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 单元测试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 单元测试卷(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56.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10-30 19:13: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生命活动的调节 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
1.如图,一棵植株被纸盒罩住,纸盒的左侧开口,右侧照光。如果将纸盒和幼苗一起旋转,一段时间后,幼苗的生长状况是(  )
直立生长 B.弯向纸盒开口方向生长
C.向右弯曲生长 D.螺旋式弯曲生长
2.图表示用云母片(具不透水性)插入燕麦胚芽鞘的尖端部分,从不同方向照光,培养一段时间后,胚芽鞘的生长情况是( )
A.甲向右弯、乙向左弯 B.甲向左弯、乙向右弯
C.甲不弯曲、乙向左弯 D.甲不弯曲、乙向右弯
3.小科在做植物茎的背地性实验时,观察到暗箱中的幼苗出现了如图的生长情况。暗箱当初放置时,着地的那一侧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4.图甲是人体内分泌系统部分器官示意图,图乙中左侧男性是激素分泌异常患者,右侧是正常男性。患者的病因是(  )
A.①分泌的生长激素过少 B.③分泌的甲状腺激素过少
C.②分泌的生长激素过少 D.④分泌的甲状腺激素过少
5.如图为某健康人饭后4小时内血糖含量的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健康人的血糖含量保持相对稳定
B.糖尿病患者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
C.BC段血糖含量上升是因为葡萄糖被吸收进入血液
D.CD段血糖含量下降是因为胰岛素降低了血糖的利用
6.人类的很多疾病是由激素分泌异常引起的。其中糖尿常是由(  )
A.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的
B.幼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的
C.成年时甲状激素分泌过分旺盛引起的
D.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
7.上月我校进行了消防演习。某同学作出的部分反应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存在两条反射弧,说明人体的生命活动是由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协调配合完成的
B.听到警报声逃生属于条件反射,发出指令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
C.脑由大脑、小脑和脑干组成
D.此时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呼吸、心跳加快,代谢增强,机体耗氧量增加,产热增加
8.当我们的手无意中碰到高温物体时,会立即缩回来,这个过程称为缩手反射。它由如图所示的反射弧来完成。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手部的皮肤属于感受器
B.如果传入神经受损,将有感觉但无法缩手
C.该反射活动神经中枢位于脊髓灰质内
D.手臂的肌肉属于效应器
9.有关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神经系统由大脑和脊髓组成
B.缩手反射属于复杂反射,鹦鹉学舌属于简单反射
C.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必须有完整的反射弧才能完成反射
D.针刺手感到疼痛,痛觉是在脊髓的低级神经中枢产生的
10.图为人体反射弧的示意图,按照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可以判断M是(  )
A.感受器 B.传入神经 C.神经中枢 D.效应器
11.同学在校园生物角修剪月季时,不小心被刺扎到手,迅速缩手并感到疼痛。对完成该反射的神经结构(如图),叙述正确的是(  )
A.1是效应器,能够对刺扎到皮肤作出反应
B.3是神经中枢,痛觉就是在这里产生的
C.完成缩手反射的传导途径是5→4→3→2→1
D.3是神经中枢,一般来说,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
12.下列有关分泌唾液行为类型的判断正确的是(  )
A.人吃到酸梅流唾液是后天性行为 B.听到别人讲“酸梅”就流唾液是后天性行为
C.看到“酸梅”两字就流唾液是先天性行为 D.流唾液不是一种本能,需要经过训练
13.科学家在20世纪70年代曾做过一次实验,将许多白色方块在草地上排成一长列,然后在1、2、4、6、8……方块上依次放上糖,当科学家放完第10块来到12块时,蜜蜂们早已在那里等侯,受到刺激的科学家跑到14块一看,那里也有蜜蜂在等待,他沮丧地放下手中的家伙,气愤地说:“鬼知道是我在训练它们还是它们在训练我!”蜜蜂的这一“智慧”行为属于(  )
A.先天性行为 B.本能 C.后天学习行为 D.随机性行为
14.如图是某健康人每小时汗液和尿液分泌量随外界温度变化的曲线图。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外界温度低于24℃时,人体尿液分泌量大于汗液分泌量
B.温度升高尿液分泌量减少,会导致尿素等废物无法排出体外
C.温度升高汗液分泌量增多,有利于增加散热调节体温
D.夏季高温下,人体散失的总水量增加,应及时补充水分
15.以下有关生物体生命活动调节作用的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
A.将盆栽植物放置在窗台上一段时间后会表现出明显向光生长现象,这主要是由于生长激素在起作用
B.用针刺手,手会迅速缩回,完成该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
C.人体在炎热环境中,汗液分泌量增加,此时人体产热量远高于散热量
D.幼年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少,会引起侏儒症
16.在中考体育测试中,小明刚完成了1000米长跑测试,此时的小明,满身大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明皮肤血管舒张,散热增加
B.小明皮肤血管舒张,散热减少
C.小明皮肤血管收缩,散热增加
D.小明皮肤血管收缩,散热减少
二、填空题
17.下图是研究植物应激性的实验装置或者原理图,请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植物的根大多数会弯向水源生长,说明了根的生长具有向水性,向水性是属于___________运动(填感性或向性)。
(2)两粒萌发的蚕豆种子按图2位置摆放,则、、、4个结构能大致保持原来生长方向的是___________(可多选)。
(3)图3说明植物的茎在单侧光照射下会弯向光源生长,其原因是___________侧生长素分布多,长得快。
18.下图所示是人体血液内某种激素含量在一昼夜内的变化情况,则该激素是___________,该激素分泌过少会引起___________病。
三、探究题
19.一个同学坐在椅子上,卷起一条裤腿,露出膝盖,让它自然地搭在另一条腿上,另一个同学用手或带橡皮头的小槌轻轻地敲击膝盖下面的韧带,如图所示。
(1)你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2)完成该反射的反射弧的神经中枢位于______。
(3)该反射过程与“驾驶员看见红灯刹车”的反射过程的不同之处是______。
20.巴甫洛夫曾获得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1902年,他通过研究狗产生唾液的各种方式揭示了一些学习行为的本质,他每次给狗吃肉的时候,狗即流口水,而且看到肉就流口水。此后,巴甫洛夫每次给狗吃肉之前总是按蜂鸣器。于是,这声音就如同让狗看到肉一样,也会使它们流下口水,即使蜂鸣器响过后没有食物,亦如此。
(1)高等哺乳动物神经系统中有很多如图一所示的细胞,以下对这种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_______
A.这种细胞叫神经元
B.这种细胞没有细胞核
C.这种细胞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
D.这种细胞有接受刺激、产生并传导兴奋的功能
(2)如图二为狗唾液分泌的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建立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参与完成反射的神经结构是________。
②图A中表示狗吃食分泌唾液,这属于________反射,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参与完成。
③用图中的字母表示出条件反射建立过程的正确顺序: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分析】
生长素由于受到刺激作用分布不均匀,光照使生长素由照光一侧运到背光一侧,使背光一侧生长素浓度高长得快,植物向光弯曲生长。
【详解】
将纸盒和植株一起旋转,每次植株都在小孔向着光源时接受光照,且植株向盒开口的这一侧接受光照,所以植株弯向纸盒开口方法生长。
故选B。
2.D
【分析】
植物的向光生长主要受生长素调控:生长素是尖端产生的,可以向下运输,植物尖端是感受光刺激的位置,生长素运输受单侧光影响,向光弯曲的部位是尖端以下的部位,弯曲生长是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导致的,哪侧长得快,则向对侧弯曲。
【详解】
甲图云母片阻断了生长素的向下运输,所以乙不生长不弯曲;乙图云母片阻断了右侧生长素的向下运输,则左侧浓度高于右侧,长得快,胚芽鞘向右侧弯曲生长。所以培养一段时间后,胚芽鞘的生长情况是甲不弯曲,乙向右弯曲。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了学生的识图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是明确云母片的作用及生长素运输的特点。
3.B
【分析】
植物感受刺激并作出反应的特性称为植物的感应性,植物的感应性有向光性,向地性,向水性,向化性,向触性,向热性等。
【详解】
由图示可知,暗箱里的幼苗没有受到单侧光的影响,但是植物的茎具有背向地性,而乙是朝着丁生长的,所以乙是接触地面的一侧,才会导致向着丁生长,所以该暗箱当初放置时最有可能接触水平地面的一侧是乙。
故选B。
【点睛】
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特征。
4.A
【分析】
图甲中①②③④分别指垂体、甲状腺、胸腺、胰腺,图乙左侧的男性为侏儒症。
【详解】
垂体能分泌生长激素,促进人身体的生长发育,当生长激素分泌异常时会出现不同的症状。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不足会得侏儒症,幼年时期分泌过多会得巨人症,成年生长激素分泌过多会得肢端肥大症。图乙左侧的男性为侏儒症,原因是图甲中①垂体幼年时期分泌过少所致,故A符合题意。
故选A。
5.D
【分析】
BC段血糖含量上升是饭后葡萄糖被吸收进入血液,CD段是胰岛素分泌增加,促进血糖利用。胰岛素能调节糖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等,如促进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合成糖元,加速血糖的分解。
【详解】
A.胰岛素的作用是调节糖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等,如促进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合成糖元,加速血糖的分解等。使健康人的血糖含量保持相对稳定,A正确。
B.胰岛分泌的胰岛素能调节糖的代谢,维持正常的血糖浓度,促进血糖合成糖元,加速血糖的分解,降低血糖的浓度。胰岛素分泌不足易患糖尿病,一般采取注射胰岛素的方法来治疗糖尿病,B正确。
C.BC段血糖含量上升是因为饭后大量的葡萄糖被吸收进入血液的缘故,C正确。
D.CD段血糖含量下降是因为胰岛素分泌增加,促进血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成非糖类物质,D错误。
故选D。
【点睛】
读懂图示信息和胰岛素的作用是解题的关键。
6.D
【分析】
胰岛素的主要功能是调节糖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胰岛素分泌不足时就会患糖尿病。
【详解】
胰岛素是由胰岛分泌的,它的主要作用是调节糖的代谢,具体说,它能促进血糖合成糖元,加速血糖分解,从而降低血糖浓度。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时,人会患糖尿病。
故选D。
【点睛】
对于激素分泌异常时的症状,可通过对比几种常见的激素分泌异常时的症状来掌握。
7.B
【分析】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如传出神经受损,即使有较强的刺激人体也不会作出反应,因为效应器接收不到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
【详解】
A.据图可见:图中存在两条反射弧,即X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①→肌肉、X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②→内分泌腺,可见人体的生命活动是由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协调配合完成的,A正确。
B.听到警报声逃生属于条件反射,发出指令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故B错误。
C.脑包含大脑、小脑、脑干三部分,故C正确。
D.人在紧张时,肾上腺素分泌会增加,肾上腺素能够使呼吸、心跳加快,代谢增强,耗氧量增加,产热也会增加,故D正确。
故选B。
8.B
【分析】
反射弧的组成: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抠、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
【详解】
A.感受器接受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手部的皮肤属于感受器,A正确。
B.传入神经又叫感觉神经,把外围的神经冲动传到神经中枢里,如果传入神经受损,将没有感觉无法缩手,B错误。
C.缩手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反射活动神经中枢位于脊髓灰质内,C正确。
D.缩手反射的效应器是手臂皮肤,D正确。
故选B。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反射弧的五部分结构和功能。
9.C
【分析】
(1)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两部分,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周围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发出的神经组成。
(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参与反射的神经结构叫反射弧。
(3)反射包括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受大脑皮层的控制,非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不受大脑皮层的控制。
【详解】
A.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A错误。
B.简单反射是指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如缩手反射、眨眼反射、排尿反射和膝跳反射等。它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脊髓、脑干)参与即可完成,鹦鹉学舌是动物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简单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属于复杂反射,B错误。
C.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弧是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的进行必须保证反射弧的完整性,C正确。
D.针刺手感到疼痛,痛觉是在大脑皮层形成的,D错误。
故选C。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神经系统的组成以及复杂反射与简单反射的区别等。
10.A
【分析】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据此解答。
【详解】
在反射弧中,神经冲动的传导过程是:感受器接受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然后神经冲动由传入神经传导到神经中枢,神经中枢位于脊髓中央的灰质内(神经元细胞体集中的部位),能接受神经冲动,产生新的神经冲动(即做出指令),传出神经再将来自神经中枢的神经冲动传至效应器,最后由效应器接受神经冲动并作出相应的反应。可见,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为: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因此按照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可以判断M是感受器。
故选A。
【点睛】
掌握反射弧的五部分结构及功能是解题的关键。
11.D
【分析】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是指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性的反应。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1感受器、2传入神经、3神经中枢、4传出神经和5效应器。
【详解】
A.图中1是感受器、5是效应器,A错误。
B.3是神经中枢,感觉在大脑皮层形成,B错误。
C.一个完整的反射弧包括1感受器、2传入神经、3神经中枢、4传出神经和5效应器五部分。该反射活动的神经冲动传导途径是1→2→3→4→5,C错误。
D.该反射弧的3神经中枢位于脊髓灰质内,受到大脑皮层的控制,D正确。
故选D。
【点睛】
反射及反射弧的知识是考试的重点和难点,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要注意理解。
12.B
【分析】
根据动物行为获得的途径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后天性行为又称为学习行为)。
(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如蜘蛛结网等。
(2)学习行为是在体内的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如小狗做算术题等。
【详解】
A.人吃到酸梅流唾液是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A错误。
B.听到别人讲“酸梅”就流唾液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属于后天性行为,B正确。
C.看到“酸梅”两字就流唾液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属于后天性行为,C错误。
D.流唾液是一种本能,不需要经过训练,D错误。
故选B。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动物行为获得途径特点和先天性行为与学习行为的区别。
13.C
【分析】
(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不会丧失。
(2)后天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的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详解】
题干中的“当科学家放完第10块来到第12块时,蜜蜂们早已在那里等候,受到刺激的科学家跑到第14块一看,那里也有蜜蜂在等待”,是蜜蜂出生后,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建立起来的行为,因此属于后天学习行为。
故选C。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特点。
14.B
【分析】
排泄是组织细胞代谢终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如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和尿素。排泄的途径有三条:一、二氧化碳和水以气体的形式由呼吸系统排出;二、水分、无机盐和尿素以汗液的形式通过皮肤排出;三、多余的水、无机盐和尿素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其中多余的水、无机盐和尿素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是最主要的排泄途径。
【详解】
A.由图可知,外界温度低于24℃时,人体尿液分泌量大于汗液分泌量,正确。
B.人体排出尿,不仅起到排出废物的作用,而且对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含量,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也有重要的作用。随着温度升高尿液分泌量减少,是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但是高温不会导致体内尿素等废物积累过多,因为汗液分泌量增多,汗液可以排出水、尿素、无机盐等废物,错误。
C.由图可知,随着温度升高汗液分泌量增多,汗液蒸发时带走身体一部分热量,调节体温,正确。
D.夏季高温大量流汗后,散失的水量增加,应及时补充淡盐水,使得细胞外液的渗透压维持动态平衡,正确。
故选B。
15.B
【分析】
人体之所以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是由于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作用。
【详解】
A.将盆栽植物放置在窗台上一段时间后会表现出明显的向光生长现象,是由于生长素分布不均造成的,生长激素是垂体分泌的,植物没有垂体,A错误。
B.用针刺手,手会迅速缩回,属于非条件反射,完成该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B正确。
C.人体在炎热环境中,汗液分泌量增加,人体通过内脏和骨骼肌的产热量基本等于散热量,C错误。
D.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过少,会引起侏儒症,D错误。
【点睛】
关键点:神经系统和激素的协调作用,使生物体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16.A
【分析】
人体的主要散热部位是皮肤,真皮中含有丰富的血管,不但能够给皮肤送来营养,还能够调节体温。天热时,毛细血管膨胀,血流量增加,散失更多的热量;天冷时,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散失的热量也减少。
【详解】
在中考体育测试中, 小明刚完成了1000米长跑测试,此时的小明,满身大汗。 小明满头大汗是因为此时皮肤内的毛细血管扩张,血流量加大,增加散热,同时汗液挥发也带走大量热量,实现对体温的调节作用,A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
皮肤具有保护、排泄和调节体温等功能。
17.向性 AB 背光
【分析】
生长素的运输方向:横向运输:向光侧→背光侧;极性运输:形态学上端→形态学下端,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
单侧光照引起胚芽鞘的向光弯曲是胚芽鞘在单侧光的作用下,生长素横向运输导致两侧生长速度不同引起的。
【详解】
(1)植物向性运动是指在刺激方向和诱导所产生运动的方向之间有固定关系的运动。依外界因素的不同,向性运动主要包括向光性、向重力性、向肥性、向化性和向触性和向水性等。所以植物向光生长的特性属于植物的向性运动。
(2)根具有向地性,芽具有背地性(或具有向光性)。因此两粒萌发的蚕豆种子按图2位置摆放,则A、B、C、D4个结构能大致保持原来生长方向的是A、B。
(3)单侧光照射会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背光侧含有的生长素多,生长快,向光侧含有的生长素少,生长慢;因此茎在单侧光照射下会弯向光源生长。
【点睛】
本题的知识点是植物的向性运动,对于向性运动概念的了解是解题的关键。
18.胰岛素 糖尿
【分析】
胰岛素是由胰岛分泌的。它的主要作用是调节糖的代谢,具体说,它能促进血糖合成糖元,加速血糖分解,从而降低血糖浓度。
【详解】
胰岛素是由胰岛分泌的,胰岛素的主要功能是调节糖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等,如促进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合成糖元,加速血糖的分解等。早上6:00,中午12:00,下午18:00正是吃早餐、午餐、晚餐的时间,由于饭后1小时内大量的葡萄糖被小肠吸收进入血液,从而使得血液中葡萄糖的含量大量增加,于是胰岛素的含量就会增加来分解葡萄糖,1小时后,由于胰岛素分解葡萄糖,使得血液中葡萄糖的含量逐渐降低,胰岛素的分泌也就逐渐减少。胰岛素分泌不足易患糖尿病。
【点睛】
胰岛素的作用是考查的重点,多以选择题或是材料题的形式出现,难度一般。
19.小腿突然向上跳起 脊髓 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驾驶员看到红灯刹车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分析】
反射弧是指完成反射的神经结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的组成: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抠、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
【详解】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一个同学坐在椅子上,卷起一条裤腿,露出膝盖,让它自然地搭在另一条腿上。另一个同学用手或带橡皮头的小槌轻轻地叩击膝盖下面的韧带。观察到的现象是小腿突然向上跳起。
(2)膝跳反射的反射弧是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膝跳反射是生来就有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属于非条件反射。
(3)膝跳反射是生来就有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属于非条件反射。驾驶员看到红灯刹车这一反射受到大脑皮层的控制,属于条件反射。
【点睛】
考查了对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的理解认识,重点知识,一般为选择、填空、解答题,结合反射弧的模式图出题。
20.B 反射弧 非条件 ACBD
【分析】
条件反射指在一定条件下,外界刺激与有机体反应之间建立起来的暂时神经联系。后天形成,有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两种形式。非条件反射是条件反射形成的基础。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详解】
(1)A.由图可知,图一的细胞是神经元,故A正确。
BC.神经元是由细胞体和突起构成,细胞体中有细胞核,故B错误,C正确。
D.神经元主要是用来接受外界刺激,并产生和传导兴奋,故D正确。
(2)①参与完成反射的结构是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②吃食分泌唾液,属于非条件反射,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参与完成。
③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完成的,即摇铃喂食,并经过多次强化后,只摇铃也能分泌唾液,即ACBD。
【点睛】
掌握反射的类型是本题解题关键。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