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读书
一、教学目标
1.认识“舅、斩”等14个生字,读准“传、着”等3个多音字,会写“舅、津”等14个生字,会写“舅父、津津有味”等15个词语。
2.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能梳理出作者的读书经历,说出作者对“好书”的看法。
3.能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交流对“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这句话的体会。
4.能对作者的读书方法发表自己的看法。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能梳理出作者的读书经历,说出作者对“好书”的看法。
(二)教学难点
能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交流对“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这句话的体会。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二十六课《忆读书》。
(二)学习生字词语
学习课文之前,老师先检查一下同学们的预习情况。
认读生字词
跟老师读一读这些词语,你能读正确吗?
ppt 1:出示本课词语
舅父 述说 无限 烦琐 一知半解
荒唐 着力 水浒传 万卷书 津津有味
在这些词语中,有三个多音字你发现了吗?
ppt 2:
传:表示传记的意思,读zhuàn组词:水浒传
表示由一方交给另一方,由上代交给下代的意思,读chuán 组
词:流传
着:表示燃烧的意思,读zháo 组词:着火
表示使力气,用力的意思,读zhuó 组词:着力
卷:表示把东西弯转裹成圆筒形,读juǎn 组词:卷尺
表示书本时,读juàn组词:手不释卷
自己再读一读这些词语。
ppt 3: 出示词语
舅父 述说 无限 烦琐 一知半解
荒唐 着力 水浒传 万卷书 津津有味
2.学习写好难写易错字
ppt 4-5: 出示本课生字
本课要求会写的字有14个,其中有4个字难写易错。
老师特别提醒大家要注意以下问题:
“舅”各部分要写紧凑,上半部分的笔顺是:撇、竖、横、横折、横、横,下面是个“男”字。
“凯”字左边是“岂”,但原本最后一笔竖弯钩变成了“竖提”,右部是“几”。
书写“葛”字时要注意下面部分的笔画和笔顺:撇-横折钩-撇-点-竖折。
“衰”字中间部分是“口”加一横,横的两端要出头。
请同学们在作业本上每个字写两个,注意做到书写正确、美观。
(三)初读课文感知内容,理清顺序
《忆读书》是一篇叙事散文,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本文的作者。
ppt6: 作者介绍
作者冰心,原名谢婉莹,中国诗人,现代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散文家。著有诗集《繁星》和《春水》等,先后发表《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三寄小读者》等系列通讯。主要作品还有《超人》《闲情》《冬儿姑娘》等。
ppt 7: 出示学习提示
请你快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认真阅读的同学一定发现了(出示ppt 8课文扫描图片),课文ppt 9:写了三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开篇点题,引出下文。
第二部分(第2-10自然段):按照时间的顺序写了作者的读书经历和读书的好处,以及怎样挑选、比较好书。
第三部分(第11-12自然段):作者把自己多年来的读书感悟写出来赠送给儿童,总结全文。
(四)根据要求梳理信息,把握课文内容要点
下面我们就跟随作者再次重温童年难忘的读书经历。
要知道作者的读书经历,以及作者认为的好书标准,就需要提取课文中的相关信息进行分类整理。你打算用什么方法梳理信息呢?
听听小伙伴的建议ppt 10:(出示伙伴头像和小泡泡)
。
通过学习伙伴的分享交流,我们总结了这几种梳理信息的方法。ppt 11:
1.用各种符号在书中圈画。
2.分条列出信息。
3.借助图表梳理信息。
请同学们ppt 12: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梳理相关信息,说说作者回忆了自己读书的哪些经历,她认为什么样的书才是好书。
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梳理相关信息。(停留3秒钟)
ppt 13:出示课文2—6自然段扫描图
同学们在2-6自然段中是不是关注到了这些信息:(边说边用不同符号标注)
“七岁时开始自己读”让我们知道了作者读书的时间;“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三国演义》”让我们知道了作者读的篇目,我们还知道作者那时候是“一知半解”地读。同学们知道什么叫一知半解地读吗?联系下文我们可以知道:“一知半解”形容知道得不全面,理解得不深不透。就像书上说的那样,字音都读不对,经常读半边字。从“对于那部述说‘官迫民反’的《水浒传》尤其欣赏”和“但我觉得比没有人物个性的《荡寇志》要强多了。”我们知道作者还读了《水浒传》和《荡寇志》这两本书。
在作者七岁读书经历这部分你还了解到哪些信息呢?
ppt 14:出示课文第3自然段
这段不是作者自己读书的经历,而是听舅父讲《三国演义》。通过“每天晚饭后”“津津有味”“真是好听极了”“无限期待”“含泪上床”等词语生动地描写出我对知识的渴求,对读书的热爱。
请同学们读一读这段话。
ppt 15:出示课文第5自然段
作者回忆自己读《三国演义》,两次扔书,两次哭的情形。当看到书中的人物一个个死了,就会“哭了一场”,“又哭了一场”,说明作者已经对书中的人物有了深深的感情。“把书丢下了……第二次再读……又把书丢下了……后来……读到分久必合的结局”说明作者对《三国演义》这本书已经爱不释手。
请和老师一起读读这段话,感受作者对读书的热爱。
在刚才的学习中,我们梳理出这些关于作者读书经历的信息(出示表格)。这样,让我们更准确地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阅读时间 阅读书目 对这些书的感受或评价
七岁 《三国演义》 津津有味、无限期待
《水浒传》 尤其欣赏、都有极其生动的性格
《荡寇志》 没有人物个性
ppt 16:
作者七岁时,读《三国演义》,读得津津有味,充满无限期待。
读《水浒传》时,尤其欣赏,感觉里面的人物都有极其生动的性格。读《荡寇志》时认为小说没有人物个性。
文中还介绍了作者的哪些读书经历呢
请你ppt 17:快速默读第7-9自然段,提取文中信息,借助表格梳理记录下来。
看一看你梳理的信息和老师一样吗?(师读)
ppt 18:出示表格后面部分
阅读时间 阅读书目 对这些书的感受或评价
十二三岁; 中年以后 《红楼梦》 十二三岁时读,兴趣不大,人物使人厌烦;中年后再读,尝到其中滋味。
1980年后 《西游记》 精彩
《封神榜》 烦琐
现代文艺作品 有的堆砌华丽词句,无病呻吟;有的满带真情实感、质朴浅显,使人心动神移,不能自已。
作者十二三岁时读《红楼梦》,兴趣不大,觉得人物使人厌烦。中年后再读,尝到其中滋味。
1980年后,作者读《西游记》感到精彩,读《封神榜》觉得烦琐,读现代文艺作品,认为有的堆砌华丽词句,无病呻吟;有的满带真情实感、质朴浅显,使人心动神移,不能自已。
作者从小到大读了这么多书,她认为什么样的书才是好书?
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从文中提取相关的信息分条列出来。
同学们是不是关注到了课文中的这些语句:
ppt19:(出示好书相关的语句)
从这些语句中了解到,作者认为一本好书
ppt 20:
我们再来读读这几句话,体会作者心中好书的标准是怎样的。
(五)梳理交流读书的好处,结合生活经历谈体会
作者从小就喜爱读书,一辈子都在坚持读书,她为什么这样喜爱
读书呢?
ppt 21:出示第8自然段(标注)
她认为:“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从读书中我还得到了做人处世要独立思考的大道理。”
是呀,读书不仅能享受快乐,还能明理,帮助人们成长。所以作者说: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你有没有享受过读书的快乐呢?
ppt 22:请你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谈谈你对“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这句话的体会。
大家对这句话有哪些体会,我们来交流一下ppt 23(播放音频) :
(六)梳理总结
第八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根据要求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
ppt 24:出示表格
课文题目为“忆读书”,作者按照时间顺序回忆了自己的读书经历和对好书的认知,课文结尾作者引用了自己给儿童刊物的赠言,表达了自己读书的感受。
(八)学习第二十七课生字
每个人都有自己读书的经历,ppt 25:二十七课《我的“长生果”》的作者也分享了自己的读书经历,总结了读书的方法,大家一定很想知道。
读课文之前,请同学们先和老师读一读这些词语。
ppt 26:
比喻 美差 过瘾 直奔 书籍 报偿 如饥似渴
馈赠 磁石 委屈 酵母 皎洁 借鉴 呕心沥血 沉甸甸
在读这些词语的时候,请同学们注意,
“甸”字单独读的时候是四声,当叠用时变为一声,比如:“沉甸甸”。(点击标注)
“酵”字是个易错音,正确的读音是jiào,很多人因为只留意它的右边而读成“孝”,这是错误的。
还有两个多音字也要注意。
ppt 27:
“差”字有四个读音,分别是chā chāi cī chà
我们用组词法可以区别:差别 出差 参差 差不多
ppt 28:奔字也有两个读音,分别是bēn bèn
当字义是:1.奔走;急跑。 2.紧赶;赶忙或赶急事。 3.逃跑。读[bēn]
当字义是:1.直向目的地走去。 2.朝;向。 3.年纪接近(四十岁、五十岁等)。读[bèn]。
ppt 29:
请同学们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说说作者读过哪些类型的书,从童年读书、作文的经历中悟出了哪些道理。
同学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提取梳理信息。
作者以时间顺序,回忆了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描述了读书类型的变化:
ppt 30:
1.小时候从读印着“水浒”“三国”的小画片,到读《七色花》《血泪仇》等连环画;
2.上学时从读文艺书籍,到读古今中外的大部头小说;
3.作者阅读的类型越来越多,阅读的内容越来越广。
在丰富的读书经历中,作者深深领悟到:
ppt 31:
大量的阅读拓展了作者的想象力,因此作者的文章别出心裁、与众不同;
阅读大部头的小说时养成做笔记的习惯,既能丰富积累,又增强了记忆力和理解力,使作者作文的时候能恰到好处地借鉴和模仿,并用呕心沥血的创造打动人心。
课下同学们可以再读课文,深入体会作者读书的感受。
课后,请同学们完成以下作业:
ppt32:课后作业
抄写生字词语。
积累和读书有关的名人名言。
预习第八单元口语交际。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王老师也希望同学们以后多读书,读好
书,在读书中感受快乐。今天的课就上到这,同学们再见!(共25张PPT)
忆读书
五年级语文
舅父 述说 无限 烦琐 一知半解
荒唐 力 水浒 万 书 津津有味
传
着
卷
表示传记的意思,读zhuàn,组词:(水浒传)
表示由一方交给另一方,由上代交给下代的意思,读chuán,
组词:(流传)
表示燃烧的意思,读zháo,组词:(着火)
表示使力气,用力的意思,读zhuó, 组词:(着力)
表示把东西弯转裹成圆筒形,读juǎn,组词:(卷尺)
表示书本时,读juàn,组词:(手不释卷)
着:
传:
卷:
舅父 述说 无限 烦琐 一知半解
荒唐 着力 水浒传 万卷书 津津有味
舅 津 斩 限 凯 葛 述
贾 衰 刊 琐 朴 篇 某
凯
葛
衰
舅
冰心,原名谢婉莹,中国诗人,现代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散文家。著有诗集《繁星》和《春水》等,先后发表《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三寄小读者》等系列通讯。主要作品还有《超人》《闲情》《冬儿姑娘》等。
快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第一部分
第三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开篇点题,引出下文。
第二部分(第2-10自然段):按照时间的顺序写了作者的读书经历和读书的好处,以及怎样挑选、比较好书。
第三部分(第11-12自然段):作者把自己多年来的读书感悟写出来赠送给儿童,总结全文。
我想运用在学习《松鼠》一课时学过的分条列信息的方法进行信息梳理,提炼重点句归纳概括。
我想设计一个表格,分项列出作者读书的时间、书目、感受等内容,这样可以一目了然地了解作者的读书经历。
我想用各种符号在书中圈画作者的年龄或读书时间、书名,以及作者的评价、感受等信息。
1.用各种符号在书中圈画。
2.分条列出信息。
3.借助图表梳理信息。
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梳理相关信息,说说作者回忆了自己读书的哪些经历,她认为什么样的书才是好书。
形容知道得不全面,理解得不深不透。
那时,我的舅父杨子敬先生每天晚饭后,必给我们几个表兄妹讲一段《三国演义》,我听得津津有味,什么“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真是好听极了。但是他讲了半个钟头,就停下去干他的公事了。我只好带着对于故事下文的无限期待,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
我第一次读《三国演义》,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便把书丢下了。第二次再读时,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又把书丢下了。后来忘了什么时候才把全书读到“分久必合” 的结局。
阅读时间 阅读书目 对这些书的感受或评价
七岁 《三国演义》 津津有味、无限期待
《水浒传》 尤其欣赏、都有极其生动的性格
《荡寇志》 没有人物个性
快速默读第7-9自然段,提取文中信息,借助表格梳理记录下来。
阅读时间 阅读书目 对这些书的感受或评价
十二三岁; 中年以后 《红楼梦》 十二三岁时读,兴趣不大,人物使人厌烦;中年后再读,尝到其中滋味。
1980年后 《西游记》 精彩
《封神榜》 烦琐
现代文艺作品 有的堆砌华丽词句,无病呻吟;有的满带真情实感、质朴浅显,使人心动神移,不能自已。
1.能引发阅读期待,激发阅读兴趣。
2.人物形象生动、栩栩如生、个性鲜明。
3.耐人寻味。
4.故事情节精彩,不烦琐。
5.满带着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使人心动神移,不能自已。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我这一辈子读到的中外文艺作品不能算太少。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从读书中我还得到了做人处世要独立思考的大道理,这都是从修身课本中得不到的。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请你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谈谈你对“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这句话的体会。
读书,让我学到很多知识,既开阔了视野,又提高了认知,我体会到收获的快乐。
通过读书,我懂得了很多做人的道理,让我从幼稚懵懂变得越来越成熟懂事,读书让我进步,这真是一件快乐的事啊!
读书丰富了我的课余生活,沉浸在书香之中与书作伴,真是让人感到幸福快乐!
阅读时间 阅读书目 对这些书的感受或评价
七岁 《三国演义》 津津有味、无限期待
《水浒传》 尤其欣赏、都有极其生动的性格
《荡寇志》 没有人物个性
十二三岁; 中年以后 《红楼梦》 十二三岁时读,兴趣不大,人物使人厌烦;中年后再读,尝到其中滋味。
1980年后 《西游记》 精彩
《封神榜》 烦琐
现代文艺作品 有的堆砌华丽词句,无病呻吟;有的满带真情实感、质朴浅显,使人心动神移,不能自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