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七律·长征 一课一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5 七律·长征 一课一练(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0-31 20:59: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5 七律·长征 学生版
第一课时
课前自主预习
◎自主学习
读准拼音(把正确的读音打“√”)
逶迤(wēi wéi)乌蒙(ménɡ mēnɡ) 岷山(mínɡ mín)
静心练字(按照笔画顺序写一写)
渡:渡渡渡渡渡渡
索:索索索索索索
崖:崖崖崖崖崖崖
词语解释(根据意思写出相对应的词语)
磅礴:
万水千山:
◎整体感知
初知内容
下面诗句重音掌握正确的是 ( )
A.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B.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C.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课中导学导练
◎随堂测评
一、书法展示。(读拼音,写词语)
tiěsuǒ yún yá dà dù qiáo
( ) ( ) ( )
二、火眼金睛。(比一比,再组词)
横( ) 睚( ) 沙( ) 邻( )
潢( ) 涯( ) 纱( ) 岭( )
三、一字多音。(给下列多音字组词)
难nán( ) 横hén( ) 磅bànɡ(( )
nàn( ) hènɡ( ) pánɡ( )
四、精挑细选。(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万水千山只等闲 A.平常B.随随便便,轻 ( )
2.乌蒙磅礴走泥丸 A.走路B.移动 ( )
3.大渡桥横铁索寒 A.冷B.害怕 ( )
4.三军过后尽开颜 A.脸上的表情B.体面,面子 ( )
五、句子作坊。(按要求回答问题)
1.表现红军藐视困难,从容不迫的自豪感的诗句是:
2.写出了红军翻过雪山后一片欢腾的喜悦之情的诗句是:
3.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1)从“腾细浪”“走泥丸”中,你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写出这两句诗的意思。
第二课时
六、课内阅读。
七律·长征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金
沙水拍云崖暖,
更喜岷山千里雪,
1.根据课文将本诗补充完整。
2.第二联运用的修辞手法是比喻、夸张,分别把五岭山脉比作细浪,把乌蒙山比作泥丸。
3.诗中用 、 代表红军长征走过的“千山”;用 、 来代表红军涉过的“万水”。
4.诗中第二句表现了红军战士 (A)
A.藐视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豪迈气概。
B.自高自大,自以为了不起。
C.本领高,没有困难能难住他们。
◎课时作业
七、课内阅读。
清平乐·六盘山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背景】1935年春天,毛泽东率领红军第一方面军突破腊子口天险,向陕北革命根据地挺近。
【注释】
六盘山:指的是甘肃、陕西和宁夏回族自治区交接处的六盘山山脉,海拔3500米,山势险峻,是红军长征到达陕北之前征服的最后一座高山。
望断:向远处望直到望不见了。
屈指:弯着指头计算。
长缨:这里指的是人民军队和工农红军武装力量。
1.“屈指行程二万”指的是 ,“苍龙”指的是国民党反动派。
2.试着用自己的话描述“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的画面。
3.读这首诗,我感受到了毛主席表达出了夺得革命最后胜利的坚定信念的豪情壮志。
八、拓展提升。(给“耑 ”加上不同的偏旁,组成新字,填在横线上,每空填一个字)
1934年10月,红军战士 着理想,从江西金出发,开始了漫漫长征。途中,红军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来到铁索桥。桥下水流 急,桥上铁链闪着寒光,让人胆战心惊。英勇无畏的红军战士冒着枪林弹雨,冲破封锁线,顺利渡河;战士们 不安地通过随时都会吞噬生命的草地, 着粗气,翻过皑皑雪山……克服艰难险阻,红军于1936年胜利会师,长征胜利结束。
5 七律·长征 教师版
第一课时
课前自主预习
◎自主学习
读准拼音(把正确的读音打“√”)
逶迤(wēi√ wéi)乌蒙(ménɡ√ mēnɡ)
岷山(mínɡ mín√ )
静心练字(按照笔画顺序写一写)
渡:渡渡渡渡渡渡
索:索索索索索索
崖:崖崖崖崖崖崖
词语解释(根据意思写出相对应的词语)
磅礴:气势雄伟,这里指山势高大、险峻。
万水千山:这里的“千”“万”都是泛指,形容山无数,水无数,隐含着困难多、艰险多的意思。
◎整体感知
初知内容
下面诗句重音掌握正确的是 (C)
A.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B.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C.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课中导学导练
◎随堂测评
一、书法展示。(读拼音,写词语)
tiěsuǒ yún yá dà dù qiáo
铁 索 云 崖 大 渡 桥
二、火眼金睛。(比一比,再组词)
横(横木) 睚(睚眦) 沙(沙子) 邻(邻居)
潢(装潢) 涯(天涯) 纱(纱布) 岭(山岭)
三、一字多音。(给下列多音字组词)
难nán(困难) 横hénɡ(横穿) 磅bànɡ(磅秤)
nàn(苦难) hènɡ(蛮横) pánɡ(磅礴)
四、精挑细选。(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万水千山只等闲 A.平常B.随随便便,轻 (A)
2.乌蒙磅礴走泥丸 A.走路B.移动 (B)
3.大渡桥横铁索寒 A.冷B.害怕 (A)
4.三军过后尽开颜 A.脸上的表情B.体面,面子 (A)
五、句子作坊。(按要求回答问题)
1.表现红军藐视困难,从容不迫的自豪感的诗句是: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2.写出了红军翻过雪山后一片欢腾的喜悦之情的诗句是: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3.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1)从“腾细浪”“走泥丸”中,你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体会到作者视困难如“细浪”“泥丸”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写出这两句诗的意思。
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可在红军看来,不过像在脚下滚过的泥丸。
第二课时
六、课内阅读。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根据课文将本诗补充完整。
2.第二联运用的修辞手法是比喻、夸张,分别把五岭山脉比作细浪,把乌蒙山比作泥丸。
3.诗中用五岭山脉、乌蒙山代表红军长征走过的“千山”;用金沙江、大渡河来代表红军涉过的“万水”。
4.诗中第二句表现了红军战士 (A)
A.藐视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豪迈气概。
B.自高自大,自以为了不起。
C.本领高,没有困难能难住他们。
◎课时作业
七、课内阅读。
清平乐·六盘山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背景】1935年春天,毛泽东率领红军第一方面军突破腊子口天险,向陕北革命根据地挺近。
【注释】
六盘山:指的是甘肃、陕西和宁夏回族自治区交接处的六盘山山脉,海拔3500米,山势险峻,是红军长征到达陕北之前征服的最后一座高山。
望断:向远处望直到望不见了。
屈指:弯着指头计算。
长缨:这里指的是人民军队和工农红军武装力量。
1.“屈指行程二万”指的是二万五千里长征,“苍龙”指的是国民党反动派。
2.试着用自己的话描述“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的画面。
西部秋景开阔,长空高朗,抹抹闲云轻漾,北雁在阵阵南飞。
3.读这首诗,我感受到了毛主席表达出了夺得革命最后胜利的坚定信念的豪情壮志。
八、拓展提升。(给“耑 ”加上不同的偏旁,组成新字,填在横线上,每空填一个字)
1934年10月,红军战士揣着理想,从江西金出发,开始了漫漫长征。途中,红军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来到铁索桥。桥下水流湍急,桥上铁链闪着寒光,让人胆战心惊。英勇无畏的红军战士冒着枪林弹雨,冲破封锁线,顺利渡河;战士们惴惴不安地通过随时都会吞噬生命的草地,喘着粗气,翻过皑皑雪山……克服艰难险阻,红军于1936年胜利会师,长征胜利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