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分子的变化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水在直流电作用下的变化”实验探究,知道水在直流电作用下可以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2.通过对水的分解的微观的分析,初步认识化学变化的实质。
3.学习从微观的视角分析化学变化,并进一步建立宏观与微观相联系的思维方式。
【教学重点】
水的分解。
【教学难点】
分子与原子的含义及区别与联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水电解器。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提出问题及引入:水的三态变化是什么变化?在变化的过程中水分子是否发生变化?那么,如果在水中插入电极,通以直流电,情形是否有所不同呢?一、水的分解【实验探究2-3】水在直流电作用下的变化环节一:通过实物介绍水电解器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同时介绍加入的水含有少量的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目的是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环节二:播放电解水演示视频。环节三: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展示实验时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同时,指出在化学上常根据某物质特有变化现象来验证该物质。1.归纳总结实验结论(板书):(1)电解水是________变化,在这个变化过程中需要 能量。(2)水通电分解生成的两种物质是正极的 和负极的______,二者的体积比为_____。(可简单记忆为“正氧负氢,氢二氧一”)(3)此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投影:文字表达式的书写和读法对学生进行正确详细的指导)提出问题:观察水电解的文字表达式,说一说此化学反应是属于什么类型的?这种反应类型都有什么特点?H2O H2 O2 【交流共享】在水受热蒸发和水通电分解的过程中,水分子分别发生了怎样的变化?1.投影水通电分解的微观动画演示,结合课本分子结构模型图组织学生讨论水电解过程中水分子的变化情况:2.组织学生总结归纳化学反应的微观实质:分子被破坏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 积极回答问题,揭示物理变化的实质,就新问题做出自己初步的思考,聆听老师介绍。观看电解水演示视频理解识记。学生总结理解化学文字表达式所表示的意义。学生观察总结分解反应的含义和特点:一变多、新物质。观看动画演示,结合前面所学的物理变化中分子变化的情况,讨论交流两种变化过程中水分子变化的情况。归纳总结化学反应的微观实质。 引起思维上的碰撞,同时也使学生更加明确本节的探究方向,引导其深入思考。了解电解水的仪器装置。学生通过观看视频,真实的感受到水在通入直流电后发生了变化。体会化学变化的宏观实质就是生成了新物质,同时还伴随着能量变化。学习化学变化的第一种表示方法——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使学生了解化学变化是有很多类型的,我们在研究时要进行分类研究。明确了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不变,化学变化过程中分子本身发生改变。通过分子结构模型,让学生认识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组成与结构的不同。进一步建立宏观与微观相联系的思维方式。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实验探究,知道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可以生成水,同时初步形成化学变化是有条件且化学变化过程中伴随着能量变化的认识,体会氢气是一种理想能源的含义。
2.通过对水的合成的微观的分析,初步认识化学变化的实质。
3.能够对已知物质性质按照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进行分类。初步形成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分子化学性质不同的认识。
4.结合具体的化学反应,能够说出反应物和生成物,并能用文字表达式表示已知的化学反应。
【教学重点】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可以生成水,同时初步形成化学变化是有条件且化学变化过程中伴随着能量变化的认识,体会氢气是一种理想能源的含义。
【教学难点】
能够对已知物质性质按照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进行分类。初步形成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分子化学性质不同的认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问题情境】氢气和氧气反应结果是不是还能生成水呢?如何用实验来证明你的猜想?【实验探究2-4】氢气在空气中燃烧视频演示。[板书]氢气+氧气→水H2 O2 H2O问:该反应是否是分解反应?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化学反应。(板书)引导学生思考:酒精溶于水是否是化合反应。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活泼性、腐蚀性等。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物质的颜色、气味、状态、密度、硬度、熔点、沸点、溶解性、挥发性等。请大家思考:(1)氢气有什么性质呢?(2)它的这些性质有决定了它有什么用途呢?总结:大家通过这节课学到了什么?请同学们总结一下。 思考回答。观察步骤及现象并进行总结。思考回答:不是,讨论思考和分解反应得不同,得出化合反应描述氢气作为新型燃料的优点。交流共享:从分子变化的角度分析氢气和氧气化合生成水的反应。化学反应的本质:分子分割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理解以下内容:变化是一个运动的过程,性质是一个静止的属性。变化由性质决定,性质在变化中表现出来。变化的叙述模式为:某物质怎么样了。性质一般的描述:某物质易、可、能(或不易、不可、不能)+变化。如:蜡烛在燃烧是化学变化,而蜡烛能燃烧则是化学性质:酒精挥发是物理变化,酒精易挥发则是物理性质。 启发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力及概括总结能力。引出化合反应的概念、教会学生辨证地看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训练学生的总结能力
谈收获:通过本节的学习,请同学们谈谈有什么收获,最好从知识、技能、方法等不同方面谈起。 思考总结,展示交流。 进一步建立宏观与微观相联系的思维方式。
1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