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物质及其变化 阶段性测试(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章 物质及其变化 阶段性测试(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23.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11-01 09:36: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 第一章 化学阶段性测试
不准使用计算器;全卷g=10N/kg;全卷总分90分;考试时间约70分钟。
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Na-23、S-32、Cl-35.5、Ca-40、Ba-137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3分,共36分)
1.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B.用金属铜制导线
C.用澄清石灰水验证CO2
D.用浓硫酸做干燥剂
2.醋酸(CH3COOH)是食醋的成分之一,其水溶液中存在H+和CH3COO-。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醋酸属于化合物
B.醋酸能用于除铁锈
C.醋酸能与氢氧化钠反应
D.紫色石蕊试液能使醋酸变红
3.下列反应中,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 )
A.Ca(OH)2 +2HCl=CaCl2+2H2O
B.CO2+Ba(OH)2=BaCO3↓+H2O
C.2H2O22H2O+O2↑
D.2Cu+O22CuO
4.下列实验能发生化学反应,且观察到明显实验现象的是 ( )
A.向氯化钾溶液中滴入稀硫酸
B.向硫酸钠溶液滴入氯化锌
C.向氧化铜粉末加入氢氧化钠
D.向锌粒中滴入稀盐酸
5.现有①纯碱和稀盐酸;②氢氧化钠和水;③熟石灰和水;④生石灰和水四组物质,将各组中的两种物质在如图所示气密性良好的装置中相互混合,有气泡从水中逸出的是 ( )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6.下列各组物质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溶液无色透明的是 ( )
A.NaOH、NaCl、MgSO4 B.Ca(OH)2、CaCl2、HCl
C.KCl、Na2CO3、NaOH D.CuSO4、NaCl、HCl
7.将质量相等、质量分数相同的氢氧化钠和硫酸混合,再滴入石蕊试液,溶液呈现的颜色 ( )
A.红色 B.紫色 C.蓝色 D.无色
8.在许多实验中能看到明显的现象,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
A.铁锈与稀盐酸反应溶液变成浅绿色
B.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硫酸铁溶液,产生红褐色絮状沉淀
C.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的瓶盖,瓶口出现白烟
D.将氧化铜加入稀硫酸中,产生气泡同时溶液变蓝色
9.如图以稀硫酸为例的反应关系体现了酸的化学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图中涉及到置换、复分解两种基本反应类型
B.图中能生成盐的反应只包括③④⑤
C.X所表示的物质类别是氧化物
D.若X溶液既能跟稀硫酸反应,又能跟Ca(OH)2反应,则X可能是BaCl2
10.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的推理正确的是 ( )
A.某溶液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说明该溶液一定显酸性
B.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酸与碱的反应
C.酸和碱的溶液能与指示剂反应,则所有的酸和碱都能使指示剂变色
D.稀盐酸、稀硫酸都能使石蕊试液变红,则稀硝酸也能使石蕊溶液变红
11.现有盐酸和CaCl2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滴加入过量的某物质X,溶液的PH随滴入X的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则X可能是 ( )
A.水 B.纯碱溶液 C.澄清石灰水 D.稀盐酸
12.向盛有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的烧杯中加入某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质量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a点溶液中含有两种溶质
B.d点时烧杯中溶液的质量增加了200g
C.根据图示数据能计算出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
D.d点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为Na+、H+、OH-、SO42-
二、填空题(共4小题,共20分)
13.(4分)选择下列物质的序号填空:
①浓硫酸 ②熟石灰 ③石灰石 ④稀硫酸
(1)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 (2)通常可用于某些气体的干燥剂的是
(3)铅蓄电池中含有的酸是 (4)通常用于建筑材料的是
14.(4分)某同学的部分体液的PH如图所示:
(1)图中碱性最强的体液是 。
(2)人的胃液里含有少量的 (填名称)可帮助消化。该同学胃酸过多,可服用胃舒平[主要成分为Al(OH)3]治疗,其原理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15.(4分)如图是探究中和反应能量变化装置,将稀硫酸加入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
(1)U型管中液面的变化是 ,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 。
(2)实验后,溶液中溶质除酚酞外还含有 (填化学式),若测得此溶液的PH=2,请选用一种试剂来证明溶液中还存在的物质,该试剂可以是 (合理即可)。
16.(8分)某固体混合物由Na2SO4、Na2CO3、CaCl2、CuSO4、NaCl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为确定它的组成,做如下实验:
(1)取固体混合物样品溶于水搅拌后得到无色溶液;
(2)取部分此溶液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3)过滤,然后在白色沉淀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沉淀最后全部溶解。由此可以推断:原混合物中肯定有 ,肯定没有 。如果进一步确定可能有的物质是否存在,可取(1)得到的溶液先滴加 溶液,再滴加 溶液来检验。
三、实验探究题(总4题,共30分)
17.(6分)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验证硫酸的性质时,进行了以下实验。
【实验一】浓硫酸稀释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图一实验中,观察到用石蜡固定在铜片下的乒乓球脱落,此现象说明浓硫酸溶于水 (填“放热”或者“吸热”)。
【实验二】溶液浓度对硫酸化学性质的影响。
图二实验中,观察到很快变黑的是滤纸 (填“A”或“B”),由此可知,硫酸溶液的浓度不同,性质强弱不同。
【实验三】稀硫酸的化学性质。
小组同学按图三进行实验。
试管2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18.(6分)小科同学研究碱的性质时,进行如图实验,观察到有蓝色絮状沉淀产生。一段时间后,发现试管中的沉淀变黑。
(1)反应生成的蓝色絮状沉淀物质是 。(填化学式)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推测黑色物质可能是 。
A.铁 B.碳 C.二氧化锰 D.氧化铜
(3)某同学认为试管中沉淀的颜色变黑可能是由于反应物的溶质质量分数较高所致。为验证猜想是否成立,他改用溶质质量分数更大的硫酸铜溶液再一次进行了实验,发现生成的蓝色絮状沉淀过一段时间并未变黑。因此,他认为自己的猜想是错误的。请回答,他能否据此否定自己的猜想?并说明理由 。
19.(6分)小科同学为探究在空气中久置的某氢氧化钠样品是否变质,设计了如图所示的A、B、C、D四组探究实验。
【查阅资料】氯化钙、氯化钡溶液都呈中性。
【实验探究】取适量该氢氧化钠样品,加足量的水溶解,将得到的溶液分别加入到四支试管中,再向四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稀盐酸(足量)、酚酞试液、氢氧化钙溶液、氯化钙溶液,如图所示。
【分析与结论】上述四组实验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填字母序号)。
【继续探究】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四支试管中反应后的混合物全部倒入一个洁净的大烧杯中(如图),充分搅拌、静置,观察到烧杯内上层清液呈红色,下层有白色沉淀。
【提出问题】上层清液呈红色,说明溶液呈碱性。上层清液中呈碱性的物质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上层清液中呈碱性的物质可能是碳酸钠、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三种物质中的一种或两种。
【设计实验】取少量烧杯中的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观察现象。
【现象与结论】
【实验反思】同学们认为上述预测现象②所得结论不严密,原因是 。
20.(12分)化学课上,围绕“酸碱中和反应”,老师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进行探究。
【演示实验】将一定质量的稀盐酸加入盛有NaOH溶液的小烧杯中。
【提出问题】实验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小江同学提出疑问: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针对疑问,大家纷纷提出猜想。甲组同学的猜想如下,请补上猜想二。
猜想一:只有NaCl;
猜想二: ;
猜想三:NaCl和HCl。
猜想四:NaCl、NaOH和HCl。
乙组同学认为有一种猜想不合理,不合理的猜想是 。
【实验探究】
(1)丙组同学取烧杯中的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观察到 (填实验现象),证明溶液中一定没有NaOH。
(2)为了验证其余猜想,各学习小组利用烧杯中的溶液,并选用了老师提供的PH试纸、K2CO3溶液、AgNO3溶液,进行如下三个方案的探究。
【得到结论】通过探究,全班同学一致认为猜想三正确。
【评价反思】老师对同学们能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究,并且得出正确结论的活动过程给予肯定,同时指出(2)中存在两处明显错误。同学们经过反思发现以下两处错误:
①实验操作中的错误是 。
②实验方案中也有一个错误,错误的原因是 。
四、计算题(4分)
21.(4分)向40.0gBaCl2溶液中滴加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Na2CO3溶液,实验过程中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Na2CO3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1)生成沉淀的质量是 g;
(2)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 第一章 化学阶段性测试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3分,共36分)
题号 1 2 3 4 5 6
答案 C D A D D C
题号 7 8 9 10 11 12
答案 C B A D B C
二、填空题(共4小题,共20分)
13.(4分)(1)②;(2)①;(3)④;(4)③。
14.(4分)(1)胰液;(2)盐酸;3HCl+Al(OH)3=3H2O+AlCl3。
15.(4分)(1)左低右高;反应放热,使锥形瓶内压强增大;(2)Na2SO4;Zn(或紫色石蕊试液等,合理即可)。
16.(8分)Na2CO3;Na2SO4、CaCl2、CuSO4;过量的稀硝酸;硝酸银溶液。
三、实验探究题(总4题,共30分)
17.(6分)放热;B;红棕色固体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成黄色(合理即可)。
18.(6分)(1)Cu(OH)2;(2)D;(3)不能,反应物还有氢氧化钠溶液,因此还需要改变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验证猜想是否正确。
19.(6分)B;Na2CO3、NaOH;加入氯化钡不产生沉淀,溶液显红色,说明溶液呈碱性,除了氢氧化钙外,氢氧化钠溶于水形成溶液也呈碱性,使溶液呈红色。
20.(12分)NaCl、NaOH;猜想四;(1)无明显现象;(2)产生气泡;①PH试纸直接插入溶液中测溶液的PH;②AgNO3与NaCl也能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
四、计算题(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