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全一册 4.1 空气的成分(第一课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全一册 4.1 空气的成分(第一课时)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10-30 16:59: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第一节 空气的成分(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说出空气的主要成分,形成物质的分类观。
2.学会从混合气体中除去某种气体并测定其含量的方法。
教学重点: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方法
教学难点: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
通过小学科学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空气主要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而本节课让他们感兴趣的是:怎样通过化学实验探究空气的组成?除氮气、氧气外,空气中还含有哪些物质?……因此,本节课教学的起点应定位于学生充分发表他们对空气的认识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分析如何设计较为精确的化学实验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是初中化学运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一种气体混合物的具体事例,是本节课的核心任务,它为学习将混合物中的某一组分分离或除去的化学原理打开突破口;同时可藉此培养学生进行定量研究时的误差分析意识。
教学对象分析:
初三的学生认识能力已有了较大的发展,他们的认识由感性向理性深化,因此对于空气成分的认识,已不再满足于小学自然课上“知道空气是物质、空气是由多种成分组成的混合物、空气可供给人和动物呼吸、可供燃料燃烧、空气污染的危害严重”等常识,他们将在更高的层次上认识空气,要思考空气中除氮气、氧气外,还含有哪些物质?空气的成分是怎样测定出来的 还能设计哪些实验进行含量测定?
教学媒体选择:多媒体、微视频 、课件等。
实验用品:铁屑和沙子的混合物、磁铁、烧杯、铜粉、具支试管(相同规格2支)、橡胶塞(相同规格两个)、量筒、酒精灯、铁架台(铁夹)、气球、注射器
教学流程设计:
(
通过
趣味实验
引出研究对象:空气。
) (
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
(
明确本节课学习任务
) (
出示学习目标
)
(
空气中除了氧气,还含有什么?请用生活中的现象来说明这些物质的存在。
) (
提出问题,寻找思路
) (
讨论、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
) (
分析
实验误差原因。
你还能设计
哪些实验来测定
空气中
氧气的含量?
) (
用物质燃烧反应掉氧气,根据气体减少的量来确定氧气的含量。
) (
如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铁屑和沙子的混合物中如何确定出铁屑的含量呢?
将混合物中某一成分完全分离或除去
) (
交流反思,分析误差,拓展提高
) (
探查已知,
拓展新知
)
(
学习效果评价
) (
当堂检测
)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实验引入: 小瓶口吞大鸡蛋 观察、思考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出示学习目标: 首先请同学们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阅读 明确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空气的组成 自主学习一、空气中有哪些成分及空气的发现史?并用生活中的现象来说明这些物质的存在。 其实,十八世纪中叶以前,人们一直把空气看成是一种单一成分的物质,后来科学家是怎样何发现空气成分的呢? 拓展资源:微视频空气的发现史 学习任务二、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如何设计化学实验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合作学习一、提出问题,寻找思路 试想:如何测出铁屑和沙子的混合物中铁屑的含量? 总结实验思路:先称量混合物的质量,然后用磁铁将铁屑吸引称量、计算;或者,称量剩余沙子的质量再计算。即: 将混合物中某一成分完全取出或除去 提出问题:结合刚才的实验,你对“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的实验设计有什么想法? [屏显]:实验思路 1、如何取出或是去掉氧气? 2、采用敞口还是密闭的装置进行实验? 3、如何测量氧气的体积? 合作学习二、设计实验方案、实验探究及反思 1、学生依据实验思路,利用老师准备的实验药品和仪器,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2、按照讨论的方案、步骤进行铜粉加热实验,交流现象,获得结论。 结合学生实验现象及结论的交流,引导学生分析该实验的实验原理 (三)交流反思,分析误差,拓展提高 思考:1、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而运用化学方法除去氧气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2、上述实验在哪些环节上可能造成误差?如何避免或减小这些误差? 在本实验的基础上,我们还可以利用下面这套装置来进行实验: 拓展视频:观看红磷燃烧实验视频 设计这些实验的共同原理是什么? 寻找将混合气体中的某种气体除去进而测定其含量的方法,即运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一种气体混合物——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并对定量研究进行了误差分析。 收获与感悟 请同学们对照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进行反思回顾,查漏补缺。 当堂检测: 本节课的目标达成情况如何? (见评测练习) 作业: 1.你还能设计哪些实验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2.我们知道了空气中有什么,那它们都有什么用呢?预习第二课时的内容,详见导学案) 积极交流:饼干变潮、植物光合作用、露珠…… 阅读课本78页及导学案上的“拓展资源”,思考并交流。 生答:用磁铁吸引铁粉,测出质量。 思考、交流实验思路。 想办法取出或除去氧气 生讨论交流: 物质在密闭装置燃烧反应掉所有氧气 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仔细观察并交流实验现象,得出结论:氧气大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思考、交流 观看红磷燃烧实验视频,思考、交流实验的优缺点。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练习 感受空气的真实存在及重要性。 利用了解空气发现史,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达成目标1的内容,对应评价“课堂检测1.2.3”) 学生们已具备了相应的科学知识,在分析“铁屑和沙子的混合物”的基础上,实验思路、反应原理都清晰、明了。 (达成教学目标2的内容,对应评价“课堂检测4”) 培养学生的实验方案设计能力、分析能力 发散思维 加深对实验原理、方法的理解 回顾梳理,加深理解 学习效果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