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4.1 新文化运动》同步练习卷(2)
一、单项选择题
1.“皇帝倒了,民国创建了,共和实现了,但民主、自由、博爱、独立等一切具有外部因素的新鲜主张,好像都与中国主体人群无缘。中国没有从国体变更这样大的历史调整中重建秩序,更没有构建出中国人可以普遍接受的信仰,中国人精神困惑更加严重。”为解决“精神困惑”,中国人掀起了(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2.保守派、维新派和激进派都有机会争一日之短长。背后拖着长辫,心里眷恋帝制的老先生与思想激进的新人物并坐讨论,同席笑谑。这一场最可能出现于( )
A.洋务运动时期 B.戊戌变法时期
C.辛亥革命前夕 D.新文化运动时期
3.1920年春,北京大学首次招收9名女生入学旁听,开创了中国国立大学男女同校的先例。这一社会进步主要得益于( )
A.戊戌变法 B.新文化运动
C.中国共产党成立 D.第一次国共合作
4.新文化运动时期著名诗人、语言学家刘半农在北京大学任教时,第一个提出用“她”字专门指代第三人称女性,并得到了鲁迅等人的大力赞扬。从此,“她”字和“他”字开始并用。这主要表明新文化运动( )
A.主张男尊女卑 B.提倡男女平等
C.承认男女有别 D.宣传女权至上
5.如图最初是一本面向知识分子发行的杂志,最有可能刊登在这期杂志里的内容是( )
A.蔡元培倡导兼容并包 B.陈独秀号召民主科学
C.胡适主张使用白话文 D.李大钊宣传十月革命
6.陈独秀说:“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洁、旧理论、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文中“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是指( )
A.平等、自由 B.自由、民主 C.民主、科学 D.科学、平等
7.下图中几位人物有一个共同身份就是( )
A.中国同盟会会员 B.新文化运动主将
C.五四爱国运动的领导者 D.中国共产党党员
8.胡适说:“北大是因为三只兔子而成名的,一是老兔子蔡元培,二是中兔子陈独秀,三是小兔子胡适本人(三人年有长序,但都属兔)”。“三只兔子”因高举哪两面大旗而闻名?( )
A.民主与科学 B.维新与变法 C.自由与平等 D.自强与求富
9.“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的大旗,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斗争锋芒直指传统礼教和孔孟儒学。”该材料揭示了新文化运动的( )
A.原因 B.性质 C.内容 D.影响
10.“我们抛弃了之乎也者,学做白话文。我们也把红楼水浒做圣经宝典来研究,又竭力阅读西洋名著。”这种状况始于( )
A.太平天国运动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11.“灯闪着,风吹着,蟋蟀叫着,我坐在床头看书。月亮出来了,风息了,我站在院中唱歌。”这是末代皇帝溥仪(1906~1967)在17岁时写的一首新诗。和文言文相比,这种平易通俗的文风直接受益于下列的( )
A.反对旧道德 B.提倡民主与科学
C.文学革命 D.反对专制与愚昧
12.如图是苏州吴县沈维钧编辑,由上海世界书局于1921年6月发行的《做白话文秘诀》书影。这本书的出版( )
A.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B.提出了民主与科学的口号
C.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D.是对文学革命的积极响应
13.“小学课本改用白话,‘国文课’改称‘国语课’。”倡导这一变革的是( )
A.林则徐 B.李鸿章 C.梁启超 D.胡适
14.“女学生已经开始觉悟,抵制学校开设的‘列女传’(修身课)。在操场的树荫下,在宿舍里,她们常常聚在一起,争得面红耳赤,后来由争论变成抗婚、逃婚,以实际行动反抗旧礼教,争取婚姻自由。”这则材料反映的实质是( )
A.维新思想开始传播
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民主科学思想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
D.洋务运动兴办新式学校
15.新文化运动的代表钱玄同认为,“惟有将中国书籍一概束之高阁”,才能避免“中毒”,甚至要求“剿灭”中国文化,采用世界语。上述观点说明新文化运动( )
A.用资产阶级思想彻底批判了封建思想
B.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
C.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有一定片面性
D.使语言和文字紧密地统一
二、综合题
16.思想文化对社会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青年》喊出的最响亮的口号是“民主”和“科学”……“民主”和“科学”的提出不是偶然的,民主的对立物是专制,科学的对立物是愚昧和迷信,这正是中国几千年封建统治的恶果。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一卷)
材料二 倡导新文化的人们对中西文化存在着明显的偏向。如常常把中西的问题视作是非的问题,甚至全盘否定中国固有的文化传统,在重新审视旧传统旧观念时也往往是批判的激情多于批判的理性。但他们代表了那个时候最进步的认识。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不同阶级、阶层的代表人物先后提出了自强求富、君主立宪、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等口号和主张,体现了时代的变化和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材料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其开始的标志是什么?主要内容有哪些?这场运动有哪些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
(3)综合材料一、二,你觉得应如何正确看待中国传统文化?
(4)材料三中的“自强求富、君主立宪、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分别与什么历史事件有关?这些口号反映了中国近代化探索的什么特点?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1915年掀起的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促进了人们思想的大解放,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解答】通过题干分析,“皇帝倒了,民国创建了,共和实现了”,说明材料描述历史事件发生在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建立后,即1912年以后。“民主、自由、博爱、独立等一切具有外部因素的新鲜主张,好像都与中国主体人群无缘”、“中国人精神困惑更加严重”,可知材料描述的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D符合题意。A、B、C时间与题目不符合。
故选:D。
【点评】本题以新文化运动这一基础知识为切入口,进而考查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2.【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时期的现象。重点掌握新文化运动的时间、口号、阵地、代表人物、内容、性质和影响等。
【解答】新文化运动时期,蔡元培主持之下的北京大学,倡导“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使各种社会思潮学生中间流传,各种思想的代表人物汇集一处,激烈争论,各不相让,与材料现象吻合。选项ABC时期都没有激进派。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史实。
3.【分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知道新文化运动提倡男女平等,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
【解答】1920年春,北京大学首次招收9名女生入学旁听,开创了中国国立大学男女同校的先例。这一社会进步主要得益于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提倡男女平等,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4.【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1915年的新文化运动,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宣传民主科学思想,促进人们思想大解放。
【解答】通过题干,“新文化运动时期”、“她和他字开始并用”,说明新文化运动时期,提倡男女平等,B符合题意。A、C、D均与题意不符。
故选:B。
【点评】本题以新文化运动这一基础知识为切入口,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的能力。
5.【分析】本题以《青年杂志》历史图片为切入点,考查新文化运动。
【解答】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新文化运动高举的两面旗帜是民主与科学,因此B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以新文化运动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6.【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史实。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解答】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所标举的两大口号,由陈独秀首先提出。他还将它们形象地称为“德先生”和“赛先生”。题干中文中“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是指民主、科学。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史实。
7.【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史实。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解答】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掀起了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观察题干图片可知,图中几位人物有一个共同身份就是新文化运动主将。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和准确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史实。
8.【分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的两面旗帜是民主与科学。
【解答】结合所学,北大是新文化运动的主阵地,蔡元培、陈独秀、胡适都是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新文化运动的两面旗帜是民主与科学。可知,三只兔子”因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而闻名。
故选:A。
【点评】本题以新文化运动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9.【分析】本题以“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的大旗,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斗争锋芒直指传统礼教和孔孟儒学。”为切入点,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史实。新文化运动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解答】根据题干,“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的大旗,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斗争锋芒直指传统礼教和孔孟儒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材料揭示了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从1915年起,进步的知识分子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通过对辛亥革命失败教训的认真思考,认定要建立名副其实的共和国,必须要从根本上改造国民性。他们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以《新青年》杂志为主要阵地,掀起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向尊孔复古的逆流展开猛烈进攻,从而在社会上掀起一股生气勃勃的思想解放潮流。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并掌握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史实。
10.【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主要内容。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科学,反对专制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解答】通过题干分析,“学做白话文”、“我们也把红楼水浒做圣经宝典来研究,又竭力阅读西洋名著”,新文化运动时期,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以胡适为首倡导白话文,可知此题反映的是新文化运动时期,故C符合题意。A、B、D与题干不符。
故选:C。
【点评】本题以新文化运动这一基础知识为切入口,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的能力。
11.【分析】本题以末代皇帝溥仪(1906~1967)在17岁时写的一首新诗为依托,考查文学革命。
【解答】“灯闪着,风吹着,蟋蟀叫着,我坐在床头看书。月亮出来了,风息了,我站在院中唱歌。”这是末代皇帝溥仪(1906~1967)在17岁时写的一首新诗。和文言文相比,这种平易通俗的文风直接受益于文学革命。新文化运动也是一场文学革命。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强调写文章“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不作无病之呻吟”。陈独秀紧接着发表《文学革命论》一文,主张推倒陈腐、雕琢、艰涩的旧文学,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经过新文化运动的倡导,白话文逐渐普及开来。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文学革命以及意义。
12.【分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主张推倒旧文学、建设新文学。
【解答】新文化运动提倡文学革命,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提倡普及白话文,1921年6月发行的《做白话文秘诀》是对文学革命的积极响应。
故选:D。
【点评】解答此题要熟记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排除干扰项。
13.【分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改用白话”。
【解答】“小学课本改用白话,‘国文课’改称‘国语课’。”倡导这一变革的是胡适。新文化运动期间,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出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主张。
故选:D。
【点评】注意掌握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14.【分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注意全面分析题干材料。
【解答】据“女学生已经开始觉悟;抗婚、逃婚,以实际行动反抗旧礼教,争取婚姻自由。”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民主科学思想冲击封建礼教。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故选:C。
【点评】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
15.【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新文化运动的意义,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以《新青年》和北京大学为主要阵地,掀起了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但它有对东西方文化绝对否定绝对肯定的偏向。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新文化运动的意义,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二、综合题
16.【分析】本题以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为切入点,考查的是自强求富、君主立宪、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等相关知识点。
【解答】(1)《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的主阵地。1915年,由陈独秀、李大钊、胡适和鲁迅领导的新文化运动,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高举“民主”“科学”两面大旗,向尊孔复古的封建逆流展开猛烈的进攻,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生气勃勃的思想解放潮流。新文化运动主要内容是: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打开了遏制新思想涌流的闸门,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
(2)通过题干材料“倡导新文化的人们对中西文化存在着明显的偏向。如常常把中西的问题视作是非的问题,甚至全盘否定中国固有的文化传统,在重新审视旧传统旧观念时也往往是批判的激情多于批判的理性。”结合所学可知,新文化运动对东西文化存在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这是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
(3)本题为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中国传统文化有许多优秀的成分,也有一些不好的方面,我们不应采取极端的态度去进行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而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4)材料中的“自强求富”代表的是洋务运动;“君主立宪”代表的是戊戌变法;“民主共和”代表的是辛亥革命;“民主与科学”代表的是新文化运动。这些事件反映了中国近代化探索由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的过程,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层层深入的特点。
故答案为:
(1)新文化运动。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内容: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影响: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打开了遏制新思想涌流的闸门,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
(2)对东西文化存在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
(3)中国传统文化有许多优秀的成分,也有一些不好的方面,我们不应采取极端的态度去进行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而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言之有理即可)
(4)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由技术层面到制度层面再到思想文化层面,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层层深入。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自强求富、君主立宪、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的相关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