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 同步练习卷 (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0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 同步练习卷 (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0-31 21:05: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1年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6.3 正面战场的抗战》同步练习卷(2)
一.选择题
1.1945年,中共新党章中指出,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这是哪次会议的决议(  )
A.中共一大 B.遵义会议 C.中共七大 D.中共八大
2.抗战期间,有一个“人人想去的、充满阳光的、愉快和蔼的地方”,那里的革命士气和热情令人感动,党代表们在此聆听毛泽东同志的中共七大报告。这个地方是(  )
A.延安 B.重庆 C.瑞金 D.西安
3.“十四年抗战,艰苦卓绝,北起松花江,南到珠江两岸,四万万同胞同仇敌忾,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坚不可摧的长城。”该材料表明取得抗战胜利的最重要因素是(  )
A.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 B.坚持持久抗战
C.日本战略失误 D.全民族团结抗战
4.据不完全统计,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军民伤亡3500多万人。按1937年的币值折算,中国直接经济损失1000多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000多亿美元。这表明中国抗日战争(  )
A.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B.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C.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基础
D.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维护世界和平做出巨大贡献和牺牲
5.罗斯福谈到中国抗战时说:“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日本有多少师团可以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打下澳洲,打下印度……”罗斯福的谈话表明(  )
A.中国抗战经历了艰难曲折的斗争过程
B.中国抗战取得了抗击外敌入侵的完全胜利
C.中国抗战得到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的支持
D.中国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6.阅读文本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下列文本中,阐述了“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的语句是(  )
①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②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③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团结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④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7.在中国人民伟大的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为抗战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如图人物的主要历史事迹是(  )
A.指挥平型关伏击战,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B.在敌后“反扫荡”作战中,壮烈殉国
C.指挥台儿庄战役,获得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最大胜利
D.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8.有统计资料显示,在卫国战争中,苏军平均消耗炮弹30发、子弹1300发、手榴弹9枚和航空炸弹230公斤才毙伤一名德军。在太平洋战争中,美军平均消耗3吨弹药毙伤一名日军。在抗日战争中,八路军平均消耗约30发子弹、7枚手榴弹毙伤一名日军。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
A.德军的战斗力强于日军 B.八路军的抗战最为艰苦
C.苏联工业生产能力最强 D.美对二战胜利贡献最大
9.家书是一种承载历史的特殊载体。1938年10月,一封由马来亚寄往晋江的家书中写道:“适逢环境恶劣,艰难得利……咱国抗战当头,粮食高贵,壮丁费浩繁……咱被派壮丁费若难推辞,亦须看破”。从家书中可知当时(  )
A.营商环境相对宽松,赚钱容易
B.国内粮价稳定,物资充足
C.国难当头,人民坚定支持抗战
D.抗战士气低落,前途渺茫
10.租界是西方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强行在华租借的,并拥有行政自治权和治外法权的土地。据《中国收回租界一览表》统计,国民政府在1943年收回4处租界、1945年收回11处租界,1946年收回4处租界。这一时期收回租界主要得益于(  )
A.列强对殖民地政策发生改变
B.西方争夺殖民地矛盾的消失
C.中国坚持并取得抗战的胜利
D.租界内国人进行的反帝斗争
二.材料分析题
11.2020年是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中华民族由近代以来陷入深重危机走向伟大复兴确立了历史转折点。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
材料一: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时间统计简表
战场名称 开始时间 终止时间
欧洲战场 1939年9月1日 1945年5月8日
苏德战场 1941年6月22日 1945年5月8日
太平洋战场 1941年12月7日 1945年9月2日
中国战场 1931年9月18日 1945年9月2日
苏联对日作战 1945年8月8日 1945年9月2日
(1)揭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序幕的历史事件是什么?据材料一,概括中国抗日战争的特点。
材料二:七七事变之前,蒋介石分析认定日军开战后必首先以华北为进攻重点,而我方应在上海“先发制敌”,以牵制和分散日军在华北之攻势,又保证作为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重心的南京、上海等地之安全,且“在上海打仗,就容易引起国际注意”。淞沪会战爆发后,在日军的重武器绝对优势之下,中国军队伤亡惨重。而且,上海是河网地带,又无山势倚仗,对中国军队作战极为不利,多重因素之下,终致上海、南京先后沦落。不过,《泰晤士报》等外国媒体亦盛赞“十周之英勇抵抗”“为历史上最光荣之一页”。
﹣﹣摘编自余子道《蒋介石与淞沪会战》等
(2)据材料二,指出蒋介石筹划淞沪会战的目的,并结合所学指出淞沪会战对中国抗战的积极影响。在全民族团结抗战中,中国共产党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请举一例加以说明。
(3)为什么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中华民族由近代以来陷入深重危机走向伟大复兴确立了历史转折点”?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共七大的决议的相关史实。中共七大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并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
【解答】1945年4月,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了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民主革命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总结了抗日战争的丰富经验,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央领导机关,毛泽东在七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主席。大会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七大通过的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针。这对统一全党的思想,指导全党的行动,实现党的政治路线,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中共七大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并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选项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共七大的决议的相关史实。
2.【分析】本题考查中共七大。1945年4月,中共七大在延安召开,抗战时期,延安是中国共产党敌后战场的总后方和指挥中枢。
【解答】由“党代表们在此聆听毛泽东同志的中共七大报告”结合所学,1945年4月,中共七大在延安召开,大会听取毛泽东所作的《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可知,题干中这个地方是延安。
故选:A。
【点评】本题以中共七大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3.【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抗战胜利的原因,解题的关键是“十四年抗战,艰苦卓绝,北起松花江,南到珠江两岸,四万万同胞同仇敌忾,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坚不可摧的长城”。
【解答】此问考查的是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要理解题意,紧密结合材料。从题干和材料中找出提示的关键词。从材料中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原因,是因为全国人民团结起来一致对外。所以得到的最大启示:加强民族团结,爱国主义精神凝聚起来,所以D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点。
4.【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影响,中国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解答】据题意可知,我国在抗日战争期间伤亡大量人口,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巨大,说明我国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维护世界和平做出巨大贡献和牺牲,故选D;题意主要反映了我国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的贡献,没有评价抗日战争的性质、影响和地位,排除ABC。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影响,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5.【分析】本题考查抗日战争的胜利,知道中国抗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解答】依据材料中的“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日本有多少师团可以因此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打下澳洲,打下印度…”可以知道,罗斯福的谈话表明中国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的作用,即中国抗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抗日战争的胜利,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6.【分析】本题考查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知道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是全民族团结和共同抗战,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团结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解答】根据所学可知,1945年抗日战争取得胜利,这是因为全民族团结和共同抗战,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团结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故②③符合题意;①④是抗日战争的意义,故不符合题意。故D符合题意,ABC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7.【分析】本题考查敌后抗日战场。解题思路:根据“左权”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该人物的主要历史事迹。
【解答】考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左权将军是在敌后战场反日军“扫荡”的作战中壮烈殉国,故选B;指挥平型关伏击战的是林彪,排除A;指挥台儿庄战役的是李宗仁,排除C;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的是杨靖宇等人,排除D。
故选:B。
【点评】本题以敌后战场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8.【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抗日战争的知识点。掌握中国共产党领导敌后抗战的情况。
【解答】依据题干“苏军平均消耗炮弹30发……7枚手榴弹毙伤一名日军。”结合所学知识,在战争中,人的意志作用非常重要,不过最终还要靠物质力量。德日意法西斯被最终击败,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被反法西斯阵营的物质力量所压倒。中国的国力弱,武器落后。特别是八路军武器落后,弹药缺乏,在这种情况下,毙伤一名敌人比苏联、美国毙伤一名敌人消耗的战略物资少,说明了八路军的抗战最为艰苦。B符合题意;题干中没有体现出德军的战斗力强于日军。A不符合题意;二战时期美国工业生产能力最强。C不符合题意;题干中没有体现出美对二战胜利贡献最大。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灵活掌握抗日战争中的重大事件以及抗日战争胜利原因以及意义。
9.【分析】本题考查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咱国抗战当头,粮食高贵,壮丁费浩繁……咱被派壮丁费若难推辞,亦须看破”。
【解答】由材料中的信息“1938年10月”“适逢环境恶劣,艰难得利……咱国抗战当头,粮食高贵,壮丁费浩繁……咱被派壮丁费若难推辞,亦须看破”可知,当时正处于抗日战争时期,国难当头,人民坚定支持抗战,由“咱被派壮丁费若难推辞,亦须看破”即可得出。AB两项违背了材料意思,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故选:C。
【点评】注意对材料的分析与解读,识记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
10.【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抗日战争的意义。重点掌握抗日战争的国际意义。
【解答】题干反映了国民政府在1943年收回4处租界、1945年收回11处租界,1946年收回4处租界,结合所学知识。这一时期主要是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坚持抗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国际地位得到提高,英美等国为了争取中国抗战,也宣布取消一些在华租界,C正确;英美等国取消在华一些租界主要是基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需要,争取中国坚持抗战,并不是对殖民地政策发生改变,或者争夺殖民地矛盾的消失,AB排除;英美等国取消在华一些租界主要得益于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并不是租界内国人进行的反帝斗争,D排除。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灵活掌握抗日战争中的重大事件以及抗日战争胜利原因以及意义。
二.材料分析题
11.【分析】本题以2020年是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为主线,考查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关键是对材料信息的分析与解读。
【解答】(1)1931年日军进攻沈阳,中国军队进行抵抗,九一八事变爆发,揭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序幕。据材料一表格可知,中国的抗日战争开始于1931年,是世界反法西斯各大战场中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的战争,共14年。
(2)依据材料“在上海“先发制敌”,以牵制和分散日军在华北之攻势,又保证作为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重心的南京、上海等地之安全,且‘在上海打仗,就容易引起国际注意’”可以得出蒋介石筹划淞沪会战的目的是牵制和分散日军力量;维护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的安全;争取国际援助或干预。淞沪会战粉碎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提高中国国际威望,或有助于国际援助;鼓舞全国人民抗战信心、为工业内迁等赢得时间等。在全民族团结抗战中,中国共产党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如百团大战。
(3)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在反抗外来侵略中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洗雪了中国的民族耻辱,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有力地支援了世界其他国家人民,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为反抗法西斯侵略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为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斗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故答案为:
(1)九一八事变;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各大战场中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的战争,共14年。
(2)牵制和分散日军力量;维护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的安全;争取国际援助或干预;影响:粉碎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提高中国国际威望,或有助于国际援助;鼓舞全国人民抗战信心、为工业内迁等赢得时间等;百团大战。
(3)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在反抗外来侵略中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洗雪了中国的民族耻辱。
【点评】注意对材料的解读,识记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