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5.1 北伐战争》同步练习卷
一.选择题
1.国共关系直接影响着中国革命的前途和命运,下面两党关系演变中,实现首次合作的原因是( )
A.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B.共产党改编红军停止了内战
C.国民政府改组缓和了矛盾
D.东北军和八路军实现了联合
2.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建立的标志是( )
A.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B.国民革命军北伐
C.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D.卢沟桥事变
3.“这所学校系孙中山在苏联的协助下建立的,校长蒋介石,其组织体制系参考苏联红军,对国民革命军各军事学校,甚至整个军事体系,均有深远的影响。”“这所学校”是( )
A.京师同文馆 B.京师大学堂 C.北京大学 D.黄埔军校
4.20世纪20年代,中国革命势力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便由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这一发展是通过( )
A.五四运动 B.北伐战争 C.红军长征 D.西安事变
5.如图所示时间轴反映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进程,其中“★”处对应的内容是( )
A.辛亥革命 B.二次革命 C.国民革命 D.土地革命
6.中国共产党不仅是合作共赢的倡导者,更是积极实践者。以下属于第一次国共合作成果的是( )
A.北伐的胜利进军 B.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C.抗日战争的胜利 D.“双十协定”的签订
7.1927年2~3月,全国工会会员由此前的120万人迅速发展到200万人,许多城市组织了工人武装纠察队,上海工人甚至从北洋军阀手中解放了上海。这一现象的背景是( )
A.统一战线破裂 B.国民革命失败
C.工农武装割据 D.北伐战争进行
8.“民国十五年,有一支军队势如破竹,席卷湖南,进入湖北,占领武汉,又沿长江东下,攻占江西首府南昌。”材料反映的事件是( )
A.北伐战争 B.井冈山会师 C.红军长征 D.淮海战役
9.毛泽东曾说,由于他们搞白色恐怖,把工会、农会都打掉了,把五万共产党员杀了一大批,抓了一大批,我们才拿起枪来,上山打游击。这表明中国共产党人走上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直接原因是( )
A.北伐战争的胜利 B.十月革命的影响
C.秋收起义的失败 D.国民党右派的背叛
10.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前后,在全国开展“清党”运动,据不完全统计,从1927年3月到1928年上半年,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被危害的达31万多人,以上史实不能说明( )
A.南京国民政府是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政权
B.南京国民政府实行反共反人民的政策
C.南京国民政府围剿红军,对日实行不抵抗政策
D.南京国民政府实行一党专政和独裁统治
二.材料分析题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指出;对现有其他政党,应采取独立的攻击的政策。…我们应始终站在完全独立的立场上,只维护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其他党派建立任何关系。
材料二:1923年6月《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指出: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国民革命的党……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发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一个大群众的党,以应目前革命之需要。因此,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议决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党员应加入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感此必要,遵行此议决。
材料三:1926年9月,毛泽东在《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中写道: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不起来参加并拥护国民革命,国民革命不会成功;农民运动不赶速地做起来,农民问题不会解决;农民问题不在现在的革命运动中得到相当的解决,农民不会拥护这个革命。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的政策发生了什么转变?
(2)依据材料二,分析上述转变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转变带来了哪些积极影响?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在国民革命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的认识有什么发展?综上所述,概括指出中国共产党能够领导中国革命逐渐走向胜利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分析】本题考查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第一次国共合作促进了反帝反封的工农运动的蓬勃发展,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高潮的到来。
【解答】两党关系演变中,实现首次合作的原因是反革命力量的强大使国共两党都无法单独战胜敌人,为了推翻北洋军阀统治,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
故选:A。
【点评】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相关知识点。
2.【分析】本题考查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国共合作的意义:反帝反封的工农运动的蓬勃发展,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高潮的到来。
【解答】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建立,A符合题意;BCD三项不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建立的标志,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解答本题需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是第一次国共合作,在此基础上,结合分析各个说法,选出正确答案。
3.【分析】本题考查了黄埔军校的建立。1924年5月,国民党在广州的黄埔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简称黄埔军校。蒋介石任校长,后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黄埔军校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
【解答】根据已学知识可知,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1924年5月,国民党在广州的黄埔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简称黄埔军校。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黄埔军校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随后的北伐战争作了准备。
故选:D。
【点评】解答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黄埔军校建立的相关知识点。
4.【分析】本题考查了北伐战争。1926年7月,北伐战争开始,很快歼灭吴佩孚、孙传芳主力,1926年底革命势力从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
【解答】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国共实现了第一次合作。此后,国共合作领导了国民革命运动。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不到半年,便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威震全国。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了北伐战争,属于基础性的知识点,结合教材熟练记忆即可。
5.【分析】本题考查对国民革命战争的认识。国民大革命时期(1924﹣1927年),主要任务是反帝反封建,反对北洋军阀统治。
【解答】依据所学,1924年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史实是国共开始第一次合作,开始领导国民大革命,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期间两党进行了北伐战争,基本摧毁北洋军阀的统治。1927年由于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国民革命结束,进入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即1927﹣1937。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了国民大革命时期,属于基础性的知识点,结合教材熟练记忆即可。
6.【分析】本题考查了北伐战争。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声势震动全国。
【解答】属于第一次国共合作成果的是北伐战争。为推翻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为首的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1926年国共合作进行北伐,北伐不到半年,消灭了吴佩孚、孙传芳,北伐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故选:A。
【点评】解答本题要正确理解题意,考查了北伐战争,在此基础上,结合分析各个选项,选出正确答案。
7.【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大革命,要求学生结合大革命的过程特征和当时国共两党的关系特点来分析。
【解答】1926﹣﹣1927年4月大革命时期,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中国的城市工会组织得到了迅速壮大,成为重要的革命力量,工人力量的壮大进一步促进了北伐的迅速发展,有力的保障了北伐的胜利进军。D符合题意。1927年4月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后统一战线破﹣﹣国民革命失败,1927年10月中国共产党开始领导工农武装割据。可以排除ABC。
故选:D。
【点评】解答本题要搞清楚大革命的过程特征和影响,还要搞清楚当时国共双方关系发展的特点。
8.【分析】本题考查北伐战争。北伐战争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是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最大成果。
【解答】民国十五年是1926年,结合所学,1926年开始的北伐战争的主战场是湖北、湖南,北伐军攻占武汉消灭了吴佩孚的主力,攻占南昌,消灭了孙传芳的主力,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北伐战争。
故选:A。
【点评】本题以北伐战争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9.【分析】本题考查国民大革命失败。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的根本原因是高涨的工农革命运动触动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
【解答】依据“由于他们搞白色恐怖,把工会、农会都打掉了,把五万共产党员杀了一大批,抓了一大批,我们才拿起枪来,上山打游击”可知,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汪精卫召开分共会议,大量屠杀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国民革命失败给中共的主要教训是,要想革命胜利,必须做到必须独立自主的掌握革命领导权。故中国共产党人走上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直接原因是国民党右派的背叛。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蒋介石、汪精卫反革命政变,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0.【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南京国民政府的有关内容.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蒋介石的南京国民政府围剿红军是从1930年开始的,而且1927年3月到1928年上半年,当时日本还没有发动侵华战争,C说法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注意准确识记南京国民政府的性质.
二.材料分析题
11.【分析】本题考查国民党一大和第一次国共合作、北伐战争,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1)据材料一“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指出;对现有其他政党,应采取独立的攻击的政策。…我们应始终站在完全独立的立场上,只维护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其他党派建立任何关系”和材料二“1923年6月《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指出: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国民革命的党……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发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一个大群众的党,以应目前革命之需要。因此,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议决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党员应加入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感此必要,遵行此议决”可知,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的政策发生的变化是从独立、攻击到决定党内合作。
(2)据材料二“1923年6月《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指出: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国民革命的党……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发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一个大群众的党,以应目前革命之需要。因此,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议决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党员应加入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感此必要,遵行此议决”可知,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的政策发生转变的原因是共产党人认为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是唯一革命的党,中国共产党还不是一个强大的党,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遭受挫折,认识到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执行共产国际的决议,孙中山思想观念的变化,决定同共产党合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转变带来的积极影响是基本上推翻了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为中国革命继续前进奠定了基础。
(3)据材料三“1926年9月,毛泽东在《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中写道: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不起来参加并拥护国民革命,国民革命不会成功;农民运动不赶速地做起来,农民问题不会解决;农民问题不在现在的革命运动中得到相当的解决,农民不会拥护这个革命”和所学知识可知,在国民革命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认识到掌握革命和革命武装的领导权的重要性,必须武装斗争;中国共产党能够领导中国革命逐渐走向胜利的关键因素是认识到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主要问题,决定开展土地革命。
故答案为:
(1)转变是从独立、攻击到决定党内合作。
(2)原因:共产党人认为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是唯一革命的党,中国共产党还不是一个强大的党,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遭受挫折,认识到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执行共产国际的决议,孙中山思想观念的变化,决定同共产党合作;影响:基本上推翻了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为中国革命继续前进奠定了基础。
(3)认识到掌握革命和革命武装的领导权的重要性,必须武装斗争;认识到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主要问题,决定开展土地革命。
【点评】本题考查国民党一大和第一次国共合作、北伐战争,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