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 同步练习卷 (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0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 同步练习卷 (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0-31 21:03: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1年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6.3 正面战场的抗战》同步练习卷(1)
一、选择题
1.如图显示了抗日战争中,国民政府取得重大胜利的战役。以下关于该战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最大胜利
B.抗日战争的转折点
C.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
D.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
2.“武汉会战震宇寰,百万雄师战犹酣。长江两岸同抗击,中部四省共围歼。四个半月我威震,二十五万日军完。战略相持已见晓,基础奠定坚如磐。”该诗反映了武汉会战(  )
①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②使抗日战争进入到相持阶段
③历时四个多月
④抗日战场上中国军队占据了主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
3.1941年12月24日至1942年1月15日,中国军队在第三次长沙会战中消灭日军数万人取得大捷。此战役是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爆发后盟军与日军的首场胜利,引起了当时世界媒体的广泛关注。美国总统罗斯福也称“盟军的胜利全赖华军长沙大捷。”此次长沙会战胜利(  )
A.提高了中国抗日战争的国际影响
B.打破了日军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C.彻底地粉碎了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
D.扭转了抗日战争的战局
4.“长沙南门外的修械所高地,负责守卫的中国军队一个团与日军展开激烈争夺。一日之内,双方进行了11次拉锯战,阵地多次易手,尸横遍野,战况惨烈,全团将士在团长葛先才的率领下,誓与长沙共存亡,奋勇迎敌,与日军展开肉搏。炊事兵、马夫都加入了战斗,经过殊死拼杀,全团仅剩58人,最终守住了阵地。”这段材料体现了长沙军民(  )
A.开天辟地的红船精神 B.百折不挠的长征精神
C.艰苦奋斗的井冈山精神 D.不畏强暴的抗战精神
5.国民党军队在豫湘桂战役中大溃败的主要原因是(  )
A.缺乏美军的援助
B.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
C.国民政府推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
D.日本改变侵华方针
6.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消极抗日。下列哪一战役不属于该阶段(  )
A.武汉保卫战 B.第三次长沙会战
C.第二次长沙会战 D.豫湘桂战役
7.在1938年发生于江西的某次战役中,中国军队击毙日军3000余人。叶挺将军曾评价此次战役:“挽洪都于垂危,作江汉之保障,并与平型关、台儿庄鼎足而三,盛名当永垂不朽。”这次战役发生在哪次大会战期间(  )
A.徐州会战 B.豫湘桂战役 C.武汉会战 D.淞沪会战
8.“武汉会战震宇寰,百万雄师战犹酣。长江两岸同抗击,中部四省共围歼。四个半月我威振,二十五万日军完。战略相持已见晓,基础奠定坚如磐。”该诗反映了武汉会战(  )
①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②历时4个多月
③使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④战场形势对中国十分有利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9.第三次长沙会战是抗日战争期间国民政府组织的一次防御战。下列有关这次战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爆发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
B.歼灭大批日军,获得会战胜利
C.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
D.谢晋元率部英勇抵抗
10.国民党军队在豫湘桂战场大溃退的主要原因是(  )
A.国民政府执行片面抗战政策
B.国统区在经济上面临崩溃
C.作战双方的力量对比悬殊
D.国民党实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政策
11.蒋介石在台儿庄战役大捷后的电报中说:“此次台儿庄之捷,幸赖我前方将士之不惜牺牲,后方同胞之共同奋斗,乃获此初步之胜利。”由此可见,台儿庄大捷的主要原因是(  )
A.前方将士不怕牺牲 B.后方同胞大力支援
C.全民族抗战局面形成 D.蒋介石的正确领导
12.1938年武汉会战期间,毛泽东等在给周恩来等的电报中说:“保卫武汉重在发动民众,军事则重在袭击敌人之侧后,迟滞敌进,争取时间,务须避免不利的决战……在抗战过程中巩固蒋之地位,坚持抗战,坚决打击投降派,应是我们的总方针。”这说明(  )
A.战争转入战略相持阶段 B.中共积极维护统一战线
C.蒋介石有较强的欺骗性 D.正面战场成为合作典范
二、解答题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捷报发出后举国若狂。京(南京)沪沦陷后,笼罩着全国的悲观空气至此一扫而空,抗战前途露出一线曙光。……经此一战之后,几成民族复兴的新象征。我军得此鼓励,无不精神百倍,各处断垣残壁之上,都出现一片欢乐之情,为抗战发动以来的第一快事。
﹣﹣《李宗仁回忆录》
材料二:
(1)材料一中的事件发生在国民党正面战场哪一年的哪次战役中?请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该历史事件有何重大意义?
(2)材料二中图一再现了哪一战役?该战役属于正面战场的哪一会战?该会战对当时的战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材料二中图二反映了哪一战役胜利后人们的喜悦?该战役与上述战役都是抗战期间国民党正面战场组织的抗战,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有何积极作用。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分析】本题考查台儿庄战役。解题的关键是仔细阅读图片,把握相关历史知识。
【解答】依据图片中文字“台儿庄”,题干中“国民政府取得重大胜利的战役”。结合课本所学,1938年春,日军从山东分两路南下,进攻徐州。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将日军一路阻止在山东临沂,另一路阻止在山东台儿庄。双方在台儿庄展开激战。台儿庄战役共歼敌1万余人,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A项符合题意;抗日战争中日军的战略失败始于淞沪会战,奠定于武汉会战,这两场战役可视为整个抗日战争中的两次转折点。B项不合题意;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不久,日军进入山西。9月,日军向平型关进攻,八路军一一五师领导了平型关大捷,这是抗战以来第一次大捷;C项不合题意;“一二 九”运动掀起了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D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BCD三项不合题意。
故选:A。
【点评】解答本题要把握台儿庄战役的相关内容,运用所学,分析题目的要求,即可作答。
2.【分析】本题考查了武汉会战,依据课本知识分析问题要求选择即可。
【解答】武汉会战历时四个多月,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正面战场战线最长、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会战,武汉会战使抗日战争从战略防御阶段开始转向战略相持阶段,②③是正确的选项。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需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是武汉会战,在此基础上,结合分析各个说法,选出正确答案。
3.【分析】本题以题干材料为依托,考查第三次长沙会战。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三次长沙会战1941年12月至1942年1月,在抗日战争中,中国第九战区国民革命军部队在湖南岳阳新墙河至长沙浏阳河之间地区抗击日本军队第11军进攻的防御战役。由于该战役中方大获全胜,因此又称长沙大捷。1941年12月24日一1942年1月15日的第三次长沙会战,中国军队赢得会战的胜利,这一胜利增强了中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心,也令国际舆论刮目相看,鼓舞了盟国的抗日斗争。A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灵活掌握第三次长沙会战以及意义。
4.【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抗日战争的知识点。1939年9月到1942年2月,中国军队三次长沙会战中消灭大量日军。
【解答】长沙会战,又称为“长沙保卫战”。是指发生在抗日战争1939年9月到1942年2月期间,中国军队与侵华日军在以长沙为中心的第九战区进行了3次大规模的激烈攻防战。“长沙南门外的修械所高地,负责守卫的中国军队一个团与日军展开激烈争夺。一日之内,双方进行了11次拉锯战,阵地多次易手,尸横遍野,战况惨烈,全团将士在团长葛先才的率领下,誓与长沙共存亡,奋勇迎敌,与日军展开肉搏。炊事兵、马夫都加入了战斗,经过殊死拼杀,全团仅剩58人,最终守住了阵地。”这段材料体现了长沙军民不畏强暴的抗战精神。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灵活掌握抗日战争中的重大事件以及意义。
5.【分析】本题考查豫湘桂战役。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豫湘桂会战是日本陆军于1944年4月至12月期间贯穿中国河南、湖南和广西三地进行的大规模进攻战役,由于国民政府实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政策,使国民党军队一溃千里,丢失了河南、湖南、广西等省的大部分和贵州省的一部分。豫湘桂战役的大溃退是抗战以来国民党正面战场的第二次大溃退。国民党军队在豫湘桂战役中大溃退的主要原因是国民政府实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政策。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灵活掌握抗日战争中的重大事件以及意义。
6.【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武汉保卫战。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消极抗日。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8年6月开始,日军先后集结40多万兵力进攻武汉。武汉会战历时4个多月,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1938年10月,广州、武汉沦陷后,日军的兵力严重不足,抗日战争由此进入到相持阶段。武汉保卫战在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前,A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灵活掌握抗日战争中的重大事件以及意义。
7.【分析】本题考查武汉会战。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1938年6月开始,日军先后集结40多万兵力进攻武汉。为了保卫大武汉,中国军队共部署100多万人参战,并在江西万家岭重创日军,万家岭战役大大杀伤日军有生力量,压制了日本侵略者在中国嚣张气焰,由“1938年”“江西”“击毙日军3 000余人”等及所学知识可知,此次战役应为万家岭战役,其发生在武汉会战期间,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要把握武汉会战的相关内容,运用所学,分析题目的要求,即可作答。
8.【分析】本题考查武汉会战。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是淞沪会战的影响,排除;由“四个半月”可知②正确;由“战略相持已见晓”及所学知识可知,武汉会战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③正确;④不符合史实,排除。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要把握武汉会战的相关内容,运用所学,分析题目的要求,即可作答。
9.【分析】本题考查第三次长沙会战。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武汉会战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第三次长沙会战开始于1941年12月,处于抗战相持阶段,A项说法正确。第三次长沙会战中,中国军队歼灭大批日军,获得会战胜利,这次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B、C两项说法正确。淞沪会战期间,谢晋元率部英勇抵抗,D项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解答本题要把握第三次长沙会战的相关内容,运用所学,分析题目的要求,即可作答。
10.【分析】本题考查豫湘桂战役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即可作答。
【解答】抗日战争后期,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所以,在豫湘桂战役中,国民党军队一溃千里,丢失大片领土。
故选:D。
【点评】本题掌握抗日战争时期的重要战役等相关知识。
11.【分析】本题考查台儿庄战役的相关史实.
【解答】据题干“台儿庄战役大捷”可知是台儿庄战役。1938年春,在日军进攻徐州时,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在台儿庄与日军激战,歼敌一万多人,这是国共合作抗日以来,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取得重大胜利的一次战役,因此台儿庄的大捷能够胜利,是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
故选:C。
【点评】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台儿庄战役的相关史实.
12.【分析】本题考查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关键是对材料的分析与解读。
【解答】“在抗战过程中巩固蒋之地位,坚持抗战,坚决打击投降派,应是我们的总方针”反映了中共积极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故B正确;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是在武汉会战后,A错误;C、D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掌握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
二、解答题
13.【分析】本题以两则材料为依托,综合考查抗日战争正面战场战役和百团大战,题目设计注重基础性,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作答。
【解答】(1)依据材料一“……捷报发出后举国若狂。京(南京)沪沦陷后,笼罩着全国的悲观空气至此一扫而空,抗战前途露出一线曙光。”出自《李宗仁回忆录》。可知这次战役发生1937年南京被占领之后,取得胜利,李宗仁参与。由这些特征结合所学可确定为1938年春李宗仁指挥的台儿庄战役;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2)依据图一的场面结合所学,可知是江西万家岭战役,中国军队在抗击日军;1938年6月,日军集结40多万兵力进攻武汉。为了保卫大武汉,中国军队共部署约100万人参战。日军在空军、海军的协助下猛烈进攻。中国军队利用大别山、鄱阳湖和长江两岸有利地形,构建工事,积极抵御。在江西万家岭,中国军队集中优势兵力,重创日军;武汉会战后,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日军的兵力已严重不足,物力财力都感觉困难,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3)依据图三长沙军民庆祝第三次长沙会战胜利的场景,可知反映的是第三次长沙会战胜利后人们的喜悦;依据前面的材料和问题,武汉会战、长沙会战等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牵制了大部分日军,粉碎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和速战速决的计划,使抗战进入到了相持阶段,为抗战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减轻了二战其他战场上盟军的压力,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故答案为:
(1)1938年的台儿庄战役。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2)万家岭战役。武汉会战。武汉会战使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之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3)第三次长沙会战。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牵制了大部分日军,粉碎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和速战速决的计划,使抗战进入到了相持阶段,为抗战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减轻了二战其他战场上盟军的压力,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把握抗日战争正面战场战役和百团大战的相关知识。运用所学,具体分析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