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古人谈读书》课件+教学设计(共3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5《古人谈读书》课件+教学设计(共3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0-30 12:54:09

文档简介

古人谈读书
一、教学目标
1. 认识“耻、矣”等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识”,会写“耻、诲”等5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大意。
4.能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说出课文内容带来的启发。
二、教学重点、难点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大意。
3.能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说出课文内容带来的启发。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统编版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25课《古人谈读书》。
ppt1:(第八单元导语页)根据要求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第八单元的三篇课文分别从不同角度介绍了从古至今人们读书的态度、方法、经历与感悟。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同学们要根据课文要求对提取的信息进行梳理,把握内容要点。
“一日读书一日功,一日不读十日空。”古人十分重视读书,认为读书是每日必做之事,一日都不可荒废。在以往的学习中,我们积累了不少有关读书、学习的名言警句,和老师一起来回忆一下吧!
ppt2:少年不知勤学苦,老来方知读书迟。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读书百遍,而义自见。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读书要有端正的态度和正确的方法。古人先贤们有关读书的经验十分值得我们借鉴,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古人谈读书》。
浏览课文,了解作者
ppt3:课文插图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
本篇课文分为两个部分,由两则文言文组成。
ppt4:第一则选自《论语》。《论语》是记载孔子和他的弟子们言行的典籍。孔子是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他十分重视学习,《论语》中不止一处讲到学习态度和方法的问题。
第二则选自朱熹写的一篇启蒙读物《童蒙须知》,对学生应该如何读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ppt5:朱熹,南宋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他十分重视教育,长期从事讲学活动,精心编撰了《四书章句集注》等多种教材,培养了众多人才。
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孔子和朱熹对读书学习有怎样的理解和看法呢?让我们一起读一读吧!
ppt6: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和注释,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课文中的这几句话你都读准确了吗?其中有些字的读音需要大家注意:
ppt7: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借助注释,我们知道了第一句话中黄色的字是通假字,同“智”,在这里应该读四声“zh ”。
第二句话的“好”在注释中是“喜好”的意思,应该读成“hào”。第三句话中也有这个字,联系前后文的内容,我们可以猜测它也是“喜好”的意思,所以读音相同。
通过查字典,我们知道了第四句话中的“识”是多音字,在这里读“zh ”,是“记住”的意思,可以组词:博闻强识。它还有一个读音“sh ”,是“知道、认得”的意思,可以组词:认识、识别等。
第五句话中的“矣”,在文言文中比较常见,相当于“了”的意思。
借助注释和查字典是我们学习古文常用的理解词语的方法。请你再读一读这五句话,注意把黄字的字音读准确。
ppt8: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
本课一共有五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其中“诲、谓、诵”都是言字旁,在书写时注意左窄右宽。
书写“岂”字时,要注意下半部分是“己”。
默读课文,理解大意
ppt9:借助注释
组词猜词义
结合生活经验
联系上下文
在三、四年级学习文言文的时候,我们掌握了一些理解词句大意的方法: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可以借助注释理解意思;有一些字可以通过组成词语的方法来猜测词义;还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大意。请同学们运用学过的方法阅读两则文言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ppt10: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话的大意。
首先,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孔子有关读书、学习的经验和教诲。
ppt1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注释)
这句话中前四个“知”意思相同,可以解释为“知道”。最后一个“知”是“智慧”的意思。聪明的同学们是不是已经明白这句话的意思了?我们要以诚实的态度对待学习,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智慧。
ppt1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注释)
结合注释我们知道了“敏”在这里指“聪敏”的意思,“不耻下问”可以理解为“不以下问为耻”。孔子告诉我们:要聪敏勤学,不以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ppt1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实事求是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谦虚好问
学习要实事求是、谦虚好问,这样才能清醒地认识自己和周围的世界,才能看到自身的不足,同时鞭策自己不断地学习进取,从而增长我们的学识,提高我们的道德修养。
理解了句子的意思,请同学们再读一读这两句话,注意读好停顿。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我们再来看看第三句话。
ppt14: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释)
借助注释我们知道了“识”在这里是“记住”的意思。那“默”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可以把这个字放在整句话的语境中,联系下文内容,用组词的方式来猜一猜字义,“默”可以组词“默默地”。“默而识之”可以理解为“默默地记下读书的内容”。“厌”指“满足”,和现代汉语中常见的“讨厌”意思不同,大家要特别注意。这句话是说孔子自己读书的时候多记多背,学习不知满足,教诲他人不知疲倦。
ppt15: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注释)
这句话中也有一个“敏”字,但是对比课文中的两处注释,我们发现了这个“敏”和第二句话中的“敏”意思不同,是“勤勉”的意思。在文言文中,一字多义的情况很常见,所以我们常常要把字放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它的意思。在这句话中,孔子说明了自己求学的态度,他不是生来什么都知道而是靠勤勉求得知识。
ppt16: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联系我们平时学习的经验,这句话让我们感受到学习时不知满足、争分夺秒的紧迫感。孔子认为:求学要有进取心,不能懈怠。学习就像追赶什么似的,生怕赶不上,学到了还怕会丢失。
ppt17: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学习要有勤奋进取的态度,不断地学习、积累,才能在实践中灵活运用,做到“学以致用”。
请同学们读一读这三句话,读的时候要注意正确停顿。
ppt18: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通过查字典,我们发现“尝”有两种意思:①辨别滋味,也可比喻经历、体验;②曾经。联系上下文,我们知道了“尝”在这里是“曾经”的意思。这句话写了“学”和“思”的关系。孔子说自己曾整天不吃、整夜不睡地思考,发现这样做并没有什么益处,不如学习。“思”要建立在“学”的基础上,要将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取得进步。
请同学们先听老师读这句话,然后你也试着读一读。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了解了每句话的大意,请同学们再读一读第一则文言文,体会孔子读书治学的精神。
关于读书的态度和方法,在《论语》中还有很多呢!请同学们读读这几句话。
ppt1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这三句话告诉我们读书应该“学”“思”结合,还要常常复习。读了《论语》中的句子,你是不是觉得获益良多?
朱熹对于读书又有怎样的体会呢?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二则文言文。
ppt20: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
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请同学们先放声读一读这段话。
细心的同学一定发现了这段话中的“尝”和“吾尝终日不食”中的“尝”意思相同,都是“曾经”的意思。借助注释,我们知道“急”是“要紧、重要”的意思,和现代汉语中常用的意思不同。“眼口岂不到乎”中的“岂”和“乎”又是什么意思呢?你可以联系上下文,大胆地猜一猜。“岂”是“难道”的意思,“乎”字在句末是“吗”的意思,你猜对了吗?
这段话告诉我们专心致志对于读书的重要性。读书要心想、眼看、口诵。“心到”,是“三到”中最重要的,用心思考了,自然就会看得仔细,也会读得正确并记忆犹新。
读懂了文言文的意思,再来读读这段话吧。这一遍我们不仅要读正确,还要读好短文的节奏。
这两篇文言文,你喜欢哪些句子,试着背一背。
梳理态度和方法,交流所受启发
学习了两则古文,你有什么收获呢?
ppt21: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思考:这两则文言文告诉了我们哪些读书态度和方法?
让我们一起梳理一下,你可以尝试用简短的词语来概括课文中的关键信息。
实事求是
(
《论语》
)谦虚好问
勤勉进取
古人谈读书 学思结合
(
朱熹
)
心到眼到口到
通过学习《论语》中的六句话,我们知道了学习要实事求是,认清自身的不足,虚心向他人求教,养成谦虚好问的习惯。学习贵在坚持,勤勉进取,注意日常积累,才能积少成多。空想无益,学思结合,才能将书本上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智慧。
第二则短文为我们介绍了关于读书的方法,即“心到”、“眼到”、“口到”。聚精会神地学习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你平时是怎么读书的?
ppt22: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说说课文中的哪些内容对你有启发。
让我们来听一听同学们的交流。
(学生音频1)读书时集中注意力,用心去读才能理解文中的意思。如果三心二意,就算眼睛在看,嘴巴在读,也是没有用的。结合我日常读书的经验,我觉得读书不仅要做到文中提到的“三到”,还要做到“手到”。“手到”就是做笔记,记下重要的内容,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学生音频2)“学而不厌”,书中有学不完的知识,道不尽的乐趣。读书要持之以恒,遇到自己喜欢的内容可以背诵下来,还可以把自己的感想写下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但是我平时遇到不懂的问题,总是不好意思问别人。学习了这篇课文后,我要不懂就问,多多向别人请教。
古人先贤的经典值得我们反复诵读积累。“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希望同学们能够与书为友,畅游智慧海洋,勇攀知识高峰。
四、作业
让我们来看一看今天的作业。
ppt23:课后作业
1.认真书写本课的生字和词语。
2.背诵课文,制作一张书签,把本课或课外阅读积累的有关读书的名言写在上面。
3.预习第26课《忆读书》。
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同学们,再见!
7(共38张PPT)
古人谈读书
五年级语文
根据要求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
少年不知勤学苦,老来方知读书迟。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读书百遍,而义自见。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论语》是记载孔子和他的弟子们言行的典籍。
孔子是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朱熹,南宋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他十分重视教育,长期从事讲学活动,精心编撰了《四书章句集注》等多种教材,培养了众多人才。
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和注释,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zh
hào
hào
zh
y
同“智”




借助注释
组词猜词义
结合生活经验
联系上下文
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话的大意。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道
智慧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敏]此处指聪敏。
[耻]以……为耻。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实事求是
谦虚好问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记住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记住
默默地
满足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敏]此处指勤勉。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勤奋进取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曾经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尝:①辨别滋味,也可比喻经历、体验;
②曾经。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要紧、重要
难道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专心致志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再读课文,思考:这两则文言文告诉了我们哪些读书态度和方法?
实事求是
谦虚好问
勤勉进取
学思结合
古人谈读书
孔子
朱熹
心到、眼到、口到
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说说课文中的哪些内容对你有启发。
读书时集中注意力,用心去读才能理解文中的意思。如果三心二意,就算眼睛在看,嘴巴在读,也是没有用的。结合我日常读书的经验,我觉得读书不仅要做到文中提到的“三到”,还要做到“手到”。“手到”就是做笔记,记下重要的内容,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学而不厌”,书中有学不完的知识,道不尽的乐趣。读书要持之以恒,遇到自己喜欢的内容可以背诵下来,还可以把自己的感想写下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但是我平时遇到不懂的问题,总是不好意思问别人。学习了这篇课文后,我要不懂就问,多多向别人请教。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课后作业
1.认真书写本课的生字和词语。
2.背诵课文。制作一张书签,把本课或课外阅读积累的有关读书的名言写在上面。
3.预习第26课《忆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