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人教版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同步练习(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人教版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同步练习(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10-30 12:54: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同步练习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
1.实施垃圾分类,节约使用资源是社会文明水平的重要体现,废旧电池属于( )
A B C D
有害垃圾 不可回收垃圾 厨余垃圾 可回收垃圾
2.下列物质分类的正确组合是( )
氧化物 酸 碱 盐
A 生石灰 硫酸氢钾 碱式碳酸铜 硫酸铜
B 熟石灰 硫酸 氯化钠 小苏打
C 氧化钠 硝酸 纯碱 氯化铁
D 二氧化硫 硫酸 烧碱 纯碱
3.下列各组物质,按化合物、单质、混合物顺序排列的是( )
A.烧碱、氧气、碘酒 B.生石灰、白磷、熟石灰
C.干冰、铁、氯化氢 D.空气、氮气、胆矾
4.如图所示甲、乙、丙、丁四种物质间相互关系中的反应,均为初中化学常见反应(“—”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反应,“→”表示通过一步反应能实现转化),下列达项符合图示关系的是( )
选项 甲 乙 丙 丁
A H2O O2 CaO Ca(OH)2
B H2SO4 HCl MgCl2 Mg(OH)2
C HCl CO2 CaCO3 H2O
D FeSO4 FeCl2 Cu CuO
5.当光束通过下列分散系时,能观察到丁达尔效应的是( )
A.NaCl溶液 B.蔗糖溶液 C.CuSO4溶液 D.Fe(OH)3胶体
6.如图所示,将淀粉胶体和食盐溶液的混合物放入半透膜的袋子中,放入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Na+和Cl-通过半透膜进入蒸馏水中,重复几次,可以得到纯净的淀粉胶体,该方法称为渗析。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粒子直径小于1nm(10-9m)的分子和离子能通过半透膜
B.淀粉分子的直径在1nm~100nm之间
C.渗析法可以用来提纯胶体
D.用滤纸可以分离胶体和溶液
7.下列物质属于酸性氧化物的是( )
A.SO2 B.CO C.MgO D.Fe3O4
8.下列关于分散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分散系的稳定性:溶液>胶体>浊液
B.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溶液>胶体>浊液
C.分散质粒子的直径为10-9~10-7 m的分散系是胶体
D.可以用过滤的方法将悬浊液中的分散质从分散剂中分离出来
9.胶体区别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是( )
A.胶体粒子能够发生布朗运动而且能产生丁达尔现象
B.胶体粒子带电荷并且在一定条件下能稳定存在
C.胶体的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 之间
D.胶体粒子不能穿过半透膜,能通过滤纸空隙
10.当表皮划破时可用FeCl3溶液应急止血,其主要原因是( )
A.FeCl3溶液具有杀菌作用
B.FeCl3溶液能促进血液中胶粒聚沉
C.FeCl3溶液遇血液产生了氢氧化铁沉淀
D.FeCl3能氧化血红蛋白
11.已知由AgNO3溶液和稍过量的KI溶液可制得AgI胶体,当它跟Fe(OH)3胶体相混合时,能析出AgI和Fe(OH)3的混合沉淀,由此可知( )
A.该AgI胶粒能通过半透膜 B.该AgI胶体带负电荷
C.该AgI胶体进行电泳时,胶粒向某一极移动 D.该AgI胶体是电解质
12.如图是制备Fe(OH)3胶体的示意图,下列关于制备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将FeCl3稀溶液滴入温水中即可
B.将饱和FeCl3溶液滴入NaOH溶液中
C.将饱和FeCl3溶液滴入加热沸腾的水中
D.将浓氨水滴入沸腾的饱和FeCl3溶液中
13.现有①液态氧;②铁锈;③食盐水;④小苏打;⑤氢氧化钾;⑥石油对上述物质的分类全部正确的是( )
A.盐——③④ B.纯净物——④⑤⑥
C.碱——①⑤ D.混合物——②③⑥
14.石墨烯不仅是世界上最薄而且也是最坚硬的纳米材料,几乎完全透明,它具有优异的光学、电学、力学特性。按物质组成和性质进行分类,石墨烯属于( )
A.单质 B.有机化合物 C.无机化合物 D.混合物
15.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近年来发现在金星大气层中存在三氧化二碳(C2O3),下列物质与它属于同类的是( )
A.O2 B.NO2 C.H2SO4 D.KMnO4
16.物质的分类如图所示,由图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甲图所示的分类方法属于树状分类法
B.乙图所示的分类方法属于交叉分类法
C.NaCl、Na2CO3既属于钠盐又属于正盐
D.H2O、CO2既属于非金属氧化物又属于酸性氧化物
17.医学上对血液中毒最常用的净化手段是血液透析。透析时,病人的血液通过浸在透析液中的透析膜进行循环和透析。血液中的蛋白质和血细胞不能透过透析膜,血液内的毒性物质则可以透过,由此可以判断( )
A.蛋白质、血细胞不溶于水,毒性物质可溶于水
B.蛋白质以分子形式存在,毒性物质以离子形式存在
C.蛋白质、血细胞的粒子直径大于毒性物质的粒子直径
D.蛋白质、血细胞不能透过滤纸,毒性物质能透过滤纸
18.下列应用或事实与胶体的性质没有关系的是( )
A.用明矾净化饮用水 B.在溶液中滴加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
C.在河流入海处易形成沙洲 D.用石膏或盐卤点制豆腐
19.分类是化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下列分类方法中正确的是( )
A.根据氧化物的组成将氧化物分成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和两性氧化物
B.依据组成元素种类的多少,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C.根据氧化物中是否含有金属元素,将氧化物分成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
D.根据分散系稳定性的强弱,将分散系分为胶体、浊液、溶液
20.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生产激光晶体[氟代硼铍酸钾(KBe2BO3F2)]这种战略性材料的国家,氟代硼铍酸钾(KBe2BO3F2)属于( )
A.氧化物 B.酸 C.盐 D.有机物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
21.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按照下面的实验方法制备氢氧化铁胶体:首先用洁净的烧杯取少量蒸馏水,用酒精灯加热至沸腾,向烧杯中逐滴滴加饱和FeCl3溶液,继续煮沸至液体呈透明的红褐色。FeCl3+3H2OFe(OH)3(胶体)+3HCl
(1)氢氧化铁胶体中粒子直径大小的范围是___________nm。
(2)你认为可以用什么方法判断胶体的制备是否成功?___________。
(3)在做制备氢氧化铁胶体的实验时,有些学生没有按要求进行,结果没有观察到胶体的性质,请你预测其现象并分析其原因:
①甲同学没有选用饱和氯化铁溶液,而是将稀氯化铁溶液滴入沸水中,结果没有观察到___________,其原因是 ___________。
②乙同学往沸水中滴加饱和氯化铁溶液后,长时间加热,结果会___________。
22.对牙膏的探究要用到许多化学知识。
(1)下表列出了两种牙膏中的摩擦剂,请在表中填写两种摩擦剂所属的物质类别:
X牙膏 Y牙膏
摩擦剂 碳酸钙 二氧化硅
摩擦剂的物质类别(指酸、碱、盐、氧化物)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根据你的推测,牙膏摩擦剂在水中的溶解性是___________(填“易溶”或“难溶”)。
(3)X牙膏中的摩擦剂——碳酸钙可以用石灰石来制备。某学生设计了一种实验室制备碳酸钙的实验方案,其流程如下图所示:
请写出上述方案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
23.现有10种物质:①空气;②金刚石;③生石灰;④无水酒精;⑤稀硫酸;⑥干冰;⑦铜;⑧高锰酸钾;⑨水;⑩碳酸钠。用物质的序号填空:
(1)属于混合物的有___________。
(2)属于单质的有___________,属于盐类的有___________。
(3)属于氧化物的有___________,属于溶液的有___________。
(4)属于有机物的是___________。
24.现有四种元素:Fe、O、S、H,由这四种元素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许多物质。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这些物质中符合下列要求的化学式只写一种:酸性氧化物___________,无氧酸___________,含氧酸___________,正盐___________,氢化物___________,红褐色的沉淀___________
(2)写出这些物质中符合下列要求的反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①金属单质与非金属单质___________;
②碱性氧化物和含氧酸___________。
25.食品包装袋中有一个小纸袋,面写着“石灰干燥剂”
(1)“石灰干燥剂”的主要成分生石灰是_______(填化学式),“石灰”所属的物质类型是_______(填序号)
①金属氧化物;②碱性氧化物;③碱;④碱性干燥剂;⑤化合物;⑥盐
(2)生石灰可做干燥剂的理由是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你认为下列内容还必须在这种小纸袋上注明的是_______(填序号)。
①禁止食用﹔②可以食用; ③禁止未成年入用手拿; ④生产日期
(4)小纸袋中的物质能否长期做干燥剂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
(5)你还知道哪些干燥剂?请举一例_______。
参考答案
1.D
解析:
废旧电池中的重金属颜色,如镉、汞等重金属溶出会污染地下水和土壤,再渗进鱼类、农作物中,破坏人类的生存环境,威胁人类的健康,不能随意丢弃,需要回收处理,故选D。
2.D
解析:
A.硫酸氢钾是酸式盐,不属于酸,A错误;
B.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名、属于碱、不属于氧化物,B错误;
C.纯碱是碳酸钠的俗名、属于盐、不属于碱,B错误;
D.二氧化硫属于氧化物,硫酸属于酸,烧碱是氢氧化物的俗称、属于碱,纯碱是碳酸钠的俗名、属于盐,D正确;
答案选D。
3.A
解析:
A.烧碱是氢氧化钠固体,为化合物,氧气为单质,碘酒为碘和酒的混合物,故A正确;
B.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固体,属于化合物,不是混合物,故B错误;
C.氯化氢属于化合物,不是混合物,故C错误;
D.空气是多种气体的混合物,氮气是单质、胆矾五水硫酸铜属于化合物,故D错误;
故选A。
4.C
解析:
A.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氧气与氢氧化钙不反应,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钙能与氧气常温下反应生成氧化钙,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不符合题意,A项不选;
B.硫酸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和盐酸,氢氧化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氯化镁和硫酸不反应,氯化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氯化钠,氯化镁不能转化为盐酸,不符合题意,B项不选;
C.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符合题意,C项选;
D.硫酸亚铁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氯化亚铁,氧化铜和氯化亚铁不反应,铜和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铜,铜和硫酸亚铁不反应,氯化亚铁不能转化为铜,不符合题意,D项不选;
答案选C。
5.D
解析:
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特有的性质,NaCl溶液、蔗糖溶液和CuSO4溶液都是溶液不具有丁达尔效应,Fe(OH)3胶体可以观察到丁达尔效应。故答案为:D。
6.D
解析:
由题目所给的信息可知,Na+和Cl-能通过半透膜,淀粉分子不能通过半透膜,因此直径小于1nm的分子或离子能通过半透膜,直径在1nm~100nm之间的粒子(即胶体粒子)不能通过半透膜。
A. 溶液中粒子能透过半透膜,粒子直径小于1nm(10-9m)的分子和离子能通过半透膜,故A正确;
B.淀粉分子不能通过半透膜,因此直径在1nm~100nm之间,故B正确;
C.根据题目信息可知用半透膜能将小分子或离子与胶体分离,可以用渗析法来提纯胶体,故C正确;
D.滤纸的空隙较大,当粒子直径大于100nm时,不能通过滤纸,胶体和溶液的粒子都能通过滤纸,故D错误。
选D。
7.A
解析:
A.SO2与水反应生成H2SO3,属于酸性氧化物,故A选;
B.CO既不与水反应,也不与碱反应,不属于酸性氧化物,故B不选;
C.MgO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属于碱性氧化物,故C不选;
D.Fe3O4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不属于酸性氧化物,故D不选;
故选A。
8.B
解析:
A.分散系的稳定性为:溶液>胶体>浊液,A正确;
B.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为:浊液>胶体>溶液,B错误;
C.粒子直径在10-9~10-7 m的分散系为胶体,C正确;
D.悬浊液的分散质粒子不能通过滤纸,故用过滤的方法可以将悬浊液的分散质从分散系中分离出来,D正确;
答案选B。
9.C
解析:
胶体区别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是胶体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分散质粒子直径在之间的分散系属于胶体。
故选C。
10.B
解析:
血液属于胶体,氯化铁是盐类,属于电解质,向血液中加入氯化铁溶液,能使血液胶体中胶粒发生聚沉,起到止血作用,故选B。
11.C
解析:
由AgNO3溶液和稍过量的KI溶液可制得AgI胶体,当它跟Fe(OH)3胶体相混合时,能析出AgI和Fe(OH)3的混合沉淀,这是发生了胶体的聚沉,说明AgI和Fe(OH)3的胶粒带相反电荷,Fe(OH)3胶粒带正电,AgI胶粒带负电。
A.AgI胶粒直径在1nm-100nm之间,不能透过半透膜,故A错误;
B.结合以上分析可知,AgI胶体粒子带负电,胶体不带电荷,故B错误;
C.AgI胶粒带负电,进行电泳时,胶粒向阳极移动,故C正确;
D.AgI胶体是一种分散系,为混合物,不是电解质,故D错误;
故选C。
12.C
解析:
A.将FeCl3稀溶液滴入温水中,由于水解程度小,不能制备Fe(OH)3胶体,故A错误;
B.将饱和FeCl3溶液滴入NaOH溶液中,发生化学反应,生成Fe(OH)3沉淀,即Fe3++3OH-=Fe(OH)3↓,故B错误;
C.将饱和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并继续加热煮沸得到红褐色液体即可,是实验室制备胶体的方法,即Fe3++3H2OFe(OH)3(胶体)+3H+,故C正确;
D.将浓氨水滴入沸腾的饱和FeCl3溶液中,发生化学反应,生成Fe(OH)3沉淀,即Fe3++3NH3·H2O=Fe(OH)3↓+3,故D错误;
答案为C。
13.D
解析:
A. ③食盐水是氯化钠溶液,属于盐溶液,是混合物,不属于盐,故A错误;
B. ⑥石油中含有多种烃,属于混合物,故B错误;
C. ①液态氧是氧单质,不属于碱,故C错误;
D. ②铁锈中含有铁及其氧化物,③食盐水是氯化钠溶液,⑥石油中含有多种烃,故②③⑥是混合物,故D正确;
故选:D。
14.A
解析:
石墨烯中仅含有C元素一种元素,属于单质,故合理选项是A。
15.B
解析:
三氧化二碳(C2O3)由碳元素和氧元素化合而成,属于氧化物
A.氧气为单质,故A不选;
B.NO2为氧化物,故B选;
C.H2SO4为酸,故C不选;
D.KMnO4为盐类,故D不选;
故选:B。
16.D
解析:
A. 树状分类法含义:对同一类事物按照某些属性进行在分类的分类法,从图形看应属于树状分类法,故A正确;
B. 交叉分类法含义:根据物质不同的分类标准,对同一事物进行多种分类的一种分类方式,从图形看应属于交叉分类法,故B正确;
C. NaCl、Na2CO3二者都含有钠离子属于钠盐,并且属于正盐,故C正确;
D. 二者均是非金属氧化物,但水不是酸性氧化物,故D错误;
答案选D。
17.C
解析:
A.蛋白质、白细胞不能通过透析膜是因为其直径大于透析膜孔径,毒性物质粒子的直径小于透析膜孔径,和溶解性无关,故A判断错误;
B.蛋白质以分子形式存在,但毒性物质不一定以离子形式存在,也可以是直径较小的小分子,故B判断错误;
C.蛋白质、血细胞的粒子不能透过透析膜,毒性物质的粒子能,则蛋白质、血细胞的粒子大于毒性物质的粒子,故C判断正确;
D.透析膜孔直径小于滤纸,毒性物质能通过透析膜,也就能通过滤纸。滤纸的孔径最小为1~3微米,蛋白质、血细胞不能通过透析膜,但可以通过滤纸,故D判断错误;
本题答案C。
18.B
解析:
A.明矾中铝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铝胶体,吸附水中悬浮杂质,用明矾净化饮用水,与胶体的性质有关,故不选A;
B.在溶液中滴加溶液生成红褐色氢氧化铁沉淀,与胶体无关,故选B;
C.在河流入海处易形成沙洲,属于胶体聚沉,与胶体的性质有关,故不选C;
D.用石膏或盐卤点制豆腐,属于胶体聚沉,与胶体的性质有关,故不选D;
选B。
19.B
解析:
A.根据氧化物的性质将氧化物分成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和两性氧化物,氧化物的组成元素均是氧元素和另一种元素,A项错误;
B.依据组成元素种类的多少,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为单质,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为化合物,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B项正确;
C.将氧化物分为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的依据是: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为碱性氧化物,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为酸性氧化物,含金属元素的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C项错误;
D.根据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将混合物分为溶液、胶体、浊液,其中溶液和胶体都稳定,D项错误;
答案选B。
20.C
解析:
A.氧化物是有氧元素和另一种元素构成的化合物,故不正确;
B.根据酸的定义判断,氟代硼铍酸钾不属于酸;
C.根据盐的组成判断,该物质属于盐;
D.根据有机物组成基本元素是碳元素判断该有机物不是有机物;
故选答案C。
21.
(1)1~100
(2)丁达尔效应
(3) 红褐色胶体 FeCl3溶液太稀,生成的Fe(OH)3太少 生成红褐色沉淀
解析:
(1)氢氧化铁胶体是胶体分散系中的一种,胶体粒子直径大小在1nm~100nm,故答案为:1nm~100nm;
(2)胶体区别于溶液的关键在于溶液粒子直径小于1nm,胶体粒子直径大小在1nm~100nm,即溶液不产生丁达尔效应,而氢氧化铁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故答案为:达尔效应;
(3)①实验室制备氢氧化铁胶体的方法为:沸水中滴加饱和氯化铁溶液加热到红褐色,将稀氯化铁溶液滴入沸水中,FeCl溶液太稀,生成的Fe(OH)3太少,无红褐色,故答案为:褐色液体;FeCl3溶液太稀,生成的Fe(OH)3太少;
②制备氢氧化铁胶体时,溶液呈红褐色时应停止加热,否则生成的胶体在加热条件下发生聚沉,形成红褐色沉淀,故答案为:成红褐色沉淀;
22.盐 氧化物 难溶 CaCO3CaO+CO2↑ CaO+H2O=Ca(OH)2 Ca(OH)2+Na2CO3=CaCO3↓+2NaOH
解析:
(1)碳酸钙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属于盐;二氧化硅由氧和硅两种元素组成,属于氧化物;故答案为:盐;氧化物;
(2)根据你的推测,牙膏摩擦剂要有坚硬、难溶的性质,在水中的溶解性是难溶(填“易溶”或“难溶”)。故答案为:难溶;
(3)①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CaCO3CaO+CO2↑;②生石灰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CaO+H2O=Ca(OH)2;③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Ca(OH)2+Na2CO3=CaCO3↓+2NaOH。故答案为:CaCO3CaO+CO2↑;CaO+H2O=Ca(OH)2;Ca(OH)2+Na2CO3=CaCO3↓+2NaOH。
23.①⑤ ②⑦ ⑧⑩ ③⑥⑨ ⑤ ④
解析:
①空气中主要有氮气、氧气,还有二氧化碳、氢气等,属于混合物;
②金刚石为碳元素形成的单质;
③生石灰成分为CaO,属于氧化物;
④无水酒精的成分为C2H5OH,属于有机化合物;
⑤稀硫酸是硫酸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
⑥干冰是固体的二氧化碳,属于氧化物;
⑦铜是金属单质;
⑧高锰酸钾的化学式为KMnO4,属于盐类;
⑨水的化学式为H2O,属于氧化物;
⑩碳酸钠的化学式为Na2CO3,属于盐类;
(1)属于混合物的有①⑤;
(2)属于单质的有②⑦;属于盐类的有⑧⑩;
(3)属于氧化物的有③⑥⑨;属于溶液的有⑤;
(4)属于有机物的是④。
24.SO2或SO3 H2S H2SO3或H2SO4 Fe2(SO4)3或FeSO4或FeS H2O或H2S Fe(OH)3 Fe+SFeS或3Fe+2O2Fe3O4 FeO +H2SO4=FeSO4+H2O 或Fe2O3+3H2SO4=Fe2(SO4)3+3H2O
解析:
(1)非金属氧化物SO2或SO3能够与水反应产生酸,所以SO2或SO3属于酸性氧化物,故上述元素形成的酸性氧化物可以为SO2或SO3;
H2S溶于水电离产生H+,使溶液显酸性,故无氧酸为氢硫酸,化学式为H2S;
含氧酸如SO2与水反应产生的H2SO3或SO3与水反应产生的H2SO4;
正盐为酸碱完全中和产生的盐,上述元素形成的正盐有:Fe2(SO4)3或FeSO4或FeS等;
氢化物是氢元素与另外一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常见的氢化物如H2O、H2S;
红褐色沉淀是Fe(OH)3;
(2)金属单质和非金属单质反应,可以是铁和S单质反应生成FeS,或Fe和O2反应生成Fe3O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Fe+SFeS或3Fe+2O2Fe3O4;
上述四种元素形成碱性氧化物是FeO或Fe2O3;含氧酸可以是H2SO4。若碱性氧化物为FeO,FeO与硫酸反应产生FeSO4、H2O,反应方程式为:FeO +H2SO4=FeSO4+H2O;若碱性氧化物为Fe2O3,则Fe2O3与硫酸反应产生硫酸铁和水,反应方程式为:Fe2O3+3H2SO4=Fe2(SO4)3+3H2O。
25.CaO ①②④⑤ CaO+H2O=Ca(OH)2 ①③④ 否 CaO能与水蒸气反应而吸收水,反应方程式为:CaO+H2O=Ca(OH)2,该反应不可逆 浓硫酸、P2O5,硅胶、碱石灰和无水氯化钙等(任写一种)
解析:
(1)“石灰干燥剂”的主要成分生石灰是CaO,CaO由钙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故属于金属氧化物、它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故又属于碱性氧化物,是碱性干燥剂,属于化合物,故答案为:CaO;①②④⑤;
(2)生石灰可做干燥剂的理由是由于CaO能与水蒸气反应而吸收水,反应方程式为:CaO+H2O=Ca(OH)2,故答案为:CaO+H2O=Ca(OH)2;
(3)由于CaO能与水反应生成具有强腐蚀性的Ca(OH)2,且反应过程放出大量的热,故应该注明禁止食用,禁止未成年人用手拿和生成日期的字样,故答案为:①③④;
(4) 由于CaO能与水蒸气反应而吸收水,反应方程式为:CaO+H2O=Ca(OH)2,该反应不可逆,故小纸袋中的物质不能长期做干燥剂,原因是CaO能与水蒸气反应而吸收水,反应方程式为:CaO+H2O=Ca(OH)2,该反应不可逆,故答案为:否;CaO能与水蒸气反应而吸收水,反应方程式为:CaO+H2O=Ca(OH)2,该反应不可逆;
(5)实验室常见的干燥剂有:浓硫酸、P2O5,硅胶、碱石灰和无水氯化钙等,故答案为:浓硫酸、P2O5,硅胶、碱石灰和无水氯化钙等(任写一种)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