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狼牙山五壮士 一课一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6 狼牙山五壮士 一课一练(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0-31 21:01: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6 狼牙山五壮士 学生版
第一课时
课前自主预习
◎自主学习
读准拼音 (把正确的读音打“√”)
屹立(yì qǐ) 沉着( zhuó zháo) 抡圆(lūn lún)
静心练字(按照笔画顺序写一写)
副:
榴:
抡:
词语解释 (根据意思写出相对应的词语)
:比喻处理事情或说话坚定果断,毫不犹豫。
:仰着头、挺着胸、无所畏惧的样子。
◎整体感知
初知内容 (读课文填空)
本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 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 转移,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 顶峰,英勇跳崖的故事,表现了五壮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
课中导学导练
◎随堂测评
一、书法展示。(读拼音,写词语)
rì kòu zǐ dàn xuán yá bù qū
( ) ( ) ( ) ( )
fèiténɡ xǐyuè shānjiàn bīnɡ báo
( ) ( ) ( ) ( )
二、词语盘点。(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 )钉( )铁 ( )七(( )八 惊( )动( )
坚( )不( ) 悬( )峭( ) 粉( )碎( )
三、精挑细选。(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将序号写在括号里)
1.“居高临下”中的“临”的意思是( )。
①面对②到、去③照着字画模仿④临近,临到
2.“引上绝路”中的“绝”的意思是( )。
①断绝②绝对③独一无二的④走不通的,没有出路的
四、花落谁家。(选词填空)
决定 决心
1.五位壮士消灭敌人的( )非常坚定。
2.七连( )向龙王庙转移。
五、修辞闯关。(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1.他们的口号声惊天动地。( )
2.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 )
3.狼牙山五壮士的英雄壮举怎能不让人钦佩呢?( )
技巧点拨
判断修辞的方法:①比喻分两种基本类型。如甲像乙,出现“像、似的、好像、如”等,如甲是乙,出现“是、为”等;②夸张分为扩大夸张、缩小夸张、时间夸张,用三种形式即可判断句子是否为夸张句;③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以加重语气的一种修辞手法。
第二课时
六、课内阅读。
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
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壮烈豪迈的口号声: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中国共产党万岁!”
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1.用“ ”画出描写五壮士神态的句子。
2.第一自然段中能突出五壮士顶天立地的高大形象的词是 。
3.用“ ”画出描写五壮士英勇跳崖的句子。
4.选段内容体现了五壮士 的精神。
技巧点拨
评价文章中的人物:①从人物语言入手,抓住描写人物对话和独白的句子,分析人物的语言,从而概括出人物的性格特点;②抓住人物所做的主要事件来评价;③通过其他人物的对比来评价。
课后拓展提升
◎课时作业
七、课外阅读。
狼牙山在河北易灵西南部,是晋察冀边区的东大门,因其峰峦状似狼牙而得名。远远望去,群峰突兀连绵,壁若刀劈斧凿。它不仅在军事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是抗日根据地的武器装备库。
1941年9月25日,日军纠集三四千人的兵力,进犯我
晋察冀根据地的狼牙山地区。当时在这一地区隐藏着我们的许多干部和三四万群众。由于我主力部队转移到敌后去了,所以狼牙山的八路军只有一个连的兵力,这个连就是晋察冀军区一分区一团七连。七连经过一个多月的英勇奋战,给了敌人以沉重的打击。但由于敌我力量悬殊,上级决定将连队主力和干部群众转移到龙王庙,由这个连的六班担任掩护。
文章《狼牙山五壮士》就是描写七连六班的五名战士在掩护转移过程中的故事。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悬殊:
2.狼牙山因其 而得名,它的特点是群峰 。在抗日战争时期,狼牙山不仅在军事上 。
3.连队主力和干部群众为什么要转移到龙王庙?
八、拓展提升。(把表示“看”的词语画上横线)
眺望 凝视 指挥 瞄准 掩护 回望 俯视 浏览
6 狼牙山五壮士 教师版
第一课时
课前自主预习
◎自主学习
读准拼音 (把正确的读音打“√”)
屹立(yì√ qǐ) 沉着( zhuó√ zháo) 抡圆(lūn√ lún)
静心练字(按照笔画顺序写一写)
副:副副副副副副副
榴:榴榴榴榴榴榴榴
抡:抡抡抡抡抡抡抡
词语解释 (根据意思写出相对应的词语)
斩钉截铁:比喻处理事情或说话坚定果断,毫不犹豫。
昂首挺胸:仰着头、挺着胸、无所畏惧的样子。
◎整体感知
初知内容 (读课文填空)
本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跳崖的故事,表现了五壮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
课中导学导练
◎随堂测评
一、书法展示。(读拼音,写词语)
rì kòu zǐ dàn xuán yá bù qū
日 寇 子 弹 悬 崖 不 屈
fèiténɡ xǐyuè shānjiàn bīnɡ báo
沸 腾 喜 悦 山 涧 冰 雹
二、词语盘点。(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斩)钉(截)铁 (横)七(竖)八 惊(天)动(地)
坚(韧)不(拔) 悬(崖)峭(壁) 粉(身)碎(骨)
三、精挑细选。(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将序号写在括号里)
1.“居高临下”中的“临”的意思是(①)。
①面对②到、去③照着字画模仿④临近,临到
2.“引上绝路”中的“绝”的意思是(④)。
①断绝②绝对③独一无二的④走不通的,没有出路的
四、花落谁家。(选词填空)
决定 决心
1.五位壮士消灭敌人的(决心)非常坚定。
2.七连(决定)向龙王庙转移。
五、修辞闯关。(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1.他们的口号声惊天动地。(夸张)
2.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比喻)
3.狼牙山五壮士的英雄壮举怎能不让人钦佩呢?(反问)
技巧点拨
判断修辞的方法:①比喻分两种基本类型。如甲像乙,出现“像、似的、好像、如”等,如甲是乙,出现“是、为”等;②夸张分为扩大夸张、缩小夸张、时间夸张,用三种形式即可判断句子是否为夸张句;③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以加重语气的一种修辞手法。
第二课时
六、课内阅读。
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
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壮烈豪迈的口号声: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中国共产党万岁!”
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1.用“ ”画出描写五壮士神态的句子。
2.第一自然段中能突出五壮士顶天立地的高大形象的词是昂首挺胸。
3.用“ ”画出描写五壮士英勇跳崖的句子。
4.选段内容体现了五壮士不怕牺牲的精神。
技巧点拨
评价文章中的人物:①从人物语言入手,抓住描写人物对话和独白的句子,分析人物的语言,从而概括出人物的性格特点;②抓住人物所做的主要事件来评价;③通过其他人物的对比来评价。
课后拓展提升
◎课时作业
七、课外阅读。
狼牙山在河北易灵西南部,是晋察冀边区的东大门,因其峰峦状似狼牙而得名。远远望去,群峰突兀连绵,壁若刀劈斧凿。它不仅在军事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是抗日根据地的武器装备库。
1941年9月25日,日军纠集三四千人的兵力,进犯我
晋察冀根据地的狼牙山地区。当时在这一地区隐藏着我们的许多干部和三四万群众。由于我主力部队转移到敌后去了,所以狼牙山的八路军只有一个连的兵力,这个连就是晋察冀军区一分区一团七连。七连经过一个多月的英勇奋战,给了敌人以沉重的打击。但由于敌我力量悬殊,上级决定将连队主力和干部群众转移到龙王庙,由这个连的六班担任掩护。
文章《狼牙山五壮士》就是描写七连六班的五名战士在掩护转移过程中的故事。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悬殊:距离远,差别大。
2.狼牙山因其峰峦状似狼牙而得名,它的特点是群峰突兀连绵,壁若刀劈斧凿。在抗日战争时期,狼牙山不仅在军事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是抗日根据地的武器装备库。
3.连队主力和干部群众为什么要转移到龙王庙?
由于敌我力量悬殊。
八、拓展提升。(把表示“看”的词语画上横线)
眺望 凝视 指挥 瞄准 掩护 回望 俯视 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