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8.1《梦游天姥吟留别》课件(共3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8.1《梦游天姥吟留别》课件(共3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5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0-30 19:25: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5张PPT)
《春日忆李白》唐·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课堂拓展
写李白的诗歌
《赠李白》唐·杜甫
秋来相顾尚飘蓬,
未就丹砂愧葛洪。
痛饮狂歌空度日,
飞扬跋扈为谁雄。
《李白墓》唐·白居易
采石江边李白坟,绕田无限草连云。
可怜荒垄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
但是诗人多薄命,就中沦落不过君。
《天末怀李白》唐·杜甫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唐代:李白《行路难》: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唐代:白居易《琵琶行》: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唐代:李商隐《锦瑟》: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唐代:李商隐《端居》: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唐代:杜牧《遣怀》: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唐代:韦庄《台城》: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唐代:张九龄《望月怀远》: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五代:李煜《浪淘沙》: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宋代:苏轼《江城子》: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宋代:苏轼《念奴娇》: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宋代:范仲淹《苏幕遮》: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头脑风暴
请说说带“梦”的诗句:
宋代: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宋代:秦观《鹊桥仙》: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宋代:岳飞《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
宋代:朱熹《劝学诗》: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元代:徐再思《水仙子》: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
教学目标
1.会读会写“姥、瀛、语、台、剡、著、渌、屐、暝、殷、雨、澹、訇、冥、霓、鸾、悸、嗟、觉、渚等字的音形。
2.会解释“信、语、或、横、拔、掩、倾、因、尚、著、暝、殷、栗、惊、巅、雨、澹澹、列、扉、中、悸、恍、嗟、觉、且、须、安、事”等词语的意思。
3.能结合对诗歌的理解读准诗歌的节奏。
4.能根据文章内容和行文思路画出诗文的思维导图。
5.能够结合作者生平经历及诗歌写作背景,领悟并说出文中“天姥山、仙境、烟霞”等意象的深层含义。
6.能联系作者身份、生平经历、性格特征等相关信息,并结合诗文中的具体描写分析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感悟其思想感情,加深对社会人生的理解。
李白名片
姓名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素有“诗仙”之称。
简历
风格
评价
25岁始在各地漫游,结交名流,希望由布衣一跃而为卿相,实现“济苍生”“安社稷”的抱负。较广泛地接触现实,认识到朝廷的腐败、官僚贵族的奢侈腐朽,写出不少抨击黑暗现实的诗篇。
感情热烈,性格豪爽,想象丰富,语言清新自然,较多地运用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借助非现实的幻想来表现激情。
继屈原之后,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题解:
《梦游天姥吟留别》
梦游:说明内容的虚实。
天姥:所梦内容。
吟:古诗体式,
多有悲愁慨叹之意,形式活泼,不拘一格,主要表现在诗句节奏的多变。也由诗人情绪决定。
留别:说明本诗写作目的。
另名《别东鲁诸公》或《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
写作背景简介 
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由于道士吴筠的推荐,李白奉诏来到京城长安。他本想能够施展才能,有所作为, 但玄宗只把他看作词臣,并不重用。李白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又因醉中命宠臣高力士脱靴,得罪京城权贵,受到排挤,使他只居住了一年多便被“赐金放还”。“由布衣而卿相”的梦幻就此破灭。离开长安后,与杜甫、高适游山东,在兖(Yǎn)州话别,准备南游吴越,临行作本诗,借以表白心情。本篇作于李白在长安受排挤出京第二年,借梦游,表示自己对现实的不满和反抗.
资料链接
东海仙山——瀛洲
瀛洲,是虚构的仙境之地。最早见于《列子》。
传说海上有五山:岱舆、员峤、方壶、瀛洲、蓬莱。据《列子 汤问》:“其山高下周旋三万里,其顶平处九千里。山之中间相去七万里,以为邻居焉。其上台观皆金玉,其上禽兽皆纯缟……所居之人皆仙圣之种;一日一夕飞相往来者,不可数焉。而五山之根无所连箸,常随潮波上下往还……”后来岱舆、员峤二山漂流到北极,沉到大海中,只剩下方壶(方丈)、瀛洲、蓬莱三山了。
传说瀛洲在会稽海外70 万里的地方,方圆4000 里,上有神芝仙草。有高千丈的玉石山,山中有泉水,泉水像酒一样,味道甘甜,喝几升就会醉,可以使人长生不老。瀛洲上有仙人,那里的风俗类似吴地,地理风貌则和中原很像。
谢公其人
谢灵运(385— 433),南朝宋诗人,中国文学史上山水诗派的创始人。他博览群书,才能出众,然而仕途多舛,最后只得寄情山水。当时,江南特别是剡东一带的自然山水风光深深吸引了他,于是他“出郭游行,或一日百六七十里,经旬不归”“以文章赏会,共为山泽之游,时人谓之四友”“寻山陟岭,必造幽峻,岩嶂千重,莫不备尽”,开始游历山水的生活。
“暝投剡中宿,明登天姥岑。”谢灵运的两句诗点出了自己的行程:早晨从居住地出发,急匆匆地赶一天的路程,晚上宿在剡中,第二天一早登天姥岑。为了方便爬山,他特制一种前后齿可装卸的木屐。上山去其前齿,下山则去其后齿。因称这种特制的木屐为“谢公屐”,亦称“灵运屐”,省称“谢屐”。
读课文: 读对字音 读准节奏 理解意思
海客 谈 瀛洲,烟涛 微茫 信 难求;
越人 语 天姥,云霞 明灭 或 可睹。
天姥 连天 向天 横,势拔 五岳 掩 赤城。
天台 四万 八千 丈,对此 欲倒 东南 倾。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
/
/
/
/
/
/
 
 
 
/
/
/
/
 
 
/
 
/
/
/
/
/
/
/
 
/
/
/
yíng


tāi
yǐn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我欲 因之 梦 吴越,一夜 飞度 镜湖 月。
湖月 照 我影,送我 至 剡溪。
谢公 宿处 今 尚在,渌水 荡漾 清猿 啼。
脚著 谢公 屐,身登 青云 梯。
半壁 见 海日,空中 闻 天鸡。
千岩 万转 路 不定,迷花 倚石 忽已 暝。
熊咆 龙吟 殷 岩泉,栗 深林兮 惊 层巅。
云 青青兮 欲雨,水 澹澹兮 生烟。
列缺 霹雳,丘峦 崩摧。
洞天 石扉,訇然 中开。
青冥 浩荡 不见 底,日月 照耀 金银 台。
霓 为衣兮 风 为马,云之君兮 纷纷 而来下。
虎 鼓瑟兮 鸾 回车,仙之人兮 列 如麻。
 
/
/
/
/
/
 
/
/
/
/
 
 

忽 魂悸 以魄动,恍 惊起 而长嗟。
惟 觉时之 枕席,失 向来之 烟霞。
/
/
/
/
/
/
 
 
/
/
dàn
hōng
míng
jiào
míng
luán

huǎng

shàn
zhuó

读课文: 读对字音 读准节奏 理解意思
世间 行乐 亦 如此,古来 万事 东流 水。
别君 去兮 何时 还?且放 白鹿 青崖 间,须行 即骑 访 名山。
安能 摧眉 折腰 事 权贵,使我 不得 开心颜?
 
/
/
/
/
/
/
/
/
/
/
/
/
/
/
/
/
 
 
 
/
/
/
/
/
 
 
点拨
这首诗多次换韵,所押的韵有“ou”“u”“enɡ”“üe”“i”“inɡ”“ɑn”“ɑi”“ɑ”等。
读课文: 读对字音 读准节奏 理解意思
海客谈瀛洲,
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
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
势拔五岳 掩 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
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度镜湖 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
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
且放白鹿青崖 间,
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信:实在。求:寻访。
或:有时。睹:看见。
语:谈论。 横,遮断 。
拔:超出。
因,依据。尚:还。渌:清澈。清:凄清。暝:昏暗。殷:震动。栗、惊:使动用法。“使……战栗,使……震惊”
雨:下雨。 澹澹:水波微微荡漾的样子。
列:通“裂” ,”列缺“即闪电。中:从中,名词作状语。悸:因惊惧而心跳。恍:猛然惊醒的样子。觉:睡醒。向:先前。
且:暂且。
须:等到。
安:怎能
事:为……做事,侍候
使:让
读课文: 读对字音 读准节奏 理解意思
读课文: 整体感知 想象画面 理清思路
海客谈瀛洲,
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
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
势拔五岳 掩 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
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度镜湖 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
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
且放白鹿青崖 间,
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天姥山高大神秘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梦游之后的感悟
因语而梦—因梦而悟—因悟而别
梦游过程
梦游原因
梦游感悟
梦境
性格傲岸,不事权贵
入梦之因
出梦之叹
梦度镜湖
梦游山景
梦入仙境
梦醒长嗟
高大脱俗
安 能
摧眉折腰
游记的一般结构思路:开头交代游玩的缘由,时间,地点,人物,概述向往的心情或者点出写作对象的总体特点;正文部分叙述游历经过,描述沿途景物;结尾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小说则需要有人物、环境、故事情节。故事情节又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
读课文: 整体感知 想象画面 理清思路
梦游天姥吟留别
梦游原因第1段
梦游感悟
第3段
天姥山巍峨神秘
古来万事东流水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整体
思路
具体内容
梦游经过第2段
因语而梦——因梦而悟——因悟而别
开端 到达
发展 游山
高潮 遇仙
结局 梦醒
整体感觉如何?
开心愉悦,但隐隐感觉还有点其他说不出的东西。



魂飞剡溪
着屐登山
洞天仙境
魂归枕席
凄清幽静
壮美雄奇
神奇壮丽
和睦陆离
憎恨现实
苦闷惆怅




留别
现实
梦境
现实
梦游天姥吟留别
入梦缘由:
梦中见闻:
梦后感慨
特点:雄峻巍峨
手法:夸张、衬托
浪漫主义笔调
进步性
局限性
艺术特色:
1、全诗运用对比手法,从现实(浑浊、冷酷)到梦境(美妙、欢乐),又回到现实。
2、大胆的夸张,丰富的想象。
3、语言精炼清新,长短句式参差多变,四言、五言、六言、九言交错运用、节奏有缓有急,富有音乐美,具有极强的表现力。
主题归纳
《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诗人借游仙诗的形式,托梦言志,通过梦幻中的美好仙境与黑暗现实的对比,表明了自己蔑视权贵、傲岸不屈、与宫廷生活决裂的态度,表达了追求个性自由的思想感情。
深入探究
1.诗人为什么花如此多的笔墨来描写梦境?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
梦中仙境象征诗人追求的理想境界。写仙境的美妙是为了反衬现实的丑恶。写自己对神仙世界的向往正是为了表明对黑暗现实的厌恶。也就是说,诗歌的前后是一致的,都是在写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只是诗歌的前半部分用梦的形式曲折地表达出来,而后半部分诗人则是直抒胸臆,直接唱出:“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2.《梦游天姥吟留别》富于浪漫主义色彩,这种浪漫主义色彩在诗中是如何体现的?
①丰富的想象。诗人生动地描写了想象中的天姥山惊险奇丽的景象。写熊咆龙吟,写雷电霹雳,写空中楼阁,写霓衣风马……写得活灵活现,令人惊心动魄。诗人用想象世界的美好反衬现实世界的丑恶,用自己在想象世界中的游历表示自己不肯与现实中的权贵们沆瀣一气。
②夸张的手法。诗人大胆地运用夸张手法来写想象中的事物,塑造想象中的形象。在夸张的描写中,融会着诗人的感情。例如,对天姥山横空出世的形象的描写,正蕴含着诗人对天姥山的景仰和向往之情。
3.这首诗有两层结构,试作分析。
①表层结构,就是记叙一个梦,一个游天姥山的梦。诗人并没有到过天姥山,所有关于天姥山的描述都是一种虚拟和想象。
②深层结构,则是隐喻了自己的一段生活经历,就是他入朝为官的生活经历。这是对自己从年轻时代就树立的“愿为辅弼”的政治理想幻灭的一个概括。
4.“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是全诗的诗眼,对其表达的思想,看法不一,有人认为是消极避世、向往自由,有人认为是蔑视权贵、讥讽现实。请结合诗人经历本诗内容加以分析。
李白虽消极避世,却又不像陶渊明式的完全置身于世外;他讥讽现实,却又不像屈原那般愤世嫉俗。总的来说,李白的思想集“儒、道、侠”于一体,既有儒家的积极用世,又有道家的消极避世,还有侠客的仗剑豪情,但他追求个性自由、蔑视权贵的精神是显而易见的。李白在被权贵排挤压制后,看透了朝廷及官场的黑暗,他意识到自身的个性难与权贵为伍,更不愿过摧眉折腰、阿谀逢迎的奴性生活,因此他高呼“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绝尘而去,浪迹名山大川之间,活出自己率性、自由的人生风采。
5.本诗构思奇特,想象丰富,试结合具体课文进行分析。
①构思奇特。全诗以游仙为构思的出发点,借天姥山的高峻和有关传说,虚构出一个与黑暗的现实社会形成鲜明对照的神仙世界,以此表达诗人对自由、光明的渴望与追求,同时也写出他不满现实、不趋炎附势、蔑视权贵的反抗精神。
②想象丰富。诗人生动地描写了想象中的天姥山惊险奇丽的景象。写熊咆龙吟,写列缺霹雳,写金银宫阙,写霓衣风马……写得活灵活现,令人惊心动魄。诗人用想象世界的美好反衬现实世界的丑恶,用自己在想象世界中的游历表示不肯与现实中的权贵们沆瀣一气。
③夸张手法。诗人大胆地运用夸张来写想象中的事物,塑造想象中的形象。在夸张的描写中,融会着诗人的感情。例如,对天姥山横空出世的形象的描写,正蕴含着诗人对天姥山的景仰和向往之情。
④语言形式灵活多样。这首诗的语言,有时活泼流畅,有时排比铺陈,气势奔放、挥洒自如,与梦幻的内容自然融合在一起,创造出一种自然纯朴而又清新飘逸的独特风格。随着感情的发展变化,诗的几个部分语言的色彩、风格也有明显的不同,但都统一在诗人创作的个性特点即诗人的艺术构思之中,积极地适应了主题思想表达的需要。
入梦之由
梦游历程
目睹仙境
梦醒神伤
临别寄语
背诵指引
(8句)
(16句)
(10句)
(4句)
(7句)
  如何鉴赏古诗
时代
作者
诗歌
怎么写的
艺术风格
政治经济
军事文化
诗眼
思想性格
生平经历
写了什么
为什么写
典故
意象
任何事情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脱离了情境,诗歌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时代是作者思想形成的土壤,性格是诗歌个性化特色基础。
了解诗歌类别:游仙诗的相关知识
1.定义:游仙诗是道教诗词的一种体式,就其本义而言,是指企慕神仙生活或游历仙境的诗。
2.一般内容:
一是求仙长生、高蹈轻举、服食采药等;
二是借游仙表达愤世嫉俗之情、遗世之志。
3.艺术手法:想象奇特,善于运用夸张、拟人、象征等多种修辞手法;善用神仙典故,具备浪漫色彩
三、弥漫着飘逸、超脱的仙心。
四、拥有自然天成的诗性语言
李白写景诗歌的特征
1、具有超凡的想象力《梦游天姥吟留别》
2、与众不同的夸张《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蜀道难》《将进酒》
3、强烈的自我表现主观色彩
政治失意: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行路难》其二)
不满现实: 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登太白峰》)
遇赦返景: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不被重用: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一、富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
二、充满雄奇壮美的色彩和磅礴的气势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蜀国曾闻子规鸟,
宣城还见杜鹃花。
一叫一回肠一断,
三春三月忆三巴。
作业
鉴赏李白另两首留别诗,体会其特点。
1、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金陵酒肆留别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