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2.3平面镜成像
学习目标:
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知道平面镜成的是虚像,并且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
3.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并能举出实例。
复习:
光的反射定律: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 两侧;
等于 。
同一平面内
分居法线
反射角
入射角
观察平面镜中的像
请同学们用手中的照镜(平面镜)观察自己的脸,思考下列问题:
活动
(1)像处在什么位置
(2)眨右眼时,平面镜中的像也眨右眼吗
(2)猜想与假设
(5)得出结论
(1)提出问题
(3)设计实验
(4)进行实验
平面镜成像探究过程
探究活动
一.提出问题:
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呢
主要考虑像与物的关系?
探究活动
二.猜想与假设:
像和物体的大小可能相等;
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可能相等。
探究活动
三.设计实验
⑴ .实验器材:
平面镜成像实验仪器(一套装) 白纸
⑵ .实验方法:等效替代法
把抽象、复杂的物理过程或现象变换成理想、“等效替代法”是指在效果相同的前提下简单的过程或现象来研究处理的方法。
探究活动
四.进行实验
①组装器材:把方格纸平铺在桌面上;把 插入支架(用两个小三角组成支架),放在方格纸上做标记;检查平面镜与底面是否垂直。
②第一次实验:把点燃的蜡烛A(带有红点的小三角A) 放在 前方格纸的某位置;再拿一支没有点燃的同样的蜡烛B(带有红点的小三角B),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慢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前面那支点燃蜡烛的像 ,这时蜡烛B的位置(带有红点的小三角B)就是蜡烛A(带有红点的小三角A)在平面镜中所成的 的位置, 经过测量比较,将数据记入下表中。
玻璃板
玻璃板
重合
像
③第二、三次实验:把物体移动到更远(或更近)的距离,重新做上面的实验,并将测量结果记入下面的表格中。
④移开蜡烛B(带有红点的小三角B),用白纸屏幕放在该位置上,直接观察白纸上 出现蜡烛的像。
不能
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s/cm 像到平面镜的距离s/cm 像与物的大小比较(放大、缩小或等大) 像与物对应点的连线与镜面的关系(平行、垂直等)
第一次
第二次
6
6
等大
垂直
5
垂直
5
等大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2.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3.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4.像和物体对应点的连线垂直于镜面
得出结论:
平面镜成像原理:
.S
O1
N1
O2
N2
B1
B2
.S’
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光的反射
人眼是怎样看见平面镜中的像?
例(1)请把在平面镜前A点的像作出来
①.过发光点A作平面镜的垂线,垂足为O;
②.延长Ao,截取 oAˊ 等于OA;
③.标出像点Aˊ.
平面镜成像作图
A
Aˊ
O
如图,MN表示平面镜,AB表示镜前的物体,根据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物体AB的像。
M
N
A
B
Aˊ
B ˊ
6:一个人从远处走向一块竖直挂着的平面镜,他在镜内的像的大小将:
A、不变
B、逐渐变大
C、逐渐变小
D、先变大后变小
答案:
(A)
课堂练习
A B C D
C
1、一只小猫正在平面镜前欣赏自己的全身像,如图所示:此时它所看到的全身像应是图中的哪一个?
2:小丑在平面镜中的像,图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A
从平面镜内看到一只钟面上的指针位置如图所示,此时时间是()。
A、7:25
B、6:35
C、5:25
D、4:35
答案:
(D)
E
A
B
C
D
图A、B、C、D中哪是图E的像?
答案:
(D)
身高为1.70米的同学距平面镜1米,那么他在平面镜中的像高为 米;若他向远离平面镜的方向移动,则他在平面镜中的像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小结
1.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2.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3.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4.像和物体对应点的连线垂直于镜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