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6 物质的溶解测试题—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仁爱版上册(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6 物质的溶解测试题—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仁爱版上册(有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7.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仁爱科普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10-30 21:58: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专题6《物质的溶解》测试题
一、单选题
1.溶液的知识广泛应用于生产和生活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中的溶质均以离子形式分散到溶液中
B.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
C.植物油加入水中能形成溶液
D.洗涤剂能去除油污是因为它有乳化功能
2.下列物质中,能与水反应且放热的是
A.碳酸钙 B.生石灰 C.氢氧化钠 D.硝酸铵
3.下列物质属于溶液的是
A.汽水 B.豆浆 C.酸奶 D.冰水混合物
4.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 ②酒精、汽油也可以作溶剂 ③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④均一、稳定的液体就是溶液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④
5.用20%的食盐溶液50g与20%的食盐溶液50mL混合,混合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A.20% B.10% C.40% D.无法计算
6.下列混合物可通过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分离的是
A.食盐和泥沙 B.食盐和水 C.食盐和蔗糖 D.酒精和水
7.某温度下,ag硝酸钾放入到bg水中,得到硝酸钾溶液的质量(m)是
A.m=(a+b)g B.m>(a+b)g C.m<(a+b)g D.A与C可能,B不可能
8.下列关于生理盐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生理盐水的溶质是氢氧化钠 B.生理盐水和盐酸的溶剂相同
C.饮用生理盐水可以为人体补充能量 D.溶液各处一样咸体现了溶液的稳定性
9.根据下图的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小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B.t2℃时,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甲、乙两物质的质量相等
C.将t2℃的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都会析出晶体
D.当甲物质中混有少量乙物质时,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
10.如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t2℃时,将A、B的溶液恒温蒸发等质量的水,析出的晶体的质量相同
B.tl℃时,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
C.t2℃时,A和B饱和溶液中含有溶质质量相等
D.t2℃时A、B的饱和溶液(溶液中不含晶体)分别升温至t3℃,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11.关于物质的溶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不同的物质分散到水中都会形成溶液
B.色拉油溶解在汽油中,不能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C.凡是均一、稳定、透明的液体都是溶液
D.溶质既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或气体
12.溶液是一种重要的混合物,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因为溶液中的各种粒子保持静止不动
B.氯化钠晶体易溶于水,说明其中的钠离子和氯离子易于扩散,所以氯化钠即使在空气中也会因扩散而逐渐挥发
C.氯化钠易溶于水而不溶于植物油,是因为水分子与油分子对钠离子、氯离子作用不同。
D.在溶解时,溶质微粒的运动比溶剂微粒快
13.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增大
B.饱和溶液不蒸发溶剂而析出晶体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C.只要温度不变,某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不变
D.降温时,饱和溶液肯定不析出晶体
14.CaCl2和NaCl是常用的融雪剂,又称“化冰盐”。小组同学分别取大小、形状相同的冰块,按①~⑧所示试剂及用量进行实验;90min时,测定冰融化所得水的质量。实验记录如下:
序号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试剂及 用量 24%的NaCl溶液/g 2 4 6 8 6 4 2 0
24%的CaCl2溶液/g x 0 0 0 2 4 6 8
水/g 6 4 2 0 0 0 0 0
冰融化所得水的质量/g 3.57 6.77 9.44 14.19 12.84 11.54 9.97 9.5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①中,x=0
B.对比⑤⑦可得出24%的NaCl溶液的融冰效率高于24%的CaCl2溶液
C.实验②~④说明融冰效率与NaCl溶液的浓度有关
D.实验⑥中,NaCl与CaCl2的质量相等
15.下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t1℃时,等质量的甲、丙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为丙>甲
B.t2℃时,10g丙能溶解于25g水中形成35g溶液
C.t3℃时,将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2℃,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乙>甲=丙
D.若要将N点的甲溶液转变为M点的甲溶液,可采取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
二、填空题
16.自来水刚加热时,水中就有气泡冒出;打开汽水瓶盖,汽水中也有气泡冒出。可见,气体溶解度随着______而减小,随着______而增大。
17.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1)t1℃时,甲的溶解度为______g。
(2)t1℃时,将20g甲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_____g;将此溶液恒温蒸发10g水,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
(3)将t3℃时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g分别降温至t2℃。此时,甲、乙两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大小关系是甲______乙(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18.依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20℃时,NaC1溶解于水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序号 水的质量/g 加入NaC1质量 溶液的质量
① 10 2 12
② 10 3 13
③ 10 4 13.6
④ 10 5 13.6
分析数据可知:实验_______(填序号,下同)得到不饱和溶液,实验_______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该质量分数为_______(计算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
(2)衣服、餐具上的油污可以用加入洗涤剂的水洗弹,因为洗涤剂具有_______功能,小刚认为:汽油也能去除油污,这是因为汽油能_______油污。
19.如图为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三种物质析出晶体时均不含结晶水),根据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8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___________;
(2)t2℃时,把20g乙物质加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___________;
(3)t2℃时,把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是___________。
20.溶液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请根据图一的甲、乙溶解度曲线和图二的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一所示N点的意义是______;
(2)将t3℃时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2℃,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关系为甲______乙(选填“>”或“<”或“=”)
(3)若有三只烧杯都盛有甲的溶液,且分别处于图一中的“a、b、c”三种状态,则由“b→c”表示的实验操作可以是下列中的______;(填序号)
A.降温 B.升温 C.加甲固体 D.恒温蒸发溶剂
(4)t℃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投入相同质量的水中,充分搅拌后静置,现象如图二所示。根据图一和图二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图一中a、b、c点所表示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c>b>a
B.图二中甲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且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C.实验操作的温度t的范围可能是t1<t≤t2
三、推断题
21.根据如图中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t2℃时,向50g水中加入30g的b物质,得到b溶液的质量为______g
(2)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
四、实验题
22.在实验室里配制100g10%的NaCl溶液,操作如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认真观察,指出图中错误的操作步骤 __________ (填序号)。
(2)配制该溶液需要固体NaCl ________ g,需要水 __________ mL,,需要用 __________ mL的量筒(填“50mL”“100mL”或“200mL”)量取。
(3)①操作中玻璃棒作用是 ________ 。
(4)下列错误操作中,可能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高的是 ________ (填序号)。
A 装瓶时有溶液洒出
B 量取水时俯视读数
C 称量时砝码和物体放反了
23.如图,向烧杯中加入试剂A,发现烧杯中水温明显升高。
(1)试管中产生的现象是_____。
(2)试剂A可能是(写一种即可) _____。
五、计算题
24.现有30%的硝酸钠溶液200g,加热蒸发90g水,冷却至原温度,有20g硝酸钠晶体析出.则蒸发后溶液的质量为_____g,该温度下,硝酸钠的溶解度为_____g(g/100g水).
25.小红同学在某化工厂进行社会实践,技术员与小红一起分析由氯化钡和氯化钠组成的产品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取16.25 g固体样品,全部溶于143.6 mL水中,向所得到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6%的碳酸钠溶液,记录了如图所示的曲线关系。
技术员给小红的提示: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BaCl2+Na2CO3=BaCO3↓+2NaCl②水的密度为1g/cm3③相对分子质量:BaCl2:208 Na2CO3:106 BaCO3:197 NaCl:58.5
(1)当氯化钡与碳酸钠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10.6%的碳酸钠溶液的质量是_________g。
(2)当氯化钡与碳酸钠恰好完全反应时,过滤,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式即可)?
参考答案
1.D 2.B 3.A 4.C 5.A 6.A 7.D 8.B 9.B 10.D 11.D 12.C 13.C 14.B 15.D
16.温度增大 压强增大
17.(1)25
(2) 62.5 20%
(3)等于
18.(1) ①② ③④ 26.5%
(2) 乳化 溶解
19.(1)50g
(2)65g
(3)乙>甲>丙
20.(1)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都为50g
(2)<
(3)CD
(4)B
21.75 a>b>c
22.② 10 90 100 搅拌,加快溶解速率 B
23.出现浑浊 氢氧化钠固体或CaO或浓硫酸
24.90;80
25.(1)50 g(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