第24页,在课本上标出知识点,思考下列问题
1、西周为什么实行分封制?什么是分封制?起到了什么作用?
2、教材第24页西周的等级示意图反映了什么内容?
二、合作探究:
1、我的问题:…‥
2、我们的问题:…‥
3、老师的问题:世袭制与禅让制有什么区别?
三、拓展延伸:
我们常说“学史明智”、“以史为鉴”,那么我们从夏朝和 商朝的灭亡中得到什么启示?
四、系统总结:禹死启继位,禅让变世袭。商汤灭夏桀,盘庚迁都殷。
武王伐商纣,建周分封制。桀纣厉相似,后人得启示。
五、巩固练习:
1、我国进入奴隶社会的标志是( )
A、出现了阶级剥削和压迫 B、生产力不断提高
C、出现了私有制 D、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2、有人因触犯法律而被投入监狱受到惩罚,你推断一下他不可能生活在 下列哪一时期( )
A、黄帝 B、夏朝 C、商朝 D、西周
3、“执政为民”这种思想,早在几千年前的奴隶社会时期就有所体现。 夏、商、周时期,要求大臣勤于政事,“有功于民”的国王是( )
A、启 B、汤 C、武王 D、盘庚
4、史载:“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这反 映的是西周的(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君主制
5、西周实行分封制的根本目的是( )
A、打击商朝的残余势力 B、发展社会经济
C、保卫镐京的安全 D、巩固奴隶主的统治
6、夏、商、周灭亡的共同原因是( )
A、诸侯的反叛 B、统治者残暴,失去民心
C、奴隶和国人的暴动 D、少数民族的入侵
7、 西周与商朝相比,政治上最突出的不同之处是 ( )
A、实行王位世袭制 B、强化奴隶制国家机器
C、实行分封制 D、残酷压迫奴隶和平民
8、下列文学作品以“武王伐纣”为历史背景的( )
A、《三国演义》 B、《封神演义》
C、《隋唐演义》 D、《西游记》
9、阅读下列材料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天之下,莫非王臣
请回答: -------《诗经》
①这句话大体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
②这种现象最早出现在什么时期?
③写出几个你知道的反映这种现象的朝代。
【当堂反思】 :
第 五课:灿烂的青铜文明 (总第 课时)
设计人:赵锋 使用人:_______ 班级_______
【学习目标】: 1、了解夏、商、周时期以青铜文明为代表的奴隶制经济的 发展的情况;知道著名的青铜器代表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
2、通过分析带枷的奴隶和殉葬奴隶图,理解奴隶制度下奴 隶的悲惨生活。
3、认识灿烂的青铜文明是建立在奴隶主对奴隶的残酷剥削和压迫的基础上的,是奴隶创造了灿烂的奴隶制文明。
【学习重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学习难点】:对青铜文明的认识和理解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任务一:阅读教材第26~27页,在课本上标出知识点并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什么时期开始出现青铜器?著名的青铜器代表有哪些?
2、青铜文化代表有哪些?
3、用自己的话概括 夏、商、西周时期手工业、农业、畜牧业 发展的基本情况 。
任务二:阅读教材第28页,
1、举例说明奴隶的悲惨命运。
2、思考回答教材第28页的动脑筋
二、合作探究:
1、我的问题:…‥
2、我们的问题:…‥
3、老师的问题:①猜想一下当时奴隶们怎样制造青铜器?
②夏、商、周时期,我国的农业、手工业、畜牧业 都很发达,为什么以“青铜”作为当时文明的象征呢?
③、某鼎铭文记载:“五个奴隶等于一匹马家一丝”。这说明了什么?
三、拓展延伸:
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是中原地区青铜文化的代表;“三星堆”文化是我国西南地区的代表。这两种文化有所不同,为什么?
四、系统总结:
青铜文明水平高,鼎尊三星三代表。
农牧工商有发展,奴隶命运很悲惨。
五、巩固练习:
1、著名的商朝司母戊鼎可以证明我国商周时期( )
A、奴隶制的高度发展 B、农耕文明出现原始
C、奴隶的命运 十分悲惨 D、青铜工艺水平高超
2、我国古代南方青铜文化的代表是( )
A、元谋人文化 B、河姆渡文化 C、三星堆文化
3、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是( )
A、中国 B、古印度 C、古埃及 D、古巴比伦
4、在夏、商、周奴隶制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的部门是( )
A、农业 B、手工业 C、商业 D、畜牧业
5、在奴隶社会中,从事经济生产的主要是( )
A、奴隶主 B、奴隶 C、平民 D、 诸侯
6、商朝时的贵族可以把某些人随意转让和买卖,甚至杀死或活埋,而贵 族不受处罚。这是因为( )
A、这些人欠他们的钱 B、这些人是他们的奴隶
C、商朝时没有法律 D、这些人是罪犯
7、下列事物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青铜器 ②陶器 ③石器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③①② D、②①③
8、我国历史上最早的青铜器出现在( )我国青铜文明的灿烂时期是()
A、原始社会 B、夏朝 C、商朝 D、西周
9、我国的青铜冶炼历史上已有 ( )
A、3000多年 B、4000多年 C、5000多年 D、6000多年
10、夏、商、周时期灿烂的青铜文明包括( )
①农业 ②手工业 ③畜牧业 ④商业
A、② B、②④ C、①③ D、①②③④
11、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
材料 :武官村大墓是王陵之一。……墓室两侧埋着41个殉葬人,…… ①墓主是什么人?殉葬者又是什么人?
②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
【当堂反思】 :
第6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
(总第 课时)设计人:郭凤杰
使用人:
学习目标:
1、说出东周分为哪两个历史时期,了解春秋争霸和战国七雄兼并战争情况。
2、比较春秋争霸与战国兼并战争所体现的不同特征,培养学生在比较中认识历史的能力。
3、通过学习探讨改革与强兵富国之间联系?
学习重点:齐国和晋国的称霸
学习难点:春秋争霸与战国兼并战争不同特点及历史影响。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通过看课本P30-P32,完成以下问题。
1、东周分为 和 。
2、春秋时期主要霸主 、 、 。
3、齐桓公为什么能成为春秋时期第一霸主?
4、描述晋楚争霸情况。
5、春秋争霸的历史作用。
通过看课本P33-P34完成以下问题
1、说出战七雄 、 、 、 、 、 、 。
2、战国时期主要兼并战争 、 、
3、长平之战时间、交战双方、作用。
(二)合作探究
1、我的问题:
2、我们的问题:
3、老师的问题:
⑴齐国和晋国能迅速强大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⑵你认为春秋战国时期发生了许多战争是好事还是坏事?说出你的理由。
⑶说出你所知道的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典故。
(三)拓展延伸
讨论分析改革与强国之间的关系。
(四)系统总结:列出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图。
(五)巩固训练
1.为了争霸,以“尊王攘夷”为号召发展本国势力的是
A.晋文公 B.楚庄公 C.齐桓公 D.越王勾践
2.齐桓公成为春秋第一个霸主的标志是
A.打败周围的诸侯国 B.周围诸侯国臣服齐国
C.各诸侯王参加会盟 D.周天子派人参加会盟
3.齐桓公首先称霸有诸多原因,最重要的是
A.以“尊王攘夷”为号召 B.周天子派人参加会盟
C.齐桓公本人的威信和能力 D.管仲改革壮大力量
4.下列成语与晋楚争霸有关的是
A.纸上谈兵 B.朝秦暮楚 C.卧薪尝胆 D.退避三舍
5.战国七雄中,地处最北和最南的分别是
A.齐和秦 B.燕和楚 C.韩和赵 D.赵和楚
6.下列事件发生在战国时期的有①“田氏代齐”②三家分晋③桂陵之战④马陵之战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7.下列即属于春秋时期又存在于战国时期的诸侯国
A.齐国 B.晋国 C.楚国 D.赵国
8.齐桓公在争霸过程中打出“尊王攘夷”旗号的真实目的是
A.赢得周天子的信任 B.表白自己无政治企图
C.提高齐国的政治影响 D.维护周天子的地位
9.阅读上列材料:
“管仲相桓公,霸诸假,一匡天下”——《论语》
请回答:
⑴桓人霸诸侯成功是在什么时间?
⑵管仲在齐桓公称霸过程中采取了哪些有利措施?
(六)当堂反思:本节课收获:
不足:
第7课 大变革的时代
(总第 课时)设计人:郭凤杰 使用人:
学习目标:1、了解战国时期的农具和牛耕的广泛使用和都江堰水利工程情况,掌握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2、学习评价商鞅、李冰等历史人物。
3、认识:改革求发展,改革求进步,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时代需要。
学习重点:商鞅变法主要内容及历史作用。
学习难点:我国封建社会形成。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P36-P37,完成以下问题
1、铁农具: 时期出现, 使用范围扩大。
2、牛耕: 使用牛耕, 时期推广,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3、说出都江堰水利工程修建时期、人物、地位。
阅读课本P38-39,完成以下问题
1、商鞅变法背景(原因)、目的、时间、主要内容、历史作用。
2、我国封建社会形成,主要矛盾 与
(二)合作探究:
1.我的问题:
2.我们的问题:
3.老师的问题:
①认识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进步主要因素。
②课本P39动脑筋。
(三)拓展延伸
商鞅变法作为两千多年前效果显著的一场改革,对我们今天的改革有什么借鉴意义?
(四)系统总结:简要说出本节课各知识点间的联系。
(五)巩固训练
1、后人写诗赞李冰说:“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主要由于
A.兴修水利,使关中成为沃野 B.修筑都江堰,消除了岷江水患,造福于人民
C.改进生产工具,推广牛耕 D.任秦国蜀郡太守,勤政廉洁
2、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诸侯国的最主要原因是
A.商鞅变法 B.使用铁器 C.推广牛耕 D.兴修水利
3、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根本动力是
A.阶段矛盾尖锐 B.周王室日益衰微 C.生产力迅速发展
4、我国实行县制最早是在
A.春秋 B.战国 C.夏朝 D.商朝
5、商鞅变法中提出的选官的标准是
A.开科考试 B.门第高低 C.地方推荐 D.军功大小
6、战国时期,封建制度确立起来的方式是
A.革命斗争 B.变法或改革 C.农民与地主阶级的出现 D.地主阶级统治建立
7.阅读下列材料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请回答:
①上述材料是谁的名言?
②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③为了“治世”“便国”他采取了哪些有力措施进行变法?
④从中我们应该学习他的什么精神?
(六)当堂反思
本节收获:
不足:
第8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总第 课时)设计人:郭风杰 使用人:
学习目标:1、掌握商朝甲骨文,中国古代历法和诗人屈原
2、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了辉煌的文明,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3、详细了解古代科技成果激发学生兴趣,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
学习重点:甲骨文,商朝历法和诗人屈原。
难点:文字的演变,古代历法。医学成就。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通过阅读课本P41-42,说出甲骨文出现时期和意义。说出文字的演变过程。
2、通过看教材P42-44页,找出古代在天文、历法、医学和文学方面成就。
(二)合作探究
1、我的问题:
2、我们的问题:
3、老师的问题:
①随着文字演变,记载文字的材料发生了什么变化?
②谁能说出一句关于24节气的谚语,或背诵24节气之歌。
(三)拓展延伸
1、结合课本图先和自己收集的有关文字演变的材料,进行展示,并能说出相关含义。
2、说说自己在天文、历法、所知道的一些常识。
(四)系统总结:
从文字、天文、历法、医学、文学等方面所学的内容。
(五)巩固训练
1.据说今天的农历来源于夏朝,所以又叫
A.夏 历 B.周历 C.商历 D.阳历
2.人们测定出一年24个节气,是在
A.夏朝时期 B.商朝时期 C.春秋时期 D.战国时期
3.被世界和平理事会定为世界文化名人的是我国战国末期的著名诗人是
A.宋玉 B.屈原 C.李白 D.杜甫
4.闻名中外的甲骨文的发现时间和地点是
A.19世纪末的河南安阳 B.19世纪末的河南商丘
C.20世纪初的陕西西安 D.世纪初的河南洛阳
5.最早留下哈雷慧星的记录是在我国
A.商朝时期 B.西周时期 C.春秋时期 D.战国时期
6.我国古代伟大的诗人屈原生活在战国时期的
A.齐国 B.燕国 C.楚国 D.秦国
7.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 ”。商周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叫做“ ”,也叫“铭文”。
8.望、闻、问、切四诊法,是由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 总结出来的。
9.楚国优秀诗人屈原的代表作是千古传育的抒情长诗《 》
10.“大篆”这种字体出现在 晚期。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 开始。
11.阅读下列材料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请回答:
①这句诗出自谁的什么作品?
②这句诗是什么意思?
③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六)当堂反思:
本节收获:
不足:
第9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总第 课时)设计人:郭凤杰 使用人
学习目标:
1、重点掌握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教育成就,了解老子及其他思想家和军事家的主张
2、将春秋战国时期、经济、政治思想联系起来,理解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大变革时代

3、通过学习孔子的教育成就,教育学生树立良好的学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重点:孔子的政治主张和教育成就。
难点:通俗讲解各位思想家的主张。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
1、看课本P46-47,说出孔子的政治主张和教育成就
2、阅读课本P47-49
1、我的问题:
2、我们的问题:
3、老师的问题:
①什么叫百家争鸣;
②孔子在教育方面成就,对你学习有什么意义;
(三)拓展延伸
诸子百家学说中,有哪些积极的东西值得现代社会吸收利用?
(四)用列表方式总结本课的内容:
学派 代表人物 时期 主张
儒家
道家
墨家
法家
兵家
(五)巩固训练
1.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
A.孔子 B.颜子 C.孟子 D.曾子
2.下列关于老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姓李名耳 B.道教创始人 C.他的思想反映在《道德经中》D.春秋楚国人
3.“知已知彼者,百战不殆”的军事格言出自
A.朝非子 B.墨子 C.孙膑 D.孙武
4.主张不要过分捕捞鱼鳖,按时令进出伐树,持续利用自然资源的是
A.孔子 B.韩非子 C.孟子 D. 墨子
5认为治理国家要顺其自然,“无为而治”的思想家是
A.墨子 B.孟子 C.韩非子 D.庄子
6.下列哪 些不是韩非子的观点
①为政以德,爱惜民力 ②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 ③支持正义战,反对不义战争④提倡法治,主张改革 ⑤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⑥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⑤⑥ D.①②③⑥
7.“战胜而强立,故天下服矣”,这句话是谁提出的?
A.庄子 B.孟子 C.韩非子 D.孙膑
8.提出“制命而用之”观点的是战国时期的
A.孙武 B.孟子 C.韩非子 D.孙膑
9.“齿以坚折,舌以柔存”包含深刻的辩证法思想,此语出自
A.老子 B.孔子 C.庄子 D.墨子
10.孟子要求统治者用“仁政”治国的主张,实际上是对孔子“ ”思想的发展。
11.阅读下列材料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请回答:
①这句话出自什么时期哪一学派的代表人物?他是谁?
②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③此人的主要思想观点有哪些?
第10课 “秦王扫六合”
(总第 课时)
设计人:施新红 使用人:
学习目标:
1、掌握秦朝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了解秦朝疆域和秦长城、灵渠两项古代工程。
2、归纳并试评“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提高初步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习认识: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的统一在历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和进步作用。
学习重点:秦的统一及其作用
学习难点:焚书坑儒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全面阅读教材,标注知识点,并完成下列问题:
1、阅读56页内容,回答:秦是怎样灭掉六国而完成统一的?秦朝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
2、阅读教材57页内容,归纳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有哪些?你能用简单的图示表示出来吗?(小组内讨论)
3、阅读57—59页内容,归纳为巩固统一,秦朝还采取了哪些措施?
4、说说秦朝的疆域,并试着设计一下秦朝疆域示意图。
(二)合作探究
1、我的问题:—————————————
2、我们的问题:————————————
3、老师的问题:
(1)、战国时期有哪几个主要的诸侯国?为什么秦有条件来完成统一?你如何看待秦灭六国,统一天下?
(2)、结合当时的实际,分组讨论一下秦朝实行焚书坑儒的目的是什么?秦始皇采取这种手段有何消极影响?
(三)拓展延伸:
1、结合所学内容,谈谈秦朝在中国历史上起了什么重要的作用?
2、有人说秦始皇是千古一帝,有人说秦始皇是暴君,你的观点是什么?说说理由。
(四)系统总结:小组共同列出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图。
(五)巩固训练
一、选择题
1.秦国在军事实力上对六国形成优势是( )
  A.商鞅变法以后  B.战国中期以后
  C.嬴政在公元前246年即位后D.长平之战以后
2.秦统一后规定在全国范围内统一使用的货币是( )
  A.刀形币  B.蚁鼻钱  C.铲形币  D.圆形方孔钱
3.秦长城的起止点是( )
  A.西起临挑,东到辽东  B.西起辽东,东到临洮
  C.西起长平,东到临挑  D.西起临洮,东到长平
4.秦始皇“焚书坑儒”的主要目的是( )
  A.树立秦的形象   B.加强思想控制
  C.限制人们的言论  D.禁止儒学传播
5.秦始皇派谁北伐匈奴( )
  A.蒙恬  B.李斯  C.淳于越  D.赵括
6.为解决运输上的困难,秦始皇派人开凿了灵渠,开凿的灵渠把哪两大水系连接起来( ) ①长江②黄河③珠江④淮河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二、材料分析题
材料“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发布焚书令,规定除政府外,民间只可收藏医药、占卜和种植等书,其余一律集中焚毁。他又把暗中诽谤他的儒生400多人,全部活埋。”
  阅读材料回答:
  ①材料中反映的内容在历史上称为什么?
  ②秦始皇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有何危害性?
三、问答题
简述秦始皇为巩固统一,加强封建统治采取了哪些措施?
(六)当堂反思:
本节课我的收获:————————
我的不足:———————————
第11课 “伐无道,诛暴秦”
(总第 课时)
设计人:施新红 使用人:
学习目标:
1、了解秦朝暴政的表现,有关陈胜、吴广起义及秦朝灭亡的基本历史知识,及楚汉之争的简单情况。
2、探究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培养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
3、认识秦的暴政是激起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从而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学习重点:秦末农民战争
学习难点:秦亡前后,项羽、刘邦等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全面阅读教材,标注知识点,并思考下列问题:
1、阅读62-63页“秦的暴政”一目,说出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
2、阅读63-64页“陈胜、吴广起义”一目,说出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简述起义的概况、意义,并在组内交流。
3、阅读64页“农民起义推翻秦朝”,回答:刘邦、项羽是如何推翻秦朝统治的?
(二)合作探究:
1、我的问题:—————————————
2、我们的问题:————————————
3、老师的问题:
(1)席卷六国的强大秦朝为什么只存在了十几年就灭亡了?这给我们什么启示?(组内讨论)
(2)秦朝灭亡之后,出现了“楚汉之争”,即项羽和刘邦之间的战争。那么,楚汉之争仍属于农民战争吗?楚汉之争的结果如何?
(三)拓展延伸
这节课内容涉及的成语故事很多,大家查找一下(包括课本、成语词典、课外读物),看谁找到的最多。
(四)系统总结
1、师生共同构建知识网络,复述本节内容。
伐 秦的暴政:(表现)
无 陈胜、吴广领导(第一阶段)

秦末农民战争 项羽、刘邦领导(第二阶段)

诛 历史意义:

秦 西汉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
2、制作本课历史大事年表。
(五)巩固训练
一、选择题
1、陈胜、吴广起义军建立政权的地点在( )
A. 大泽乡 B. 渔阳 C. 咸阳 D. 陈
2、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是(  )
A. 国人暴动     B.牧野之战中商军阵前倒戈
C. 陈胜、吴广起义  D.项羽、刘邦起义
3、秦朝统治者向谁投降?
A.  陈胜、吴广  B.  项羽   C.  刘邦   D. 赵高
4、“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反映了( )
A. 陈胜具有远大的理想 B. 陈胜等人的反抗精神
C. 王侯将相之间的矛盾 D. 陈胜想进入统治阶层
5、关于陈胜、吴广起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秦的暴政是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 B. 爆发于公元前209年
C. 建立了陈政权,推翻了秦的统治 D.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
二、简答题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贾谊《过秦论》)你能回答贾谊的问题吗?它的灭亡给后人的启示是什么?
三、活动与探究
议一议:分小组讨论,如果陈胜、吴广在前往渔阳戍边的途中,没有遇到大雨,秦末农民起义还会爆发吗?为什么?
(六)当堂反思:
我的收获:———————————
我的不足:———————————
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
(总第 课时)
设计人:施新红 使用人:
学习目标:
1.了解两汉兴衰的基本脉络;掌握文景之治,汉武帝的大一统。
2.思考和探究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培养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3.认识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它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学习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学习难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全面阅读教材,标准知识点,并完成下列问题:
1.阅读教材67—68页“文景之治”一目,思考
(1)西汉建立后,面临的是什么样的经济形势?这种局面是怎样造成的?(联系前面所学内容思考)
(2)面临这种形势,汉初几代皇帝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怎样的效果?
2.阅读68—69页“汉武帝的大一统”一目,思考:
(1)汉武帝是如何逐步削弱诸侯国势力的?达到怎样的效果?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谁提出来的?汉武帝为什么会接受这一建议?你如何理解汉武帝的这一措施?(可在组内讨论)
3、阅读69—70页小字,了解东汉的统治。
(二)合作探究
1、我的问题:-------------------------------------
2、我们的问题:----------------------------------
3、老师的问题:
汉武帝为促进和巩固大一统局面采取了哪些措施?意义如何?
(三)拓展创新
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思想统治,在当时适应了大一统的需要;与秦始皇在思想方面的措施加以比较,有何异同?(组内讨论)
(四)系统总结
1、知识建构:
2、归纳:学习封建统治的巩固,一般应从哪几方面入手?
(五)巩固训练
一、选择题
1、文景之治是指谁统治时期?( )
A. 汉高祖 B. 汉文帝 C. 文帝、景帝 D. 景帝
2、实行过分封制的朝代是 ① 商 ② 西周 ③ 秦朝 ④ 西汉 ( )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②④
3、西汉进入鼎盛时期是在谁统治时期?( )
A. 汉文帝 B. 汉景帝 C. 汉武帝 D. 汉高祖
二、简答题
1、文景之治出现的原因是什么?有何表现?
2、汉武帝促进和巩固大一统局面的根本目的是什么?为此,他采取了哪些措施?
三、活动与探究
汉武帝是我国历史上一位很有作为的皇帝,搜集一下有关汉武帝的资料,在全班进行交流,并对其一生作出客观评价。
(六)当堂反思:
我的收获:------------------------------------------
我的不足:------------------------------------------
第13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
(总第 课时)
设计人:施新红 使用人:
学习目标:
1、掌握两汉时期水利兴修;农业生产的进步;手工业技术的提高及商业繁荣的表现。
2、总结两汉时期经济繁荣的原因,提高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3、认识两汉是我国封建社会经济的发展时期,手工业发展水平世界领先,这是值得骄傲的;这与两汉长期的政治统一是分不开的。
学习重点:
1、治理黄河和农业的进步。
2、丝织和冶铁技术的进步。
学习难点:
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的原因。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全面阅读教材,标注知识点,并完成下列内容:
1、农业的进步:
两汉时期是怎样对黄河进行治理的?在当时有何意义?
2、手工业的发展:
农业进步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两汉手工业的兴盛主要体现在哪些行业上,又有哪些世界领先的成就?
3、商业的繁荣:
(1)汉武帝实现经济上的大一统采取了哪些措施?
(2)结合课本内容简要叙述一下汉代东西二京的情况。(组内讨论)
(二)合作探究
1、我的问题:-----------------------------------------------
2、我们的问题:--------------------------------------------
3、老师的问题:
(1)通过学习,你如何理解农业、手工业、商业之间的关系?你能用简单的图示表示出来吗?(小组内讨论)
(2)两汉时期,经济繁荣的原因有哪些?试分析一下。
(三)拓展延伸
1、黄河在我国古代被称为“害河”,两汉时期曾治理黄河取得很大成效;你认为我们今天应如何有效地治理黄河,使它造福与人类?
2、看教材75页《西汉长安平面图》,联系你所在城市,比较一下,有什么明显区别?为什么?
(四)系统总结
完成下表:
两汉经济的发展
类别 成就
农业 兴修水利
生产工具
耕作技术
农作物
手工业 丝织品
冶铁业
商业、城市
(五)巩固训练:
一、选择题
1、亲临治河工地,命随从官员背柴草,堵塞决口的皇帝是 ( )
A. 汉高祖 B. 汉武帝 C. 汉文帝 D. 汉景帝
2、东汉时发明的水排,属于( )
A. 农业生产工具 B. 灌溉工具 C. 冶铁工具 D. 纺织工具
3、两汉时期领先世界的技术有 ①水排 ②钢材制作方法 ③瓷器的发明 ④发明铁农具
( )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②④
4、我国铁制兵器取代青铜兵器始于( )
A. 秦朝 B. 汉朝 C. 战国 D. 春秋
5、汉朝城里专门的商业区叫( )
A. 铺 B. 坊 C. 市 D. 市场
二、填空题
1、秦朝统一使用--------铜钱,汉武帝时统一铸造---------------钱。
2、东汉的南阳太守---------,发明了--------,利用水力鼓风冶铁,比欧洲早一千多年。
3、西汉的都城在----------,东汉的都城在------------。
三、活动与探究
汉武帝连年征战,国库空虚;加上他奢侈迷信,重用酷吏,人民处境越来越差,武帝晚年,西汉社会出现动荡,农民不断暴动。面对危机,汉武帝毅然颁布承认过失的“罪己诏”,宣布停止征战,减轻赋税,除去暴政。从此,汉武帝将注意力集中到恢复民力,发展农耕上,一场严重的社会危机过去了。所以史书记载说汉武帝有“亡秦之失而无亡秦之祸”,对此你怎么看?课下搜集有关秦汉的历史资料,对汉武帝作出评价。
(六)当堂反思:
我的收获------------------------------------------------
我的不足------------------------------------------------
第16课时 昌盛的秦汉文化(一)
设计人:殷 莉
学习目标:
了解秦汉时期先进的科技成就——造纸术、数学、地理、医学。
2、通过学习这一时期的科技成就增强同学们的民族自豪感。
学习重点:蔡伦改进造纸术;地动仪。
学习过程:(教师寄语:相信自己,永不言败)
【课堂学习】(教师寄语:精彩课堂,展现独特自我)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下列知识填空,并努力记住下列知识,有疑问的地方作出标记并提出来。
领域 时期 代表人物 主要成就
造纸 西汉
东汉 蔡伦
数学 东汉
天文 东汉
医学 东汉 麻沸散和五禽戏
东汉 张仲景
二、合作探究:(教师寄语:看看你这堂课的收获)
1、我的问题:-----------------------------------------------
2、我们的问题:--------------------------------------------
3、老师的问题:
你能说出秦汉时期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吗?
三、拓展延伸;
结合前面所学知识,分析秦汉政治,经济和科技成就三者之间是何关系?
四、系统总结
总结学习科技成就的方法。
五、巩固训练:(教师寄语:相信自己一定能顺利通过!)
1、目前世界上已知最早的纸是
A、西汉麻纸 B、埃及草纸 C、欧洲羊皮纸 D、蔡侯纸
2、下列人物中被后人称为“医圣”的是
A、华佗 B、张仲景 C、张衡 D、扁鹊
3、华佗的弟子照着老师传给他的方法去做,活到九十多岁,耳不聋,眼不花,牙齿完好。你知道这种方法是
A、经常饮酒 B、常服“麻醉散” C、常练“五禽戏” D、常吃中药
4、成书于东汉时期的一部数学著作是
A、《离骚》 B、《诗经》 C、《九章算术》 D、《缀术》
5、下列医学成就中,能全面阐述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的是
A、四诊法 B、《伤寒杂病论》 C、五禽戏 D、《黄帝内经》
6、在我国的四大发明中,最早出现的是
A、火药 B、印刷术 C、指南针 D、造纸术
六当堂反思:(教师寄语:只有反思才能有所进步)
通过学习这节课,我最大的收获是
我还需解决的问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第17课时 昌盛的秦汉文化(二)
设计人:殷 莉
学习目标:
1、了解秦汉时期的宗教、司马迁的《史记》、秦兵马俑的有关知识。
2、通过学习这一时期的成就增强同学们的民族自豪感。
学习重点:司马迁的《史记》;秦兵马俑。
学习过程:(教师寄语:相信自己,永不言败)
【课堂学习】(教师寄语:精彩课堂,展现独特自我)
一、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下列问题。
1.佛教的发源地,传入时间,主要教义。
2.道教的兴起时间、创始人,主要教义。
3.简述《史记》的内容、地位、作者。
二、合作探究:(教师寄语:看看你这堂课的收获)
1、我的问题:-----------------------------------------------
2、我们的问题:--------------------------------------------
3、老师的问题:
阅读下列材料: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鲁迅
请回答:①这是鲁迅先生对哪一部书的评价?该书的作者是谁?
②该书记载了哪一历史时期的史实?
③从创作体例上看,该书有什么贡献?
④我们应该学习作者的哪些优秀品质?
三、拓展延伸:简要概括秦汉取得的文化成就。
四、系统总结:(教师寄语:只有不断总结才能有所提高)
归纳学习科技文化的一般方法。
五、巩固训练:(教师寄语:相信自己一定能顺利通过!)
1、关于道教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它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 B、东汉时期在民间兴起
C、它对人生采取积极态度 D、创始人之一叫张陵
2、要了解陈胜、吴广的历史,可查阅
A、《春秋》 B、《左传》 C、《诗经》 D、《史记》
3、司马迁的《史记》是一部
A、纪传体通史 B、纪传体断代史
C、编年体通史 D、编年体断代史
4、佛教受到封建统治者积极扶植和提倡,最根本的原因是
A、信佛来世可得到幸福 B、对我国文化发展有深远影响
C、一些封建贵族信奉佛教 D、对封建国家统治人民有利
5、下列人物生活在东汉时期的是 (1)蔡伦 (2)张衡 (3)司马迁 (4)张仲景
A、(1)(2)(3) B、(1)(2)(4)
C、(2)(3) (4) D、(1)(2)(4)
6、《史记》是一部杰出的历史著作,因为它
A、内容丰富 B、开创了编写史书的新体例
C、歌颂了农民领袖 D、刻画了众多人物形象
六、当堂反思:(教师寄语:只有反思才能有所进步)
通过学习这节课,我最大的收获是
我还需解决的问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8课时 三国鼎立
设计人:殷 莉
学习目标:
1、了解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背景——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有关知识点。
2、了解三国鼎立的形势图(教材105页);了解三国鼎立后的各国经济发展的情况
学习重点:赤壁之战;三国鼎立。
学习过程:(教师寄语:相信自己,永不言败)
【课堂学习】(教师寄语:精彩课堂,展现独特自我)
一、自主学习:
学习任务:详细阅读教材,并完成完成下列问题:
1、简述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时间、地点、经过、结果、作用。
2、
国名 时间 人物 都城



二、合作探究:
1、我的问题:-----------------------------------------------
2、我们的问题:--------------------------------------------
3、老师的问题:①归纳所学的以少胜多的战役
②三国鼎立局面是怎样形成的?
三、拓展延伸:①曹操统一北方的有力因素有哪些?
②赤壁之战孙刘胜曹操败的原因有那些?有何启示?
四、系统总结:(教师寄语:只有不断总结才能有所提高)
试用数字2、3、5总结本节课知识
五、巩固训练
1、东汉末年,河南、河北诸侯割据混战,其中占据河南一带的军阀是
A、袁绍 B、曹操 C、刘备 D、孙权
2、奠定曹操统一北方基础的战役是
A、赤壁之战 B、官渡之战 C、巨鹿之战 D、淝谁之战
3、杜甫有诗“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是对谁的评价
A、刘备 B、孙权 C、曹操 D、诸葛亮
4、三国初期统治者的共同特点是①积极恢复和发展经济 ②重视农耕 ③奖励农耕 ④重视海外贸易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③④
5、三国建立的顺序是
A、蜀 吴 魏 B、吴 蜀 魏
C、魏 蜀 吴 D、魏 吴 蜀
6、某小组同学在学习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时展开讨论,总结出两次战争的一些共同点:①都是三国鼎立形成过程中的重要战役 ②都是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③都与曹操有关 ④都为三国鼎立局面的最终形成奠定基础 ⑤战争中都设计采用火攻 ⑥都是正义的一方获胜。其中分析不正确的观点是
A、①④ B、③④ C、⑤⑥ D、④⑥
六、当堂反思:(教师寄语:只有反思才能有所进步)
通过学习这节课,我最大的收获是
我还需解决的问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9课时 江南地区的开发
设计人:王继龙
学习目标:
1、掌握西晋的建立、灭亡以及淝水之战的有关知识点;
2、掌握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以及原因。
学习重点:淝水之战;开发的原因。
学习过程:(教师寄语:相信自己,永不言败)
【课堂学习】(教师寄语:精彩课堂,展现独特自我)
一、自主学习:
学习任务:详细阅读教材,独立完成基础训练学习笔记内容。
二、合作探究:
1、我的问题:-----------------------------------------------
2、我们的问题:--------------------------------------------
3、老师的问题:①两晋各自的建立的时间、都城、建立者、灭亡时间。
②淝水之战的时间、地点、经过、结果。
③五胡的含义。
三、拓展延伸:
三国以前,我国的政治、经济中心都在北方,长江以南很多地区还很落后,而到南朝时江南已是“地广野丰”“丝锦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回答下列问题:
(1)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经济为什么会如此快速发展?
(2)结合原因,谈谈对今天我国的建设有何启示?
四、系统总结:(教师寄语:只有不断总结才能有所提高)
1、理清秦至两晋的朝代顺序。
2、用图示法归纳本节知识。
五、巩固训练:
1、西晋灭亡后,曾统一黄河流域的是
A、刘裕 B、苻坚 C、王猛 D、司马炎
2、历史上汉人常把少数民族称为“夷人”或“胡人”。灭亡西晋的一支“胡人”是
A、氐 B、羌 C、鲜卑 D、匈奴
3、淝水之战中,前秦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是
A、苻坚轻敌 B、军心不齐 C、骄傲自大 D、指挥不当
4、有关淝水之战的说法,正确的是
A、淝水之战是汉族政权与匈奴政权间的战争
B、东晋政权实力强盛,因此大败前秦。
C、经过淝水之战,前秦迅速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
D、前秦统治者顺应统一南北的民意,率各族人民进攻东晋。
5、江南经济得以迅速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
A、南方生产工具先进 B、南方战乱较少
C、北方农民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 D、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6、东汉末年以后一直到两晋,大量的北方人南迁到江南地区,其主要原因是
A、北方长期战乱 B、北方人口太多
C、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D、北方自然环境恶化
六、当堂反思:(教师寄语:只有反思才能有所进步)
_
第20课时 北方民族大融合
设计人:王继龙
学习目标:
1、掌握北魏建立以及统一北方和孝文帝迁都的有关知识;
2、掌握孝文帝改革的措施以及作用。
3、理解北魏统一、孝文帝改革对民族融合的促进。
学习重点:北魏孝文帝改革。
学习过程:(教师寄语:相信自己,永不言败)
【课堂学习】(教师寄语:精彩课堂,展现独特自我)
一、自主学习:
详细阅读教材,独立完成基础训练学习笔记内容。
二、合作探究:
1、我的问题:-----------------------------------------------
2、我们的问题:--------------------------------------------
3、老师的问题:
阅读下列材料:
(孝文帝)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魏书》
请回答:
①“北俗之语”是指什么?
②材料反映了哪一时期由谁主持的改革?
③材料反映了哪项改革措施?
④用22个字概括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三、拓展延伸:如何正确认识孝文帝改革?
四、系统总结:(教师寄语:只有不断总结才能有所提高)
理清西晋到隋的发展线索。
五、巩固训练:
1、最能体现北魏孝文帝实行改革的决心的措施是
A、使用汉语 B、改汉姓 C、与汉人通婚 D、迁都洛阳
2、5世纪,统一黄河流域的是哪一政权
A、北魏 B、北周 C、前秦 D、西晋
3、北魏孝文帝改革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
A、没有守旧势力的阻碍 B、皇帝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C、得到汉族地主的支持 D、顺应民族大融合的历史潮流
4、洛阳曾是多个王朝的古都,下列哪一王朝的都城不在洛阳
A、西晋 B、曹魏 C、北魏 D、西汉
5、我国历史上的"北朝"不包括下列选项中的哪个王朝
A、前秦 B、西魏
C、北齐 D、北魏
六、当堂反思:(教师寄语:只有反思才能有所进步)
通过学习这节课,我最大的收获是
我还需解决的问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1~22课时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
设计人:王继龙
学习目标:
1、记住祖冲之、圆周率;《齐民要术》、贾思勰;郦道元和《水经注》;记住书法上的王羲之、绘画上的顾恺之以及龙门石窟和云冈石窟。
2、通过学习这一时期的文化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
学习重点:祖冲之和圆周率;王羲之;龙门和云冈石窟。
学习过程:(教师寄语:相信自己,永不言败)
一、自主学习:详细阅读教材,独立完成基础训练学习笔记内容。
二、合作探究:
1、我的问题:-----------------------------------------------
2、我们的问题:--------------------------------------------
3、老师的问题:
你能试着说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艺术成就吗?
三、拓展延伸:如何认识魏晋南北朝的时代特征与科技文化繁荣的关系?
四、系统总结:(教师寄语:只有不断总结才能有所提高)
列出本单元的知识结构。
五、巩固训练:
1、魏晋南北朝文化的特点是
A、辉煌灿烂 B、达到鼎盛 C、承上启下 D、无所成就
2、在你计算圆面积时,必须使用的一个常数是
A、半径 B、直径 C、周长 D、圆周率
3、《水经注》描写:“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文中提到的“巴东三峡”在
A、黄河 B、长江 C、黑龙江 D、淮河
4、《齐民要术》的要术是指
A、果树种植技术 B、农民要求的技术
C、农业技术与方法 D、养殖家畜的技术
5、我国历史上的"北朝"不包括下列选项中的哪个王朝
A、前秦 B、西魏 C、北齐 D、北魏
6、书法字体有篆书、隶书转化到楷书是在
A、东汉末年 B、北魏 C、魏晋 D、西汉
7、王羲之的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
A、“天下第一行书” B、“天下第一隶书”
C、“天下第一楷书” D、“天下第一草书”
8、山西大同是煤都,在这里还有著名的石窟艺术,指的是
A、云冈石窟 B、龙门石窟
C、敦煌莫高窟 D、乐山大佛
六、当堂反思:(教师寄语:只有反思才能有所进步)
通过学习这节课,我最大的收获是
我还需解决的问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面 北京人 山顶洞人
头部模样
火的使用
劳动工具
山顶洞人
文景之治
汉武帝的大一统
背景、措施、表现
措施、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