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3课时一氧化碳)课后作业 —2021_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6.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3课时一氧化碳)课后作业 —2021_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有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7.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10-30 20:48: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课时3 一氧化碳
1.下列物质中,既有可燃性,又有还原性的化合物是( )
A.CO2 B.CO C.H2 D.C
2.不能用来区分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方法是( )
A.澄清石灰水 B.燃着的木条
C.稀盐酸 D.紫色石蕊溶液
3.用CO在加热的条件下还原CuO,发现已制得的铜又很快变黑了,你推测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温度太低
B.试管口倾斜了
C.反应开始时,没有把试管内的空气排干净
D.铜没有在CO气流中冷却,被空气中的氧气重新氧化
4.每年常出现各种原因导致的一氧化碳中毒事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一氧化碳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
B.冬天用煤火取暖或使用燃气热水器时,一定要注意室内通风
C.香烟点燃后产生的烟气中含有一氧化碳和尼古丁等有害物质
D.煤炉上放一壶水可以防止CO中毒
5.有甲、乙、丙三种纯净物,甲为黑色固体,乙、丙为无色气体。点燃时,甲既能生成乙,也能生成丙;丙点燃也能生成乙。在以下关于这三种物质推断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甲是一种化合物
B.乙是一氧化碳
C.丙是一氧化碳
D.丙是二氧化碳
6.如图,是CO与CuO反应的实验装置,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玻璃管中黑色固体变成了红色 ②CO被还原为CO2 ③玻璃管中发生的反应为置换反应 ④既有效地防止了CO对空气的污染,又充分利用了能源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7.下列有关CO的性质中不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
A.无色
B.无味
C.可燃烧
D.不溶于水
8.下列有关盛放某些气体的集气瓶,其摆放情况正确的是( )
9.燃着的香烟产生的烟气中含有一种易与人体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物质,该物质是( )
A. 焦油
B. 尼古丁
C. 一氧化碳
D. 二氧化碳
10.下列有关CO和CO2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CO2和CO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
B. CO2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红,是因为CO2显酸性
C. CO2和CO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D. CO可用于工业炼铁,是因为CO具有还原性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CO2能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导致中毒
B. CO能溶于水生成碳酸
C. 用闻气味的方法能够区别CO2和CO
D. CO可以在O2中燃烧
12.下列有关CO2、CO的实验设计错误的是( )
13.(1)某同学取适量雪碧汽水于试管中,稍稍加热后产生大量气泡,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2)将螳螂放在盛有CO2的A瓶中,将蟋蟀放在盛有CO和O2的B瓶中,两个瓶都拧紧瓶盖,结果瓶中的小动物很快都死亡了。A瓶中螳螂的死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B瓶中蟋蟀的死因是______________。
14.一氧化碳是一种________色、________味的气味,密度比空气略________,________溶于水。
15.由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可知,实验室收集一氧化碳应该用________法。
16.CO极易与人体血液中的______________结合,从而使氧气不能很好地与血红蛋白结合,造成人体内________,严重时会危及生命。冬天用煤火取暖时,一定要装烟囱,并且注意室内________,防止CO中毒。如果发生中毒,轻度的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严重的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2 BCDACBCBCBDD
13.
(1)
(2)CO2不能供给呼吸 CO有毒
14.无 无 小 难
15.排水
16.血红蛋白 缺氧 通风 呼吸大量新鲜空气 立即送医院进行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