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戊戌变法 同步练习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 戊戌变法 同步练习卷(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0-31 20:50: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1年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2.3 戊戌变法》同步练习卷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后,群情激愤。正在参加会试的康有为、梁启超等,联合各省参加会试的举人,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材料叙述的是中国近代历史上著名的(  )
A.虎门销烟 B.公车上书 C.洋务运动 D.义和团运动
2.唐德刚在《从晚清到民国》中指出,“康有为是近代中国‘现代化运动’这场‘接力赛’中,第一个‘接棒’跑其‘第二段’的短跑健将”。康有为在“第二段”的主要活动是(  )
A.查禁鸦片,虎门销烟 B.力陈变法,推行维新
C.组织北伐,推翻军阀 D.宣传科学,批判礼教
3.他积极宣传维新变法,指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他是(  )
A.邓世昌 B.梁启超 C.孙中山 D.陈独秀
4.在中国被日本打败举国同仇敌忾之时,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冒着千夫所指、身败名裂的风险,冷静地提醒人们要看到敌人的长处,进而提出向仇敌学习。他们的意图是(  )
A.吸取经验进行革命 B.仿效日本变法强国
C.维新变法推翻清朝 D.学习西方抵御侵略
5.有学者认为:甲午中日战争“以清政府惨败而宣告结束。于是,(中国)近代化的新陈代谢过程骤然加快。”材料中的“加快”主要表现在(  )
A.开始引进西方的工业文明
B.开始制度变革的尝试
C.大力倡导实业救国
D.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
6.1895﹣1898年,梁启超主笔的《时务报》在15个省和国外设有分销处67所,销量过万。这表明(  )
A.维新思想广泛传播 B.三民主义思潮兴起
C.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D.文学革命应运而生
7.1895﹣1898年,中国民间新增报刊约六十家,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报刊(见如表),主要传播的思想主张是(  )
主笔(创办人) 报刊名称
梁启超 《时务报》
严复 《国闻报》
康有为 《强学报》
A.自强、求富 B.三民主义 C.民主、科学 D.变法图强
8.1898年7月,京师大学堂在北京创办,一开始以“广育人才,讲求时务”为宗旨,设有农学、工学、医学等十科,辛亥革命后改称为北京大学。据此推断,京师大学堂应创办于(  )
A.百日维新时期 B.辛亥革命时期
C.新文化运动时期 D.国民政府时期
9.《戊戌政变记》记载“人人封章,得直达于上。举国鼓舞欢蹈,争求上书,民间疾苦,悉达天听。每日每署封章皆数十,上鸡鸣而起,日哺乃罢,览阅奏章,犹不能尽”。上述现象的出现是由于戊戌变法(  )
A.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B.废除八股,改试策论
C.裁撤政府冗官冗员 D.广育人才,讲求时务
10.对以下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①维新派在北京组织强学会,在上海创办《时务报》
②戊戌变法作为一场政治运动失败了,但是作为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其作用远不是政变所能剿洗干净的。
A.①属于历史结论
B.①说明戊戌变法废除了旧制度
C.②属于历史史实
D.②肯定了戊戌变法的历史作用
11.1898年,康有为40岁,梁启超25岁。变革前,两人都没有出过国,对西方文化和制度的了解只局限于表面,而且对于西方的认识,也只是局限于所读的传教士的出版物和对香港及上海的殖民管理中的见闻。这说明(  )
A.西方列强支持维新变法
B.慈禧太后控制着政治和军事事务
C.维新派缺乏经验
D.顾固派反对变法
12.如图漫画名为《那就是你的变法》,画中,一位老妇人右手拿着写有“变法”字样的条幅,左手用力揪住一个男孩的耳朵大声训斥,似乎在说,这就是你要搞的变法?与这幅漫画创作直接相关的是(  )
A.洋务运动的破产 B.《马关条约》的签订
C.戊戌变法的失败 D.武昌起义的胜利
13.“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以谭嗣同为代表的“戊戌六君子”被捕遇害,缘于他们参与了(  )
A.百日维新 B.义和团运动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14.近代某报刊曾报道:“闻近月以来,凡都中士大夫有谈及西学新法者,同僚之中均闻而却避。盖恐人指之为康党,以致罹于法网。故自同文馆以外,竞无人再敢言声光化电之学,念爱皮西提之音。”这一社会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洋务运动的失败 B.民族矛盾的尖锐
C.顽固势力的反扑 D.民众的盲目排外
15.戊戌变法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由传统走向近代的系统方案,倡导博爱、平等、自由、人权。这些思想观念并没有因变法失败而消失,相反更加深入人心,体现在变法(  )
A.对中国社会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B.推翻了以慈禧为首的顽固派的统治
C.使中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D.虽最终失败但挽救了中华民族危机
二、综合题
16.百年匆匆过,天地又戊戌,让我们回顾一下一百多年前的那场政治变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梁启超说:“我支那四千年之大梦唤醒,始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后始也。……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材料二:光绪帝按照康有为提出的办法,发布了一系列变法令,主要内容有:发展农工商业;训练新式陆海军;创办报刊;开放言论;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等。同时规定,今后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
﹣﹣摘自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中国历史》
材料三:康有为等人想以日本明治维新的要义为蓝图在中国变法,但是没有认识到日本与中国国情不同……只是从形式上学习,并没有掌握明治维新的真正“要义”。在不掌握权力的情况下,靠不停地向皇帝条陈奏折,由皇帝颁发诏书的方式来进行变法,结果失败了,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回顾戊戌,重温历史》
(1)材料一中梁启超认为导致中国人觉醒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变法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变法内容主要反映了哪一政治派别的愿望与要求?概括这次变法的内容涵盖哪些方面?名称是什么?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4)根据上述材料,总结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化的最大贡献是什么?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分析】本题考查公车上书。公车上书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解答】1895年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的消息传来,正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康有为和梁启超联合1300多名应试举人,上书光绪帝,反对议和,请求变法,历史上称之为“公车上书”,这次上书没有达到目的,但康有为、梁启超等为救亡图存掀起的维新变法运动就此拉开了序幕。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戊戌变法的领导人、内容、性质以及作用。
2.【分析】本题以唐德刚在《从晚清到民国》中的一段话为切入点,考查戊戌变法的相关知识。
【解答】由材料“康有为是近代中国‘现代化运动’这场‘接力赛’中,第一个‘接棒’跑其‘第二段’的短跑健将”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国近代化经历了学习西方器物、制度、文化三个阶段,其中康有为在“第二段”的主要活动是力陈变法,推行维新,试图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制,但最后失败了。
故选:B。
【点评】注意掌握中国近代化的历程及重大事件。
3.【分析】本题考查戊戌变法的相关知识,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
【解答】由材料“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可知,这出自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梁启超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人物。
故选:B。
【点评】注意对材料的解读,识记梁启超相关事迹。
4.【分析】本题以在中国被日本打败举国同仇敌忾之时,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冒着千夫所指、身败名裂的风险,冷静地提醒人们要看到敌人的长处,进而提出向仇敌学习为切入点,考查戊戌变法的相关知识。
【解答】据所学知,在中国被日本打败举国同仇敌忾之时,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冒着千夫所指、身败名裂的风险,冷静地提醒人们要看到敌人的长处,进而提出向仇敌学习。他们的意图是仿效日本变法强国,为此他们掀起了戊戌变法运动,试图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制。
故选:B。
【点评】注意对题目的解读,识记戊戌变法的相关知识。
5.【分析】本题考查戊戌变法的相关知识,理解材料“以清政府惨败而宣告结束。于是,(中国)近代化的新陈代谢过程骤然加快。”中的“加快”的主要表现。
【解答】依据所学知识,甲午中日战争的惨败刺激了清朝的统治者开始了维新变革,使中国由学习西方的器物转向了制度,开始制度变革的尝试。所以材料中的“加快”主要表现在开始制度变革的尝试。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注意区分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运动的不同的表现。
6.【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戊戌变法的知识点。题干关键信息“《时务报》在15个省和国外设有分销处67所,销量过万”。
【解答】据所学知,近代中国许多报纸、杂志在传播新思想、新知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896年8月9日在上海创刊。黄遵宪、汪康年、梁启超创办《时务报》。《时务报》主要宣传了维新思想。1897年10月26日,严复在天津创立《国闻报》,它所宣传的是维新变法思想,居于南北舆论界的领导地位。1895﹣1898年,梁启超主笔的《时务报》在15个省和国外设有分销处67所,销量过万。这表明维新思想广泛传播。A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准确掌握戊戌变法的领导人、内容、性质以及作用。
7.【分析】本题考查戊戌变法的相关知识,关键是对图表信息的解读。
【解答】观察表格可知,梁启超、严复、康有为等都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他们创办报纸宣传的是变法图强思想,资产阶级维新新派掀起了戊戌变法运动,试图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制。
故选:D。
【点评】注意对表格信息的解读,掌握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
8.【分析】本题考查戊戌变法的相关有关知识,关键信息是“京师大学堂创办于”。
【解答】由材料“1898年7月,京师大学堂在北京创办”可知,京师大学堂应创办于百日维新时期。1898年,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戊戌变法运动即百日维新。戊戌变法在文教方面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京师大学堂。京师大学堂也是戊戌变法留下的唯一成果。
故选:A。
【点评】注意对材料的解读,掌握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9.【分析】本题考查戊戌变法。识记戊戌变法的内容以及影响。
【解答】从1898年6月到9月,光绪帝按维新派意图,发布了一系列变法令,主要内容有: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训练新式军队等。“人人封章,得直达于上。举国鼓舞欢蹈,争求上书,民间疾苦,悉达天听”中的关键信息是“民间疾苦,悉达天听”。可知这段话描述的是戊戌变法时广开言路、允许官民上书言事的实施情况。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注意掌握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和特点。
10.【分析】本题考查对戊戌变法的认识。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
【解答】①维新派在北京组织强学会,在上海创办《时务报》是对历史事实的表述,不属于历史结论,也没有涉及废除旧制度的内容,AB不正确;②戊戌变法作为一场政治运动失败了,但是作为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其作用远不是政变所能剿洗干净的是对戊戌变法这一史实的评价,是历史结论,肯定了戊戌变法的历史作用。故C不正确,D正确。
故选:D。
【点评】掌握戊戌变法的内容和意义。
11.【分析】本题以康有为和梁启超的经历为切入点,考查戊戌变法的相关知识。
【解答】由材料“1898年,康有为40岁,梁启超25岁。变革前,两人都没有出过国,对西方文化和制度的了解只囿于表面,而且对于西方的认识,也只是局限于所读的传教士的出版物和对香港及上海的殖民管理中的见闻”可知,这表明康有为和梁启超对西方的认识有限,维新派缺乏经验,这也是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之一。
故选:C。
【点评】注意对材料信息的提取,识记戊戌变法的内容及影响。
12.【分析】本题考查戊戌变法的相关知识,关键是对漫画的解读。
【解答】慈禧的右手拿着写有“REFORM”(变法)字样的条幅,左手用力揪住光绪的耳朵大声训斥。此漫画反映了百日维新失败。由于戊戌变法损害了封建守旧势力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反对,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等发动戊戌政变,囚禁光绪帝,搜捕维新人士,杀害“戊戌六君子”,戊戌变法失败。
故选:C。
【点评】注意对漫画的分析与理解,掌握戊戌变法的相关知识。
13.【分析】本题考查戊戌变法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谭嗣同”。
【解答】以谭嗣同为代表的“戊戌六君子”被捕遇害,缘于他们参与了百日维新。1898年以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动了戊戌变法,但遭到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巩固的阻挠。1898年9月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派发动戊戌政变,杀害了戊戌变法六君子,谭嗣同就是其中一位,戊戌变法最终失败了。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注意识记戊戌变法的内容及影响。
14.【分析】本题考查戊戌变法的相关知识,关键是理解题干材料反映的信息。
【解答】材料中“谈及西学新法者…却避。盖恐人指之为康党,以致罹于法网。…无人再敢言声光化电之学,念爱皮西提之音”这些关键信息表明了维新变法已经发生并且失败,究其原因还是在于顽固势力的反扑。
故选:C。
【点评】理解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反对封建专制,要求进行政治制度的变革,这些思想遭到了保守派的反对,体现了近代中国转型的艰难。
15.【分析】本题考查戊戌变法的相关知识,掌握其主要内容及影响。
【解答】由材料“戊戌变法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由传统走向近代的系统方案,倡导博爱、平等、自由、人权。这些思想观念并没有因变法失败而消失,相反更加深入人心”可知,材料强调的是戊戌变法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即戊戌变法对中国社会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故选:A。
【点评】注意对材料的解读,识记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二、综合题
16.【分析】本题考查戊戌变法等相关史实,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1)由材料一“我支那四千年之大梦唤醒,始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可知,材料一中梁启超认为导致中国人觉醒的历史事件是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由“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可知,梁启超认为变法成功的关键是变革官制。
(2)由“发展农工商业”可知,材料二中的变法内容主要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愿望与要求。这次变法的内容涵盖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等方面;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主要内容: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训练新式军队等。这一年是农历戊戌年,因此被称为“戊戌变法”。
(3)由材料三“康有为等人想以日本明治维新的要义为蓝图在中国变法,但是没有认识到日本与中国国情不同……只是从形式上学习并没有掌握明治维新的真正‘要义’,在不掌握权力的情况下,靠不停的向皇上条陈奏折,由皇帝颁布诏书的形式来进行变法,结果失败了”可以看出,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是没有认识到日本与中国国情不同;过分依赖无实权的光绪皇帝;没有掌握实权等。
(4)根据上述材料可知,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化的最大贡献是,戊戌变法主张在中国实行政治制度变革,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
故答案为:
(1)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改变官制。
(2)资产阶级;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等;“戊戌变法”。
(3)没有认识到日本与中国国情不同,过分依赖无实权的光绪皇帝,没有掌握实权等等。
(4)戊戌变法主张在中国实行政治制度变革,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戊戌变法等相关史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