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认识化学变化》测试题
一、单选题
1.下列叙述完全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A.10g水受热变成10g水蒸气
B.50mL水和50 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 mL
C.5g蔗糖溶于95g水中,总质量为100g
D.纸在空气中燃烧后变为灰烬,灰烬的质量比纸的质量小
2.在伦敦奥运会女子举重58公斤级别的比赛中,中国选手李雪英以246公斤打破奥运会纪录赢得金牌。举重运动员举重前用白色的“镁粉”搓手,是因为“镁粉”质轻、吸水性好,可做防滑剂。“镁粉”的有效成分是碱式碳酸镁,它不可燃,300℃即分解,其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Mg5(OH)2(CO3)45MgO+X+4CO2↑,则X的化学式是
A.O2 B.H2O C.CO D.Mg(OH)2
3.某物质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对该物质的相关判断正确的是
A.该物质只含碳、氢元素
B.该物质由碳、氢、氧元素组成
C.该物质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D.可能含有三种以上的元素
4.下列有关物质组成和结构的说法错误的是
A.加热面粉、葡萄糖后都得到黑色残渣,说明它们的组成里都有碳元素
B.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有的由一种元素组成,有的由多种元素组成
C.酒精、葡萄糖的组成元素一样,所以它们的性质完全一样
D.金刚石、石墨都是碳元素组成的,但它们性质差异很大,这是因为它们结构不同
5.中国科学家取得了将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制取化工原料乙烯的重大突破。该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化学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一共生成3种新物质
B.从微观角度看,该化学变化改变的微粒是原子
C.乙烯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D.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的微粒个数比为1:4
6.连二亚硫酸钠(Na2S2O4)是重要的化工原料,该物质在潮湿的空气中极不稳定,易分解并引起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S2O4= Na2S2O3 + X + SO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Na2S2O4要在干燥阴凉处密闭保存 B.X中不含氧元素
C.Na2S2O3中S的化合价为+2 D.题干中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7.下列对一氧化碳的有关描述,错误的是
A.组成: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B.性质: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用途:可以作为燃料
D.危害: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
8.在不同时刻,某反应中的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的质量如下表(“”“”””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 甲 乙 丙 丁
构成物质的微粒 ?
反应前的质量/g 64 10 1 16
反应后的质量/g 0 54 m 0
A.生成物只有乙 B.每个丙分子由四个原子构成
C.m等于36 D.该化学反应中的甲与乙质量之比为16:11
9.某化合物完全燃烧需要消耗氧气9.6g,生成二氧化碳8.8g和5.4g水,则该化合物的组成中
A.一定含有氧元素 B.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C.一定不含氧元素 D.只含有碳、氢元素
10.密闭容器中只有甲、乙、丁三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了一个化学反应,容器中丙质量随甲、乙、丁的质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丁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a=8
C.乙、丙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2:3
D.当甲为5g时,容器中乙和丁的质量之比为2:1
11.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关于此反应,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g) 1 30 17 2
反应后质量(g) m 39 0 10
A.表中m是1 B.甲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D.反应中乙、丁的质量比为9:8
12.下列现象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A.煤燃烧后留下的灰烬的质量比煤的质量少了
B.红磷在密闭的锥形瓶中燃烧,反应前后质量相等
C.5g食盐溶于95g水中,得到100g食盐水
D.加热高锰酸钾制到氧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比高锰酸钾质量少了
13.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g 18 1 2 32
反应后质量/g X 26 2 12
A.乙是反应物 B.反应后物质甲的质量为13g
C.物质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D.参加反应的甲和丁的质量比为1:4
14.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X、Y、Z、Q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的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物质 X Y Z Q
反应前质量 2 2 84 5
反应后质量 待测 24 0 14
试推测该容器中发生的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A.分解反应 B.化合反应 C.氧化反应 D.不属于任何反应
15.利用如图装置研究碱式碳酸铜的性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装置①中固体由绿色变为黑色
B.装置②③中出现的现象,可证明有H2O和CO2生成
C.取装置①中剩余固体,加入稀硫酸,振荡,溶液变蓝
D.将装置②中固体改为足量碱石灰,仍可证明有H2O和CO2生成
二、填空题
16.一氧化碳和氧气能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二氧化碳
(1)若用①②③三幅模型图表示生成二氧化碳的过程,则从反应开始到结束的先后顺序为______________(用序号表示)
(2)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_;
(3)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CO和O2的分子个数比______________。
17.下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1)写出反应后生成C、D的分子个数比______。
(2)写出该反应前后化合价一定发生变化的元素的符号_____。
18.二氧化碳是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物质。
(1)二氧化碳是参与碳循环的主要物质,固态二氧化碳叫做_______,常用于人工降雨。
(2)早在公元三世纪,我国西晋时期的《博物志》中就有“烧白石作白灰既讫……”的记载,其中“白石”即石灰石,烧制同时生成二氧化碳和氧化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化石燃料的消耗量急剧增加,从而导致温室效应增强。温室效应加剧对环境的影响有_______(写一条即可)。
(4)为解决温室效应加剧问题,科学家们正在研究下图所示的二氧化碳新的循环体系(部分生成物已略去)。
该体系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_。采取“组合转化”技术,将CO2和H2以一定比例混合,可生成甲醇和水。这项技术为解决能源危机打开了新方向。由反应方程式CO2+3H2甲醇+H2O,可知甲醇的式量为_______。
(5)农业科技人员向农民建议:在进行温室种植时,可向温室内通入适量的CO2做气体肥料,这主要是因为_______。
19.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1)用化学用语填空:①锌离子_____ ②二氧化硫____ ③2个亚铁离子____
(2)硝铵是一种常用的化肥,受热易分解。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NH4NO3N2O↑+2X。
①上述化学方程式中X的化学式为_______。
②N2O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
③保存硝铵应_______。
(3)洁净的饮用水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天然水中含有许多杂质,现向水样中加入明矾搅拌溶解,静置一段时间后,进行过滤,过滤时需要用玻璃仪器除烧杯外,还有_______、_______,在净水过程中常用______吸附色素和异味。若将硬水转化为软水,家庭中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
三、推断题
20.A、B、C、D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其中A是黑色固体单质,B、C为氧化物,且B是有毒的气体,D可用作补钙剂。它们之间的部分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图中反应条件及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已省略)。回答下列问题:
请回答:
(1)请写出D的化学式:______。
(2)写出由物质C转化为物质B的化学方程式:______,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_反应。
21.将某无色溶液A加入黑色固体B,可产生无色气体C,同时生成一种无色液体D.气体C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另一种无色溶液D是一种常见的溶剂,另一种黑色固体E在无色气体C中燃烧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F.绿色植物可将气体F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并转化为无色气体C,黄色固体G可在C中燃烧产生一种大气污染物H。回答:
(1)写出化学式D______;H______。
(2)根据反应写出化学方程式
①A中加入B产生C和D______。
②黑色固体E在无色气体C中燃烧______。
③黄色固体G在无色气体C中燃烧______。
四、实验题
22.实验室现有大理石、高锰酸钾、二氧化锰、稀盐酸等药品及相关仪器和用品,请结合下列装置回答问题:
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1)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
(3)选取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填字母)
(4)能用E装置收集氧气是因为氧气具有_______且不与水反应的性质。
(5)反应时发生装置内气体增多,压强_____,大于外界大气压,在压强差的作用下气体逸出。
(6)欲用F装置验证二氧化碳气体,则F所盛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
23.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下列仪器和装置制取气体并探究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请回答:
(1)用装置A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中,要停止反应,需要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铜网不能换为铁丝网,原因是_______。
(2)进行装置B的实验未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写出一条可能的原因_______。
(3)装置C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
(4)一般物质着火用二氧化碳灭火的原理是_______,装置D发生置换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5)装置E中滴入2滴NaOH溶液后观察到U形管左侧液面比右侧高,原因是_______。
五、计算题
24.用含一定杂质的高锰酸钾样品8.78g,加热使之完全反应(杂质不反应),制取了0.56L氧气(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为1.429g/L),试计算:
(1)该高锰酸钾样品的纯度是多少?_____
(2)反应后试管里剩余什么物质?_____各多少g?_____
25.某学生称量12.25g氯酸钾并用少量高锰酸钾代替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制取氧气,待充分反应后12.25g氯酸钾全部分解制得氧气4.96g。则该生所用高锰酸钾多少克?
参考答案
1.D 2.B 3.C 4.C 5.C 6.B 7.B 8.D 9.A 10.C 11.C 12.C 13.A 14.A 15.D
16.(1)①③②
(2)化合反应
(3)2∶1
17.(1)1:3
(2)N、O
18.(1)干冰
(2)
(3)全球气候变暖等
(4) 二氧化碳2 32
(5)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
19.(1) Zn2+ SO2 2Fe2+
(2) H2O +1价##+1 避免高温或撞击
(3) 漏斗 玻璃棒 活性炭 煮沸
20.CaCO3 化合
21.(1) H2O SO2
(2)
22.
(1)2KMnO4K2MnO4+MnO2+O2↑
(2)集气瓶
(3)B
(4)不易溶于水
(5)增大
(6)Ca(OH)2或氢氧化钙
23.
(1) 抽动粗铜丝使铜网与稀盐酸分离 CaCO3+2HCl=CaCl2+H2O+CO2↑ 铁会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
(2)二氧化碳中混有HCl气体
(3)a比d先变红,b和c不变红
(4) 隔绝氧气
(5)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瓶内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
24.
(1)解:生成氧气的质量为0.56L×1.429g/L≈0.8g
设需要高锰酸钾的质量为x,同时生成锰酸钾的质量为y,二氧化锰的质量为z
该高锰酸钾样品的纯度是。
答:该高锰酸钾样品的纯度是90%。
(2) 试管里剩余杂质的质量为8.78g-7.9g=0.88g。
所以反应后试管里剩余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杂质。 反应后试管里剩余锰酸钾4.925g,二氧化锰2.175g,杂质0.88g。
25.设:12.25g氯酸钾全部分解生成氧气的质量为x。
x=4.8g;
根据题意由高锰酸钾分解生成的氧气质量=4.96g-4.8g=1.6g;
设:生成1.6g氧气需要高锰酸钾质量为y。
y=1.58g。
答:该生所用高锰酸钾为1.58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