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生活中的透镜 课时同步训练— 2021-2022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5.2 生活中的透镜 课时同步训练— 2021-2022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9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10-31 15:00: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5.2 生活中的透镜 课时同步训练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是一款手机屏幕放大器,其主要部件是一个透镜,通过它就可以看到正立、放大的手机视频画面,下面关于它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该透镜是一个凸透镜
B.通过透镜看到的画面是放大的虚像
C.手机离透镜的距离要小于该透镜的焦距
D.手机离透镜越近看到的像越大
2.如图所示,能正确表示照相机成像原理的是
A. B.
C. D.
3.应用如图所示的凸透镜成像规律制成的光学设备是(  )
A.投影仪 B.放大镜 C.照相机 D.潜望镜
4.在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当烛焰离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眼睛通过透镜观察到的虚像可能是图中的
A. B.
C. D.
5.红外半球摄像头通过捕捉红外线增强夜晚监控效果。下列关于该摄像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凹透镜
B.摄像头捕捉到的红外线是红色的光
C.被监控的物体在摄像头二倍焦距以外
D.摄像头的成像特点与投影仪相同
6.如图所示,下列现象中,成虚像的是( )
① 用放大镜观察邮票 ② 用照相机拍摄景物
③ 投影仪投影 ④ 利用平面镜矫正姿势
A.②④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7.如图是小强用手机、透镜和纸盒自制的简易投影仪,能将手机上的画面放大投射到白色墙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手机屏幕到透镜的距离应大于透镜的二信焦距
B.白色墙上呈现的是手机画面倒立、放大的实像
C.若用不透明的硬纸板遮住透镜的一部分,白色墙上的画面将不再完整
D.从各个角度都能清楚地看到白色墙上的像,是因为墙对光发生了镜面反射
8.老奶奶用放大镜看报纸时,为了看到更大的清晰的像,她的做法是(  )
A.报纸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纸远一些
B.报纸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纸远一些
C.报纸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纸近一些
D.报纸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纸近一些
9.下列光学仪器与其应用的成像规律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放大镜——正立放大的虚像 B.照相机——倒立缩小的虚像
C.投影仪——正立放大的实像 D.平面镜——倒立等大的虚像
10.投影仪是教学中常用的仪器,如图所示是投影仪的结构图,在水平放置的凸透镜的正上方有一与水平面成450角的平面镜,右边竖直放一屏幕,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和平面镜后,可在屏上成一清晰的像。一教师在使用投影仪时,发现在屏幕上画面太小,正确的调节方法是(  )
A.减小投影仪与屏幕间的距离,下调凸透镜,减小凸透镜到物体间的距离
B.减小投影仪与屏幕间的距离,上调凸透镜,增大凸透镜到物体间的距离
C.增大投影仪与屏幕间的距离,下调凸透镜,减小凸透镜到物体间的距离
D.增大投影仪与屏幕间的距离,上调凸透镜,增大凸透镜到物体间的距离
11.用普通相机拍照时,要根据物距进行“调焦”,使用起来不太便捷。有一种“傻瓜”相机,只要将景物全部纳入取景区内,不论景物的远近,都能得到比较清晰的像,从而使拍照的过程变得十分快捷。这种“傻瓜”相机不用“调焦”的奥秘是( )
A.采用了长焦距的镜头,使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差不大
B.采用了短焦距的镜头,使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差不大
C.采用了长焦距的镜头,使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同
D.采用了短焦距的镜头,使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同
12.一只蚂蚁在平面镜中成像(其像记为M)。透过放大镜观察这只蚂蚁,看到放大的像(记为)。关于M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都是实像
B.都是虚像
C.M是实像,是虚像
D.M是虚像,是实像
二、填空题
13.夏天的早晨,在野外经常看到如图所示树叶上有晶莹剔透的露珠,透过露珠可以看到清晰的叶脉,则叶片上的露珠所起的作用与_______工作原理相似。它成像的性质是正立的、放大的、_______像。
14.(1)若长江大桥下长江水深8m,桥上一彩灯距水面28m,则该彩灯的“倒影”距水面______m;若长江水上涨0.5m,则该彩灯与其对应“倒影”相距______m。
(2)摄影师帮小明照了一个全身像后,再帮小明照一个半身像。在小明不动的情况下,相机应该______(“远离”或“靠近”)小明,同时相机暗箱______。(“伸长”或“缩短”)
15.目前,购物支付已进入“刷脸”时代,如图所示,消费者结账时只需面对摄像头,经系统自动拍照、扫描,确认相关信息后,即可迅速完成交易。摄像头相当于一个_______镜,当人靠近摄像头时:光源自动打开,照亮_______(选填“人脸”或“显示屏”),人脸通过摄像头成一个_______的实像。
16.如图是张老师利用手机直播网课的情景。手机的镜头相当于______。当手机取景框内只看到电子白板时,为了让同学们同时看到两边黑板上板书的文字,手机应该_______(选填远离”或“靠近”)黑板,黑板上文字所成的像是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像。
17.如图是投影仪成像示意图。平面镜的作用是___________。如果图中h=40cm,则凸透镜焦距不可能小于___________cm。在使用过程中发现图像超出了屏幕范围,则应将投影仪___________(填“靠近”或“远离”)屏幕,并将镜头适当往___________调(填“上”或“下”)。
三、综合题
18.投影仪是常用的教学仪器,如图所示是投影仪的结构图。
请利用光的反射定律在图中画出投影片上B点发出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光线;
投影仪上面的平面镜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要使成在屏幕上的清晰像变大些,应采取的方法是:镜头________________,同时投影仪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D
【解析】手机屏幕放大器,其主要部件是一个凸透镜,当手机离透镜的距离要小于该透镜的焦距时,通过它就可以看到正立、放大的手机视频画面;由于此时凸透镜成的是虚像,物距小于焦距,则手机离透镜越近,物距越小,则像距越小,像越小,故ABC正确,D错误。
故选D。
2.D
【解析】照相机成像原理的是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在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处,物距大于像距,
AB.由图可知,成的像是正立的,故错误;
C. 由图可知,像距和物距相同,成的像是等大的,故错误;
D. 由图可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物距大于像距,故正确.
故选D.
3.A
【解析】如图,烛焰的像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投影仪。
故选A。
4.B
【解析】当烛焰离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在凸透镜同一侧会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所成的像位于物体的后方,故选B。
5.C
【解析】A.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故A错误;
B.红外是不可以见光,摄像头捕捉到的红外线没有颜色,故B错误;
C.摄像机工作时,物距大于2倍焦距,像距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则被监控的物体在摄像头二倍焦距以外,故C正确;
D.投影仪工作时,物距小于2倍焦距、大于1倍焦距,像距大于2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摄像头的成像特点与投影仪不同,故D错误。
故选C。
6.C
【解析】放大镜、平面镜所成的像都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不能用光屏承接,是虚像,照相机、投影仪所成的像都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可以用光屏承接,是实像.所以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7.B
【解析】A.根据投影仪成像的原理可知,手机到透镜的距离应大于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故A错误;
B.投影仪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故B正确;
C.若用不透明的硬纸板遮住透镜的一部分,白墙上的画面仍然完整,只是亮度变暗,故C错误;
D.发生漫反射的物体可以从不同角度都能看到,因此从各个角度都能清楚的看到白墙上的像,是因为白墙对照射到其上面的光产生漫反射,故D错误。
故选B。
8.B
【解析】放大镜属于凸透镜,所成的是放大、正立的虚像,成像时,物体离凸透镜越远,像距越小,成像越小;物体离凸透镜越近时,像距越大,成像越大。因此为了看到更大的清晰的像,应该使报纸离放大镜近一点,使眼睛离放大镜远一点。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A
【解析】A.放大镜成像时,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故所成像为正立、放大的虚像,故A符合题意;
B.照相机成像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故所成像为倒立、缩小的实像,故B不符合题意;
C.投影仪成像时,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故所成像为倒立、放大的实像,故C不符合题意;
D.平面镜成像时,所成像为正立、等大的虚像,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0.C
【解析】由题意可知,投影仪成像时,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要使得像变大,根据“物近像远像变大”的规律可知,应减小物距,增大像距,即减小透镜到投影片的距离,增大投影仪和屏幕间的距离,才能将屏幕上较小的画面变大,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11.B
【解析】简易“傻瓜”照相机镜头的焦距不能改变,暗箱长度也不能改变。拍照时只要把景物全部纳入取景器内,无论物距如何变化,都能拍出比较清晰的照片,这主要是因为这种照相机的焦距小,物距都远大于2倍焦距,像距接近焦距,这样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差不大,所以不用调节。
故选B。
12.B
【解析】平面镜成像时成的是虚像,M是虚像,透过放大镜观察蚂蚁放大的像时,像和物在凸透镜的同一侧,此时凸透镜成虚像,M'是虚像。
故选B。
13.放大镜 虚
【解析】[1]叶片上的露珠所起的作用与放大镜工作原理相似,放大镜是凸透镜。
[2]放大镜到物体的距离(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成的是放大、正立的虚像;要让物体成的像更大,应该让放大镜靠近物体。
14.28 55 靠近 伸长
【解析】(1)[1]因为彩灯距水面28m,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则该彩灯的“倒影”距水面也是28m。
[2]若江水再上涨0.5m,则彩灯距水面的距离为
28m-0.5m=27.5m
那么该彩灯的“倒影”距水面也是27.5m,则该彩灯与其对应“倒影”相距
27.5m+27.5m=55m
(2)[3][4]用照相机给某人拍完全身像以后,改为半身像,人头变大,像变大,减小物距,同时增大像距;所以要减小镜头与人之间的距离,增大镜头和底片之间的距离,即人离照相机近些,并将照相机的暗箱调长。
15.凸透 人脸 倒立
【解析】[1]摄像头由多个镜片组成,但总体上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2]当人靠近摄像头时:光源自动打开,照亮人脸,这样摄像头能清晰的完成拍照确认。
[3]摄像头的成像原理类似于照相机,所以人脸通过镜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16.凸透镜 远离 缩小
【解析】[1]手机的镜头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是一个凸透镜。
[2]当手机取景框内只看到电子白板时,为了让同学们同时看到两边黑板上板书的文字,相当于缩小物体在手机内呈现的像,像距变小,物距变大,所以手机应该远离黑板。
[3]手机的成像原理和照相机类似,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黑板上文字所成的像是缩小的像。
17.改变光路 20 靠近 上
【解析】[1]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传播方向发生改变,即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路。
[2]由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投影仪成像时,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当h=40cm时,即
解得凸透镜的焦距f>20cm,即凸透镜的焦距不可能小于20cm。
[3][4]若图像超出了屏幕范围,则应将像调小,由“物远像近像变小”律可知,应增大物距,同时减小像距,即应将投影仪靠近屏幕,并将镜头适当往上调。
18.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向下调远离屏幕
【解析】(1)根据光的反射定律,首先做出法线,后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做出反射光线。如下图所示:
(2)投影仪上面的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使像成在屏幕上;(3)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像变大,则像距变大,物距变小,应使投影仪远离屏幕,并把镜头与投影片的距离调小一些,即镜头向下调,同时投影仪远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