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 单元练习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 单元练习卷(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6.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11-01 09:12: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生命活动的调节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
1.学校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将甲、乙两株幼苗分别种在单侧光照射的暗盒中,甲幼苗顶端罩上不透光的小帽,结果幼苗直立生长;乙幼苗不罩小帽,结果弯向光源生长。此实验主要证明(  )
A.植物生长具有向光性 B.向光性与植物生长无关
C.尖端是感光部位 D.尖端能产生某种能促进生长的物质
2.一株幼苗上下倒置,它的根会重新定向而向下生长,茎会弯曲向上生长。根、茎的重新定向可能与重力有关。如何找到证据来支持这一假说呢?19世纪的科学家难以找到无重力的实验环境。英国植物学家奈特把几株蚕豆幼苗沿不同方向绑在木板上,木板以每分钟150转的速度旋转,制造了一个方向由中心向外的“人造重力”,抵消地球重力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创造性的实验设计为后人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证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蚕豆幼苗的根向旋转木板外生长,说明根的生长向着“人造重力”方向
B.蚕豆幼苗的茎向旋转木板中心生长,说明茎的生长背着“人造重力”方向生长
C.植物感受刺激并做出反应的特性称为植物的感应性,这个实验无法说明植物的感应性
D.根和茎能弯曲生长的本质原因是蚕豆幼苗的根和茎上的生长素分布不均
3.下列有关激素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内的激素含量丰富,对各项生命活动都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B.医院主要通过尿液直接检测人体内胰岛素的含量
C.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都能促进少年儿童的生长
D.幼年时期,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不足则会患呆小症
4.实验室内有一群基因突变的老鼠,这些老鼠只要按时喂食并且不让它们运动它们就能维持正常;当它们进食后,它们的血糖浓度会轻微上升,然后下降至一个恒定状态, 然而只要让老鼠运动或禁食一餐, 它们的血糖浓度就会迅速下降,进而昏迷。根据血糖的激素调节示意图,请问下列何种假设较能解释这些突变老鼠所面临的状况(  )
A.胰岛素分泌不足 B.体内细胞缺乏胰岛素
C.无法将血糖转换成肝糖元 D.体内细胞缺乏胰高血糖素
5.下列关于人体激素调节叙述正确的是(  )
A.胰岛素是由分布在胰腺中的胰岛细胞合成和分泌的
B.当人体缺碘时,甲状腺激素合成减少,甲状腺因此而萎缩
C.垂体是人体最重要的内分泌腺,因它能分泌生长激素
D.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人体代谢增强,对环境适应性也增强
6.当我们的手无意中碰到高温物体时会立即缩回来,这个过程称为缩手反射。完成缩手反射的神经结构是(  )
A.脑 B.脊髓 C.神经中枢 D.反射弧
7.如图是膝跳反射反射弧的模式图,若④处损伤,则导致(  )
A.有感觉,不能缩手 B.有感觉,能缩手
C.无感觉,不能缩手 D.无感觉,能缩手
8.生物体对外界刺激都能作出反应。下列生命现象中,属于反射的是
A.梧桐树到了秋冬季节就落叶
B.小丽看到精彩的小说片段时哭了
C.受到碰触后含羞草叶片合拢
D.草履虫避开食盐水游向肉汁液
9.医生发现某病人右手食指不能动弹,用针刺其食指尖时却能感觉到疼痛,但无法屈伸。请根据诊断情况,判断此病人可能是损坏到反射弧结构中的(  )
A.感受器 B.传入神经 C.神经中枢 D.传出神经
10.如图为反射弧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生命活动调节说法正确的是(  )
A.不是所有反射活动都要通过反射弧才能实现
B.不同的反射有相同的反射弧
C.大脑是高级神经中枢,总能控制一些大脑以下的低级神经中枢
D.缩手反射是对刺激的一种自动应答,缩短了作出反应的时间
1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与生俱来的行为,也称为本能,以下动物的行为都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
A.飞蛾扑火 鹦鹉学舌 B.孔雀开屏 鸟类迁徙
C.蜘蛛结网 老马识途 D.小鸡啄食 惊弓之鸟
12.下面的例子中,不属于动物行为的是( )
A.猫静伏于老鼠出没的洞口 B.瓢虫遇险时假死
C.母兔生下的小兔有黑色和白色 D.蝙蝠白天栖息于岩壁上
13.如图表示大鼠皮肤冷觉感受器和温觉感受器在不同温度时的传入神经放电频率(敏感程度),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温觉感受器最敏感的温度高于冷觉感受器
B.当温度偏离感受器的敏感温度时传入神经放电频率增大
C.环境温度为28℃时冷觉感受器最敏感
D.大鼠的正常体温接近于两个曲线交点对应的温度
14.某人因感染能引起流感的H1N1病毒而发烧,住院隔离治疗.医务人员为其测量体温,发现该病人在24小时内的体温均在39℃左右波动.则该病人在这24小时内产热和散热的关系(  )
A.产热等于散热 B.产热小于散热
C.产热大于散热 D.产热与散热没关系
15.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虽身患渐冻症,但仍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奋战30余天,用渐冻的生命,托起信心与希望。“渐冻症”是由传出神经元受损引起的,患者通常会因为肌肉萎缩而逐渐失去行动能力。在一个以肌肉为效应器的反射弧中,假如传出神经受损,其他结构正常,当感受器接受信息刺激后,与该反射弧相关的部位将会(  )
A.有感觉但不能运动 B.失去感觉但能运动
C.既有感觉又能运动 D.失去感觉同时不能运动
16.如图,图甲表示人缩手反射的过程。图乙是反射弧各组成部分的关系示意图。图甲中的“e”对应图乙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二、填空题
17.如下图在方形暗箱的右侧开一小窗,暗箱外的右侧有一固定光源,在暗箱内放一盆幼苗,花盆能随着下面的旋转器水平匀速旋转,但暗箱不转,一周后,幼苗的生长状况应为________,影响幼苗生长方向的是________(填激素名称)。
18.为提高广大师生应对紧急突发事件的能力,掌握灾难中迅速逃生、救助的基本方法,各学校每学期都会进行应急疏散演练。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学生听到相关指令后立即疏散到指定位置,这属于______反射。完成该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______。
(2)演练过程中,同学们反应灵敏,呼吸加速、心跳加快、血压升高等等,说明人体的生命活动不仅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还受到______的影响。
三、探究题
19.为研究一定浓度的花生根茎水煮液( 简称水煮液)对糖尿病小鼠是否具有降糖效果,研究人员进行了相关实验。
①选取大小一致、正常状态的小鼠30只,随机平均分成Ⅰ、Ⅱ、Ⅲ三组。
②如图1,向Ⅱ组和Ⅲ组小鼠注射四氧嘧啶溶液破坏胰岛,其目的是为了减少________分泌,制造患糖尿病的小鼠。
③向Ⅲ组注射适量用生理盐水配制的花生根茎水煮液,Ⅱ组“?”处应注射等量的________。
④实验结果如图2,由此推测,一定浓度的花生根茎水煮液对患糖尿病小鼠的降糖效果是________。
A.无任何降糖作用
B.具有降糖作用,但无法降至正常水平
C.能够使血糖降低至正常水平
20.为测量人的反应快慢,A、B两位同学按图甲所示做好准备,直尺保持竖直状态,0刻度端朝下且位于被测试者的拇指和食指之间。A同学突然松开直尺,B同学仅用拇指和食指将尺夹住,记录B同学捏住尺的那个位置刻度。重复上述实验,求出平均值。再让B同学在听音乐时,进行上述实验。接着A、B同学交换角色,再重复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被测试者 A同学 B同学
不听音乐 听音乐 不听音乐 听音乐
刻度距离(厘米) 21 23 17 19
(1)为准确比较A、B两同学反应快慢,实验时应尽可能控制相同的量有______。(写出一点)
(2)本实验通过观察________反映人的反应快慢。
(3)听音乐对A、B同学反应快慢都有影响。若尺子在下落时通过的路程s与时间t存在如图乙所示的关系,则受“听音乐”影响更大的是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分析】
分析实验可知,实验的自变量为“幼苗尖端是否罩小帽”,实验的因变量为“幼苗生长方向”,由实验结果可知,尖端有小帽的直立生长,尖端无小帽的弯向光生长,因此可以确定弯向光源生长与尖端是否受刺激有关。
【详解】
A.乙幼苗不罩小帽,结果弯向光生长,该实验可以说明植物的生长具有向光性,但是甲乙对照实验说明的重点不是该结论,A错误。
B.甲乙可视为一组对照实验,实验的自变量为“幼苗尖端是否罩小帽”,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判断,弯向光生长与尖端是否受光刺激有关,即向光性与尖端有关,B错误。
C.实验证明尖端是感光部位,C正确。
D.实验不能证明幼苗的什么部位能够产生生长素,D错误。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植物向光性的相关实验,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实验分析能力,在分析实验时,首先确定该对照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然后根据实验的结果确定实验结论。
2.C
【分析】
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详解】
据图可见:蚕豆幼苗的根向着旋转木板由于转动产生的“人造重力”方向生长;蚕豆幼苗的茎背着旋转木板由于转动产生的“人造重力”方向生长。蚕豆幼苗的根和茎上的生长素分布不均,导致根与茎弯曲生长,从而说明生物体具有应激性,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掌握生物的基本特征是关键。
3.C
【分析】
激素是由内分泌腺的腺细胞所分泌的、对人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它在血液中含量极少,但是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理活动,却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激素分泌异常会引起人体患病。
【详解】
A.激素在血液中含量极少,但是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理活动,却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不符合题意。
B.胰岛素能调节血糖的浓度,胰岛素分泌不足易患糖尿病,医院主要通过检测血糖浓度来分析人体内胰岛素的分泌是否正常,不符合题意。
C.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和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都能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符合题意。
D.幼年时期,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不足会患侏儒症,幼年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易患呆小症,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知道激素的作用及其分泌异常时的症状,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激素及激素调节的基础知识。
4.D
【分析】
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胰岛素促进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具有降血糖的作用,胰高血糖素能促进糖原分解,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
【详解】
基因突变的老鼠喂食后不运动血糖可以维持在恒定状态,一旦运动或者禁食血糖会迅速下降,由此可判断突变老鼠可能是由于胰高血糖素受体,导致细胞无法结合胰高血糖素,使得机体无法维持血糖浓度的恒定;也可能是机体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异常导致的,D正确。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血糖调节中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作用,解题关键是能读懂题意,从题中给出的文字中获得相关信息。
5.A
【分析】
激素是由内分泌腺的腺细胞所分泌的、对人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它在血液中含量极少,但是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理活动,却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详解】
A.胰岛素是由胰岛分泌的,它的主要作用是调节糖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等,具体说,它能促进血糖合成糖元,加速血糖分解,从而降低血糖浓度,正确。
B.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人体缺碘会患地方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肿大,简称大脖子病,错误。
C.生长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有调节人体生长发育的作用,另外垂体还分泌促激素,调节其他内分泌系统的活动,所以垂体是人体最重要的内分泌腺,错误。
D.成年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就会患甲亢,患者食量大增而身体却逐渐消瘦,情绪易于激动,失眠健忘,心率和呼吸频率偏高,错误。
故选A。
【点睛】
各种激素的作用及其分泌异常时的症状的内容比较琐碎,要认真比较记忆。
6.D
【分析】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结构,反射弧必须完整,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
【详解】
神经冲动的传导过程是:感受器接受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然后神经冲动由传入神经传导神经中枢,神经中枢位于脊髓中央的灰质内(神经元细胞体集中的部位),能接受神经冲动,产生新的神经冲动(即做出指令),传出神经再将来自神经中枢的神经冲动传至效应器,最后由效应器接受神经冲动并作出相应的反应。完成缩手反射的神经结构是反射弧。
故选D。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反射弧的五部分结构和功能。
7.A
【分析】
反射弧是指完成反射的神经结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①感受器、②传入神经、③效应器、④传出神经、⑤神经中枢五部分。
【详解】
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如果因某种原因④传出神经受损,人体不会作出反应,因为反射弧不完整,效应器接收不到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但是神经冲动会沿着脊髓的白质上行传到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中枢形成的感觉。因此,如果因某种原因部位④受损,将会出现的现象是反射不能完成,但此人有感觉。
故选A。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神经冲动的传导途径。
8.B
【分析】
(1)简单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
(2)复杂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简单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详解】
A.梧桐树没有神经系统,“梧桐树到了秋冬季节就落叶”,是对外界刺激做出的反应,属于应激性,A不符合题意。
B. “小丽看到精彩的小说片段时哭了”是对文字建立的条件反射,B符合题意。
C.含羞草是植物没有神经系统,因此“含羞草受到碰触时其叶片合拢”不属于反射,C不符合题意。
D.草履虫是单细胞动物,没有神经系统,因此“草履虫避开食盐水游向肉汁液”不属于反射,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复杂反射与简单反射的区别。
9.D
【分析】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如传出神经受损,即使有较强的刺激人体也不会作出反应,因为效应器接收不到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
【详解】
反射弧及神经冲动传导方向是: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感受痛觉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若处传出神经受损,反射弧不完整,效应器接收不到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因此用针刺感受器,会无反射,但是感受器产生的神经冲动还能经过传入神经,传到神经中枢,神经中枢发出的神经冲动还能经过脊髓传到大脑皮层,形成感觉,因此会有痛感,可见题干病人可能是损坏到反射弧结构中的传出神经或效应器。
故选D。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熟记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
10.BCD
【分析】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详解】
A.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弧是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的进行必须保证反射弧的完整性,错误。
B.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不同的反射有相同的反射弧,正确。
C.大脑皮层是高级神经中枢,脊髓是低级的神经中枢,具有反射和传导功能,总能控制一些大脑以下的低级神经中枢,正确。
D.缩手反射是脊髓对刺激的一种自动应答,它发生在刺激尚未被大脑接受并 出解释之前,这样就缩短了作出反应的时间,正确。
故选BCD。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熟记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
11.B
【分析】
(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不会丧失。
(2)后天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的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详解】
A.飞蛾扑火是动物与生俱来的,属于先天性行为,鹦鹉学舌是学习得到的,属于后天性行为,故A错误。
B.孔雀开屏和鸟类迁徙是动物与生俱来的,属于先天性行为,故B正确。
C.蜘蛛结网是动物与生俱来的,属于先天性行为,老马识途是学习得到的,属于后天性行为,故C错误。
D.小鸡啄食是动物与生俱来的,属于先天性行为,惊弓之鸟是学习得到的,属于后天性行为,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先天性行为的概念和特点。
12.C
【分析】
动物行为是生物进行的从外部可察觉到的有适应意义的活动。动物所进行的一系列有利于他们存活和繁殖后代的活动,都是动物行为。不仅包括身体的运动,还包括静止的姿势、体色的改变或身体标志的显示、发声,以及气味的释放等。
【详解】
A.猫静伏于老鼠出没的洞口属于捕食行为,故A正确。
B.瓢虫遇险时假死是对外部同伴或者敌害的回应,属于动物的防御行为,故B正确。
C.母兔生下的小兔有黑色和白色不属于动物行为,故C错误。
D.蝙蝠白天栖息于岩壁上属于节律行为,故D正确。
故选C。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真正理解动物行为的含义。
13.B
【分析】
从图示过程可以看出,将大鼠放在低温条件下冷觉感受器兴奋,而在温度较高时温觉感受器兴奋,表明大鼠要通过体温调节来维持体温的恒定。据图曲线变化的趋势,可知不同的温度感受器有其特定的敏感温度范围,冷觉感受器、温觉感受器在环境温度为28℃、42℃时传入神经放电频率最大,即最敏感,当温度偏离感受器的敏感温度时,传入神经放电频率都减小,所以大鼠的正常体温接近于两个曲线交点对应的温度;皮肤冷却处理的过程中,随着处理温度的降低,冷觉感受器先兴奋进行通过体温调节使体温恢复正常,所以传入神经放电频率的先增大后减小。
【详解】
A.由图示可知,温觉感受器最敏感的温度高于冷觉感受器,A正确。
B.从图中分析可知:当温度在感受器的敏感温度时传入神经放电频率最大,而偏离感受器敏感温度时,都减小,B错误。
C.环境温度为28℃时冷觉感受器最敏感,环境温度为42℃时温觉感受器最敏感,C正确。
D.大鼠的正常体温接近于两个曲线交点对应的温度,即37℃左右,D正确。
故选B。
【点睛】
此题考查人体体温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14.A
【分析】
体温的相对恒定是机体产热和散热动态平衡的结果。人体体温保持相对稳定,其生理机制为:产热量=散热量。
【详解】
根据题意可知,该病人在24h内体温均在39℃左右,即在此段时间内体温维持相对稳定。根据体温调节的机制可知,该病人在这24h内产热和散热相等,故A正确。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人体皮肤的结构和主要功能。
15.A
【分析】
反射是指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性的反应。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详解】
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反射弧的结构如图所示:

因为感受器无损伤,受到刺激后产生的兴奋,沿着传入神经传到脊髓,再通过脊髓的传导功能传到大脑皮层的感觉中枢,形成感觉。而传出神经遭到损伤,不能传导兴奋到效应器即肌肉,所以肌肉无收缩反应。
故选A。
【点睛】
熟练掌握反射弧的结构及各部分的功能。
16.A
【分析】
反射弧的组成: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抠、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
【详解】
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抠、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图甲中e是感受器,b是传入神经,c是神经中枢,d是传出神经,a效应器;图乙中①是感受器,②是传入神经,③是神经中枢,④是传出神经,⑤效应器,因此图甲中“e”对应图乙中的①。
故选A。
【点睛】
明确反射弧的结构功能即能正确答题。
17.② 生长素
【分析】
生长素是重要的植物激素之一,它能加快植物细胞生长的速率。当光照射到植物茎尖端的某一侧时,生长素就移向背光的一侧,使背光一侧的茎比受光一侧的茎生长得快。结果,茎就会向生长慢的一侧弯曲,即向光源的一侧弯曲。
【详解】
暗箱不转,内部花盆水平匀速旋转,即花盆内的幼苗所受的光照就不是单侧光而是均匀光照,无单侧光的刺激,生长素分布均匀,两侧的生长素浓度均衡,两侧的生长素的促进作用相同,所以两侧生长速度相同,即为②直立生长;影响幼苗生长方向的是生长素。
【点睛】
本题的突破点为“花盆能随着下面的旋转器水平匀速旋转,但暗箱不转”即可知光源固定从右侧照射;花盆水平匀速旋转,即花盆内的幼苗所受的光照就不是单侧光而是均匀光照。
18.条件 反射弧
激素调节
【分析】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包括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受大脑皮层的控制,非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不受大脑皮层的控制。
【详解】
(1)学生听到相关指令后立即疏散,是出生以后产生的,由大脑皮层参与的神经活动,属于条件反射,完成该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2)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在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作用下,各系统相互协调,密切配合,共同完成人体的各项生理活动。演练过程中,同学们反应灵敏,呼吸加速、心跳加快、血压升高等等,说明人体的生命活动不仅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还受到激素调节的影响。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神经调节的基础知识。
19.胰岛素 生理盐水 B
【分析】
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详解】
②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如图1,向I组小鼠注射生理盐水,向Ⅱ组和Ⅲ组小鼠注射四氧嘧啶溶液破坏胰岛,其目的是为了形成对照实验,制造患糖尿病的小鼠。
③向Ⅲ组注射适量用生理盐水配制的花生根茎水煮液,Ⅱ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形成对照实验,变量是有无水煮液。
④根据条形统计图可知:I组的血糖含量是9、II组的血糖含量是13、III组的血糖含量是10;所以Ⅲ组血糖含量高于Ⅰ组,低于Ⅱ组。由此推测,一定浓度的花生根茎水煮液对糖尿病小鼠的降糖效果是具有降糖作用,但无法降至正常水平,故B正确。
20.食指和拇指之间的距离(或拇指对准零刻度线) 捏住尺子的刻度数(或刻度距离) B同学
【详解】
(1)[1]要让实验结果科学可信,实验过程中尺子要竖直向下,同时应尽可能控制食指和拇指之间的距离(或拇指对准零刻度线)。
(2)[2]本实验利用了转换法,通过观察捏住尺子的刻度数或刻度距离来反映人的反应快慢,距离越短,说明反应越快。
(3)[3] B同学突然松开直尺,A同学捏住刻度尺的刻度距离是21cm;A同学突然松开直尺,B同学捏住刻度尺的刻度距离是17cm,由此判断出B同学反应快,当听音乐时,A同学捏住刻度尺的刻度距离是23cm,多了2cm,B同学捏住尺刻度尺的刻度距离是19cm,也多了2cm,抓住的距离变大,这说明听音乐使反应能力下降,两位同学捏住尺子的长度变化相同,都是2cm,但与各自原来捏住长度之比不同,比值越大说明反应能力影响越大,所以B同学受“听音乐”影响越大。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