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粤版八年级下册物理 第6章 习题课件(13份)

文档属性

名称 沪粤版八年级下册物理 第6章 习题课件(13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粤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10-30 21:09:24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探究滑轮的作用
6.6
沪粤版 八年级
第六章 力和机械
1
2
3
4
5
答 案 呈 现
温馨提示:点击 进入讲评
习题链接
6
7
D
C
8
9
D
C
10
11
12
13
B
A
D
14
15
16
17
18
D
C
B
如图所示,用一根绳子绕过定滑轮,一端拴在钩码上,手执另一端,分别用力F1、F2、F3匀速拉起钩码。忽略绳子与滑轮的摩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F1较大    
B.F3较大
C.F2较大    
D.F1、F2、F3的大小相等
1
D
【点拨】
图中滑轮是定滑轮,定滑轮不能省力,所以忽略绳子与滑轮的摩擦,F1、F2、F3都与物体重力相等,所以三种拉法所用拉力一样大。
【中考·上海】如图所示,不计滑轮重及摩擦,物体重为20 N。图中的滑轮可以看成________杠杆,当物体在力F的作用下以0.5 m/s的速度匀速上升时,力F为________N。
2
等臂
20
如图所示,小明在“探究动滑轮工作特点”的实验中,滑轮第一次受到F1的作用,第二次受到竖直向上F2的作用,物体都被匀速向上提起。已知物体重力为G物。若不计摩擦和绳重,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实验中,需要测量的物理量只
有物重G物和测力计示数F
B.F2= G物
C.F1的力臂为OA
D.F1<F2
3
C
如图所示,某同学用重为10 N的动滑轮匀速提升重为70 N的物体,不计绳重和摩擦,则该同学所用拉力F的可能值是(  )
A.30 N B.35 N
C.40 N D.45 N
4
D
如图所示,用动滑轮把重为80 N的物体匀速上提,弹簧测力计示数为48 N,则拉力为________ N。不计摩擦和绳重,动滑轮重为________ N。
5
【点拨】
动滑轮两段绳子上的拉力相等,所以F=48 N;根据F= (G动+G物)得:G动=2F-G物=2×48 N-80 N=16 N。
48
16
关于滑轮组,下列说法较全面的是(  )
A.一定省力,且能改变力的方向
B.一定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C.有时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有时可以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D.肯定可以改变力的方向,省力与否要具体分析
6
C
如图所示,小华用滑轮组竖直匀速提升一个重为600 N的物体,人拉绳的力F为250 N(不计绳重和摩擦)。若用这个滑轮组竖直匀速提升1 200 N的物体时,人的拉力F为(  )
A.400 N B.450 N
C.500 N D.600 N
7
B
【点拨】
由图可知,n=3,不计绳重和摩擦,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 (G+G动),当提起600 N物体时拉力为250 N,则动滑轮重G动=3F1-G1=3×250 N-600 N=150 N;当提起1 200 N物体时,人的拉力F2= (G2+G动)= ×(1 200 N+150 N)=450 N。
关于轮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轮轴可以看成不等臂杠杆
B.使用轮轴一定省力
C.使用轮轴一定费力
D.使用轮轴既可以省力,又可以省距离
8
A
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简单机械移动物体A时,沿不同方向分别用F1、F2、F3的力以不同速度匀速拉动物体A时,忽略绳子与滑轮之间的摩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F1=F2<F3
B.F1<F2<F3
C.F1>F2>F3
D.F1=F2=F3
9
【点拨】使用定滑轮不省力。
D
【中考·威海】如图所示,用滑轮组提升物体,已知滑轮质量均为2 kg,物体重100 N,绳子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50 N,请画出绳子的正确绕法,并在绳的末端标出力的方向。(不考虑绳重及摩擦,g取10 N/kg)
10
【点拨】
动滑轮的重力G动=m动g=2 kg×10 N/kg=20 N,不考虑绳重及摩擦,最大拉力F= (G+G动),承担物重的
绳子段数n= =2.4,则绳子段数应
取3,绳子应系在动滑轮上。
如图所示,用向下的力拉绕在滑轮组上的绳子的一端,10 s内绳子自由端移动了1.5 m,重物上升了0.5 m,画出滑轮组的绕线情况。
11
【点拨】由题意可知,向下拉绳子时,承担动滑轮和物体总重的绳子有效股数n= =3,根据“奇动偶定”的原则,绳子的固定端应系在动滑轮挂钩上。
根据题中所给出的滑轮,用笔画线代替细绳画出绕法。(要求所给的滑轮都利用)
12
【点拨】
从定滑轮绕起,逐个顺次连接,不能重复,最后拉力的方向应该是向上的。滑轮组有4段绳子承担物重。
如图所示,拉力F=4 N,则甲、乙两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为(  )
A.8 N、8 N B.12 N、8 N
C.8 N、12 N D.12 N、12 N
13
B
某人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匀速提升500 N的重物,所用的拉力F为300 N,绳子自由端被拉下2 m,在此过程中不计摩擦和绳重。求:
(1)物体被提升的高度。
14
解:(1)由图知,滑轮组绳子的有效股数n=2,
物体被提升的高度h= ×2 m=1 m。
(2)滑轮组中动滑轮的重力。
(3)如果用此滑轮组匀速提升800 N的重物,拉力应为多大?
解:(2)不计摩擦和绳重,拉力F= (G+G动),则动滑轮重G动=nF-G=2×300 N-600 N=100 N。
(3)当提起800 N的重物时,不计摩擦和绳重,所用拉力F′= (G′+G动)= ×(800 N+100 N)=450 N。
如图所示使用下列三个装置分别用F1、F2、F3匀速提起同样的重物,不计滑轮的重力和摩擦且不计绳重,则F1、F2、F3的大小关系为(  )
A.F1 <F2=F3
B.F1 <F2<F3
C.F1 =F3<F2
D.F1 <F3<F2
15
D
【点拨】
不计滑轮的重力和摩擦且不计绳重的情况下,左边的滑轮是动滑轮,能够省一半的力,故F1= G;中间的滑轮是动滑轮,F2作用在动滑轮的轴上,费一倍的力,则F2=2G;右边的滑轮是定滑轮,只能改变力的方向,不省力也不费力,故F3=G,所以,F1<F3<F2。
如图所示,在竖直向上的力F的作用下,重为10 N的物体A沿竖直方向匀速上升,已知重物上升速度为0.4 m/s,不计绳与滑轮摩擦以及滑轮重和绳重,则拉力F的大小为______ N,若滑轮重为6 N,则力
F的大小为______ N才能使重为10 N的物体
A沿竖直方向匀速上升,滑轮上升的速度
为________ m/s。
16
20
26
0.2
【点拨】
由图可知,该滑轮是动滑轮,不计绳与滑轮摩擦以及滑轮重和绳重,拉力的大小是物重的2倍,即F=2G=2×10 N=20 N。若滑轮重为 6 N,此时拉力F=2G总+G轮=2×10 N+6 N=26 N。当物体A上升速度为0.4 m/s时,滑轮上升速度应该是物体上升速度的一半,即v= ×0.4 m/s=0.2 m/s。
如图所示,分别用不同的方式在水平地面上匀速拉动同一物体,物体所受地面的摩擦力均相等,不计滑轮和绳重,不计绳与滑轮间的摩擦,各图中最省力的是(  )
A B
C D
17
C
【点拨】
由题知,物体所受地面的摩擦力均相等,设摩擦力大小均为f。
图A中用力F1匀速拉动物体时,物体受到的拉力和摩擦力为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拉力F1=f;
图B中使用的是定滑轮,不计滑轮和绳重,不计绳与滑轮间的摩擦,拉力F2=f;
图C中使用的是动滑轮,不计滑轮和绳重,不计绳与滑轮间的摩擦,拉力F3= f;
图D中使用的是动滑轮,但动力作用在轴上,不计滑轮和绳重,不计绳与滑轮间的摩擦,则拉力F4=2f;
可见拉力最小,即最省力的是C图装置。
如图所示,物体A、B的重分别为20 N、10 N,滑轮和绳子的重忽略不计,此时物体A在水平面上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若用力F向左拉物体A,使物体A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拉力F的大小是________ N。
18
10
【点拨】
由图知,此滑轮组有2段绳子承担物重,所以FA= GB
= ×10 N=5 N;在水平方向A受到的摩擦力和绳对A的拉力平衡,所以f=FA=5 N,方向水平向左。
若使物体A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则A受摩擦力水平向右,则F=FA+f=5 N+5 N=10 N。(共32张PPT)
沪粤版 八年级
第六章 力和机械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6.5
第 2 课时 杠杆的应用
1
2
3
4
5
答 案 呈 现
温馨提示:点击 进入讲评
习题链接
6
7
C
B
8
9
B
10
11
12
13
B
C
D
14
15
16
17
18
B
A
A
D
A
A
【中考·邵阳】在物理实验室我们常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请你根据学过的杠杆知识判断托盘天平属于(  )
A.省力杠杆 B.费力杠杆
C.等臂杠杆 D.不确定
1
C
【2021·乐山】下列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
2
A
【中考·湘西州】在如图所示的简单机械中,属于省力杠杆的是(  )
3
B
【2021·武威】如图所示是常用的核桃夹,当用力摁住C点夹核桃时,可把________点看作支点,此时核桃夹可看作________(填“省力”“费力”或“等臂”)杠杆。
4
【点拨】当用力摁住C点夹核桃时,杠杆ABC围绕A点转动,故A为支点;由于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此时核桃夹可看作省力杠杆。
A
省力
【2021·齐齐哈尔】杠杆是我们生活中一种常见的简单机械,如图所示,轻质杠杆OA可绕O点无摩擦转动,A点悬挂一个重为20 N的物体,B点施加一个竖直向上的拉力F,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且OB : AB=2 : 1。则F=________N,此杠杆是________杠杆。
5
30
费力
【点拨】
杠杆水平平衡时,A端受到的阻力大小FA=G物=20 N,动力F的力臂为OB,阻力FA的力臂为OA,由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可得:F·OB=FA·OA,因为OB<OA,所以F>FA,即此杠杆为费力杠杆;因为OB=2AB,所以OA=OB+AB=3AB,即OB : OA=2 : 3,由F·OB=
FA·OA可得F= =30 N。
如图所示,用一始终垂直于杠杆的力把杠杆的一端抬起,则作用在杠杆末端的力F大小的变化情况是(  )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先变大,后变小
6
【点拨】
在抬起过程中,力F的力臂不发生变化,而重力的力臂逐渐减小,重力不变,故力F逐渐减小。
B
【中考·株洲】一根粗细均匀的木棒,斜靠在竖直墙壁上。墙壁光滑,地面粗糙,木棒受到的重力为G,墙壁对木棒的弹力为F,如图所示,现让木棒的倾斜度变小一些至虚线所示位置,木棒仍能静止斜靠在墙上,则与原来相比,G和F变化情况为(  )
A.G不变,F变小 B.G不变,F变大
C.G变化,F变小 D.G变化,F变大
7
B
【中考·益阳】如图所示是指甲剪的示意图,F是剪指甲时施加的一个力,则关于指甲剪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指甲剪只由一个杠杆组成
B.指甲剪由两个杠杆组成
C.对杠杆ABC,若以B为支点,则动力臂是L
D.对杠杆ABC,若以B为支点,则动力臂是BC
8
C
【中考·雅安】如图所示,杆秤秤砣的质量为0.2 kg,杆秤自身质量忽略不计。若杆秤水平静止时,被测物体和秤砣到秤纽的距离分别为0.05 m和0.2 m,则被测物体的质量为________kg,若秤砣有缺损,则测量值比被测物体的真实质量要______(填“偏大”或“偏小”)。
9
0.8
偏大
【点拨】
如图所示:
因为杠杆水平平衡,所以G1LOA=G2LOB,即m1gLOA
=m2gLOB,则m1= =0.8 kg。
若秤砣有缺损,m2减小,而G1LOA不变,所以LOB要变大,杆秤所示的质量值要偏大。
如图,一块厚度、密度均匀的长方形水泥板放在水平地面上,用一竖直向上的力,欲使其一端抬离地面。则(  )
A.F甲>F乙,因为甲方法的动力臂长
B.F甲C.F甲>F乙,因为乙方法的阻力臂短
D.F甲=F乙,因为动力臂都是阻力臂的2倍
10
D
【点拨】
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F作用在中间,重心在中心,支点在另一边,两种情况下动力臂都是各自阻力臂的2倍,则F×L=G× L,所以F= G。
【2021·河南】如图,工人师傅正在使用一根硬棒撬动石头,使用此硬棒(  )
A.省力且省距离
B.省力但费距离
C.费力且费距离
D.费力但省距离
11
B
甲、乙两个身高相同的人抬着一个木箱沿斜坡上山,木箱的悬点恰好在抬杠的中央。如图所示,则甲、乙两人所用的力F甲与F乙的关系是(  )
A.F甲=F乙
B.F甲>F乙
C.F甲<F乙
D.已知条件不足,所以无法判断
12
A
【点拨】
如图,LAE为阻力臂,LAF为动力臂。
因为F乙LAF=GLAE,所以F乙= G,同理,可求F甲= G,则甲、乙两人所用的力F甲=F乙
【中考·南京】如图是过去农村用的舂米工具的结构示意图。O为固定转轴,A处连接着石球,脚踏杆的B处可使石球升高,抬起脚,石球会落下去击打稻谷。石球重50 N,不计摩擦和杆重。
13
(1)脚沿与杆垂直方向至少用力F1,才能将石球抬起。F1的力臂为________ m,此时舂米工具是一个________ (填“省力”或“费力”)杠杆。
(2)脚竖直向下至少用力F2为________ N,才能将石球抬起。F2和F1的大小关系为F2________F1。
1
省力
20

【点拨】(1)不计摩擦和杆重,图中O为支点,脚沿与杆垂直方向用力F1时,力臂OB最长,OB=1.4 m-0.4 m=1 m,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杠杆为省力杠杆。
(2)当脚竖直向下用力时,如图所示动
力臂为OC,阻力臂为OD,如图所示。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有F2·OC=G·OD,F2=G· ,又知 ,F2=50 N× =20 N,故脚竖直向下至少用力F2为20 N,脚竖直向下时的动力臂小于脚沿与杆垂直方向时的动力臂,故F2>F1。
【2021·宁夏】采用如图所示站姿锻炼手臂力量:双脚并拢,脚尖O触地,脚后跟踮起,手臂水平,手掌支撑在竖直墙壁上的A点,B为人体重心所在位置。锻炼时,躯体伸直,手臂弯曲和伸直动作交替进行。(人体可视为杠杆,O点为支点)。
(1)在图中画出人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2)画出墙壁对手掌的支持力F的力臂L。
(3)锻炼时,脚尖离开墙壁越远,手掌对墙壁的
压力就越________(填“大”或“小”)。
14

【点拨】
锻炼时,脚尖离开墙壁越远,AO之间的竖直距离变小,而BO之间的水平距离变大,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手掌对墙壁的压力就越大。
如图所示,一根质地均匀、粗细不同的胡萝卜平衡于支点O上,若在O点处将胡萝卜锯断,则两段的重力大小为(  )
A.粗的一头重
B.细的一头重
C.两头一样重
D.无法判断
15
A
【点拨】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可知,F粗L粗=F细L细,因为粗的一头重心离支点近,力臂比较小,即L粗F细;因为F粗=G粗,F细=G细,故G粗>G细。
如图所示,均匀木棒AB长为1 m,水平放置在O、O′两个支点上。已知AO、O′B长度均为0.25 m。若把B端竖直向上稍微抬起一点距离,至少需要用力100 N;若把B端竖直向下稍微压下一点距离,则至少需要用力(  )
A.75 N B.100 N
C.200 N D.300 N
16
D
【点拨】由题图可知,若把B端竖直向上稍微抬起一点距离时,O为杠杆的支点,杠杆的中心即重心设为C,
动力臂LOB=1 m-0.25 m=0.75 m,阻力臂LOC=0.5 m-0.25 m=0.25 m,
由杠杆平衡条件可知:FBLOB=GLOC ,
即100 N×0.75 m=G×0.25 m ,
解得:G=300 N。
由题图可知,若把B端竖直向下稍微压下一点距离时,O′为杠杆的支点,
动力臂LO′B=0.25 m,阻力臂LO′C=0.5 m-0.25 m=0.25 m,
由杠杆平衡条件可知:FB′LO′B=GLO′C,
即FB′×0.25 m=300 N×0.25 m,
解得:FB′=300 N,故选D。
【中考·遂宁】小华发现一只虫子在长为50 cm、质量为10 g的刻度尺上向右爬行,她将刻度尺右端伸出水平课桌边沿23 cm,如图所示,当虫子爬行到距刻度尺右端3 cm处时,刻度尺刚好翻转,由此计算出虫子的质量约为(g取10 N/kg,刻度尺质量分布均匀,不考虑虫子的长度)(  )
A.1 g   B.3 g  
C.7 g   D.10 g
17
A
【点拨】
刻度尺的重心在25 cm处,刻度尺刚好翻转时与桌边沿的接触点为支点,则刻度尺重力的力臂L1=25 cm-23 cm=2 cm;虫子对刻度尺压力的力臂L2=23 cm-3 cm=20 cm;由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得G尺×L1=G虫×L2,即m尺g×L1=m虫g×L2,则10 g×2 cm=m虫×20 cm,解得m虫=1 g。
木工师傅粗略测量不均匀长木料所受的重力G的方法如下:不均匀长木料水平放在地面上,竖直向上抬起细端,用力为F1;不均匀长木料水平放在地面上,竖直向上抬起粗端,用力为F2;则木料重G=F1+F2。
上述方法可行吗?请说明理由。
18
解:可行。理由:如图所示,设木料的长为L,重心离粗端的距离为L2,离细端的距离为L-L2。
抬起它的细端时,粗端O1为支点,由
杠杆平衡条件可得:F1L=GL2 ①,
抬起它的粗端时,以细端O2为支点,
由杠杆平衡条件可得:F2L=G(L-L2) ②,
联立①②解得:G=F1+F2,故上述方法可行。(共13张PPT)
沪粤版 八年级
第六章 力和机械
阶段强化专题(二)
专训2 摩擦力的分析与探究
1
2
3
4
5
答 案 呈 现
温馨提示:点击 进入讲评
习题链接
【中考·娄底】一个重为200 N的箱子,放在水平面上,受8 N的水平推力,箱子未动,这时箱子受到的摩擦力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8 N。当水平推力增大到12 N时,箱子恰好做匀速直线运动。当水平推力增大到20 N时,箱子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____N。
1
等于
12
【点拨】
箱子受8 N的水平推力,箱子未动,处于静止状态,则在水平方向上箱子所受的推力与摩擦力相互平衡,摩擦力等于推力,等于8 N;当水平推力增大到12 N时, 箱子恰好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摩擦力与推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等于12 N;当水平推力增大到20 N时,箱子对水平面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摩擦力不变,仍为12 N。
如图所示,在水平拉力F1=10 N作用下,木板甲在水平地面上匀速向右运动,同时物块乙相对于地面静止,已知此时墙壁对物块乙的拉力F2=4 N,则木板甲与地面间的摩擦力是________N。
2
6
【点拨】
以乙为研究对象,墙壁对物块乙的拉力F2=4 N,方向向左,则乙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4 N,方向水平向右。以甲为研究对象,它受到向右的拉力为10 N,同时受到地面对它的摩擦力和物块乙对它的摩擦力,二者之和为10 N,则地面对木板甲的摩擦力f=10 N-4 N=6 N。
【初高中衔接】如图所示,一个重为G的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在水平向右的拉力F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G=40 N,F=10 N。
(1)求运动过程中物体受到滑动摩擦力f的大小。
3
解:(1)物体匀速运动,水平方向受力平衡,所以f=F=10 N。
(2)我们知道,滑动摩擦力f的大小是由物体接触面间的压力FN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决定的。物理学中用动摩擦因数μ表示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则有关系式f=μFN成立。求图中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解:(2)在水平地面上,压力
等于重力,FN=G=40 N,
由f=μFN得μ= =0.25。
【2021·南京】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
(1)为了测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弹簧测力计应沿水平方向_____________拉动小木块。
4
匀速直线
(2)图中两次实验探究的是滑动摩擦力大小与____________ 的关系。以下事例中,用到以上探究结论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鞋底的槽纹
B.机器转轴处加润滑油
C.体操运动员在手上涂镁粉
D.自行车刹车时用力捏闸
压力大小
D
【2021·合肥38中一模】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中:
(1)小明的测量装置如图甲,木板固定在水平桌面上,实验时测力计必须水平拉动滑块,是为了使滑块所受拉力和摩擦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或“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5
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2)小王的装置如图乙,在拉动木板水平向左运动时,滑块相对桌面保持静止。与图甲的方法比较,这个方法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需要匀速拉动木板
(3)实验过程中小王发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容易稳定,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
A.木板的长度太长
B.木板的粗糙程度不均匀
C.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太大
D.木块与木板的接触面积太大
B(共25张PPT)
怎样测量和表示力
6.2
沪粤版 八年级
第六章 力和机械
1
2
3
4
5
答 案 呈 现
温馨提示:点击 进入讲评
习题链接
6
7
A
B
8
9
C
10
11
12
13
C
C
14
15
16
17
B
B
C
B
在实验室,用弹簧测力计能直接测量的物理量是(  )
A.力 B.体积 C.密度 D.质量
1
A
关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使用时必须检查指针是否对准零刻度线
B.弹簧测力计使用时必须竖直放置,不得倾斜
C.使用中要使弹簧测力计的受力方向沿弹簧的轴线方向
D.不能用来测量超过它的测量范围的力
2
【点拨】弹簧测力计可以在竖直方向测量力的大小,也可以在其他方向测量力的大小,故B错误。
B
几位同学使用同一个弹簧拉力器锻炼身体,每位同学都可以将弹簧拉力器拉开至两臂伸直,两臂伸直时,对弹簧拉力器拉力最大的是(  )
A.几位同学都一样大 B.手臂长的同学
C.体重大的同学 D.力气大的同学
3
B
如图所示,在弹簧测力计的两端沿水平方向各加4 N的拉力并使其保持静止,则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
A.0 N B.2 N C.4 N D.8 N
4
【点拨】本题的易错之处是不能正确判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容易错选A或D。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总是等于挂钩这一端直接拉弹簧的力。
C
小车在100 N拉力的作用下向前运动,如图所示是该拉力的示意图。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示意图把拉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了
B.在同一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该越长
C.只有力的大小、方向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D.图中小车所受100 N拉力的施力物体是绳子
5
【点拨】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故C错误。
C
【2021·海南】如图所示,杯子静止在水平面上,请画出杯子所受支持力F的示意图。
6
请在图中画出细线对小球的拉力F的示意图。
7
【中考·郴州】如图所示,一个木块静止在水平桌面上。请画出木块所受支持力的示意图。
8
关于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弹簧的伸长量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B.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长度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C.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D.在弹性限度内,弹簧所受的拉力与其伸长量成正比
9
C
【方法规律】利用排除法解答。选项A,漏掉了前提条件。选项B,混淆了“弹簧的长度”与“弹簧的伸长量”。选项D,弄错了“弹簧的伸长量”与“弹簧所受的拉力”之间的因果关系。
有一个弹簧测力计,挂钩上不受力时指针不是指在零刻度位置,而是指在0.2 N的位置上,此时用手拉弹簧测力计挂钩,使弹簧测力计示数为4 N,手拉弹簧测力计的力为(  )
A.4.2 N B.4 N
C.3.8 N D.无法确定
10
C
使用弹簧测力计时,有如下操作:
①轻轻拉动弹簧挂钩看是否有摩擦;
②把待测力加在挂钩上;
③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④调整指针的位置(指针归零);
⑤待指针稳定后读数。
上述操作中,合理的顺序是____________。
11
③①④②⑤
(1)使用弹簧测力计应注意的是使用前要观察量程和分度值,指针要指在____________,使用过程中,指针、弹簧不得与外壳有________,使用过程中,拉力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________。
12
零刻度线
摩擦
量程
(2)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是______ N,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是________ N,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____ N。
(3)甲、乙两人各用10 N的力沿相反方向拉同一弹簧测力计,则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________ N。
0~5
0.2
1.6
10
某同学在记录老师总结的“画力的示意图的步骤”时,记录了如下程序:
①确定力的作用点和方向;②在箭头的末端标出力的名称和大小;③确定受力物体;④从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力的作用线;⑤用箭头表示力的方向。
你认为正确的程序应是(  )
A.①④③⑤② B.③①④⑤②
C.④①③⑤② D.⑤④③②①
13
B
【2021·绥化】一小朋友沿滑梯下滑,请作出滑梯所受压力F的示意图。
14
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如图所示能正确表示弹簧的伸长量ΔL与其受到的拉力F的关系的是(  )
A B C D
15
B
【点拨】图像中用纵轴表示弹簧的伸长量ΔL,横轴表示弹簧受到的拉力F,因为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其所受的拉力成正比,综合上述分析可知只有B符合。
【2021·黄冈月考】某同学在探究弹簧的特点时,得出了弹簧的长度与弹簧受到的拉力的关系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这根弹簧的原长是________cm。
(2)弹簧在受到6 N的拉力时,弹簧
比原长伸长了________cm,此
时弹簧发生了弹性形变。
16
2
3
(3)分析图像及有关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初高中衔接】课外学习小组在探究“弹簧的伸长量与所受的拉力的关系”实验时,实验数据如表。
17
拉力F/N 0 0.5 1 1.5 2 2.5 3 3.5 4
弹簧长 度/cm 22 23 24 25 26 27 28 28.5 28.6
(1)在一定范围内,弹簧伸长量ΔL(ΔL=L-L0,其中L0指弹簧不受力时的长度,L是指弹簧受到拉力F时的长度)与所受的拉力F成正比,即F=kΔL(其中k叫做劲度系数,对同一个弹簧来说是一个固定不变的值),请你根据该小组的实验数据计算出该小组同学所用弹簧的劲度系数k。
解:观察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弹簧原长为22 cm。
当受到的拉力为0.5 N,弹簧伸长的长度ΔL1=23 cm-22 cm=1 cm,代入公式F=kΔL得:k=0.5 N/cm。
(2)当弹簧所受拉力为F时,弹簧长度是25.5 cm,求该弹簧所受的拉力F的大小。
解:若弹簧长度是25.5 cm,则拉弹簧的力F=kΔL=0.5 N/cm×(25.5 cm-22 cm)=1.75 N。(共13张PPT)
阶段强化专题(一)
沪粤版 八年级
第六章 力和机械
专训 力的作用效果及弹簧测力计的特殊使用
1
2
3
4
5
答 案 呈 现
温馨提示:点击 进入讲评
习题链接
6
D
B
C
两个力先后作用在同一物体上,要产生相同的效果,那么(  )
A.只要两个力大小相同
B.只要两个力方向相同
C.只要两个力大小相同且方向相同
D.两个力大小、方向都相同并且作用在物体的同一处
1
D
【2021·昆明】下列四个现象中,一个力作用的效果与另外几个力同时作用的效果不等效的是(  )
A.一只甲壳虫和一群蚂蚁分别匀速移动同一片树叶的力
B.一个同学和两个同学分别匀速地将同一桶水从地面搬到桌子上的力
C.一头牛将一辆轿车和一群人将一辆卡车从泥沼中拉出来的力
D.两个人坐在一艘小船上,只有其中一个人划和两个人划,使船匀速运动的力
2
C
【点拨】一头牛将一辆轿车和一群人将一辆卡车从泥沼中拉出来的力,牛拉的是轿车,人拉的是卡车,力的作用效果不同,故C错误。
【2021·扬州江都区期中】如图所示,使一薄钢条下端固定,现分别用不同的力去推它,使其发生甲、乙、丙、丁各图所示的形变,如果F1=F3=F4>F2,则:
3
(1)由甲、乙两图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________有关。
(2)由图甲和图________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
(3)要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可以选择图甲和图________。
大小


【2021·合肥期末】如图甲所示,用水平拉力F1=10 N拉一根弹簧,使弹簧伸长了2 cm,如果在该弹簧两端同时用两个力F2和F2′沿水平方向拉弹簧,如图乙所示。要使此弹簧同样伸长2 cm,则力F2和F2′的大小分别为(  )
A.5 N、5 N
B.10 N、10 N
C.10 N、20 N
D.20 N、20 N
4
B
【初高中衔接】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弹力大小与弹簧的伸长量成正比,即F=kx,其中F为弹力大小,x为伸长量,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已知某弹簧的劲度系数为100 N/m,原始长度为10 cm,则在弹力为5 N时,弹簧长度为____________。
5
15 cm或5 cm
【点拨】根据公式,弹簧的伸长量x= =0.05 m=5 cm,弹簧的原长L0=10 cm,所以弹簧的长度L=L0+x=10 cm+5 cm=15 cm,或L′=L0-x=10 cm-5 cm=5 cm。
【2021·杭州】小金同学为了制作弹簧测力计,对一根弹簧进行了探究:将弹簧的一端固定,另一端悬挂钩码,记录弹簧的长度与它受到的拉力之间的关系,如表所示:
若用此弹簧制作弹簧测力计,请回答以下问题:
(1)从表格信息可得,它的最大称量是______N。
6
1.5
拉力/N 0 0.5 1.0 1.5 2.0 3.0 4.0
弹簧长度/cm 6.5 7.5 8.5 9.5 11.0 14.2 18.0
(2)若该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1 N,则相邻刻度线之间的距离为________cm。
(3)当该弹簧测力计所受拉力为0.75 N,弹簧将伸长________cm。
0.2
1.5
【点拨】(1)由表格数据可知当拉力为0时,弹簧原长为6.5 cm,拉力在0~1.5 N以内,弹簧伸长量与拉力成正比,故弹簧测力计的最大称量是1.5 N。
(2)由表格数据分析可知在0~1.5 N内弹簧受到的拉力每增加0.5 N弹簧伸长1 cm,即拉力与伸长量之比为0.5 N/cm,若该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1 N,则相邻刻度线之间的距离为0.2 cm。
(3)弹簧的伸长量ΔL= =1.5 cm。(共12张PPT)
沪粤版 八年级
第六章 力和机械
全章高频考点专训
专训2 与简单机械有关的计算
1
2
3
4
答 案 呈 现
温馨提示:点击 进入讲评
习题链接
图甲所示为前臂平伸用手掌托住铅球时的情形。我们可将图甲简化成如图乙所示的杠杆。不计自重,若铅球质量m=3 kg,OA=0.03 m,OB=0.30 m,此时肱二头肌对前臂产生的拉力F1的大小为________N。(g取10 N/kg)
1
300
【点拨】
由图可知,支点是O点,肱二头肌对前臂产生的拉力F1为动力,阻力F2等于3 kg铅球的重力,即F2=G=mg=3 kg×10 N/kg=30 N。
由图知,L1=OA=0.03 m,L2=OB=0.30 m,由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得:F1×0.03 m=30 N×0.30 m,解得F1=300 N。
【2021·广东】杆秤是从我国古代沿用至今的称量工具,如图是小明制作的杆秤的示意图,使用时,将待称物体挂在秤钩上,用手提起B或C(相当于支点)处的秤纽,移动秤砣在秤杆上的位置D,使秤杆达到水平平衡时可读出待称物体的质量,此秤最大称量是10 kg,
秤砣最远可移至E点。秤杆和秤钩
的质量忽略不计,AB、BC、BE
的长度如图所示(g取10 N/kg),求:
2
(1)提起哪处的秤纽,此秤的称量最大?
解:(1)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当
提着B处秤纽、秤砣在E点时,A点所挂
物体重GA= ;当提着C处秤纽、
秤砣在E点时,A点所挂物体重GA′= 。
因BE>CE、AB<AC,故可得:GA>GA′,即提B处秤纽时,此秤的称量最大。
(2)秤砣质量为多少?
解:(2)由(1)可知,当提着B处秤纽、
秤砣挂在E点、A点秤钩挂着质量
为10 kg的物体时,秤杆可以在水
平位置平衡,则可列式:GA·AB=G秤砣·BE。
由G=mg可得:mA·AB=m秤砣·BE,
则m秤砣= =0.4 kg。
(3)当提起C处秤纽称一袋质量为2 kg的荔枝时,D与C之间的距离为多少?
解:(3)当提起C处秤纽称一袋质量
为2 kg的荔枝时,阻力臂AC=AB
+BC=0.02 m+0.03 m=0.05 m,
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列式:G荔枝·AC=G秤砣·CD。
由G=mg可得:m荔枝·AC=m秤砣·CD,
则CD= =0.25 m。
【2021·安徽月考】为推进全国乡村的城市化建设工作,村民纷纷开始修建新房子。施工过程中用到如图所示的动滑轮,把700 N的重物匀速提升16 m,若不计轮重、绳重及摩擦,求:
(1)图中的拉力F的大小。
(2)图中力F移动的距离。
3
解:(1)根据动滑轮的特点可知:F=2G=2×700 N=1400 N。
(2)重物匀速提升16 m,则拉力移动的距离s= s物= ×16 m=8 m。
【2021·马鞍山花山区校级月考】徐辰宇同学重500 N,用如图甲所示的滑轮组,将重为800 N的物体缓慢匀速竖直提升到3 m高的二楼,他对绳端的拉力F为450 N,然后,他用该滑轮组和吊篮把自己再提升到二楼,如图乙所示,此时需要用多大的拉力?已知吊篮重
150 N,不计绳重和摩擦。
4
解:不计绳重和摩擦,拉力F= (G+G动滑轮),则动滑轮的重力G动滑轮=2F-G=2×450 N-800 N=100 N;
他用该滑轮组和吊篮把自己再提升到二楼时的拉力
F′= (G人+G动滑轮+G吊篮)= ×(500 N+100 N+150 N)=250 N。(共30张PPT)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6.5
沪粤版 八年级
第 1 课时 杠杆
第六章 力和机械
1
2
3
4
5
答 案 呈 现
温馨提示:点击 进入讲评
习题链接
6
7
D
8
9
C
10
11
12
13
C
B
14
15
16
D
D
关于杠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杠杆一定是一根直的硬棒
B.杠杆的支点一定在杠杆上,且在杠杆的中间位置
C.作用在杠杆上的动力一定与杠杆的阻力方向相反
D.力臂可能在杠杆上也可能不在杠杆上
1
D
如图所示的杠杆,动力F的力臂是(  )
A.OD B.OF
C.OA D.OC
2
D
如图所示,用以O点为支点的杠杆OA提升重物,F是作用在杠杆A端的力。图中线段AD与力F的作用线在一条直线上,且OD⊥AD、BC⊥AD。线段________ (填“BC”“OD”或“AD”)表示力F的力臂。
3
OD
【点拨】
由题知,O点为支点,线段AD与力F的作用线在一条直线上,且OD⊥AD,则OD是从支点O到力F作用线的距离,所以,线段OD表示力F的力臂。
【2021·扬州】有关蜡烛跷跷板的小制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选用越粗的蜡烛效果越好
B.转轴位置离蜡烛重心越远越好
C.为防止蜡烛摆动过大而翻转,
可使转轴位置处于蜡烛重心上方
D.为防止蜡烛摆动过大而翻转,可将蜡烛两端的下侧面削去一些
4
C
【2021·衡阳】如图所示,是我国古代《墨经》最早记述了秤的杠杆原理,有关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标”、“本”表示力,“权”、“重”表示力臂
B.图中的B点为杠杆的支点
C.“权”小于“重”时,A端一定上扬
D.增大“重”时,应把“权”向A端移
5
D
【点拨】
增大“重”时,由于“权”和“本”不变,根据杠杆平衡条件有“权”ד标”=“重”ד本”,由此可知,应把“标”变大,即把“权”向A端移,故D正确。
【中考·济宁】杠杆两端平衡螺母的作用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图中的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若在两侧各减掉一个等重的钩码,杠杆________(填“能”或“不能”)保持水平平衡。
6
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不能
【中考·黔南州】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在B点用弹簧测力计沿CD方向拉杠杆,使杠杆水平平衡,如图所示。画出:
(1)弹簧测力计对杠杆拉力F的示意图。
(2)F的力臂。
7
【中考·泰州】如图所示,画出拉力F的力臂L和物体B所受重力G的示意图。
8
如图是开瓶盖的起子,可以看成是一个杠杆,能正确表示出杠杆的支点、动力和阻力的图是(  )
A B C D
9
C
【点拨】
瓶盖给起子的阻力是向下的。动力是起子绕支点O逆时针转动,阻力绕支点O顺时针转动,故C正确。
【2021·潍坊】“节约用水,人人有责”,应养成随手关闭水龙头的好习惯。水龙头手柄可视为如图所示杠杆,O为支点,F为阻力,分别用力沿a、b、c、d方向关闭水龙头,其中用力最小的是(  )
A.a    B.b    
C.c    D.d
10
B
【点拨】
在A点施加动力,当动力的方向与杠杆垂直时动力臂最大,此时最省力,即沿b方向关闭水龙头,用力最小。
【2021·黑龙江】如图所示,OAB为一可绕O点自由转动的轻质杠杆,OA垂直于AB,且OA长度为40 cm,AB长度为30 cm,在OA中点C处挂一质量为1 kg的物块,要求在端点B处施加一个最小的力F,使杠杆在图示位置平衡,则力F的力臂
应是______cm,最小的力F
是________N。(g取10 N/kg)
11
50
4
【点拨】
在B点施加一个最小的力,则力臂应最大,当OB作为力臂时,动力臂是最大的,动力最小;OA=40 cm,AB=30 cm,根据勾股定理可知,OB=
=50 cm;OC=20 cm;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G×OC=F×OB,mg×OC=F×OB,即1 kg×10 N/kg×20 cm=F×50 cm,解得:F=4 N。
【中考·营口】如图甲所示是一种红酒开瓶器,如图乙是其简化的示意图,O是支点,F2是瓶塞作用在B点的阻力,请在图乙中作出阻力臂L2,并作出作用在A点的最小动力F1及动力臂L1。
12
【点拨】
从支点O作阻力F2作用线的垂线,则支点到垂足的距离为阻力臂L2;由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可知,在阻力跟阻力臂的乘积一定时,动力臂越长,动力越小;图中支点为O点,因此OA作为动力臂最长;在开瓶盖时,动力的方向应向上,故过A点垂直于OA向上作出最小动力F1的示意图。
【中考·通辽】如图所示,用杠杆提升静止在地面上的重物,请画出没有用杠杆拉起重物时,重物在竖直方向上受力的示意图;当用杠杆拉起重物时,请画出在杠杆A点施加最小力F的示意图。
13
【2021·安徽一模】一根水平放置、粗细均匀的木材长0.8 m,质量为1.2 kg。若将它缓慢竖立起来(如图所示),至少需要______ N的力。(g取10 N/kg)
14
6
【点拨】
木材重力G=mg=1.2 kg×10 N/kg=12 N,设木材长度为L,抬起一端时,以另一端为支点,其重心到支点的距离为0.5L,动力臂为L,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则有FL=0.5GL,解得:F=0.5G=0.5×12 N=6 N。
【中考·潍坊】疫情期间,大壮同学自制了如图所示的健身器材,坚持锻炼身体。用细绳系在轻杆的O点将轻杆悬挂起来,在杆的A端悬挂质量m1=10 kg的重物,在B端竖直向下缓慢拉动轻杆至水平位置。已知AO长1.5 m,OB长0.5 m,大壮质量m2
=56 kg,g取10 N/kg,求此时:
15
(1)大壮对杆的拉力大小。
解:(1)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O是
杠杆支点,AO是阻力臂,阻力FA
的大小FA=G1=m1g=10 kg×10 N/kg=100 N,OB是动力臂,大壮对杠杆的拉力FB为动力,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得:FA×OA=FB×OB,100 N×1.5 m=FB×0.5 m,解得:FB=300 N,即大壮对杆的拉力为300 N。
(2)地面对大壮的支持力大小。
解:(2)大壮的重力G2=m2g=56 kg×10
N/kg=560 N,大壮受三个力,竖直向下
的重力G2、杆对大壮竖直向上的拉力F、地面对大壮竖直向上的支持力F支,这三个力平衡,杆对大壮的拉力与大壮对杆的拉力为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则地面对大壮的支持力F支=G2-F=560 N-300 N=260 N。
【2021·赣州一模】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在实验前,杠杆静止在图甲所示的位置,此时杠杆处于________(填“平衡”或“不平衡”)状态;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调节,这样做的目的是便于_________,
并消除杠杆自重对实验的影响。
16
平衡

测量力臂
(2)图乙中,杠杆恰好处于水平平衡状态,若在A处下方再挂一个钩码,则B处所挂钩码需向右移动________格,可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再次平衡。
(3)若取掉图乙中挂在B处的钩码,改用弹簧测力计钩在C处对杠杆施加拉力,为使杠杆保持水平
平衡,且弹簧测力计示数最小,则弹簧
测力计对杠杆的拉力方向是____________。
1
竖直向上
(4)此实验多次改变挂在支点O两边钩码的质量和悬挂位置,收集杠杆平衡时多组动力、动力臂、阻力和阻力臂的数据,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填“减小误差”或“寻找普遍规律”)。
寻找普遍规律
(5)小李同学将图甲状况调节成水平平衡后,进行图丙实验(两弹簧测力计不同时使用,测力计挂钩钩在4格处)
①将弹簧测力计向右下方拉,示数为F3,力与水平方向成α角,杠杆水平平衡;
②将该弹簧测力计的方向改为向左下方拉,示数为F4,力与水平方向成β角,杠杆水平平衡。若F3>F4,则α________(填“>”“=”或“<”)β。
<(共16张PPT)
全章高频考点专训
沪粤版 八年级
第六章 力和机械
专训1 探究简单机械的特点
1
2
3
4
5
答 案 呈 现
温馨提示:点击 进入讲评
习题链接
【2021·江西】【探究名称】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猜想二: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
【设计实验与进行实验】
(1)如图甲所示,应将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
(填“左”或“右”)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1

(2)如图乙所示,小明同学挂上钩码并调节钩码的位置,使杠杆水平平衡,记录的数据如表。
(3)改变钩码的________和钩码的位置重复上述实验两次,记录的数据如表。
数量
【分析与论证】
根据小明同学的数据可验证猜想________(填“一”“二”或“一和二”)是正确的。而小红同学则认为小明同学每组数据中的力臂恰好都等于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还应改变动力或阻力的________进行实验。
一和二
方向
于是,小红同学协助小明同学按图丙方式进行实验,获得表中后两组数据。综合分析表中数据可验证猜想________是错误的。若要验证另一种猜想是否正确,必须添加的测量工具是_________________。通过以上探究,小明同学真正理解了力臂是支点到__________________ 的距离。

直角三角板
力的作用线
【中考·青岛】探究定滑轮的特点。
(1)在探究使用定滑轮是否省力时,用如图甲所示装置匀速提升重物,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
(2)如图乙所示,分别用力F1、F2、
F3匀速提升重物,则三个力的
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
2
物体的重力 拉力的大小
F1=F2=F3
(3)旗杆顶部有一个定滑轮,给我们升国旗带来了便利。这是利用定滑轮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能够改变力的方向
小红在学习完“动滑轮省一半力的知识点”后,她觉得结论与真实情况肯定有偏差。所以她再一次进行如图所示实验,
实验时她选择不同滑轮缓慢竖直提起6 N的物体,记录的数据如下表。(不考虑滑轮与绳子之间的摩擦力)
3
(1)比较实验序号1、2、3,可得初步结论:用动滑轮缓慢竖直提起同一重物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序号4中的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________N。
滑轮越重,拉力越大
5
(3)根据表中信息推理,当______________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物体重力的一半。
(4)若小红同学还想继续探究缓慢提起物体时,拉力方向对拉力的影响,则需要选择________滑轮与________重力的物体来进行实验对比。(均填“相同”或“不同”)
不计滑轮重
相同
相同
【2021·宁波】反思是一种良好的学习品质。
(1)一根轻质硬棒AB,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O转动。现在硬棒AB上施加两个力F1和F2,O点到F1和F2的作用线的距离分别为d1和d2。小宁认为,只要满足F1×d1=F2×d2,则硬棒AB一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转动。你认为小宁的想法正确吗?请说出你的理由。
4
解:(1)小宁的想法不正确;若要硬棒AB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转动,除了要满足杠杆平衡条件,即F1×d1=F2×d2,还需要两个力根据实际情况在方向上满足一定的条件。
(2)在“动滑轮”实验中,小宁通过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得到结论:使用动滑轮匀速提升物体,竖直向上的拉力F小于物重G。小宁思考后认为,即使不计摩擦和绳重,上述结论要成立,物重G和动滑轮重G动之间也必须满足一定条件。请你说出这一条件,并予以证明。
解:(2)需要满足G>G动;
由于动滑轮上有两段绳子承担物重,则在不计摩
擦的情况下,绳子的拉力F= ,因为拉力
F小于物重G,所以 G动。
某小组在“探究滑轮组的使用特点”实验时,先按图甲装置(每个动滑轮重为0.2 N)换用不同的钩码进行三次实验,然后按图乙装置换用不同的钩码再进行三次实验,记录数据如下表。
5
(1)分析表中两组数据可以得出F、G、G动之间的关系为F
=________。
(2)实验表明:使用滑轮组吊起重物时,动滑轮由几股绳子吊起,所用的力就是物体和
动滑轮总重的___________。
几分之一
(3)本实验采用不同的滑轮组装置,并换用不同钩码进行多次实验,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要探究使用滑轮组吊起重物时,重物升高的高度h与拉力移动的距离s之间的关系,请简述具体做法: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该实验可以得出:s=________h。,
使得出的结论具有普遍性、规律性
记下每次实验中重物和绳自由端的初始位置,以及重物升高后的位置、绳自由端到达的位置,用刻度尺测量出每次实验中重物升高的高度h和绳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分析二者的关系
n(共28张PPT)
探究滑动摩擦力
6.4
沪粤版 八年级
第六章 力和机械
1
2
3
4
5
答 案 呈 现
温馨提示:点击 进入讲评
习题链接
6
7
A
8
9
A
D
10
11
12
13
A
C
C
14
15
16
D
B
B
关于摩擦力的以下几种说法,正确的是(  )
A.滑动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
B.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和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C.摩擦力一定是有害的
D.只有运动的物体才受到摩擦力
1
A
【中考·株洲】小华在班上擦黑板时隐隐约约感觉一个很奇特的现象,回到家,他拿出小时候的一块玩具黑板,把它平放并固定在水平桌面上,再用一个黑板刷来擦黑板,如图所示,他给黑板刷斜向下施力,当方向与竖直方向的夹角较大时,黑板刷滑动起来;当他给黑板刷的施力方向与竖直方向夹角较小(大于0)时,他怎么也推不动黑板刷,在这两种情形下,黑板刷分别(  )
A.受摩擦力;不受摩擦力
B.受摩擦力;受摩擦力
C.不受摩擦力;受摩擦力
D.不受摩擦力;不受摩擦力
2
B
【2021·成都】热爱运动的小罗同学在平直跑道上跑步。如图所示,当他后脚用力蹬地时,后脚鞋底受到地面摩擦力的方向是向________的。鞋底有花纹,是为了________摩擦。
3

增大
【点拨】
蹬地时后脚对地面施加一个向后的摩擦力,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地面给后脚一个向前的摩擦力,因此后脚受到摩擦力的方向是水平向前的;鞋底有花纹,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
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是(  )
A.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B.压力大小和拉力大小
C.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接触面积的大小
D.压力大小和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
4
A
【中考·德州】小明用橡皮擦来擦除写在牛皮纸上的错别字,由于用力太小字没有被擦干净,稍加用力字就被擦干净了,这是通过增大________(填“压力”或“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的。
5
压力
【2021·乐山】如图所示,气垫船在水面上行驶的过程中,减小摩擦采用的方法是(  )
A.减小压力 B.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C.用滚动代替滑动 D.使接触面分离
6
【点拨】气垫船在水面上行驶时,会在船和水面之间形成一个“气垫”,这是通过使接触面分离的方法来减小摩擦的,故D正确。
D
【2021·云南】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通过增大压力的方法增大摩擦力的是(  )
7
【点拨】用力握紧球拍,通过增大压力的方法增大摩擦力,故A正确。
A
【2021·淮南月考】自行车是我们熟悉的交通工具,自行车刹车时用力捏刹车把是通过____________来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摩擦的。
8
增大压力
增大
如图,一辆汽车,假设是后轮驱动,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汽车后轮对路面的摩擦力向后
B.路面对汽车后轮的摩擦力向前
C.路面对汽车前轮的摩擦力向前
D.路面对汽车前轮的摩擦力向后
9
C
【点拨】汽车前行时,两轮与地面接触处无相对滑动,都受到地面的静摩擦力作用。对于前轮,轮子与地面接触处相对于地面有向前运动的趋势,受到地面向后的静摩擦力,即与汽车的运动方向相反。对于后轮,轮子与地面接触处相对于地面有向后运动的趋势,受到地面向前的静摩擦力,即与汽车的运动方向相同,则汽车后轮对路面的摩擦力向后。
在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面上,重为10 N的物体在F=5 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沿水平面由A点匀速运动到B点,此时撤去拉力,物体继续向前运动到C点停下来,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在AB段摩擦力等于10 N
B.物体在AB段摩擦力小于5 N
C.物体在BC段摩擦力等于5 N
D.物体在AB段摩擦力大于BC段摩擦力
10
C
【点拨】
物体在AB段做匀速直线运动,处于平衡状态,所以fAB=F=5 N,在BC段物体做减速运动,因压力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均不变,所以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不变,还是5 N,故C正确。
【2021·广安】如图所示,连接在水平桌面上的物块两端的轻质细绳,分别绕过定滑轮与物体A、B相连,两细绳恰好在同一水平线上。已知A物体重6 N,当B物体重4 N时,物块恰好静止,若细绳与定滑轮之间的摩擦不计,此时物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________N,方向______________。
11
2
水平向右
【点拨】
由图可知,物块处于静止状态,水平方向上受到的合力为0,A对物块有水平向左的6 N的拉力,B对物块有水平向右的4 N的拉力,由于物块水平方向合力为0,则物块受到水平向右的摩擦力的作用,摩擦力的大小f=6 N-4 N=2 N。
【2021·亳州一模】如图所示,木块A下面是一长木板B。将弹簧测力计一端固定,另一端钩住长方体木块A,实验时拉着长木板B沿水平地面向左运动,读出弹簧测力计示数即可测出木块A所受的滑动摩擦力大小。如果使长木板B加速向左运动,则在此过程中,关于木块A所受的摩擦力的方向及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变化情况(不计弹簧测力计的自重)。
12
下列分析判断正确的是(  )
A.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右、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大
B.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右、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小
C.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小
D.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弹簧测力计示数不变
D
【点拨】
木板相对木块向左运动,故木块相对于木板向右运动,滑动摩擦力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滑动摩擦力大小与速度无关,故弹簧测力计示数不变。故选D。
【2021·南充】如图所示,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中:
(1)实验中测量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原理是____________。
13
二力平衡
(2)甲、丙两图是为了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____________的关系,实验中采用的研究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3)根据甲、乙两图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压力大小
控制变量法
在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4)小华同学将图甲测量摩擦力大小装置改为图丁装置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需要控制传送带匀速运动
【2021·金华】用如图所示装置测物体B的摩擦力。拉力F水平向左,不计弹簧测力计重,所用弹簧测力计已调零。
完成下列问题:
(1)当F=5 N时,物体A保持静止,弹簧测力计示数为零,此时物体B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__。
(2)当F=20 N时,物体A水平向左运动,弹簧测力计示数为3 N且保持不变,此时物体B受到的摩擦力方向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0 N
水平向左
【中考·泸州】泸州云龙机场用传送带为顾客运送行李,主要有水平运送和沿斜面运送两种形式,甲为水平传送带,乙为倾斜传送带,如图所示。当行李随传送带一起匀速运动时,甲传送带上的行李所受的摩擦力__________(填“等于零”或“不等于零”),乙传送带上的行李所受的摩擦力___________ (填“等于零”或“不等于零”)。如果乙传送带上的行李随传送带向下做匀速运动,则行李在运
动中受到的摩擦力方向沿传送带
________(填“向上”或“向下”)。
15
等于零
不等于零
向上
【点拨】甲传送带上的行李随传送带一起匀速运动的过程中,行李与传送带之间相对静止,没有相对运动的趋势,因此不受摩擦力的作用,甲传送带上的行李所受的摩擦力等于零;乙传送带上的行李随传送带一起匀速运动的过程中,行李与传送带之间相对静止,但行李有向下运动的趋势,因此受摩擦力的作用,乙传送带上的行李所受的摩擦力不等于零;乙传送带上的行李随传送带向上做匀速运动,行李与传送带之间相对静止,但行李有向下运动的趋势,则行李在运动中受到的摩擦力方向沿传送带向上。
如图所示,C是水平地面,A、B是两个长方体物块,F是作用在物块B上沿水平方向的力,物块A和B以相同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由此可知,关于A、B间摩擦力f1和B、C间摩擦力f2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
A.f1=0, f2=0 B.f1=0, f2≠0
C.f1≠0, f2=0 D.f1≠0, f2≠0
16
B
【点拨】
因为物块A和B以相同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A、B之间没有相对运动,也没有相对运动趋势,A、B之间没有摩擦力,所以f1=0;物块B相对于地面向右运动,所以B、C之间存在摩擦力,f2≠0。(共11张PPT)
阶段强化专题(二)
沪粤版 八年级
专训1 力的作图
第六章 力和机械
1
2
3
4
5
答 案 呈 现
温馨提示:点击 进入讲评
习题链接
6
7
8
9
【2021·衡阳】如图所示,一个小球停放在水平地面的墙角处,请画出小球的受力示意图。
1
【点拨】放在水平地面的墙角处的小球,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地面对它竖直向上的支持力,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小球与地面之间没有摩擦力,与竖直墙壁之间也没有作用力。
【2021·邵阳】木块在水平向右的拉力F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请在图中画出木块在水平方向的受力示意图。
2
【2021·攀枝花】如图所示,若某同学在平直的公路上用力蹬自行车前进,请找出自行车前、后轮所受路面摩擦力的作用点,并画出前、后轮所受路面摩擦力的示意图。
3
【2021·大庆】如图,利用轻杆将小球A固定在小车上,整体静止在水平面上。以球心为作用点,作出小球A所受力的示意图。
4
【2021·苏州】图中磁性黑板擦吸附在竖直黑板上,画出黑板擦在竖直方向受到的力。
5
【2021·内江】如图所示,瓶子在手中保持静止,请画出瓶子在竖直方向的受力示意图。
6
【中考·黔西南州】如图所示,物体以某一速度v沿斜面匀速下滑。作出该物体所受各力的示意图。
7
【点拨】过物体重心分别沿竖直向下、垂直于斜面向上以及沿斜面向上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分别用G、F和f表示,如图所示。
【中考·安顺】如图所示,物块置于长木板上表面,两者一起沿斜面匀速下滑,物块与木板始终保持相对静止。请在图中画出长木板对物块作用力的示意图。(O点为力的作用点)
8
如图所示,小明用一个沿斜面的力将大箱子推进车厢,请画出箱子沿斜面向上运动时的受力示意图。(点O为箱子的重心)
9(共31张PPT)
重力
6.3
沪粤版 八年级
第 2 课时 重力的大小和物体的重心
第六章 力和机械
1
2
3
4
5
答 案 呈 现
温馨提示:点击 进入讲评
习题链接
6
7
B
8
9
C
10
11
12
13
C
A
A
14
15
16
17
B
D
新冠疫情尚未结束,师生进出校门都要检测体温。如图,红外测温仪的质量和一个苹果的质量差不多,那么它的重力约为(  )
A.0.17 N B.1.7 N C.17 N D.170 N
1
【点拨】红外测温仪的质量和一个苹果的质量差不多,即200 g左右,那么它的重力约为G=mg=0.2 kg×10 N/kg=2 N,与1.7 N接近。故选B。
B
下列关于常数g=9.8 N/kg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其读法是“每千克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 N
B.g表示重力与质量的比值
C.因为g=9.8 N/kg,所以1 kg=9.8 N
D.质量为1 kg的物体受到的力是9.8 N
2
B
【点拨】
9.8 N/kg的读法是9.8牛每千克,故A错误;g= =9.8 N/kg,g表示重力与质量的比值,故B正确;千克是质量单位,牛顿是力的单位,二者不能相等,故C错误;9.8 N/kg表示质量为1 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 N,故D错误。
【2021·赣州一模】某同学从实验室借来一个弹簧测力计如图甲所示,直接测量铁柱的重力,读数如图乙所示;测完后该同学发现了问题,问题是____________。如果要改正问题,他要______(填“A”或“B”)。
A.把刻度板向上拉,指针对准零刻度线
B.把刻度板向下拉,指针对准零刻度线
用调整好的此弹簧测力计测量铁柱的重力,
铁柱的重力应为________ N。
3
没有校零
B
1.8
【2021·重庆鲁能巴蜀中学开学考试】2020年北京时间12月17日1时59分,探月工程嫦娥五号返回器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成功着陆,标志着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任务圆满完成。如图所示,返回舱在下落过程中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下落速度不断增大,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___________。与在月球上相比,月球土壤
样品被带回地球后,重力________(填
“变大”“不变”或“变小”)。
4
运动状态
变大
关于物体的重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
B.任何物体的重心都在它的几何中心上
C.空心球没有重心
D.物体放置的位置发生改变,物体的重心位置不会改变
5
D
【点拨】
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故A错误;只有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上,故B错误;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任何物体都有重心,故C错误;对于固定形状的同一物体,其重心位置是确定的,与物体所处的位置无关,故D正确。
如图所示的平衡鸟能平衡在任何一个突出点上,之所以能平衡是因为平衡鸟(  )
A.质量分布均匀 B.密度小
C.重心在支持点(嘴)的正下 D.质量都集中在嘴部
6
【点拨】平衡鸟之所以能平衡,是因为整只鸟实际的重心在嘴尖这点的下方。故选C。
C
如图,“不倒翁”不倒的原因是它的重心设计巧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重心在“不倒翁”的几何中心上
B.“不倒翁”的重心很高
C.“不倒翁”的重心很低
D.“不倒翁”的重心不在物体上
7
【点拨】物体的重心越低,稳定性越好,因此“不倒翁”之所以不倒是因为重心很低,故C正确。
C
人们往车上装货时,总是把重的东西放在车厢下部,把轻的东西放在车厢上部,这是为了(  )
A.降低货物重心不致翻车 B.保护轻东西不被压坏
B.减小对车厢的压力 D.以上说法均不对
8
【点拨】把重的东西放在车厢下部,降低物体的重心可以增加物体的稳定性,故选A。
A
关于重力与质量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所受的重力与质量成正比
B.物体的质量与所受的重力成正比
C.质量相同的铁块和木块,铁块的重力大
D.物体的重力与质量无关
9
A
【点拨】
物体的重力与质量成正比,但物体的质量与重力无关,因为质量是物体的固有属性,故A正确,B、D错误;质量相同的铁块和木块,所受的重力相同,故C错误。
【2021·昆明】图中是一个重力为G的足球正在空中飞行,请在图中画出它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10
【2021·怀化】如图所示,被细线拴住的气球静止在空中,请画出气球所受重力的示意图,O点为气球的重心。
11
甲、乙两物体的质量之比是3 :4,则它们在地球上受到的重力之比是________,若甲的质量是6 kg,则乙的重力是____________。(g取10 N/kg)
12
3 : 4
80 N
【点拨】
由G=mg可得,甲、乙两物体受到的重力之比

若甲的质量为6 kg,则乙的质量m乙= m甲=
×6 kg=8 kg,乙受到的重力G乙=m乙g=8 kg×10 N/kg=80 N。
【中考·邵阳】“一方有难,八方支援”,2020年武汉牵动了各方人士的心,某爱心人士捐赠50 t救援物资运送到湖北,这50 t救援物资受到的重力是________ N。(g取10 N/kg)
13
【点拨】救援物资的重力G=mg=50×103 kg×10 N/kg=5×105 N。
5×105
质量为50 kg的学生,受到的重力是多少牛?(g取10 N/kg)
14
解:学生受到重力G=mg=50 kg×10 N/kg=500 N。
小陈是一名货车司机,他驾驶的卡车自重为8.5×104 N,车上载有35袋水泥,每袋水泥的质量为50 kg,当他驾驶卡车经过一座桥,刚要上桥,他看到立在桥头的限重标志牌(如图所示),便立即停车进行计算,问:小陈的卡车能否安全通过这座桥?如果不能,至少需要卸掉多少袋水泥?(g取10 N/kg)
15
解:桥限重G1=m1g=10×103 kg×10 N/kg=1×105 N,
车和水泥总重G2=G0+G货=G0+m货g=8.5×104 N+35× 50 kg×10 N/kg=1.025×105 N,
因为G1<G2,所以这辆卡车不能安全通过这座大桥。
至少需要卸掉水泥的质量m= =
=2.5×102 kg,
至少需要卸掉水泥的袋数n= =5袋。
【2021·黄石】小明同学在探究“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实验中,得到下表中的实验数据:
(1)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包括弹簧测力计,以及_____。
16
实验 次数 被测物体 物体质量 m/kg 重力 G/N 比值
G/m/(N/kg)
1 物体1 0.1 0.99 9.9
2 物体2 0.4 3.88 9.7
3 物体3 0.5 ________ ________
天平
(2)第3次实验“物体3”的重力如图甲所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根据实验结果完成表格中第3次实验的有关数据。
实验 次数 被测物体 物体质量 m/kg 重力 G/N 比值
G/m/(N/kg)
1 物体1 0.1 0.99 9.9
2 物体2 0.4 3.88 9.7
3 物体3 0.5 ________ ________
4.9 9.8
(3)根据上面实验结果可知:同一物体重力与质量的比值为________N/kg。
(4)月球对它表面附近的物体也有引力,这个引力是地球对地面附近同一物体引力的 。
若一个连同随身装备共90 kg的航天员到达月球表面,根据上面实验结果,月球对他的引力是________N。
9.8
147
(5)小明对太空中的星球比较感兴趣,他从网上查得:a、b两个星球表面上物体的重力G与其质量m的关系如图乙所示,从图中信息可知,相同质量的物体在a星球表面上的重力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其在b星球表面上的重力。
大于
【点拨】(1)实验要探究“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需用弹簧测力计测物体的重力,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故需要的测量工具包括弹簧测力计和天平。
(2)分析图甲可知,该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1 N,读出弹簧测力计示数为4.9 N,即物体重力G=4.9 N。
G与m的比值为 =9.8 N/kg。
(3)将表中三次测得的比值取平均值,即
=9.8 N/kg。
(4)地球对他的引力G=mg=90 kg×9.8 N/kg=882 N。
月球对他的引力只有地球对他引力的 ,所以月球对他的引力F月= G= ×882 N=147 N。
(5)分析图乙可知,质量相同的物体在a星球表面上的重力大于其在b星球表面上的重力。
在通常情况下,我们将g值取为9.8 N/kg。但经过精确测量,发现在某些不同的地理位置,g值存在着微小差异。下表列出了一些城市和地区的g值大小。
 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g值相同的城市是________________。
17
武汉和上海
(2)造成g值不同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与许多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频繁,在这些往来的货物运输中,发货单上所标示的“货物重量”,实质上应该是货物的__________。
地理纬度
质量
【点拨】
(1)分析表中第一、二行知:武汉和上海g值相同。(2)分析表中第二、三行知:g值变化的可能原因是受地理纬度的影响。(3)贸易中,我们关注的是货物的质量(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而不是货物的重力。(共25张PPT)
重力
6.3
沪粤版 八年级
第 1 课时 重力的产生与重力的方向
第六章 力和机械
1
2
3
4
5
答 案 呈 现
温馨提示:点击 进入讲评
习题链接
6
7
C
A
8
9
B
D
10
11
12
13
C
D
14
15
16
17
18
C
D
B
A
D
C
一个成熟的苹果受到重力作用从树上落到地面,苹果所受重力的施力物体是(  )
A.苹果 B.苹果树
C.地球 D.空气
1
C
上体育课时,小明练习推铅球,若不计空气阻力,从手中抛出去的铅球将(  )
A.不受任何力 B.只受手的推力
C.受重力和推力 D.只受重力
2
【点拨】铅球离开手后,不再受到手的推力。
D
关于重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面附近的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
B.只有静止在地面上的物体才受到重力的作用
C.上升的物体不受重力
D.下落的物体不受重力
3
A
如果地球上物体所受重力消失,下列现象描述中错误的是(  )
A.水壶中的水无法倒入水杯中
B.河水会自动向高处流动
C.人轻轻一跳就可以离开地球
D.地球上的物体浮在空中不会自由落下来
4
B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是唐代诗人孟浩然《春晓》中的诗句,用物理知识解释其中的现象,花落指花瓣落地,是由于花瓣受到________的作用,其施力物体是________。
5
重力
地球
关于重力的方向,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重力的方向就是物体从静止开始自由下落的方向
B.重力的方向就是将物体悬挂起来,静止时悬线的方向
C.重力的方向就是垂直水平面向下的方向
D.重力的方向就是垂直地面向下的方向
6
D
如图所示,小孩沿滑梯匀速下滑时,他所受重力的方向是(  )
A.垂直滑梯表面向下 B.垂直滑梯表面向上
C.竖直向下 D.竖直向上
7
【点拨】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故小孩沿滑梯匀速下滑时,他所受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故选C。
C
小李同学为了探究物体受到重力的方向,他提着用细线吊着的物体从A处走到B处,再从B处走到C处,如图所示。该现象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小李松手之后,物体就会落下,这又表明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8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为了欣赏优美的海上景致,许多别墅都是依山傍水而建(如图),结合你学过的知识,你觉得________ (填“A”或“B”)幢房子是真的,你判断的理由是重力的方向总是__________________。
9
A
竖直向下
如图是描述地球上不同位置的人释放手中石块的四个示意图,虚线表示石块下落的路径,对石块下落路径的描述最接近实际的示意图是(  )
A B C D
10
D
【点拨】由于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地球上不同位置的人释放手中石块后,石块受到的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指向地球,故D正确。
在为地球探路的空间站的宇航员处于完全“失重”状态。如果空间站宇航员要在“失重”状态时进行体能锻炼,下述活动中可采用的是(  )
A.举哑铃
B.做俯卧撑
C.用弹簧拉力器健身
D.用单杠做引体向上
11
【点拨】没有重力时,不影响用力拉弹簧,所以可以用拉力器进行锻炼,故C符合题意。
C
本学期段考结束后,各校都举办了体育艺术节。假如失去重力的话,下列比赛项目:①100 m跑,②举重,③跳水,④铅球,将无法进行的是(  )
A.只有①② B.只有②③
C.只有③④ D.①②③④
12
D
【点拨】如果没有重力,人就不会对地面产生压力,此时脚与地面没有摩擦力,人无法行走,所以100 m跑无法进行;杠铃质量再大,受到的重力也为零,人就能很轻松举起它,所以举重无法进行;人跳起后,由于不再受到重力作用将不再落回地面,所以跳水无法进行;铅球不受重力,投掷出去的铅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此类运动将无法进行。通过以上分析可知①②③④都无法进行,故选D。
过春节时贴年画是我国的传统习俗。在竖直墙壁上贴长方形年画时,可利用铅垂线来检查年画是否贴正。如图所示的年画的长边与铅垂线不平行,为了把年画贴正,则下列操作方法中正确的是(  )
A.换用质量大的重锤
B.上下移动年画的位置
C.调整年画,使年画的长边与铅垂线平行
D.调整铅垂线,使铅垂线与年画的长边平行
13
C
小明游览常州市古迹文笔塔时,利用一根细棉线和一个小铁球,对一根立柱是否竖直展开实验探究,现象如图甲、乙所示。相对于立柱底端而言,该立柱顶端(  )
A.略向东南方向倾斜
B.略向西南方向倾斜
C.略向西北方向倾斜
D.略向东北方向倾斜
14
B
【点拨】从甲图可以看出,小球向西倾斜,故东边高一些;从乙图可以看出,小球向南倾斜,故北边高一些,可见立柱东北高,西南低。
利用铅垂线和三角尺判断桌面是否水平,如图所示的做法正确的是(  )
A B C D
15
A
【点拨】把三角尺竖直放置,一条直角边放在桌面上,另一条直角边挂上铅垂线,因为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如果铅垂线与挂它的直角边是平行的,则表明桌面是水平的。
水平仪是利用重力的方向是__________的原理制成的,水平仪可以检验一个平面是否水平。如图所示,在水平仪检查桌面时,铅垂线锥体偏在中央刻度线左侧,说明桌面较高的是________(填“左”或“右”)端。
16
竖直向下

建筑工人盖房子时,利用铅垂线检查墙壁是否竖直,这是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原理设计的。若检查所砌的墙面是否水平,经常用如图所示的水平尺检查,当液体中空气泡
居中表示墙面水平,若空气泡
在A端,则表示A端的墙面偏
________(填“高”或“低”)。
17
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

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探究重力的方向是怎样的,随着α的改变,悬线OA与水平面的夹角将__________(填“改变”或“保持不变”),剪断悬线OA,小球A将沿___________的方向运动。如果将该装置放在一桌面上,发现悬线与桌面不垂直且小球A靠
近B侧,说明桌面________(填“水平”
“C侧低”或“B侧低”)。
18
保持不变
竖直向下
B侧低
【点拨】因为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所以悬线OA由于受重力的作用就保持竖直方向不变;将该装置放在一桌面上,发现悬线与桌面不垂直且小球A靠近B侧,说明C侧高,B侧低。(共31张PPT)
怎样认识力
6.1
沪粤版 八年级
第六章 力和机械
1
2
3
4
5
答 案 呈 现
温馨提示:点击 进入讲评
习题链接
6
7
B
A
8
9
A
10
11
12
13
C
D
D
14
15
16
17
18
19
C
B
B
B
D
【2021·广西期中】下列有关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个物体也能产生力的作用
B.受力物体同时也一定是施力物体
C.两个力大小相同,产生的效果一定相同
D.只有直接接触的物体才可能产生力的作用
1
B
【中考·呼伦贝尔】下列运动场景中,对力的作用效果的描述与其他选项不同的是(  )
A.踢出去的足球在空中划出美丽的弧线
B.跳水运动员压弯跳板
C.篮球碰到篮板改变运动方向
D.百米短跑运动员加速冲过终点
2
B
在下列含蓄的诗文描述中,不能表达物体因为受力而改变形状的是(  )
A.秋风扫落叶 B.北风卷地白草折
C.将军夜引弓 D.司马光砸缸
3
A
【2021·重庆期中】下列数据最接近1 N的是(  )
A.两个鸡蛋 B.一枚一元的硬币
C.一张试卷 D.一只小狗
4
A
指出以下几种情况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1)人推车前进时,人推车的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__,受力物体是________。
(2)桌子上放着文具盒,文具盒压桌子的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__,受力物体是________。
5


文具盒
桌子
拉弓射箭的过程中,弓被拉弯,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_;松手后箭飞出,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___。
6
形状
运动状态
【2021·牡丹江】在航空领域,有时会发生小鸟撞毁飞机事件。下列关于小鸟和飞机相撞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小鸟受到的力大
B.飞机受到的力大
C.小鸟和飞机的受力一样大
D.主动撞击的一方产生的力大
7
C
【点拨】小鸟撞击飞机时,小鸟给飞机一个力,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同时飞机给小鸟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故C正确。
小刚遛狗时,用力拉住拴狗的绳子,正僵持不动。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刚对绳子有拉力,绳子对小刚没有拉力
B.绳子对小刚有拉力,小刚对绳子没有拉力
C.小刚对地面有作用力,地面对小刚没有作用力
D.狗对地面有作用力,地面对狗也有作用力
8
D
【2021·怀化】赛龙舟是端午节里的传统习俗。当号令一响,各龙舟上的运动员奋力划桨、龙舟向前加速运动。这既可说明力的作用是________的,又可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_______。
9
相互
运动状态
人推车前行,人对车有推力作用,同时,车对人也有推力作用,这两个力的三要素(  )
A.完全相同
B.大小和方向都不同,作用点相同
C.大小、作用点相同,方向相反
D.大小相同,方向和作用点都不同
10
D
【点拨】人推车前行,人对车有推力作用,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车对人也有推力作用,这两个力属于相互作用力,作用点不同,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如图所示,分别在A、B、C三点处用垂直于门方向的力推门,感觉________(填“A”“B”或“C”)点处较容易,该实验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________(填“大小”“方向”或“作用点”)有关。
11
【点拨】分别在A、B、C三点处用垂直于门方向的力推门,感觉A点处较容易,该实验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作用点有关。
A
作用点
如图所示,车内装满沙子,小明用绳拉车将沙子运到前方,此时人也受到向后下方的作用力,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  )
A.手  B.车 C.绳   D.沙子
12
C
【点拨】解题时容易根据“人拉车”而错误地认为施力物体为人的手。拉车过程中,人受到的拉力是绳作用在人身上的,绳是施力物体,人是受力物体。
如图所示,分别用大小相等的力拉和压同一弹簧。该实验表明,弹簧受力产生的效果与力的(  )
A.大小有关
B.作用点有关
C.大小、方向、作用点都有关
D.方向有关
13
D
【点拨】由图可知,用力向右拉弹簧时,弹簧变长;用力向左压弹簧时,弹簧变短;由此可见,在力的大小与作用点相同时,力的方向不同,力的作用效果不同。
如图所示,用扳手拧螺母时,按通常经验,沿________ (填“顺时针”或“逆时针”)可以把螺母拧紧,沿________ (填“顺时针”或“逆时针”)可以把螺母拧松,这表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________有关;若用同样大的力拧螺母,则图________所示的位置更容易将螺母拧紧或拧松,这表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________有关。
14
顺时针
逆时针
方向

作用点
【2021·连云港】小明和弟弟掰手腕,小明获胜。小明对弟弟的力记为F1,弟弟对小明的力记为F2,则(  )
A.F1大于F2 B.F1和F2大小相等
C.F1先于F2产生 D.F2先于F1产生
15
【点拨】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F1与F2同时产生,且大小相等。故B正确。
B
【中考·苏州】如图所示,人手持大气球站在转盘上,松开气嘴,让气球沿垂直转盘半径方向喷气,由于力的作用是________的,人与转盘开始一起反向转动。在A、B两点中,人站在______(填“A”或“B”)点进行上述实验,更容易转动。
16
相互
A
【点拨】
当气球沿垂直转盘半径方向喷气时,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空气给人一个反作用力,人与转盘开始一起反向转动,人站在不同位置进行上述实验,由于力的作用点不同,所以在A点更容易转动。
下列体育项目中的一些现象,不能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来解释的是(  )
A.跳水运动员踩踏跳板,身体向上跳起
B.田径运动员投出铅球后,身体随着向前倾倒
C.滑冰运动员用力推墙,身体离墙而去
D.游泳运动员向后划水,身体前进
17
B
【2021·临汾期中】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成功返回地球,返回器采用喷气减速时,你判断喷气的方向应__________(填“面向”或“背向”)地球,你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面向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阅读短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牛顿第三定律
人在甲船上用力推乙船,乙船被推开的同时,甲船也会向后退,如图所示,这说明人在甲船上对乙船施加力的同时,也受到了来自乙船的推力。观察和实验表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9
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有力的作用时,后一个物体也一定对前一个物体有力的作用。物体间相互作用的这一对力称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两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这就是牛顿第三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在生产和生活中应用很广泛。人走路时用脚蹬地,脚对地面施加一个作用力,地面同时给脚一个反作用力,使人前进。
(1)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_________,方向________,且作用在______________,这就是牛顿第三定律。
(2)以卵击石,石头没有损伤而鸡蛋破了,这一现象中,石头对鸡蛋的作用力大小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鸡蛋对石头的作用力大小。
相等
相反
同一直线上
等于
(3)人走路时用脚蹬地,脚对地施加一个作用力F1,地面同时给脚一个反作用力F2,则这两个力的大小关系是______。
A.F1>F2 B.F1<F2 C.F1=F2 D.无法判断
(4)下列叙述的几对力中,属于相互作用力的是(  )
A.人推墙的力与鞋受到的阻力
B.墙对人的力与人受到的向后的力
C.人推墙的力和墙受到的推力
D.人推墙的力与墙对人的力
C
D
(5)摩托车修理行里,工人把后轮架起的摩托车发动,发动机正常运转,而摩托车却不向前行驶。对此,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
A.摩托车的发动机能直接带动前轮
B.摩托车的发动机不能直接带动后轮
C.摩托车没有受到地面的反作用力
D.摩托车提供的动力太小
C
【点拨】
(4)一对相互作用力的特征:A→B,A←B,题中D项所述的两个力符合这一特征,是一对相互作用力。(5)摩托车正常骑行时,发动机带动后轮转动,后轮对地面产生一个作用力,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地面就给摩托车一个向前的推力,使其前进;摩托车后轮架起后,地面就不能产生对摩托车的推力使其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