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运动的水分子》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通过分析水分子的运动与水的三态变化之间的关系,能够认识分子的特征;通过对分子的性质的理解,能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物质的构成,并会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生活中的常见现象。
2.初步体验宏观现象与微观世界的联系;让学生感知化学就在我们身边,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3.学习通过观察自然、实验、识图等方法获取信息;学习运用想象类比、分析归纳、推理判断等方法处理信息;能在教师的启发和指导下通过与他人合作的形式,对有疑惑且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进行研究,能用文字、图表和化学语言进行表述和交流。
【教学重点】
水的三态变化中水分子的运动;感知分子的存在和分子的特征
【教学难点】
学会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一些常见的生活现象、自然现象。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带问题观看有关水的三态变化的视频:水是生命之源,你知道水在自然界有哪些存在形态? 【交流互动】从视频中我们进一步了解到水在自然界有多种存在形态:、雨、雾、冰、雪、霜等等。水有三种状态。它们之间的转化属于物理变化。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大量的水分子聚集成了水。 在水的三态变化过程中,水分子发生了什么变化? 通过视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渗透宏观和微观相联系的学习方法,体现化学微粒观的重要思想。 德育渗透:通过三态变化,水顺应季节的变换,呈现出多变的姿态,装扮着自然,滋润着万物。我们可以体会到水的美丽与伟大
【探究学习一】水的三态变化 活动1:探究水转化为水蒸气的过程中水分子的变化 生活情景:水壶烧水的过程中,水烧开后壶盖会被顶起。 理论设想:把封闭在针管中的少量水煮沸,液态的水就会变为水蒸气,活塞会往外移动,体积会明显增大。 (提出问题)液态的水变为水蒸气的过程中,水分子发生了什么变化? (猜想与假设)展示四种猜想,让学生猜想哪种可能正确。 (收集证据)多媒体演示冰、水、水蒸气的相互转化动画模拟视频,学生通过观看,思考,收集证据并得出结论。 (获得结论)液态的水变为水蒸气的过程中,水分子的大小、数目都没有改变,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 小结:一定量的水,当它由固态变为液态,再由液态变为气态时,水分子数目大小不会变化,变化的只是分子之间的间隔和排列方式。这样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讨论交流)1.一定量的水由固态变为液态,再由液态变为气态时,水分子的间隔、排列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水分子的运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回忆视频内容,阅读课本内容,并在小组内交流。 活动2:探究水固、液、气三种状态中水分子的运动变化的原因 信息汇聚:出示水固、液、气三种状态的分子示意图,引导学生观察找出水分子的排列方式以及运动形式。 1.在固态的水中:水分子紧密有序的排列,在固定的的位置上振动。 2.在液态的水中:水分子间隔较小,无序排列,可在一定程度上自由运动。 3.在气态的水中:水分子间隔较大,无序排列,完全自由运动,充满整个容器或扩散。 寻找共性:我们发现,不论在什么状态下,水分子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运动。 (讨论交流1)为什么水分子能够运动? (讨论交流2)能量改变是如何影响水分子运动的? (总结提升) ①水的三态变化是水分子自身的能量、运动速率、分子间隔、排列方式的改变造成的。 ②水分子的运动实现了水的三态变化。活动3:【学以致用】用水分子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1)雨后初晴,路边的水渍为什么变得无影无踪? (2)水烧开了以后,揭开锅盖,为什么就会有许多水滴下? 过渡:刚才我们从微观的角度,解释了水蒸发和水蒸气凝结的原因。对于水结冰和冰融化,小丽用她的方式进行了描述,下面你阅读课本27页-28页“活动天地”的内容,看你是否同意小丽的看法。 活动4:描述水的三态变化过程中水分子的运动 (合作展示)除了文字描述以外,你有没有更好的方式描述水分子的这些变化?以小组为单位尝试通过画图、建立模型、情景表演等,描述水的三态变化的微观实质。 活动5:总结水分子的特征 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可以体会到水分子很小、之间有一定间隔且存在相互作用、自身具有一定的能量,总在不断运动。 【小结过渡】 许多物质都像水一样是由分子构成的。如氧气是由氧气分子构成的,氢气是由氢气分子构成的,蔗糖是由蔗糖分子构成的。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粒子。那其它物质的分子是否也具有水分子这样的特征呢?下面我们就通过实验一探究竟。 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真实的生活情景,过渡到定量研究一定的水,从水由液态到气态的转化开始,引导学生用用宏观与微观相联系的方式认识物质的变化。 将抽象的分子融入到动画视频里面,帮助学生打开认识微观世界的窗户。深入探究水的三态变化的微观实质,让学生在理解该变化实质的过程中,了解水分子的两个特征。 通过识图获取信息,学习运用想象类比、分析归纳、推理判断等方法进行信息处理。 让学生认识到分子本身具有能量,能量会随外界的变化而改变,但加热并不是给分子提供能量的唯一途径。 德育渗透:量变引起质变。体会集体的力量是巨大的。 通过解释现象加深对水分子运动特征的认识。让学生体会到分子很小,但真实存在,同时又在不断运动。使学生潜移默化中,巧妙跨越存在于微观和宏观世界之间的知识鸿沟,初步建立微粒观。 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初步学会自我构建水的三态变化的微观实质。
【探究学习二】分子 活动1:学生实验 实验一:取两只25mL的量筒,一只加入10mL水,另一只加入10mL 酒精,然后将这两种液体在其中一只量筒中混合,静置后,观察现象,从微观角度解释出现该现象的原因。 实验二:取两个小烧杯,一个加入半杯冷水,另一个加入等量的热水,然后同时加入1滴品红溶液,仔细观察现象并从微观角度解释出现该现象的原因。 活动2:归纳分子的特征 (1)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分子之间有一定间隔且存在相互作用; (3)分子自身具有一定的能量,总在不断运动 活动3:【学以致用】用分子的特征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1.一滴水中有约1021个水分子 2.墙内开花墙外香 3.酒精和水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混合前它们的体积之和 进一步学习观察实验现象,透过现象感知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在不断运动的特征。进一步体会宏观与微观相联系的学习方法。学会由特殊到一般,认识思路。 对分子的特征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形成对分子的整体认识。
【盘点收获】 活动1:师生共同总结 活动2:达标测试 (结束语)水,不仅装扮了自然,也孕育了我们的生命,无私滋润着万物。我们既要学习水的这种大公无私的品质,也要学习水滴石穿的执着与坚持,只有每个人更加优秀,社会才能更加进步! “积水之善,德润人生”——与大家共勉! 通过本环节梳理本节课的知识,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并进行德育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