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必修1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章末同步练习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
1.提纯含有少量泥沙的粗盐,下列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
A.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B.过滤、蒸发、结晶、溶解
C.溶解、蒸发、过滤、结晶 D.溶解、蒸发、结晶、过滤
2.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NaCl、MgCl2、AlCl3三种溶液,当溶液的体积比为3:2:1时,三种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1:1:1 B.1:2:3 C.3:4:3 D.3:2:1
3.与100mL 0.1mol/LNa2CO3溶液中Na+离子浓度相同的是( )
A.50mL 0.2mol/LNaCl溶液 B.10mL1mol/LNa2SO4溶液
C.200mL0.1mol/LNaNO3溶液 D.10mL0.2mol/LNa2SO4溶液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标准状况下,1.0 mol SO2体积约为22.4 L
B.63g HNO3含有的原子总数约为6.02×1023
C.标准状况下,18 g H2O的体积约为22.4 L
D.0.1 mol/L MgCl2溶液中含有0.2 mol Cl-
5.同温同压下,等质量的SO2和CO2相比较,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物质的量之比为1:1 B.体积之比为11:16
C.氧原子数之比为1:1 D.密度之比为11:16
6.下列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A.过滤 B.稀释 C.尾气处理 D.蒸发结晶
7.将溶液和溶液混合,混合溶液中的浓度为(混合后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 )
A. B. C. D.
8.草酸(分子式为H2C2O4,沸点:150℃)是生物体的一种代谢产物,广泛分布于植物、动物和真菌体中。下列有关判断不正确的是( )
A.草酸的摩尔质量是90 g·mol-1
B.1 mol草酸中含有6.02 ×1023个分子
C.45 g草酸中含有1.204 ×1024 个氧原子
D.1 mol草酸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22.4L
9.M(NO3)2热分解化学方程式为2M(NO3)22MO+4NO2↑+ O2↑,加热29.6 g M(NO3)2使其完全分解,在标准状况下收集11.2 L的气体,那么M的摩尔质量是( )
A.74 g·mol-1 B.148g·mol-1 C.24 g·mol-1 D.40 g·mol-1
10.关于1 mol H2O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 )
A.质量为18 g B.含氧原子数为NA C.含电子数为10NA D.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22.4 L
11.为了除去粗盐中的Ca2+、Mg2+、SO42-及泥沙,可将粗盐溶于水,然后进行下列五项操作。①过滤②加过量的NaOH溶液③加适量盐酸④加过量Na2CO3溶液⑤加过量BaCl2溶液,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④②⑤③ B.④①②⑤③ C.②⑤④①③ D.②④①③⑤
12.某温度下,V mL不饱和NaNO3溶液a g,蒸发掉b g水或加入b g NaNO3固体(恢复到原温度)均可使溶液达到饱和,则下列各量的计算结果正确的是( )
A.该温度下NaNO3的溶解度为50 g
B.原不饱和溶液的密度为g·mL-1
C.原不饱和溶液中NaNO3的质量分数为%
D.原不饱和溶液中NaNO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mol·L-1
13.关于O2与O3气体,下列比值一定为2:3的是( )
A.若两种气体的质量相间,两种气体的分子数之比
B.若温度及压强相同,两种气体的密度之比
C.若两种气体原子数相同,两种气体的质子数之比
D.若两种气体所占体积相同,两种气体的质量之比
14.下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1的是( )
A.将58.5gNaCl溶解于1L水中配成的溶液
B.将160gCuSO4溶于水并配成1L溶液
C.将0.5mol·L-1的NaNO3溶液100mL加热蒸发掉50g水后的溶液
D.含K+为2mol的K2SO4溶液
15.若m g密度为ρ g·cm 3的Al2(SO4)3溶液中含 n g,则该Al2(SO4)3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
A.mol·L 1 B.mol·L 1 C.mol·L 1 D.mol·L 1
16.配制100mL1.0mol·L-1Na2CO3溶液,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称取10.6g无水碳酸钠,置于100mL容量瓶中,加水溶解、定容
B.称取10.6g无水碳酸钠置于烧杯中,加入100mL蒸馏水,搅拌、溶解
C.转移Na2CO3溶液时,未用玻璃棒引流,直接倒入容量瓶中
D.定容后,塞好瓶塞,反复倒转、摇匀
17.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是一个重要的定量实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容量瓶用蒸馏水洗净后,必须干燥才能用于配制溶液
B.配制1 L 0.1 mol·L-1的NaCl溶液时,用托盘天平称量5.85 g NaCl固体
C.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定容时仰视刻度线会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高
D.用浓盐酸配制稀盐酸,量取浓盐酸时仰视量筒的刻度线会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高
18.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CO和CO2 ①质量相等 ②密度相等 ③分子数相等④碳原子数相等⑤电子数相等 ,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④⑤ C.③④ D.③④⑤
19.除去某溶液里溶解的少量杂质,下列做法中不正确的是(括号内的物质为杂质)( )
A.KNO3溶液(AgNO3):加过量KCl溶液,过滤
B.NaCl溶液(BaCl2):加过量Na2CO3溶液,过滤,再加适量盐酸并加热
C.NaCl溶液(Br2):加CCl4,分液
D.KNO3溶液(NaCl):加热蒸发得到浓溶液后,降温结晶,过滤
20.若50g密度为ρg/cm3的硝酸铁溶液里含2.8g 铁离子,则硝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
A.ρ/3 mol/L B.15/ρmol/L C.1.5ρmol/L D.3ρmol/L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
21.请回答下列问题:
(1)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N2和SO2分子数之比为___,物质的量之比为___,原子总数之比为____,摩尔质量之比为___,质量之比为____,密度之比为____。
(2)现有质量比为11:14的CO2和CO的混合气体,则该混合气体中的CO2和CO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碳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为___,该混合气体的摩尔质量为____。
(3)12.4gNa2X中含Na+0.4mol,则Na2X的摩尔质量是___,X的相对原子质量是___。
(4)人造空气(氧气和氦气的混合气)可用于减轻某些疾病或供深水潜水员使用。在标准状况下,11.2L“人造空气”的质量是4.8g,其中氧气和氦气的分子数之比是___,氧气的质量是___。
22.如图为实验室某浓盐酸试剂瓶标签上的有关数据,试根据标签上的有关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盐酸分子式:HCl相对分子质量:36.5密度:1.19 g·cm-3 HCl的质量分数:36.5%
(1)该浓盐酸中H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mol·L -1 。
(2)取用任意体积的该盐酸溶液时,下列物理量中不随所取体积的多少而变化的是________。
A.溶液中HCl的物质的量 B.溶液的浓度
C.溶液中Cl-的数目 D.溶液的密度
(3)某学生取上述浓盐酸100mL,
①若加水稀释到500 mL,所得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mol·L -1 。
②若需使该溶液的质量分数变为原来的,应该加______mL蒸馏水。
③若需使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变为原来的,需加蒸馏水的体积______119mL(该空填“>”“<”或“=”)。
23.有一包从海水中获得的的粗盐(杂质可能为CaCl2或MgCl2),现对它的成分进行探究,并测定粗盐中NaCl的质量分数。
探究一:这包粗盐中究竟有什么杂质?
实验步骤:取样并溶解,加入数滴NaOH溶液,无明显现象,接着再加入数滴Na2C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1)证明粗盐中的杂质是_______。
探究二:这包粗盐中NaCl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实验步骤:①称取一定质量的样品;②将样品加水溶解制成粗盐溶液;③向粗盐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a2CO3溶液,过滤;④将沉淀充分洗涤干净后小心烘干,得到纯净固体A.称量沉淀质量,由此进一步计算出粗盐中NaCl的质量分数。
(2)步骤②③中都用到同一仪器(填名称)_______,目的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④中洗涤沉淀目的是为了洗去沉淀表面吸附的_______。
(反思与交流)有同学认为,向滤出沉淀得到的滤液中加入稀盐酸,凋节pH=7,然后移入蒸发皿蒸发,得到纯净NaCl固体。由此也可计算出粗盐中NaCl的质量分数。
(4)这个方案如果可行,浓缩蒸发溶液时要用到玻璃棒,其作用是_______,如果不可行,理由是_______(若认为可行,可不填)。
三、计算题
24.已知某“84消毒液”瓶体部分标签如图所示,该“84消毒液”通常稀释100倍(体积之比)后使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84消毒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约为________mol·L-1。(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2)某同学取100 mL该“84消毒液”,稀释后用于消毒,稀释后的溶液中c(Na+)=________mol·L-1。
(3)该同学参阅该“84消毒液”的配方,欲用NaClO固体配制480 mL含NaClO质量分数为25%的消毒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容量瓶用蒸馏水洗净后,应烘干后才能用于溶液配制
B、配制过程中,未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可能导致结果偏低
C、需要称量NaClO固体的质量为143.0 g
(4)“84消毒液”与稀硫酸混合使用可增强消毒能力,某消毒小组人员用98%(密度为1.84 g·cm-3)的浓硫酸配制2 L 2.3 mol·L-1的稀硫酸用于增强“84消毒液”的消毒能力。
①所配制的稀硫酸中,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mol·L-1。
②需用浓硫酸的体积为________mL。
四、实验题
25.实验室欲配制480mL0.5mol·L-1的CuSO4溶液,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需称量胆矾CuSO4.5H2O__g。
(2)在配制的过程中一定不需要使用到的仪器是(填写代号)_____,还缺少的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
A.烧杯 B.药匙 C.玻璃棒 D.1000mL容量瓶 E.锥形瓶 F.胶头滴管
(3)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的先后顺序为_____________。
(4)从配制好的CuSO4溶液中取出10mL,将这10mL的CuSO4溶液稀释至100mL,稀释后CuSO4溶液的浓度变为_____mol·L-1。
(5)下列的实验操作可能导致配制的溶液浓度偏低的是________。
A.容量瓶内原来存有少量的水
B.定容时液面超过刻度线,用胶头滴管吸出
C.称量所需CuSO4.5H2O的质量时,物品与砝码的位置放反了(1g以下用游码)
D.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参考答案
1.A
解析:
提纯含有泥沙的粗盐的操作顺序为:溶解→过滤除去泥沙→蒸发→结晶,答案选A。
2.C
解析:
设三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均为c mol/L,溶液的体积均为3V L,2V L,V L,则三种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之比为c mol/L×3V L:c mol/L×2V L×2:c mol/L×V L×3=3:4:3,故选C。
3.A
解析:
100mL 0.1mol/LNa2CO3溶液中Na+离子浓度为0.1mol/L×2=0.2 mol/L,
A. 50mL 0.2mol/LNaCl溶液中Na+离子浓度为0.2mol/L×1=0.2 mol/L,A正确;
B. 10mL1mol/LNa2SO4溶液中Na+离子浓度为1mol/L×2=2 mol/L,B错误;
C. 200mL0.1mol/LNaNO3溶液中Na+离子浓度为0.1mol/L×1=0.1mol/L,C错误;
D. 10mL0.2mol/LNa2SO4溶液中Na+离子浓度为0.2mol/L×2=0.4mol/L,D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选A。
4.A
解析:
A.标准状况下,1.0 mol SO2体积约为,故A正确;
B. 63g HNO3的物质的量为1mol,含有的原子数5NA,故B错误;
C.标准状况下,水不是气体,不能通过气体摩尔体积计算水的体积,故C错误;
D.溶液体积未知,不能确定其物质的量,故D错误;
故选:A。
5.B
解析:
A.等质量的SO2和CO2,设质量均为m,物质的量之比 = : = 11:16,
A项错误;
B.同温同压下,SO2和CO2的体积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 = 11:16,B项正确;
C.氧原子数目之比等于分子的物质的量之比,等质量的SO2和CO2含有分子数目之比=11:16,C项错误;
D.同温同压下,SO2和CO2的密度之比等于其相对分子质量之比= 64:44 = 16:11,D项错误;
答案选B。
6.D
解析:
A.过滤时,玻璃棒只起到引流的作用,A错误;
B.稀释时,应为浓硫酸加入到水中,边加边搅拌,B错误;
C.尾气吸收时,为洗气装置相同,需有出气口,C错误;
D.蒸发结晶时,玻璃棒搅拌加速水蒸气的挥发,D正确;
答案为D
7.C
解析:
根据n=cV计算各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进而计算各自含有的的物质的量,两溶质含有的硫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之和为混合溶液中硫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根据公式 c= 来计算硫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
Na2SO4的物质的量为0.1L×0.3mol/L=0.03mol,则n()=为0.03mol,Al2(SO4)3的物质的量为:0.05L×0.2mol/L=0.01mol,则 n()=3×0.01mol=0.03mol,所以混合后溶液中n()=0.03mol+0.03mol=0.06mol,混合后溶液的体积可以粗略认为是两溶液混合后体积之和,故c()= =0.40mol/L,故选C。
8.D
解析:
A.草酸的相对分子质量是90,则草酸的摩尔质量是90g/mol,故A正确;
B.1 mol草酸中含有NA个分子,约为6.02 ×1023个分子,故B正确;
C.45g草酸物质的量为:=0.5mol,含有氧原子个数为:0.5mol×4×6.02 ×1023mol-1=1.204 ×1024,故C正确;
D.草酸沸点为150℃,可知标况下草酸不是气体,所以不能使用气体摩尔体积计算其体积,故D错误;
答案为D。
9.C
解析:
根据n=V/Vm计算气体物质的量,结合方程式计算M(NO3)2的物质的量,再根据M=m/n计算M(NO3)2的摩尔质量,进而计算M的摩尔质量。
标况下生成气体总物质的量为11.2L÷22.4L/mol=0.5mol,由2M(NO3)22MO+4NO2↑+O2↑可知M(NO3)2的物质的量为0.5mol×2/5=0.2mol,则M(NO3)2的摩尔质量=29.6g÷0.2mol=148g/mol,故M的摩尔质量为148g/mol-2×62g/mol=24g/mol,答案选C。
10.D
解析:
A.根据m=nM可知,1 mol H2O的质量=1 mol×18 g/mol = 18g,A项正确;
B. 1mol H2O含有1mol氧原子,则1mol H2O含有的氧原子数目= 1mol×NAmol-1= NA,B项正确;
C. 1mol H2O含有10 mol电子,则所含电子数目=1mol×10×NAmol-1=10NA,C项正确;
D. 标准状况下H2O为液体,则无法利用气体的标准摩尔体积计算1mol H2O的体积,D项错误;
答案选D。
11.C
解析:
Mg2+用氢氧根离子沉淀,加过量的NaOH溶液可以将镁离子沉淀;SO42-用钡离子沉淀,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可以将硫酸根离子沉淀;先除镁离子,还是先除硫酸根离子都行,Ca2+用碳酸根离子沉淀,加入加过量的Na2CO3溶液除去钙离子,但是加入的碳酸钠要放在加入的氯化钡之后,这样碳酸钠会除去反应剩余的氯化钡,然后进行过滤,最后再加入HCl除去反应剩余的氢氧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所以正确的顺序为②⑤④①③,答案选C。
12.D
解析:
A、蒸发掉bg水或加入bgNaNO3固体,能使溶液达到饱和,说明bg水溶解bgNaNO3达到饱和,利用,代入数值得出:,求出溶解度为100g,故A错误;
B、根据密度的定义,原不饱和溶液的密度为g·mL-1,故B错误;
C、令原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xg,蒸发掉bg水达到饱和,则有,解得x=g,原不饱和溶液中NaNO3的质量分数为,故C错误;
D、根据物质的量浓度的定义,c===mol·L-1,故D正确;
答案选D。
13.B
解析:
A.两种气体的质量相同,由n==可知,两种气体的分子数之比为3:2,故A项不选;
B.温度和压强相同,Vm相同,由ρ==可知,两种气体的密度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等于2:3,故B项选;
C.两种气体都有O原子组成,则两种气体原子数相同,两种气体的质子数相同,故C项不选;
D.若不在相同条件下,相同体积的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不一定相同,则质量比不一定等于2:3,故D项不选;
综上所述,比值一定为2:3的是B项,故答案为B。
14.B
解析:
A.选项中“1L水”是指溶剂的体积,溶液体积不一定为1L,A错误;B. 160gCuSO4为1mol,溶液体积为1L,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B正确;C.NaNO3溶液的密度不是1g/mL,蒸发掉50g水所得的溶液不是50mL,C错误;D.含K+为2mol的K2SO4溶液体积不知道,无法计算浓度,D错误;答案选B。
点睛:掌握物质的量浓度的含义是解答的关键,需要明确以下两点:①概念中的体积是溶液的体积而不是溶剂的体积,也不是溶剂和溶质的体积之和。②溶液浓度与体积多少无关,即同一溶液,无论取出多少体积,其浓度(物质的量浓度、溶质的质量分数、离子浓度)均不发生变化。
15.D
解析:
n()=mol,Al2(SO4)3的物质的量n[Al2(SO4)3]= mol,溶液体积V= cm3=L,故Al2(SO4)3的物质的量浓度 ,故D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D。
16.D
解析:
A.固体不能直接在容量瓶中溶解,A项错误;
B.配制100mL1.0mol·L-1Na2CO3溶液,所用水的体积并不是100mL,而是加水至100mL,B项错误;
C.转移液体时,要用玻璃棒引流,C项错误;
D.定容后,塞好瓶塞,要进行摇匀操作,D项正确;
故选D。
17.D
解析:
A、容量瓶中是否含有水,对实验无影响,故A错误;
B、托盘天平的读数:小数点后保留1位,故B错误;
C、定容时,眼睛注视刻度线,因此定容时,仰视刻度线,造成溶液的体积增大,所配溶液浓度偏低,故C错误;
D、量筒刻度从下到上增大,量取浓盐酸时,仰视量筒刻度线,造成所配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增大,即所配溶液浓度偏高,故D正确。
18.C
解析:
同温同压下等体积的CO和CO2,二者物质的量相同,
①CO与CO2的摩尔质量不相等,根据m = nM可知,二者质量不相等,故①错误;
②同温同压下密度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CO与CO2的摩尔质量不相等,二者密度不相等,故②错误;
③二者物质的量相等,含有分子数相等,故③正确;
④二者物质的量相等,每个分子都含有1个C原子,故含有碳原子数相等,故④正确;
⑤CO分子与CO2分子含有电子数目不相等,二者物质的量相等,含有电子数不相等,故⑤错误;
答案选C。
19.A
解析:
A.加过量KCl溶液除去AgNO3:AgNO3+KCl=AgCl↓+KNO3,过滤后溶液中过量的KCl没有除去,A项不正确;
B.用过量Na2CO3溶液除BaCl2:Na2CO3+BaCl2=BaCO3↓+2NaCl,再用盐酸除去过量的Na2CO3:Na2CO3+2HCl=2NaCl+CO2↑+H2O,过量的盐酸和溶解的CO2通过加热使其挥发而除去,B项正确;
C.Br2易溶于CCl4,CCl4是一种很好的萃取剂,NaCl溶液中加入CCl4,振荡、静置、分液,上层液体就是NaCl溶液,C项正确;
D.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大幅度增加,NaCl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增大的程度很小,先将混合液加热浓缩,得到较高温度下KNO3的浓溶液,然后降温使KNO3晶体大量析出,(因此时NaCl未饱和,几乎没有NaCl晶体析出),过滤出的晶体即为KNO3,D项正确;答案选A。
20.D
解析:
硝酸铁溶液的体积为=L,n(Fe3+)==0.05mol,则n(NO3-)=0.15mol,c(NO3-)=0.15molL=3ρmol/L,答案选D。
21.1∶1 1∶1 2∶3 7∶16 7∶16 7∶16 1∶2 3∶4 33.3g/mol 62g/mol 16 1∶4 3.2g
解析:
(1)依据阿伏加德罗定律: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微粒数目之比,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N2和SO2物质的量相等,V(N2) ∶V(SO2)=n(N2) ∶n(SO2)=N(N2) ∶N(SO2)=1∶1,依据N2、SO2的组成,得到等物质的量的N2、SO2的原子数之比为2∶3,N2的摩尔质量为28g/mol,SO2的摩尔质量为64g/mol,所以摩尔质量之比为7∶16,等物质的量的N2和SO2质量之比为7∶16,密度之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之比,故N2和SO2密度之比为7∶16,故答案为1∶1,1∶1,2∶3,7∶16,7∶16,7∶16。
(2)质量比为11∶14的CO2和CO的混合气体,物质的量之比为:=1∶2,碳、氧原子个数比为3∶4,M==33.3g/mol,故答案为1∶2,3∶4,33.3g/mol。
(3)12.4gNa2X中含Na+0.4mol,则Na2X的物质的量为0.2mol,摩尔质量为:M=12.4g/0.2mol=62g/mol,Na2X是由一个X原子和两个钠原子组成的,所以X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2 46=16,故答案为62g/mol,16。
(4)11.2L“人造空气”的物质的量为:11.2L/22.4L·mol 1=0.5mol,质量是4.8g,设含O2、He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y,则有xy=0.5mol,32x4y=4.8g,解得:x=0.1mol y=0.4mol,所以氧气和氦气的分子数之比是1∶4,氧气的质量为m(O2)=0.1mol×32g/mol=3.2g,故答案为1∶4,3.2g。
22.11.9 BD 2.38 119 <
解析:
(1)1L溶液中盐酸的物质的量是:1.19×1000×36.5%/36.5 mol=11.9mol,故该盐酸的浓度是11.9mol/L;
(2)A.溶液中HCl的物质的量与溶液体积有关,A不选;
B.溶液的浓度与溶液的体积无关,B选;
C.溶液中Cl-的数目与溶液的体积有关,C不选;
D.溶液的密度与溶液的体积无关,D选;
答案选BD;
(3)①若加水稀释到500mL,即稀释5倍,则所得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1.9mol/L÷5=2.38mol/L。
②若需使该溶液的质量分数变为原来的1/2,则溶液质量应该是原来的2倍,原溶液质量是1.19g/mL×100mL=119g,所以应该加119mL蒸馏水。
③若需使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变为原来的1/2,则溶液的体积应该是原来的2倍。如果假设溶液密度不变,则需加蒸馏水的体积为119mL,水的密度小于盐酸的密度,稀释后溶液的密度减小,因此需要水的体积应小于119mL。
23.
(1)CaCl2
(2) 玻璃棒 加速溶解 引流
(3)洗去表面的杂质与溶液残留
(4) 加热时,使液体受热均匀,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该过程中含有反应生成的氯化钠
解析:
(1)因为氯化镁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而氯化钙与氢氧化钠反应没有沉淀或气体生成,加入数滴NaOH溶液,目的是检验有没有氯化镁;无沉淀既无氯化镁;因为Na2CO3溶液与CaCl2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故加入数滴Na2CO3溶液,目的是检验其有没有氯化钙;故答案为:CaCl2;
(2)实验②③步骤中,都使用到同一仪器为玻璃棒。②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加速粗盐的溶解;③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作用;⑤中玻璃棒的作用是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故答案为:步骤⑥中需要称量的固体是A,因为B中含有反应生成的氯化钠。故答案为:玻璃棒;加速溶解;引流。
(3)步骤④中的洗涤操作是为了清洗掉固体表面的溶液与其他杂质,故答案为:洗去表面的杂质与溶液残留。
(4)蒸发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因为在除杂质的过程中加入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2CO3+2HCl=2NaCl﹢H2O﹢CO2↑;反应生成了氯化钠导致氯化钠,比原混合物中的氯化钠质量变大结果不会准确。故答案为:加热时,使液体受热均匀,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该过程中含有反应生成的氯化钠。
24.4.0 0.04 B 4.6 250
解析:
(1)由得,c(NaClO)=1000×1.19×25%/74.5 g·mol-1=4.0 mol·L-1。
(2)稀释前后溶液中NaClO的物质的量不变,则稀释100倍后c(NaClO)=0.04 mol·L-1,c(Na+)=c(NaClO)=0.04 mol·L-1。
(3)A、配制过程中需要加入水,所以经洗涤干净的容量瓶不必烘干后再使用,且容量瓶不能烘干,A错误;
B、未洗涤烧杯和玻璃棒将导致配制的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减小,结果偏低,B正确;
C、应选取500 mL的容量瓶进行配制,然后取出480 mL即可,所以需要NaClO的质量为0.5 L×4.0 mol·L-1×74.5 g·mol-1=149.0 g,C错误;
答案选B。
(4)①根据H2SO4的组成可知,溶液中c(H+)=2c(H2SO4)=4.6 mol·L-1。
②2 L 2.3 mol·L-1的稀硫酸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为2 L×2.3 mol·L-1=4.6 mol,设需要98%(密度为1.84 g·cm-3)的浓硫酸的体积为V mL,则有:VmL×1.84g/mL×98%/98g·mol-1=4.6 mol,解得V=250。
25.62.5g DE 500mL容量瓶 托盘天平 ④⑥②⑤③① 0.05mol/L BC
解析:
(1)配制480mL0.5mol L-1的硫酸铜溶液,应选择500mL容量瓶,实际配制500mL溶液,依据m=cVM计算需要溶质的质量,即需要溶质CuSO4 5H2O的质量为: 0.5mol/L×0.5L×250g/mol=62.5g,故答案为:62.5;
(2)在配制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到的仪器有天平(带砝码),药匙,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500mL容量瓶,可知一定不需要使用到的仪器是1000mL容量瓶、锥形瓶,还缺少的仪器有500mL容量瓶、托盘天平,故答案为:DE, 500mL容量瓶,托盘天平;
(3)根据配制溶液的一般步骤结合图示可知,④称量,⑥溶解,②移液,⑤③定容①颠倒摇匀,所以实验操作的先后顺序为④⑥②⑤③①,故答案为:④⑥②⑤③①;
(4)根据稀释定律,稀释后硫酸铜的浓度为c==0.05mol/L,故答案为:0.05mol/L;
(5)A.容量瓶内原来存有少量的水,不会影响n,V的大小,所以对所配溶液浓度无影响,故A错误;
B.定容时液面超过刻度线,用胶头滴管吸出,则会导致溶质的物质的量n减小,所以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小,故B正确;
C.称量所需CuSO4.5H2O的质量时,物品与砝码的位置放反了(1g以下用游码),则会导致溶质的物质的量n偏小,所以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小,故C正确;
D.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则会导致溶液的体积V偏小,所以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大,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BC。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