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和水的溶液 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生物体内水含量最高的是( )
A.水母 B.仙人掌 C.干种子 D.人体
2.2020年冬季,永嘉楠溪江发生断流现象,主要是由图中水循环中哪些环节不足引起的( )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3.关于电解水的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正极产生的气体能燃烧,负极产生的气体也能燃烧
B.正极和负极产生的气体都是水蒸气
C.负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
D.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4.如图为验证水的组成的实验装置,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正极(阳极)和负极(阴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2:1
B.负极(阴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C.水通直流电会产生氢气和氧气
D.水是由氢气和氧气构成的
5.将一个实心球分别放入水和盐水中,如图所示,实心球受到的浮力分别用F1 ,F2表示,比较浮力的大小,应为( )
A.F1< F2 B.F1> F2 C.F1=F2 D.无法判别
6.陪伴了诸暨人整整 26 年的茅渚埠桥已拆除并开始重建。大桥修建时,往往要向江中沉放大量的施工构件。如图甲所示,假设一正方体构件从江面被匀速吊入江水中,在沉入过程中,其下表面到水面的距离 h逐渐增大,构件所受浮力 F1、钢绳拉力 F2随 h 的变化如图乙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构件的边长为4m
B.构件密度为3×103kg/m3
C.浮力F1随h变化的图线是图乙中的①图线
D.当构件的下表面距江面4m深时,构件上表面受到江水的压强为4×104Pa
7.如图,台秤的托盘上一个装有水的烧杯,一个不吸水的木块下面用细线悬挂一个实心铁球,木块仍浮在水面上。下列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木块的重力等于木块所受的浮力
B.铁球的重力一定大于木块的重力
C.剪断细线前后,台秤示数不变
D.剪断细线前后,容器底部所受水的压强不变
8.如图是“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几个实验情景。实验甲、丙和丁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为4.0N、2.8N和2.5N。若盐水的密度为1.2×103kg/m3,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物体A的密度为3.2×103kg/m3
B.实验乙中,物体A受到的拉力为1.0N
C.实验丙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比乙中小0.5N
D.实验丁中,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力大于0.3N
9.下列关于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说法:①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液体;②溶液是纯净物,而浊液是混合物;③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溶液静置多久都不分层;④泥浆水是乳浊液,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③ D.②③④
10.早上起来,妈妈为小明准备了丰盛的早餐,一杯牛奶,一个鸡蛋和几片面包,她吃着吃着想起了老师曾说过牛奶属于( )
A.溶液 B.乳浊液 C.悬浊液 D.纯净物
11.在蒸馏水中加入NaOH颗粒,不断搅拌,用温度传感器记录溶解过程的温度变化如图。a、c两点观察到溶液中有固体存在,b点固体完全消失。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NaOH固体溶于水是放热过程 B.a、c两点时,NaOH的溶解度相同
C.b点时,该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D.c点时的溶剂质量等于a点时的溶剂质量
12.下列是小科同学在完成溶液配制实验中的部分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A.取固体 B.称质量
C.量液体 D.溶解
13.20℃时,将20克的食盐加入到50克水中,充分溶解后静置,观察到如图现象。以下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静置后的溶液是饱和溶液 B.形成的溶液质量为70克
C.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D.食盐是溶质,水是溶剂
14.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1℃时甲的饱和溶液,升温至a2℃时仍是饱和溶液
B.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相同温度下,甲的溶解度一定大于乙的溶解度
D.分别将甲、乙的饱和溶液从a2℃降至a1℃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15.甲和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40℃时,使甲的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可用加热升温、冷却降温和蒸发溶剂三种方法
C.20℃时,向50g溶剂中加入的乙固体并充分溶解,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约为28.6%
D.将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分别从40℃降温至10℃,甲析出晶体的质量大
16.下列几个步骤可将河水转化为饮用水:①化学沉降(用明矾)②消毒杀菌(用漂白粉)③自然沉降④加热煮沸。以上处理过程最合理的顺序是( )
A.③②①④ B.③①②④ C.③①④② D.①③②④
二、简答题
17.小明同学对一个金属块进行了两次测量:第一次如图甲所示,用细线系住金属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2.7N。第二次如图乙所示,让金属块浸没在盛水的杯子中,这时弹簧测力计的读书为1.7N。(g取10N/kg)
(1)求金属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2)求金属块的体积。
(3)通过进一步计算,结合下表所列的“某些金属的密度”,说明金属块是何种金属。
金属 金 铜 铁 铝
密度/×103kg/m3 19.3 8.9 7.9 2.7
18.秋季是流感高发的季节,预防流感方法之一就是用消毒液对空气消毒。二氧化氯消毒液,是国际上公认的新一代强力,广谱,安全,高效的消毒剂,已被世界卫生组织(HWHO)列为A1级安全消毒剂、二氧化氯消毒液能够迅速,彻底杀灭各种细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等)和病毒(肝炎病毒,流感病毒等)。学校决定放学后对全校教室、寝室全面消毒。校医观察到瓶上的标签如下表所示。求:
二氧化氯(ClO2)1000毫升
溶质的质量分数 80%
密度 1.2克/厘米3
相对分子质量 67.5
强腐蚀性,阴冷,密封储藏
(1)这1000毫升二氧化氯消毒液的质量是___________克,其中含溶质二氧化氯___________克。
(2)我校欲配制40千克质量分数为20%的稀二氧化氯消毒液用来消毒,需要这种二氧化氯消毒液多少千克___________?需要加水多少千克___________?
19.下表是硫酸溶液和氨水的密度与其溶质的质量分数对照表(20℃)试回答下列问题: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4 12 16 24 28
硫酸溶液的密度/g/mL 1.02 1.08 1.11 1.17 1.20
氨水的密度/g/mL 0.98 0.95 0.94 0.91 0.90
(1)20℃时,随着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大,硫酸溶液的密度逐渐___________(填增大、减不或不变)
(2)取100克12%的氨水溶液配制成3%的溶液,需要加水多少克?
三、探究题
20.小明对于浮力大小影响因素提出了如下四种猜想:
猜想一: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猜想二: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深度有关;
猜想三: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密度有关;猜想四: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形状有关。
为了验证以上猜想是否正确,小明选择了空塑料瓶、橡皮泥、烧杯、弹簧测力计、水、盐水等实验器材进行探究。他先选择装入部分橡皮泥的塑料瓶,转紧瓶盖后进行如下探究,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1)小明比较实验步骤d、e,可以确定猜想一是___________(填“正确”或“错误”)的。
(2)比较实验步骤___________,小明认为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深度无关。
(3)要验证猜想三是否正确,可以在塑料瓶中___________后再进行探究。
(4)为了验证猜想四,小明将橡皮泥捏成一团放入盛水的烧杯中,橡皮泥下沉至杯底;再将橡皮泥捏成碗状放入水中,它漂浮在水面上。
①通过分析可知,第一次橡皮泥受到的浮力__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第二次橡皮泥受到的浮力,所以物体受到的浮力与其形状有关。
②小红不同意小明得到的结论,她指出小明的实验过程中只关注了橡皮泥形状的改变,没有控制___________相同。
21.为了探究影响固体溶解性的因素,某同学设计了如下三组实验
因素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实验温度 20℃ 20℃ 20℃ 20℃ 80℃
加入溶剂种类 水 酒精 水 水 水
加入溶剂质量 20g 20g 10g 10g 10g
加入固体种类 硝酸钾 硝酸钾 硝酸钾 食盐 硝酸钾
加入固体质量 10g 10g 10g 10g 10g
溶解固体质量 6.2g 0g 3.1g 3.6g 10g
(1)分析上表,第一组实验研究的因素是___________;
(2)由上述实验可知,影响固体溶解性的因素是___________(填序号)
①温度 ②加入溶剂种类 ③加入溶剂质量 ④加入固体种类 ⑤加入固体质量
(3)若要研究固体的溶解性与固体的种类有关,可以选择第___________组实验进行比较。由实验可知,20℃时食盐的溶解性___________(填“>”“﹦”“<”)硝酸钾的溶解性。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分析】
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离不开水。
【详解】
水母体内水的含量高达97%,是含水量最多的生物,故A符合题意。
故选A。
2.B
【分析】
【详解】
根据图示可以看出,①代表的是蒸发,②代表的是水汽输送,④代表的是蒸发;③代表的是降水。因为②水汽输送和③降水不足,因此导致永嘉楠溪江发生断流现象。
故选B。
3.C
【详解】
A、电解水时,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少是氧气,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的气体体积多是氢气,正极产生的气体能支持燃烧,负极产生的气体能燃烧,故选项说法错误。
B、正极和负极产生的气体分别是氧气、氢气,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电解水时,负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故选项说法正确。
D、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和氧气分别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4.C
【详解】
A、电解水实验中,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为1:2,故A错误。
B、负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氢气没有助燃性,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B错误。
C、水通直流电产生氢气和氧气,故C正确。
D、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故D错误。
故选C。
5.A
【详解】
因为实心球分别在水和盐水中浸没,则V排相等,
因为
ρ水<ρ盐水
根据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
F1=ρ水gV排、F2=ρ盐水gV排
所以
F1< F2
故选A。
6.B
【分析】
(1)当构件完全淹没时的高度则为构件的边长;
(2)利用体积公式求出其体积,根据图中可知构件完全浸没时的拉力,此时构件受到的浮力、重力以及拉力的关系为F浮=G-F2 ,然后将密度和体积代入可得ρ水gV排=ρgV-F2,将已知数据代入即可求出构件的密度。
(3)先分析构件下沉过程中,排开水的体积变大,因此构件受到的浮力变大,当构件排开水的体积不变时,构件受到的浮力也不再改变;
(4)利用p=ρ水gh即可求出底部受到江水的压强。
【详解】
A.从乙图中可以看出,当构件完全淹没时的高度为2m,则构件边长为2m,故A错误。
B.构件体积
V=2m×2m×2m=8m3
构件完全淹没时,V排=V=8m3,F2=1.6×105N,则有
F浮=G F2
ρ水gV排=ρgV F2
代入数值可得
1×103kg/m3×10N/kg×8m3=ρ×10N/kg×8m3 1.6×105N
则ρ=3×103kg/m3,故B正确。
C.由图可知,构件在浸入水中的过程是排开的水的体积变大,所以浮力逐渐变大;当构件浸没后排开水的体积不变,所以浮力不变,因此浮力F1随h变化的图线是图乙中的②,故C错误。
D.当h=3m时,构件底部受到江水的压强
p=ρ水gh=1×103kg/m3×10N/kg×3m=3×104Pa
故D错误。
故选B。
7.C
【详解】
A.因木块和铁块整体漂浮,受到的浮力等于自身的重力,且铁块受到的浮力小于自身的重力,所以木块受到的浮力大于自身的重力,故A错误。
B.不知铁球和木块体积的大小关系,无法比较重力的大小,故B错误。
C.以烧杯、水、木块、铁球作为整体为研究对象,剪断细线前托盘受到的压力等于烧杯、水、木块、铁球的重力之和;剪断细线后,托盘受到的压力不变,所以剪断细线前后,托盘受到的压力不变,故C正确。
D.剪断细线后,木块将上浮一些,所以液面下降,由可知:容器底部所受压强将变小,故D错误。
故选C。
8.D
【详解】
A.实验甲、丙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为4.0N、2.8N,物体A受到的浮力
F浮=G-F拉=4.0N-2.8N=1.2N
物体A全部浸没,所以V排等于VA,则
VA=V排==1×10-4m3
物体A的密度
故A错误。
B.物体A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F浮水=ρ水gV排=1×103kg/m3×10N/kg×1×10-4m3=1N
在乙中物体A受到的拉力
F=G-F浮水=4N-1N=3N
故B错误。
C.在实验丙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F丙拉=2.8N
在乙中物体A受到的拉力
F=3N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比乙中小
3N-2.8N=0.2N
故C错误。
D.由图甲、丙可知
F浮盐水=G-F丙拉=4N-2.8N=1.2N
实验丁中物体A对烧杯底部的压力等于支持力
F支=G-F浮-F丁拉=4N-1.2N-2.5N=0.3N
容器底部也受到盐水对它的压力,故压力大于0.3N,故D正确。
故选D。
9.C
【详解】
①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例如硫酸铜溶液呈蓝色,故①错;
②溶液、浊液都属于混合物,故②错;
③溶液具有均一稳定的特征,因此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溶液静置多久都不分层,故③正确;
④泥浆水中有不溶于水的固体小颗粒,属于悬浊液,故④错。
故选C。
10.B
【详解】
A.牛奶是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不属于溶液。
B.牛奶是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属于乳浊液。
C.牛奶中被分散的物质是液态的,属于乳浊液而不是悬浊液。
D.牛奶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而不是纯净物。
故选B。
11.C
【详解】
A、由曲线可知,加入氢氧化钠搅拌,温度升高,说明NaOH固体溶于水是放热过程,选项正确。
B、a、c两点温度相同,在同一溶剂中相同温度下,氢氧化钠溶解度相同,选项正确。
C、b点固体完全消失,无法判断溶液是否饱和,选项错误。
D、a、c两点温度相同,溶解度相同,溶解的氢氧化钠固体质量相等,溶剂质量也相等,选项正确。
故选C。
12.D
【详解】
A、在取用氯化钠时,应将瓶塞倒放在桌面上,图中瓶塞没有倒放,所示操作错误。
B、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胶头滴管不能放入量筒中,应该悬空放置在量筒正上方,操作错误。
D、溶解时应在烧杯中进行,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D。
13.B
【详解】
A、溶液中有食盐未溶解,所以该溶液是饱和溶液,故A正确。
B、20g的盐未完全溶解,所以形成的溶液质量小于70g,故B错误。
C、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故C正确。
D、盐水中食盐是溶质,水是溶剂,故D正确。
故选B。
14.D
【详解】
A、根据溶解度曲线,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a1℃时甲的饱和溶液,升温至a2℃时成为不饱和溶液,错误。
B、根据溶解度曲线,乙的溶解度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然后又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错误。
C、根据溶解度曲线,0~a1℃,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而在a1~a2℃,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错误。
D、根据溶解度曲线,在a1℃、a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相等,故分别将甲、乙的饱和溶液从a2℃将至a1℃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正确。
故选D。
15.B
【详解】
A、依据溶解度曲线可知,甲物质的溶解度在0℃~40℃时,随温度升高而增大,40℃时达到最大值,40℃以后随温度升高而降低,选项说法不正确;
B、因为甲物质的溶解度在0℃~40℃时随温度升高而增大,40℃时达到最大值,40℃以后随温度升高而降低,40℃时,使甲的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可用加热升温、冷却降温和蒸发溶剂三种方法,选项说法正确;
C、20℃时,乙物质的溶解度为36g ,50g水中最多溶解18g乙物质,所得溶液为饱和溶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约为×100%≈26.5%,选项说法不正确;
D、甲物质的溶解度在0℃~40℃时,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也增大,但变化不明显,如果将相同质量的甲、乙两饱和溶液分别从40℃降温至10℃ ,甲析出晶体的质量大,但题中没有指明溶液的质量,无法判断析出质量的多少,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B。
16.B
【详解】
③自然沉降,此操作只是把固体颗粒沉降而并未进行彻底分离,在此净化过程中应是最初的阶段;
①化学沉降(用明矾),可除去水中沉降下来的小固体颗粒,因此应排在沉降后;
②消毒杀菌(用漂白粉),使用漂白粉在水中生成氯气杀死水中病菌,此时水中含有少量氯气不能直接饮用,在此过程中不能为最后的净化操作;
④加热煮沸,通过加热煮沸,可使水中氯气挥发,并进一步杀菌,经过此步净化后的水达到了饮用标准,为此净化过程的最后步骤。
故选B。
17.(l)金属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1N;(2)金属块的体积为1×10﹣4m3;(3)该金属块是铝。
【详解】
(1)金属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F浮=G﹣F示=2.7N﹣1.7N=1N
(2)因为金属块浸没水中,所以
(3)物体的重力
G=mg=ρVg
所以所以物体的密度
查某些金属的密度表可知:此金属块是铝。
18.1200 960 10 30
【详解】
(1)二氧化氯消毒液的质量:m=ρV=1.2g/cm3×1000cm3=1200g;
其中含有溶质二氧化氯的质量:1200g×80%=960g。
(2)需要这种消毒液的质量为x,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可得
40kg×20%=80%x
解得:x=10kg。
需要加水的质量:40kg-10kg=30kg。
19.(1)由硫酸溶液和氨水的密度与其溶质的质量分数对照表,20℃时,随着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大,硫酸溶液的密度逐渐增大。
(2)设要加水的质量为x,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100g×12%=(100g+x)×3%
x=300g
故需要加水300g。
【详解】
解析见答案。
20.正确 c、d 橡皮泥 小于 排开液体体积
【详解】
(1)根据d、e步骤,同一物体分别浸没在水和盐水中,弹簧测力计示数不同,则说明物体所受浮力不同,则说明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故猜想一正确。
(2)根据c、d的两图,物体浸入液体深度相同,弹簧测力计示数相同,根据c、d的结果可知,浮力相同,由此可得浮力和物体浸入液体深度无关。
(3)要验证猜想三是否正确,即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密度有关,根据控制变量法要改变物体的密度,在物体体积不变时,在塑料瓶中添加一些橡皮泥可以改变塑料瓶整体的密度。
(4)①第一次橡皮泥沉底,浮力小于重力;第二次橡皮泥漂浮,浮力等于重力,在此过程中,橡皮泥重力不变,则第一次橡皮泥受到的浮力小于第二次橡皮泥受到的浮力。
②错误原因就是没有利用控制变量法,即没有控制物体都要排开相同体积的液体。
21.溶剂种类 ①②④ 二 >
【详解】
(1)比较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知道在第一组实验中只有溶剂不同,其它条件都是相同的,所以第一组实验研究的因素是溶剂种类。
(2)根据(1)的解答可以知道第一组实验研究的因素是溶剂种类对固体溶解性的影响,而第二组只有溶质的种类不同,从而溶解的质量不同,所以第二组研究的是溶质的种类对固体溶解性的影响的,比较第二组和第三组的数据可以知道,在不同的温度下相等质量的水溶解的硝酸钾的质量不同,所以可以得出温度也可以影响固体物质的溶剂能力,分析题中所给的选项可以知道,该实验研究影响固体溶解性的因素是温度、溶剂种类和固体物质的种类即:①②④。
(3)若要研究固体的溶解性与固体的种类有关,则应选择固体种类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所以第二组实验进行比较。20℃时,在10g水中,溶解食盐3.6g,溶解硝酸钾3.1g,所以20℃时食盐的溶解性>硝酸钾的溶解性。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