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一数学
第 I 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共 60分,1-8是单选题,每题 5分,9-12是多选题,每题 5分,漏选得 2
分,有选错的不得分)
1.下列各选项中的对象不能构成集合的是( )
A.小于 5的自然数 B.著名的艺术家
C.曲线 y = x2上的点 D.不等式 2x 1 7的整数解
2.下列集合中表示同一集合的是( )
A.M {(3,2)}, N {(2,3)} B.M {4,5}, N {5,4}
C.M (x, y) x y 1 , N y x y 1 D.M {1,2}, N {(1,2)}
3.集合{x| 3 2x 1 3,x∈Z}等于( )
A.{1,2} B.{0,1,2}
C.{ 1,0,1,2} D.{0,1}
4.已知集合 A {x∣ 1 x 3}, B { 2,1,2,4},则 B RA ( )
A. B. 1,2 C. 2,4 D. 2,1,2
5.命题“ , sin sin ”的否定为( )
A. , sin sin B. , sin sin
C. , sin sin D. , sin sin
6.王昌龄《从军行》中两句诗为“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其中“攻破楼兰”
是“返回家乡”的( )
A.充分条件 B.必要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7.设 a,b, c为实数且 a b,则下列不等式一定成立的是( )
1 1
A. B. a2 b2
a b
C. ac2 bc2 D. 2021a b 1
8.设0 a b,则下列不等式中正确的是
a b a b
A. a b ab B. a ab b
2 2
C. a ab
a b a b
b D. ab a b
2 2
试卷第 1页,共 4页
9.下面四个说法中错误的是( )
A.10以内的质数组成的集合是{2,3,5,7}
B.由 1,2,3组成的集合可表示为{1,2,3}或{3,2,1}
C.方程 x2﹣2x+1=0的所有解组成的集合是{1,1}
D.0与{0}表示同一个集合
10.下列关系式正确的为( )
A. a,b b,a B. 0 C.0 0 D. 0
11.若集合 A具有以下性质:
1
(1)0∈A,1∈A; (2)若 x∈A,y∈A;则 x﹣y∈A,且 x≠0时, ∈A.
x
则称集合 A是“好集”.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A.集合 B={﹣1,0,1}是“好集” B.有理数集 Q是“好集”
C.整数集 Z不是“好集” D.设集合 A是“好集”,若 x∈A,y∈A,则 x+y∈A
12.下列各命题中 P是 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的是( )
A.P: x 1;Q: x2 1; B.P:a b;Q: a c b c
C.P:四边形为菱形;Q:四边形的对角线垂直; D.P: a b;Q: ac bc
第 II 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每题 5分,共 20分)
3
13.若 x 0,则函数 f (x) x 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__,此时 x __________.
x
14.已知集合M a2 ,a 1 , N 0, 1 ,若M = N ,则 a ______.
15.已知集合 A {0,1},则集合 A的子集个数为_____________.
16.已知全集U R,集合M x Z x 1 3 , N 4, 2,0,1,5 ,则下列 Venn图
中阴影部分的集合为___________.
五、解答题(共 6题,共 70分,解答要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10分)已知集合 A {x N | 1 x 3} .
(1)用列举法表示集合 A;
(2)写出集合 A的所有子集.
试卷第 2页,共 4页
18 2.(12分)设全集为 Z, A x | x 2x 15 0 ,B {x | ax 1 0}.
a 1(1)若 ,求 A ZB ;5
(2)若 B A,求实数 a的取值组成的集合C .
19.已知 x 0,求 x
2
1 的最小值.
x
甲、乙两位同学的解答过程分别如下:
乙同学的解答:
甲同学的解答:
因为 x 0,
因为 x 0,
2 2
所以 x 1 x 1
所以 x 1 2 2 (x 2 1) . x x
x x
2 2 x
2
1
上式中等号成立当且仅当 x 1 , x
x
2 2 1.
即 x2 x 2 0,
2
上式中等号成立当且仅当 x ,
解得 x1 2, x2 1(舍). x
即 x2 2,
2
当 x 2时, 2 (x 1) 2.
x 解得 x1 2, x2 2(舍).
2
所以当 x 2时, x 1 的最小值为 2.
x 所以当 x 2 时, x 1
2
的最小值为
x 2 2 1
.
以上两位同学写出的结论一个正确,另一个错误.
请先指出哪位同学的结论错误,然后再指出该同学解答过程中的错误之处,并说明错误
的原因.
20.设全集U R,集合 A {x∣1 x 3}, B {x∣2x 4 x 2}.
(1)求 U (A B);
(2)若集合C {x∣2x a 0},且 B是 C的真子集,求实数 a的取值范围.
试卷第 3页,共 4页
1
21.求函数 y x(x 3)的最小值.
x 3
22.已知集合 A x 2 x 5 , B x m 1 x 2m 1 .
(1)若m 4,求 A B;
(2)若 A B ,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试卷第 4页,共 4页
参考答案
1.B
【分析】
由集合中元素的特性逐一对四个选项进行分析即可得解.
【详解】
依题意,A、C、D三个选项中的对象有明确的标准,满足集合中元素的特性,
而选项 B中的对象没有明确的标准,不满足确定性,故不能构成一个集合.
故选:B.
2.B
【分析】
根据集合的元素是否相同判断即可.
【详解】
解:A两个集合的元素不相同,点的坐标不同,
B两个集合的元素相同,
C中 M的元素为点,N的元素为数,
D中 M的元素为点,N的元素为数,
故 A,C,D都不对.
故选:B.
3.B
【分析】
解不等式确定 x的范围,再由 x是整数得集合中的元素.
【详解】
解:{x| 3 2x 1 3,x∈Z}={x| 2<2x≤4,x∈Z}={x| 1故选:B.
4.C
【分析】
先求出 A集合在 R中的补集,再与 B取交集.
【详解】
B RA 2,1,2,4 {x|x<-1或 x>3}= 2,4
故选:C.
答案第 1页,共 8页
5.C
【分析】
根据全称命题与存在性命题的关系,准确改写,即可求解.
【详解】
由全称命题与存在性命题的关系,可得:
命题“ , sin sin ”的否定为“ , sin sin ”.
故选:C.
6.B
【分析】
由推出关系即可判断得到结论.
【详解】
由题意知:“攻破楼兰”未必“返回家乡”,即“攻破楼兰” “返回家乡”;
若“返回家乡”则必然“攻破楼兰”,即“返回家乡” “攻破楼兰”;
“攻破楼兰”是“返回家乡”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故选:B.
7.D
【分析】
利用特殊值法可判断 AB选项,取 c = 0可判断 C选项,利用指数函数的单调性可判断 D选
项.
【详解】
1 1 1
对于 A,取 a 2,b 1,满 a b,但 1,即此时 .所以 A错误;
2 a b
对于 B,反例: a 1,b 5,满足 a b,但不满足 a2 b2,所以 B错误;
对于 C,当 c = 0时, ac2 bc2 0,所以 C错误;
对于 D,由 a b知a b 0,所以 2021a b 1,故 D正确.
故选:D.
8.B
【分析】
利用基本不等式和不等式的传递性即可选出答案.
【详解】
答案第 2页,共 8页
a b a b b b
∵0 a b,由基本不等式得 ab 2,∴ a a ab b
2 2 2
故选:B.
9.CD
【分析】
结合集合的表示及元素与集合的基本关系分别检验各选项即可判断.
【详解】
解:10以内的质数组成的集合是{2,3,5,7},故 A正确;
由集合中元素的无序性知{1,2,3}和{3,2,1}表示同一集合,故 B正确;
方程 x2﹣2x+1=0的所有解组成的集合是{1},故 C错误;
由集合的表示方法知 0不是集合,故 D错误,
故选:CD.
10.ACD
【分析】
根据任何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即可判断 A;根据集合和空集的定义,即可判断 B;根据元
素和集合间的关系,即可判断 C;根据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即可判断 D,从而得出答案.
【详解】
解:对于选项 A,由于任何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所以 a,b b,a ,故 A正确;
对于选项 B, 0 是指元素为 0的集合,而 表示空集,是指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
所以 0 ,故 B错误;
对于选项 C, 0 是指元素为 0的集合,所以0 0 ,故 C正确;
对于选项 D,由于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所以 0 ,故 D正确.
故选:ACD.
11.BCD
【分析】
逐一判断给定的 3个集合,是否满足“好集”的定义,最后综合讨论结果,可得答案.
【详解】
解:对于A,假设集合 B是“好集”,因为 1 B,1 B,所以 1 1 2 B,这与 2 B矛
盾,所以集合 B不是“好集”.故A错误;
答案第 3页,共 8页
对于 B,因为0 Q,1 Q,且对任意的 x Q, y Q
1
有 x y Q,且 x 0时, Q,所以
x
有理数集Q是“好集”,故 B正确;
对于C
1
,因为 2 Z,但 Z,所以整数集 Z不是“好集”.故C正确;
2
因为集合A是“好集”,所以0 A,又 y A,所以 0 y A,即 y A,又 x A,所以
x ( y) A,即 x y A,故D正确.
故选:BCD.
12.AC
【分析】
根据题意,结合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方法,逐项判定,即可求解.
【详解】
对于 A中,当 x 1时,可得 x2 1,即充分性成立;
反之:当 x2 1,可得 x 1,所以必要性不成立,
所以 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所以 A正确;
对于 B中,当a b时,可得 a c b c,即充分性成立;
反之:当 a c b c时,可得 a b,所以必要性成立,
所以 p是q的充分必要条件,所以 B不正确;
对于 C中,由四边形为菱形,可得四边形的对角线垂直,即充分性成立;
反之:当四边形的对角线垂直,四边形不一定是菱形,所以必要性不成立,
所以 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所以 C正确;
对于 D中,例如:由 a b,且 c 0时,可得 ac bc,即充分性不成立,
反之:由 ac bc,当 c 0时,可得 a b;当 c 0时,可得 a b,即必要性不成立,
所以 p是q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所以 D正确.
故选:AC.
13. 2 3 3
【分析】
根据基本不等式即可求出.
【详解】
3
因为 x 0,所以 f (x) x 2 3,当且仅当 时取等号,
x x 3
答案第 4页,共 8页
即函数 f (x)
3
x 的最小值为
x 2 3
,此时 x 3.
故答案为:2 3; 3.
14.0
【分析】
根据集合相等的定义和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即可求出 a的值.
【详解】
2
解:由题可知,M a ,a 1 , N 0, 1 ,
因为M = N,
而 a2 0,所以 a2 0,a 1 1,则 a 0 .
故答案为:0.
15.4
【分析】
根据公式可求给定集合子集的个数.
【详解】
因为 A中元素个数为 2,故其子集的个数为 22 4,
故答案为:4.
16. 1, 2,3
【分析】
由给定条件求出集合 M,再由 Venn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意义求解即得.
【详解】
由题意,集合M x Z x 1 3 x Z 2 x 4 1,0,1,2,3 ,
则 Venn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集合是M RN 1, 2,3 .
故答案为: 1, 2,3 .
17.(1) A {0,1, 2};(2) ,{0},{1},{2},{0,1},{0,2},{1,2},{0,1,2};
【分析】
(1)由集合 A的描述列举出所有元素,按列举法写出集合 A.
(2)根据子集的定义,由(1)所得的集合中的元素,写出所有子集
答案第 5页,共 8页
【详解】
(1)由已知集合 A可知: A {0,1, 2};
(2)由(1)知:集合 A的所有子集有 ,{0},{1},{2},{0,1},{0,2},{1,2},{0,1,2};
18.(1) A ZB {3} 1 1;(2)C , ,0 5 3 .
【分析】
1
(1)解一元二次方程,求出集合A,当 a ,代入求出集合 B,根据集合的补集和交集
5
的运算,即可得出 A ZB 的结果;
1
(2)根据题意,可知当 B 时, a 0,此时满足 B A;当 B 时, B a ,由子
集的含义,列式求出实数 a,从而得到集合C .
【详解】
2
解:(1) A x | x 2x 15 0 { 5,3},
当 a
1
,则 B {x | ax 1 0} { 5},则 A ZB {3};5
(2)当 B 时, a 0,此时满足 B A,
1
当B 时, B ,此时若满足 B A,
a
1 5 1 1 1则 或 3,解得 a 或a ,
a a 5 3
C 1 , 1综上得: ,0
.
5 3
19.见解析
【分析】
根据基本不等式“一正二定三相等”可判断甲是错误的.
【详解】
甲同学的解答是错误的,
x 1 2 2 (x 1) 2 不对,
x x
不满足基本不等式:“一正二定三相等”中,“定”的要求,即积不是定值,不可以这样求解.
20.(1){x∣x 2或 x 3};(2) ( 4, ) .
【分析】
(1)解不等式求出集合 B,再求出两集合的交集,从而可求出 U (A B),
答案第 6页,共 8页
a
(2)先求出集合 C,再由 B是 C的真子集,可得 2,从而可求出实数 a的取值范围
2
【详解】
解:(1) B {x∣2x 4 x 2} {x∣x 2}, A {x∣1 x 3},
A B {x∣2 x 3},
CU (A B) {x∣x 2或 x 3};
a
(2)C {∣x2x a 0} ∣x x 2
,
B C
a
2, a 4,
2
实数 a的取值范围为 ( 4, ).
21.5
【分析】
1
式子化为 x 3 3,再利用基本不等式即可求解.
x 3
【详解】
因为 x 3,
所以 x 3 0,
1 1
所以 y x 3 3 2 (x 3) 3 5,
x 3 x 3
当且仅当 x 3
1
即 x 4时取等号,此时取得最小值 5.
x 3
22.(1) x 2 x 7 ;(2) m m 2或m 4 .
【分析】
(1)当m 4时,求出集合 B,利用并集的定义可求得集合 A B;
(2)分 B 、B 两种情况讨论,结合 A B 可得出关于实数m的不等式,综合可
求得实数m的取值范围.
【详解】
(1)当m 4时, B x 5 x 7 ,故 A B x 2 x 7 ;
(2)当m 1 2m 1时,即当m 2时, B ,则 A B ;
当m 1 2m 1时,即当m 2时, B ,
答案第 7页,共 8页
因为 A B
1
,则 2m 1 2或m 1 5,解得m 或m 4,此时有m 4 .
2
综上所述,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 m m 2或m 4 .
答案第 8页,共 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