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同步练习卷 (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同步练习卷 (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0-31 20:58: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1年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4.1 新文化运动》同步练习卷(1)
一、选择题
1.有人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认为洋务运动只是剪短了其枝叶,辛亥革命是砍断了树干,但树墩还在,还会萌发。为了不让“树墩”萌发,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掀起了(  )
A.戊戌变法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北伐战争
2.1923年,梁启超曾说:“革命成功将近十年……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醒。”这句话揭示了(  )
A.维新派主张建立共和国
B.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必然性
C.国民革命结束了封建专制制度
D.辛亥革命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3.史学家陈旭麓认为:“从林则徐‘开眼看世界’开始,进而‘中体西用’,进而自由,平等,博爱,进而民主和科学……每一步都伴随着古今中西新旧之争。”其中“中体西用”与“民主和科学”这两“步”应指(  )
A.洋务运动与辛亥革命 B.洋务运动与新文化运动
C.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 D.戊戌变法与新文化运动
4.美国《展望杂志》曾推选全世界“百位名人”,胡适当选。当选的理由是“曾经替中国发明了一种新语言”。这主要是基于他(  )
A.主张文学改良 B.创办《青年杂志》
C.提倡“民主与科学” D.发表《狂人日记》
5.陈独秀认为,以往的历次革命都是“单独政治革命”,均未触及“盘踞吾人精神界根深蒂固之伦理道德文艺诸端”,对中国社会“不生若何变化,不收若何效果”,必须来一次打倒偶像、破除迷信的思想革命,才能真正巩固共和新制度。材料反映陈独秀(  )
A.彻底否定辛亥革命的作用
B.号召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
C.割裂思想革命与政治革命关系
D.主张思想启蒙与政治革命相结合
6.新文化运动与资产阶级改良派、革命派的思想相比,就其作用而言,主要“新”在(  )
A.传播了资产阶级民主平等思想
B.较为彻底地批判了封建思想
C.绝对肯定了西方文化的进步性
D.深入研究和传播了马克思主义
7.日本学者福泽谕吉的《文明论概略》就社会转型的问题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倘若次序颠倒,看似容易,实则不通。”如此推理,近代中国近代化进程应该走的道路是(  )
A.政治革命﹣﹣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
B.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政治革命
C.新文化运动﹣﹣洋务运动﹣﹣政治革命
D.新文化运动﹣﹣政治革命﹣﹣洋务运动
8.新文化运动拉开序幕的标志是(  )
A.《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
B.《新青年》编辑部迁到北京
C.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
D.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
9.陈独秀在回应外界攻击时说:“他们所非难本志(青年杂志)的,无非是破坏孔教,破坏礼法,破坏国粹,破坏贞节,破坏旧伦理……这几条罪案。这几条罪案,本社同人当然直认不讳。”材料表明新文化运动(  )
A.主张兼容并包 B.冲击了封建礼教
C.支持“尊孔复古” D.传播马克思主义
10.胡适在1923年给友人信中写道:“25年来,只有三个杂志可代表三个时代,可以说创造了三个新时代:一是《时务报》,一是《新民丛报》,一是《新青年》。”其中《新青年》所创造的“新时代”是指(  )
A.民主科学时代 B.民主共和时代
C.君主立宪时代 D.尊孔复古时代
二、解答题(共1小题,满分0分)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6年,陈独秀发表《吾人最后之觉悟》一文,指出:“中国欲求生存,必须抛弃官僚专制的个人政治,实行自由的、自治的国民政治。”他号召人们积极干预政治,认为要真正实现民主政治,必须依靠全国大多数人民的政治觉悟,自居于国家主人的地位,不要把实现民主共和的希望寄托在“善良政府、贤人政治”上面。
(1)材料一中陈独秀发表的文章会刊登在哪一本杂志上?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这本杂志创办的背景。
材料二 陈独秀之所以歌颂西方文化,抨击中国文化,目的在提倡民主政治与科学精神,勖勉青年为此两大目标奋斗,赶上世界潮流。专制与迷信为民主、科学之敌,必须首先排除。辟斥儒教是为发展民主政治,辟斥鬼神是为发展科学精神,而于前者尤不遗余力。
——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2)材料一、材料二反映的共同历史事件是什么?根据材料,概括该事件的主要内容。
材料三“将所有的古籍束之高阁,废除汉字,采世界语。”“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
(3)材料三表明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思想主张是什么?你觉得今天的我们应该怎样看待传统文化?
材料四 新文化运动以文化激荡出新型政治与思想形态,以鲁迅为主脉的新文学创造因此构成了独特的文化与斗争空间,几代青年受此影响,甚至其“同时代人”也不例外,“自觉之声发,每响必中于人心”。
——吴宝林《如何超越“辉格史”:关于新文化运动的百年评价》
(4)根据材料四,分析作者对新文化运动所持的态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文化运动有何历史意义?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分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内容。主要考查解读材料和对历史的分析理解能力。
【解答】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创办近代化企业,派遣留学生,创办新式海军,但其主张中体西用,只学习西方的器物,而不学制度,所以说其只是“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和两百多年的清朝统治,宣告中华民国成立并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所以说“砍断了树干”;“但树墩还在”指资产阶级革命派没有挖掉“树墩”,也可以说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的革命任务;1915年,陈独秀高举“民主”、“科学”两面旗帜,批判旧文化、旧道德,提倡新文化、新道德,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全盘否定,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
故选:B。
【点评】要注意区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四个事件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2.【分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
【解答】据材料“革命成功将近十年…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醒。”可知,时代要求全人格的觉醒,因而倡导民主科学的新文化运动兴起是历史的必然。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必然性。
3.【分析】本题考查洋务运动和新文化运动。
【解答】“中体西用”与“民主和科学”这两“步”是指洋务运动与新文化运动,“中体西用“是洋务派关于中西文化关系的核心命题,也是洋务教育的指导思想。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
故选:B。
【点评】掌握洋务运动与新文化运动的相关知识。
4.【分析】本题以胡适“曾经替中国发明了一种新语言”为切入点,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史实.
【解答】据“胡适当选全世界‘百位名人’,当选的理由是‘曾经替中国发明了一种新语言’”可知,这主要是基于胡适主张文学改良。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提出写文章“不作无病之呻吟”“须言之有物”等主张。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史实.
5.【分析】本题以陈独秀的认为为切入点,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史实。
【解答】据题干材料可知,这反映陈独秀主张思想启蒙与政治革命相结合。从1915年起,进步的知识分子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通过对辛亥革命失败教训的认真思考,认定要建立名副其实的共和国,必须要从根本上改造国民性。他们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以《新青年》杂志为主要阵地,掀起新文化运动。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史实。
6.【分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的相关知识。
【解答】据所学知,新文化运动时期,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打着“民主”和“科学”的旗帜,大力宣传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对中国的封建思想进行了较为彻底地的批判,极大地解放了人民的思想,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进步,这是新文化运动与资产阶级改良派、革命派的思想相比,在作用上“新”的主要表现。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要注意分析和比较新文化运动与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异同。
7.【分析】本题考查了中国近代化进程,注意从材料中获取信息。
【解答】题干材料“变革人心”是指以“人文主义”为核心的西方的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运动﹣﹣文艺复兴,中国的这一性质的运动是新文化运动;“改变政令”是指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等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中国的这一性质的运动是政治革命;“有形的物质”是指西方的工业革命,中国的这一性质的运动是洋务运动;由此可知,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如此推理,近代中国近代化进程应该走的道路是新文化运动﹣﹣政治革命﹣﹣洋务运动。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通过题干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得到所学知识点的能力,属于理解层面,难度比较大。解答本题首先要理解“变革人心”“改变政令”“有形的物质”分别在中国的表现形式,然后得出答案。
8.【分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拉开序幕的标志。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来《青年杂志》改名为《新青年》,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和“科学”这两面大旗,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A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新文化运动的情况、内容以及意义。
9.【分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知道新文化运动冲击了封建礼教。
【解答】陈独秀在回应外界攻击时说:“他们所非难本志(青年杂志)的,无非是破坏孔教,破坏礼法,破坏国粹,破坏贞节,破坏旧伦理……这几条罪案。这几条罪案,本社同人当然直认不讳。”材料表明新文化运动冲击了封建礼教。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等热情宣传西方的民主与科学思想,猛烈抨击封建的旧道德和旧文化。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10.【分析】本题考查了新文化运动的主阵地与两面大旗。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等先进知识分子,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掀起新文化运动。
【解答】题干给出的《新青年》这个重要刊物,考查它所代表的“新时代”。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等先进知识分子,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掀起的空前思想大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新文化运动的主阵地和两面大旗。
二、解答题(共1小题,满分0分)
11.【分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等相关史实,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1)材料一中陈独秀发表的文章会刊登在《新青年》上;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这本杂志创办的背景是新生的中华民国很快陷入政治混乱的局面之中。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经过痛苦的反思认识到: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国,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培养国民的独立人格,彻底荡涤封建旧文化的毒害,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
(2)材料一、材料二反映的共同历史事件是新文化运动;根据材料可知,该事件的主要内容是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愚昧等。
(3)材料三表明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思想主张是绝对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绝对肯定西方文化;我觉得今天的我们对待传统文化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辩证取舍、择善而从。
(4)根据材料四可知,作者对新文化运动持肯定态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是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打开了遏制新思想涌流的闸门,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
故答案为:
(1)《新青年》;背景:新生的中华民国很快陷入政治混乱的局面之中。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经过痛苦的反思认识到: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国,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培养国民的独立人格,彻底荡涤封建旧文化的毒害,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
(2)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愚昧等。
(3)绝对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绝对肯定西方文化;我们对待传统文化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辩证取舍、择善而从。
(4)肯定态度;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打开了遏制新思想涌流的闸门,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新文化运动等相关史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