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9课 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习题
一、选择题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衣食住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下顺口溜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是
A.“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B.“早晚喝菜粥,中午啃窝头,一天三顿难见油”
C.“双手筑起两层楼,高档家电样样有,妻儿外出有汽车,吃喝穿戴属一流”
D.“缝纫机缝住新衣衫,自行车出门真方便,收音机听听大新闻,美观的手表看时间”
2.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在众多领域走在世界前列。以下展示了我国自主研发和制造实力的是
①“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
②“复兴号”高铁动车
③蛟龙号载人深潜器
④射电望远镜FAST(天眼)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3.据统计,1992年,全国辞去公职经商者达12万人,未辞职而以各种方式投身商海者超过1000万人,这种现象被称为“下海潮”。这反映了
A.市场经济改革成为社会共识
B.多种经济成分开始共同发展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D.中国开始利用WTO规则贸易
4.《中国扶贫开发报告》显示,我国农村贫困人口从1978年到2015年,减少了92.8%。中国经济总量在1990—1996年占世界总量的1.83%,2017年占世界比重达到14.84%。中国取得这些巨大成就的因素包括
①农村和城市先后开展改革
②主动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③积极推进城镇化建设
④积极支持不结盟运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5.2008年,中共中央决定,按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这表明
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
B.农村土地的所有权发生了改变
C.分散经营的小农经济彻底终结
D.联产承包责任制已经难以为继
6.中国过去对国际组织和国际条约敬而远之,认为它们是束缚和遏制中国的工具。但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特别是1997~2003年,我们可以仔细观察到,中国从冷眼旁观者变成国际和地区组织的全面参与者,而且批准实施了一系列国际安全条约。这表明
A.通过广泛结盟维护自身安全 B.中国积极参与多边外交
C.中国努力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D.中国开始积极融入世界
7.2002年底,全国注册登记的私营企业为242.53万户,资本金24756.22亿元;个体工商户2850.53万户,资本金3782.35万亿元。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的比重为三分之一以上,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占到15%左右,就业人员比重达7%。上述材料充分说明
A.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
B.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完全起到基础性作用
C.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统一开放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
D.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8.英国广播公司(BBC)认为:载人航天工程是中国“大国雄心”的展示,因为“一个普通的发展中国家,是不会试图飞到太空的”。这说明
A.中国已是世界超级大国 B.航天技术决定国家兴衰
C.中国科技位居世界首位 D.科技发展体现综合国力
9.陈致中在《中国周边舆情调查研究》说:“外界舆论称上合组织为“东方北约”,既是对上合组织的误读,也是毫无根据的。中俄在西方来说是两个战略上的对手,中俄的合作,自然而然会想到会针对西方、针对北约,所以冠了“东方北约”这样的名称,实际上上合组织在合作过程当中理念是非常清楚的。”下列项中对上合组织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发展成为区域性多边合作组织 B.是当代国际关系中一次重要的外交实践
C.提供了经济先行、互利协作的新型合作模式 D.承认多样化,相互尊重
10.1978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仅为206亿美元,位居世界第29位。2017年,货物进出口总额达到4.1万亿美元,年均增长14.5%,居世界第一位。这表明我国当时
A.经济布局发生重大变革 B.经济结构得以根本改变
C.社会主义工业化已实现 D.对外经济发展成绩斐然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改革开放的大事年表(部分)
时间 事件
1978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性进展,安徽凤阳小岗村实行包产到户
1980年 中央决定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
1984年 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改革的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国家进一步开放大连、天津、上海、广州等14个沿海城市
1990年 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1992年 中共十四大召开,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对外开放向纵深推进,相继开放重庆、武汉等沿江城市和昆明、乌鲁木齐等内地省会和自治区首府
1997年 中共十五大召开,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1)根据大事年表概括中国改革开放历程的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
1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 年版)》指出,历史解释是通过对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辩证、客观地理解历史事物,不仅要将其描述出来,还要揭示其表象背后的深层因果关系。通过对历史的解释,不断接近历史真实。
1949年和2019年新中国大阅兵简况表
年份 阅兵武器装备简况
1949年 受阅部队由1.64万余名官兵组成,共动用飞机17架、火炮119门、坦克和装甲车152辆、汽车222台、军马2344匹。阅兵的武器装备相当数量是战场上缴获来的,仅各种口径的大炮,就有日式、美式、德式、英式、苏式等
2019年 阅兵编59个方(梯)队和联合军乐团,总规模约1.5万人,各型飞机160余架、装备580台(套)。受阅武器装备全部为中国国产现役主战装备,如空警-2000、新型155车载自行加榴炮、第三代猛士装甲车、东风-17常规弹道导弹、长剑-100超声速巡航导弹、轰-6N战略轰炸机、东风-41洲际弹道导弹等
——摘编自咏慷《13次新中国三军大阅兵:揭秘共和国十三次大阅兵内幕》等
阅读材料,提取两次阅兵相互关联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此做出历史解释。(要求:解释须有明确主题,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答案
1.C
【详解】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迅速提高。A、B三项都反映的是物资紧缺时的生活状态,C项反映我国人民物质生活不断丰富,与C项相比,D项虽然反映了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但不是最佳选项。故排除ABD,C符合题意。
2.D
【详解】
“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研制于2013年,“复兴号”高铁动车研制于2012年,2002年我国启动“蛟龙号”载人深潜器的自行设计、自主集成研制工作,射电望远镜FAST(天眼)于2016年9月25日落成启用,所列的科技创新成果都是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我国自主研究取得的,故①②③④符合题意,故排除ABC,D符合题意。
3.A
【详解】
通过题干中1992年人们“下海”经商的两个数据,分析可知“下海潮”出现的理由,正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激发了人们的信心和热情,故A符合题意;题干中的材料没有反映多种经济成分,故B项不符合题意;1984年以后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我国2001年加入WTO ,故C、D两项不符合题意。
4.A
【详解】
扶贫攻坚战是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表现。通过扶贫,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扶贫成绩的取得,与改革开放分不开、与中国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分不开、与中国积极推进现代化建设也分不开,故①②③正确。支持不结盟运动,是反对霸权主义、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表现,是外交领域中的事件,故排除④。故排除BCD,A符合题意。
5.A
【详解】
材料中“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属于农村土地的流转措施,这一措施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表现,A正确;土地流转只是土地经营权的转变,土地所有权还是国家的 ,故B项错误;小农经济彻底终结是农业合作社的实行,C错误;土地流转是联产承包责任制基础上进一步改革,并不是说明联产承包责任制已经难以为继,D错误。
6.B
【详解】
中国从对国际组织和国际条约敬而远之到主动参与,而且批准实施一系列国际安全条约,这种主动性体现了中国积极参与多边外交,B正确;新时期以来,我国实行不结盟外交,排除A;作为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中国已经是政治大国,排除C;D中的“开始”表述错误,排除。
7.D
【详解】
题干中“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的比重为三分之一以上,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占到15%左右,就业人员比重达7%”,可知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对社会主义建设起了重要作用,D正确;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包括股份制、中外合资、中外合作等形式,题干未提及,排除A;题干未提及市场和国家计划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排除B;我国已经初步形成社会主义市场体系是在21世纪初,题干未提及,排除C。
8.D
【详解】
“一个普通的发展中国家,是不会试图飞到太空的”意味着发展中国家的综合实力决定了其科技发展水平,D正确;A不符合史实,排除;国家兴衰是综合国力决定的而非航天技术,排除B;C不符合史实,排除。
9.C
【详解】
上合组织提供了以大小国家共同倡导、安全先行、互利协作的新型的区域合作模式,C描述错误,符合题意;A、B、D对上合组织的描述是准确的,不符合题意,排除。
10.D
【详解】
材料说明我国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对外经济活动十分有限,到2017年, 随着我国全方位开放新格局逐步形成,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迅速提升,成绩喜人,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经济布局的重大变革,A项错误;题干未涉及经济结构变化,排除B;2017年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尚未实现,而且题干与选项内容无关,排除C。
11.参考答案(1)特点:改革先农村后城市;开放由沿海到内地;改革开放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2)成就:形成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
12.答案:示例一
主题:两次阅兵都在展现中国武装力量,是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的重要形式。
历史解释:1949年阅兵,全国尚未完全解放,面临许多困难,使用的是“凑”出来的“万国牌”装备,但是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国大典阅兵充分彰显人民军队保家卫国的决心和中国人民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满腔豪情,提振了人民的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改革开放使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不断提升,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武器装备展现出我国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飞速发展,对于扬我国威军威、振奋民族精神、激发爱国热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示例二
主题:2019年阅兵与1949年阅兵相比,充分展示了我国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
历史解释:1949年开国大典阅兵,全国尚未完全解放,国民经济千疮百孔,国家一穷二白。阅兵的武器装备相当数量来自战场缴获,是“凑"出来的“万国牌”装备,尤其是体现军事力量的飞机、坦克数量较少。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伴随“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军事科技突飞猛进。2019 年大阅兵大量国产先进武器装备的展示,充分反映了我国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更加激发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热情。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1张PPT)
第29课 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
第十单元 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目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01
02
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03
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1.邓小平理论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内容:
①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现全党工作中心向经济建设的转移,实行改革开放,逐步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
②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
意义:邓小平理论引导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前进。
在1997年中共十五大上,邓小平理论被写入党章,并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
在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问题上,强调走自己的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在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问题上,作出了中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
在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问题上,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在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问题上,强调改革也是一场革命,是解放生产力、实现中国现代化的必经之路。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问题上,指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中国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强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步骤问题上,提出三步走战略。
在社会主义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问题上,强调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在祖国统一的问题上,提出“一国两制”创造性构想。
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989年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以
后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
中国共产党人,加深了对什么
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
在2002年中共十六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写入党章,并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3. 科学发展观
2000年中共十六大以后
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新的发展要求,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在2007年中共十七大上,被写入党章,在2012年中共十八大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4.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2012年中共十八大以来
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理
论和实践相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
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018 年,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这次宪法修改把党的十九大确定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方针政策,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国家根本法。
1.经济成就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国民经济一直保持着快速增长。2017年中国经济总量达到82.7万亿元,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中国的外汇储备规模接近全球外汇储备的30%,位居全
球首位。中国的国际竞争力持续增强。
二、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2017年国内生产总值
2017年人均GDP世界排名
在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2.基建成就
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在众多领域走在世界前列。
3.文化成就
在全社会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中国文化加快走出去步伐,推动文明互鉴,传播中国好声音。
4.国防成就
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形成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新格局。中国人民解放军整体实力跃升,向着世界一流军队迈进。
(1)改革开放以来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
(2)中国遵循和平发展理念,全方位开展对外交往,积极参与国际事务。
(3)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
1、原因
三、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
①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扩大同各国的利益交会点。
②推动大国协调和合作,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深化同周边国家关系。
③形成中国与非洲国家休戚与共、共同发展、文明互鉴的友好合作关系。
④同欧洲、拉美之间也相互增进了解,加强合作。
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
2、表现
①积极促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完善,推动《巴黎协定》生效。
②倡议设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是对既有国际金融体系的有益补充。
③共商、共建、共享是中国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核心理念。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表现
中国正从经济全球化的积极参与者变成更具有影响力和作用力的推动者。
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提供中国方案。
3、影响
新型国际关系:2014年底,习近平主席提出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王毅指出,这一主张是对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的继承与发扬,也是对传统国际关系的超越和创新,对国际社会具有重要启示意义。以相互尊重、公平公正、合作共赢为核心,系统地提出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具体途径,为国际关系的发展提供新理念,开辟新愿景。新型国际关系的突出特点体现在合作共赢的理念上,目标模式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基本概念
问题思考
国家利益、国家实力、国际形势、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外交才华……
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是妥协的艺术,外交更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
思考:你认为影响一个国家外交的因素有哪些?
合作探究
(1)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2)改善和发展同世界大国的关系。
(3)促进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4)促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完善。
材料: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遵循和平发展理念,全方位开展对外交往,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努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和周边环境,外交工作取得令人瞩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为维护世界和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哪些积极的努力?
课堂检测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衣食住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下顺口溜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是
A.“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B.“早晚喝菜粥,中午啃窝头,一天三顿难见油”
C.“双手筑起两层楼,高档家电样样有,妻儿外出有汽车,吃喝穿戴属一流”
D.“缝纫机缝住新衣衫,自行车出门真方便,收音机听听大新闻,美观的手表看时间”
C
【详解】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迅速提高。A、B三项都反映的是物资紧缺时的生活状态,C项反映我国人民物质生活不断丰富,与C项相比,D项虽然反映了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但不是最佳选项。故排除ABD,C符合题意。
2.据统计,1992年,全国辞去公职经商者达12万人,未辞职而以各种方式投身商海者超过1000万人,这种现象被称为“下海潮”。这反映了
A.市场经济改革成为社会共识
B.多种经济成分开始共同发展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D.中国开始利用WTO规则贸易
A
【详解】
通过题干中1992年人们“下海”经商的两个数据,分析可知“下海潮”出现的理由,正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激发了人们的信心和热情,故A符合题意;题干中的材料没有反映多种经济成分,故B项不符合题意;1984年以后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我国2001年加入WTO ,故C、D两项不符合题意。
3.2008年,中共中央决定,按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这表明
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
B.农村土地的所有权发生了改变
C.分散经营的小农经济彻底终结
D.联产承包责任制已经难以为继
A
【详解】
材料中“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属于农村土地的流转措施,这一措施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表现,A正确;土地流转只是土地经营权的转变,土地所有权还是国家的 ,故B项错误;小农经济彻底终结是农业合作社的实行,C错误;土地流转是联产承包责任制基础上进一步改革,并不是说明联产承包责任制已经难以为继,D错误。
4.为了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促进农业的现代化建设和农村经济的发展,1984年,中国农村改革进入调整产业结构时期,这就使农民可以“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得益于什么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乡镇企业
C.国有企业改革
D.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B
【详解】
1984年,随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农村改革进入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时期,给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导致材料中“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现象出现,B正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主要是农村生产关系进行变革,与“进厂”的信息不符,A错误;国有企业改革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C错误;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是21世纪初,D错误。
5.1977至1979年,中央高层频繁出访,除传统友好国家外,有两类国家明显增多:一是发达国家,如副总理谷牧访欧,法德等国表示愿同中国发展关系;二是正在进行改革的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这反映了当时中国
A.重视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关系
B.注重发展与欧洲国家友好关系
C.营造经济建设良好外部环境
D.努力扩大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
C
【详解】
题干中的时间点是1977年至1979年,这是改革开放的孕育期和初期,为了给改革开放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国家领导人注重出访发达国家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故C项正确;根据材料中的时间判定此时为改革开放的孕育时期,出访发达国家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是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和目的性的,没有体现中国重视发展同各国的关系,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除传统友好国家外”可知,对外关系还包括传统友好的国家,不仅仅是注重发展与欧洲国家友好关系,故B选项错误;根据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出访是为了营造外部环境,而不是为了扩大国际影响,故D选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