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人教版必修1第一章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同步练习(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人教版必修1第一章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同步练习(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10-30 12:54: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必修1第一章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同步练习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摩尔是物质的质量的单位
B.1L0.2mol/L的硫酸铝溶液中含有SO的物质的量为0.2mol
C.通常状况下,1molCO2的体积约占22.4L
D.1molOH-的质量是17g
2.实验室配制0.20mol/LNaOH溶液950mL,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用天平称取8.0g的氢氧化钠固体
B.在烧杯中溶解、冷却后转移到950mL的容量瓶中
C.洗涤烧杯后的溶液未用玻璃棒引流到容量瓶中
D.定容后把容量瓶倒置摇匀,发现液面降低,继续加水至刻度线
3.在某氮的氧化物里,氮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4,则该氧化物的化学式为( )
A.NO B.N2O5 C.NO2 D.N2O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L水中溶解了10.6gNa2CO3,所得溶液中Na+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2mol/L
B.将50mL0.6mol/LFe2(SO4)3溶液加水稀释至500mL,则稀释后溶液中c(SO)为0.3mol/L
C.将4.48LHCl溶于水配成500mL溶液,所得溶液中H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4mol/L
D.100mL0.5mol/LCaCl2溶液与50mL1mol/LKCl溶液混合后,所得150mL溶液中c(Cl-)为1mol/L
5.100mL0.3mol/L Na2SO4溶液和50mL0.2mol/L Al2(SO4)3溶液混合,若不考虑溶液混合时体积的变化,则混合溶液中SO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0.2mol/L B.0.25mol/L C.0.40mol/L D.0.50mol/L
6.每年10月23日上午6:02到下午6:02被誉为“摩尔日”(MoleDay),这个时间的美式写法为6:02/10/23,外观与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6.02×1023相似。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A个氧气分子与NA个氖气分子的质量比是4∶5
B.17gOH-与19gH3O+所含电子数相等
C.物质的量相等的水和氖气中含有相同的原子数
D.22gCO2与8.5gNH3所含分子数不相等
7.据某权威刊物报道,科学家在宇宙中发现了H3分子,对于相同物质的量的H3和H2,下列各项中一定相等的是( )
A.原子数 B.分子数 C.质量 D.都不相等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1mol氧的质量为16g B.2molH2O是1molH2O摩尔质量的2倍
C.1molOH-的质量是17g/mol D.一个水分子的质量约为
9.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述正确的是( )
A.64gSO2含有硫原子数为2NA
B.NA个氧气分子和NA个氢气分子的质量比等于16∶1
C.28g氮气所含的原子数目为NA
D.标准状况下,22.4L的SO3含有NA个水分子
10.用已准确称量过的氯化钠固体配制1.00mol·L-1的NaCl溶液0.5L,需要用的仪器是( )
①坩埚②分液漏斗③容量瓶④烧杯⑤胶头滴管⑥烧瓶⑦玻璃棒⑧托盘天平⑨药匙
A.③④⑤⑦⑨ B.①②⑤⑥⑧ C.③④⑤⑦ D.③④⑤⑥
11.同温同压下,甲容器中的氢气(H2)和乙容器中的氨气(NH3)所含的氢原子个数相等,则这两种容器的体积比为( )
A.1∶2 B.2∶3 C.1∶1 D.3∶2
12.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NaCl、MgCl2、AlCl3三种溶液,当溶液的体积比为3:2:1时,三种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
A.1:1:1 B.1:2:3 C.3:2:1 D.3:4:3
13.配制500 mL 0.100 mol·L-1的NaCl溶液,部分实验操作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中需用的仪器有天平、250 mL容量瓶、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等
B.上述实验操作步骤的正确顺序为①②④③
C.容量瓶需要用自来水、蒸馏水洗涤,干燥后才可用
D.定容时,仰视容量瓶的刻度线,使配得的NaCl溶液浓度偏低
14.下列有关气体体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各种气态物质体积的大小,由构成气体的分子大小决定
B.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各种气态物质体积的大小,由构成气体的分子数决定
C.不同的气体,若体积不同,则它们所含的分子数也不同
D.气体摩尔体积指1mol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约为22.4L
15.下列关于物质的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质的量就是物质的质量
B.物质的量是指物质中所含微粒的个数
C.阿伏加德罗常数个微粒就是1mol
D.物质的量只能计量微观粒子
16.有关物质的体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固体和液体的体积主要是由物质的微粒数目和微粒的大小决定的
B.气体的体积与温度和压强有关
C.当温度和压强一定时,任何具有相同微粒数的物质都具有相同的体积
D.当温度和压强一定时,1mol气体的体积大致相等
17.下列实验操作所用仪器合理的是( )
A.实验室配制480mL1mol·L-1的NaOH溶液,需称量19.2g固体NaOH
B.用100mL容量瓶配制90mL1mol·L-1的NaCl溶液
C.用托盘天平称取25.30gNaCl固体
D.用50mL量筒量取4.8mL硫酸
18.设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标准状况下,22.4L氖气与22.4L氢气所含原子数均为2NA
B.28g铁与足量盐酸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NA
C.标准状况下,22.4LCCl4所含氯原子数均为4NA
D.0.1NA个CO分子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是4.48L
19.标准状况下,现有 ①4.48LCH4 ②3.01×1023个HCl ③10.2gH2S ④0.2mol C2H5OH ,则对这四种物质的关系有以下四种表述,其中不正确的是( )
A.体积:②>③>①>④ B.密度:④>②>③>①
C.质量:②>③>④>① D.氢原子个数:④>③>①>②
20.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编号 实验 操作
甲 实验室用自来水制备蒸馏水 将自来水倒入烧杯中,小心给烧杯加热
乙 配制一定浓度的氯化钾溶液100mL 将称好的氯化钾固体放入100mL容量瓶中,加水溶解,振荡摇匀,定容
丙 检验溶液中是否含 先加入稀盐酸,再加入溶液
丁 取出分液漏斗中的液体 下层液体从分液漏斗下端管口放出,关闭活塞,换一个接收容器,上层液体继续从分液漏斗下端管口放出
A.甲 B.乙 C.丙 D.丁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
21.现有mg某X2气体,它的摩尔质量为M g mol 1,阿伏加德罗常数用NA表示,则:
(1)该气体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mol。
(2)一个X原子的质量___________g。
(3)该气体溶于1L水中(不考虑反应),所得溶液的密度为ρg/cm3,则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 mol L 1。
(4)相同状况下,若X2与氮气以体积比1:4混合,该混合气体相对氢气密度为14.4,X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___。
(5)若标况下X2的密度为1.25g/L,X原子最外层有___________个电子。
22.完成下列填空
(1)0.5molO2中的氧气分子数目是___________。
(2)1molNH3中的氢原子数目是___________。
(3)1.5molNa2CO3中Na+的数目是___________。
(4)1.204×1023个CH4分子的物质的量___________。
(5)6.02×1023个氧原子中所含的质子数目是___________。
三、计算题
23.下表是某地市场中销售的一种“加碘食盐”包装袋上的部分文字说明:
配料:氯化钠(NaCl)、碘酸钾(KIO3)含碘量:20~40mg·kg-1保质期:18个月食用方法:勿长时间炖炒储藏方法:避热、避光、防潮
(1)加碘盐不能长时间炖炒,且应避热、避光保存,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
(2)实验分析发现,某批加碘盐中KIO3的含量为52mg·kg-1。计算每千克加碘盐中KIO3的物质的量_______和碘的质量_______。
(3)若成人每天需摄入0.15~0.20mg碘才能满足人体健康需要,通过计算说明成人平均每天食用6.0g这种加碘盐能否获得需要的碘_______。
24.(1)标准状况下,5.6LH2和22gCO2,它们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分子数之比为_______,原子数之比_______
(2)已知0.25mol甲烷中含原子数为a,则阿伏伽德罗常数可表示为_______
(3)49g H2SO4中所含H+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硫酸根离子的质量为_______,所含原子的数目为_______。
(4)1L 1mol/L的NaOH溶液中所含NaOH的质量为_______ ;取出100mL,其中所含NaOH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
(5)现有50mL密度为1.18g/mL、质量分数为36.5%的浓盐酸,此浓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将此浓盐酸用蒸馏水稀释至200mL,则稀释后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
四、实验题
25.要配制480mL 0.2mol·L-1的FeSO4溶液,配制过程中有如下操作步骤:
①把称量好的绿矾(FeSO4·7H2O)放入小烧杯中,加适量蒸馏水溶解;
②把①所得溶液小心转入___________中;
③继续向容量瓶中加蒸馏水至液面距离刻度l~2cm处,改用___________滴加蒸馏水至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④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每次洗涤的液体都小心转入容量瓶,并轻轻摇匀;
⑤将容量瓶塞紧,反复上下颠倒,摇匀; ⑥待溶液恢复到室温。
请填写下列空白:
(1)实验操作步骤的正确顺序为(填序号)___________,完成此配制实验,除了量筒、烧杯、玻璃棒外还需要的常见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绿矾(FeSO4·7H2O)来配制该溶液,用托盘天平称量绿矾___________g。
(3)由于错误操作,使得实际浓度比所要求的偏小的是___________(填写编号)。
A.称量绿矾时,左码右物
B.使用容量瓶配制溶液时,俯视液面定容,
C.没有用蒸馏水洗烧杯2~3次,并将洗液移入容量瓶中
D.容量瓶刚用蒸馏水洗净,没有干燥
E.定容时,滴加蒸馏水,先使液面略高于刻度线,再吸出少量水使液面凹面与刻度线相切
F.把配好的溶液倒入刚用蒸馏水洗净的试剂瓶中备用
(4)定容时,若加蒸馏水时不慎超过刻度线,处理方法是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D
解析:
A.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错误;
B.1L0.2mol/L的硫酸铝Al2(SO4)3溶液中含有SO的物质的量为0.6mol,错误;
C.标准状况下,1molCO2的体积约占22.4L,错误;
D.OH-的摩尔质量为17g/mol,故1molOH-的质量是17g,正确;
故选D。
2.A
解析:
A.用天平称取0.20mol/L×1L×40g/mol= 8.0g的氢氧化钠固体,A正确;
B.选择容量瓶时我们采用“大而近”的原则,故在烧杯中溶解、冷却后转移到1000mL的容量瓶中,B错误;
C.洗涤烧杯后的溶液必须用玻璃棒引流到容量瓶中,C错误;
D.定容后把容量瓶倒置摇匀,发现液面降低,这是正常现象,若继续加水至刻度线将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小,D错误;
故答案为:A。
3.D
解析:
设该氧化物化学式为NxOy,则,则该氧化物化学式为N2O,故答案选D。
4.D
解析:
A.1L水中溶解了10.6gNa2CO3,所得溶液的体积不等于1L,则Na+的物质的量浓度不等于0.2mol/L,A错误;
B.50mL0.6mol/LFe2(SO4)3溶液中c(SO42-)为1.8mol/L,加水稀释至500mL,溶液体积扩大到10倍、浓度下降到原来的十分之一,稀释后溶液中c(SO42-)为0.18mol/L,B错误;
C.HCl所处温度、压强未知,故4.48LHCl物质的量不一定是0.2mol,溶于水配成的500mL溶液中H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不一定为0.4mol/L,C错误;
D.100mL0.5mol/LCaCl2溶液中Cl-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50mL1mol/LKCl溶液中Cl-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则混合后,所得混合溶液中c(Cl-)为1mol/L,D正确;
故选D。
5.C
解析:
100mL0.3mol/L Na2SO4溶液中含有SO物质的量为0.03mol;50mL0.2mol/L Al2(SO4)3溶液中含有SO物质的量为0.2mol/L×0.05L×3=0.03mol;故混合后溶液的SO物质的量浓度为(0.03+0.03)mol/(0.1+0.05)L=0.40mol/L。
答案选C。
6.B
解析:
A.NA个氧气分子与NA个氖气分子的物质的量都是1mol,氧气和氖气的摩尔质量分别是32g/mol、20g/mol,所以其质量比为8∶5,A错误;
B.17gOH-与19gH3O+的物质的量都是1mol,1个OH-和H3O+含有的电子数目都是10个,所以17gOH-与19gH3O+含有的电子数相等,B正确;
C.水是三原子分子,氖是单原子分子,物质的量相等的水和氖气中所含原子数不相同,C错误;
D.22gCO2物质的量为=0.5mol,8.5gNH3物质的量为=0.5mol,两者所含分子数都为0.5NA,D错误;
故选B。
7.B
解析:
A.相同物质的量的H3和H2的分子数相等,由于二者单个分子所含原子数不同,则原子数一定不等,故A错误;
B.由n=可知相同物质的量的H3和H2具有相同的分子数,故B正确;
C.二者的摩尔质量不同,所以相同物质的量的H3和H2的质量不等,故C错误;
D.二者分子数相等,故D错误。
答案选B。
8.D
解析:
A.“1mol氧”指代不明确,1molO质量是16g,1mol O2分子质量是32 g,A项错误;
B.H2O的摩尔质量如果用g/mol作单位,在数值上等于其相对原子质量,不管是几摩尔,都是18g/mol,B项错误;
C.1mol OH-的质量是17 g,C项错误;
D.1mol H2O的质量是18g,其中含有H2O分子数目为6.02×1023,所以一个水分子的质量约为,D项正确;
故选D。
9.B
解析:
A.64gSO2的物质的量n= ,1个SO2分子中含有1个S原子,则1molSO2含有1molS原子,则所含的硫原子的个数为NA,A项错误;
B.NA个氧气分子和NA个氢气分子,根据m=nM=N/NAM,则质量分别为32g和2g,则质量比为16:1,B项正确;
C.28g氮气N2的物质的量n=,1个N2分子中含有2个N原子所含的氮原子数目为2NA,C项错误;
D.SO3在标准状况下为液体,气体的摩尔体积针对的对象为气体,不适用于固体或液体,D项错误;
故选:B。
10.C
解析:
氯化钠固体已经准确称量过,因此不需要⑧⑨,配制溶液不需要①②⑥,故需要③④⑤⑦,故C正确。
11.D
解析:
甲容器中的氢气(H2)和乙容器中的氨气(NH3)所含的氢原子个数相等,则H2与NH3物质的量之比为3∶2,同温同压下气体体积之比等于气体物质的量之比,则甲、乙两容器的体积比为3∶2;故选D。
12.B
解析:
三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且NaCl、MgCl2、AlCl3都为可溶性强电解质,而物质的量浓度与体积无关,所以Cl-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1:2:3,故选B。
13.D
解析:
A.配制500 mL 0.100 mol·L-1 NaCl溶液用到的仪器有托盘天平、药匙、烧杯、玻璃棒、500 mL 容量瓶、胶头滴管,A错误;
B.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步骤有计算、称量、溶解、转移、洗涤、定容、摇匀等,操作步骤正确的顺序为②①④③,B错误;
C.容量瓶用蒸馏水洗净后,由于后面还需要加入蒸馏水定容,所以不必干燥,C错误;
D.定容时仰视容量瓶的刻度线,则所加蒸馏水偏多,溶液的体积V偏大,溶液的浓度偏低,D正确。
故选D。
14.B
解析:
A.相同条件下,气体的体积由气体的分子数决定,故A错误;
B.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各种气态物质体积的大小,由构成气体的分子数决定,故B正确;
C.气体的体积不同时,所含的分子数可能相同,故C错误;
D.气体的摩尔体积的单位是L/mol,且在标注状况下气体体积为22.4L/mol,其数值随温度和压强的改变而改变,故D错误。
故选B。
15.D
解析:
A.物质的量和物质的质量都是七大基本物理量之一,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故A错误;
B.物质的量是表示含一定数目的微粒集合体,不是微粒的个数,故B错误;
C.阿伏加德罗常数个微粒是指微粒的数目,1mol表示微粒的集合体,两者表示的对象不一样,故C错误;
D.物质的量只能计量微观粒子(分子、原子、离子、质子、中子、电子及它们的特定组合),故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D。
16.C
解析:
A.固体、液体物质粒子间间隔很小,所以固体、液体的体积主要是由物质的微粒数目和微粒的大小决定的,故A正确;
B.气体物质的体积与分子数目、分子间距离有关,分子间距离与温度和压强有关,故B正确;
C.当温度和压强一定时,任何具有相同分子数的气体物质一定具有相同的体积,故C错误;
D.当温度和压强一定时,气体体积与物质的量成正比,所以1mol气体的体积大致相等,故D正确;
选C。
17.B
解析:
A.实验室配制480mL1mol·L-1的NaOH溶液,需用500mL的容量瓶,需称量20.0g固体NaOH,故A错误;
B.实验室没有90mL的容量瓶,所以用100mL容量瓶配制90mL1mol·L-1的NaCl溶液,故B正确;
C.托盘天平只能精确到0.1,用托盘天平称取25.3gNaCl固体,故C错误;
D.量筒量程选择应接近要称量液体的体积,所以用10mL量筒量取4.8mL硫酸,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18.B
解析:
A.氖气为单原子分子,故标准状况下22.4L氖气所含原子数均为NA,错误;
B.反应为Fe+2H+=Fe2++H2,1mol铁转移电子数为2NA,故28g即0.5mol铁与足量盐酸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NA,正确;
C.标准状况下,CCl4为液体,无法计算,错误;
D.0.1NA个CO分子的物质的量为=0.1mol,标准状况下体积为0.1mol×22.4L/mol=2.24L,错误;
故选B。
19.D
解析:
①4.48L的物质的量为;②3.01×1023个HCl分子的物质的量为;③10.2g的物质的量为:;④0.2mol,由此结合相关公式解答。
解析:
A.标准状况下为液体,体积最小,所以体积:②>③>①>④,描述正确,不符题意;
B.相同条件下气体密度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标准状况下为液体密度最大,所以密度:④>②>③>①,描述正确,不符题意;
C.①的物质的量为,质量为:;②3.01×1023个HCl分子的物质的量为,质量为;④0.2mol的质量为:,所以质量:②>③>④>①,描述正确,不符题意;
D.氢原子的物质的量分别为:、、、,个数:④>①>③>②,描述错误,符合题意;
综上,本题选D。
20.C
解析: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混合物分离提纯、离子检验、实验技能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实验的评价性分析,题目难度不大。
A.在蒸馏烧瓶中进行蒸馏,制备蒸馏水不能在烧杯中加热,故A错误;
B.容量瓶中不能溶解固体,应在烧杯中溶解、冷却后转移到容量瓶中定容,故B错误;
C.先加入稀盐酸,无现象可排除干扰离子,再加氯化钡生成白色沉淀为硫酸钡,则可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故C正确;
D.分液时为避免上下层液体混合,则下层液体从分液漏斗下端管口放出,关闭活塞,上层液体从分液漏斗上端管口倒出,故D错误;
故选C。
21.
(1)(2)(3)(4)32(5)5
解析:
(1)该气体的物质的量为;故答案为:。
(2)X2的摩尔质量为M g mol 1,1mol X2的质量为Mg,1mol X2分子数为NA个,则一个X2分子质量为,则一个X原子的质量g;故答案为:。
(3)该气体溶于1L水中(不考虑反应),所得溶液的密度为ρg/cm3,则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故答案为: 。
(4)相同状况下,若X2与氮气以体积比1:4混合,物质的量之比为1:4,该混合气体相对氢气密度为14.4,则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为14.4×2 g mol 1=28.8 g mol 1,假设两者物质的量分别为1mol、4mol,,解得,则X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故答案为:32。
(5)若标况下X2的密度为1.25 g L 1,M=22.4ρ=22.4 L mol 1×1.25g L 1=28 g mol 1,X相对原子质量是14,为氮原子,其原子最外层有5个电子;故答案为:5。
22.(1)3.01×1023(2)1.806×1024(3)1.806×1024(4)0.2mol(5)8×6.02×1023
解析:
(1)0.5molO2中的氧气分子数目是0.5mol×6.02×1023mol-1=3.01×1023。
(2)1molNH3中的氢原子数目是3×1mol×6.02×1023mol-1=1.806×1024。
(3)1.5molNa2CO3中Na+的数目是2×1.5mol×6.02×1023mol-1=1.806×1024。
(4)1.204×1023个CH4分子的物质的量为。
(5)1个氧原子中含8个质子,6.02×1023个氧原子中所含的质子数目是8×6.02×1023。
23.KIO3在热或光作用下会分解 2.4×10-4mol 3.1×10-2g(31mg) 6.0g食盐中含碘0.186mg,可以获得需要的碘
解析:
(1)加碘盐的配料为氯化钠、碘酸钾,其中碘酸钾的性质与氯酸钾相似,在热或光的作用下易分解,故为防止碘酸钾的分解,加碘盐不能长时间炖炒,且应避热、避光保存。
(2)每千克加碘盐中KIO3的质量为52mg,n(KIO3)== 2.4×10-4mol,m(I)=52mg×=31mg。
(3)由(2)可知,每千克加碘盐中含碘31mg,6.0g加碘盐中含碘31mg/kg×0.006kg=0.186mg,在0.15~0.20mg范围内,可以获得需要的碘。
24. 1mol 48g 或 40g 1mol
解析:
(1)标况下,5.6L的物质的量为=0.25mol;22g的物质的量为=0.5mol,物质的量之比为;分子数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即;原子数之比为,故填、、;
(2)0.25mol甲烷中所含原子为,原子数为a,根据,可得=,故填;
(3)根据,49g硫酸的物质的量为=0.5mol,其中所含的物质的量为=1mol;硫酸根的物质的量为mol,;所含原子数目为=,故填1mol、48g、或;
(4)溶液中==1mol,其质量==40g;取出100mL,浓度不变,则==0.1mol,故填40g、1mol;
(5)根据,其中密度,质量分数,则该浓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根据稀释规律:,可得稀释后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故填、
25.500mL容量瓶 胶头滴管 ①⑥②④③⑤ 5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 27.8 ACEF 重新配制
解析:
②容量瓶没有480mL容量瓶,因此应使用500mL容量瓶进行配制,即把①所得溶液小心转入500mL容量瓶中;故答案为:500mL容量瓶。
③继续向容量瓶中加蒸馏水至液面距离刻度l~2cm处,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液面与刻度线相切;故答案为:胶头滴管。
(1)根据实验步骤,计算、称量、溶解、冷却、转移、洗涤、振荡、定容、摇匀,装瓶贴标签,因此实验操作步骤的正确顺序为①⑥②④③⑤,完成此配制实验,除了量筒、烧杯、玻璃棒外还需要的常见的玻璃仪器有5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
(2)实验室用绿矾(FeSO4·7H2O)来配制该溶液,用托盘天平称量绿矾0.2 mol L 1×0.5L×278g mol 1=27.8g;故答案为:27.8。
(3)A.称量绿矾时,左码右物,则称量固体质量减少,物质的量减小,浓度偏小;B.使用容量瓶配制溶液时,俯视液面定容,溶液体积偏小,浓度偏大;C.没有用蒸馏水洗烧杯2~3次,并将洗液移入容量瓶中,溶质质量减少,物质的量减小,浓度偏小;D.容量瓶刚用蒸馏水洗净,没有干燥,对结果无影响;E.定容时,滴加蒸馏水,先使液面略高于刻度线,再吸出少量水使液面凹面与刻度线相切,吸出了溶质,物质的量减小,浓度偏小;F.把配好的溶液倒入刚用蒸馏水洗净的试剂瓶中备用,试剂瓶中有水,因此浓度偏小;因此实际浓度比所要求的偏小的是ACEF;故答案为:ACEF。
(4)定容时,若加蒸馏水时不慎超过刻度线,处理方法是重新配制;故答案为:重新配制。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