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与健康一年级上册 人教版 平衡:过独木桥与游戏:一艘救援艇(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体育与健康一年级上册 人教版 平衡:过独木桥与游戏:一艘救援艇(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8.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体育与健康
更新时间 2021-10-31 23:13: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平衡:过独木桥与游戏:一艘救援艇(教学设计)
教师
一、指导思想
本节课以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教育思想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是小学阶段体育课的目标之一。为达到这个目标,本课采用了将情境融于一定的教学内容之中的情境式教学,以系列故事的形式贯穿教学全过程,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在乐中练、趣中练、玩中练。
二、教材分析
平衡是人体基本活动能力,也是日常生活中的实用性技能,深受小学生的喜爱。本次授课内容以过独木桥为主,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比赛、游戏,有序活动,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防护能力,促进学生协调、平衡等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的发展,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勇敢的意志品质以及关爱他人的意识。本次课为新授课,旨在观察、体验,让学生在互帮互助的活动氛围中体验安全的过桥方法。
重点:保持平衡
难点:安全意识
三、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模仿能力强,学习兴趣高,但空间感还不够强,往往对自己的能力估计不足或有冒险行为。因此,针对授课对象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在教学中多通过游戏、比赛的方式让学生尝试体验,并加强安全教育和指导,宣扬心系他人的思想,并进行严密组织和加强安全保护措施。
四、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学习能力及身心特点制定以下3个教学目标:
(一)认知和技能目标:通过“过独木桥”的练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掌握基本的平衡方法,95%以上的学生能安全过桥,不掉下桥面;
(二)体能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掌握正确安全的过桥动作,发展学生的基本运动能力和平衡能力;
(三)情感目标:增强学生安全、保护意识,培养学生责任感及关心他人的优秀品质。
五、任务分析
在地面直线及独木桥上完成各种行走、过障碍练习,学生在之前需要先掌握自然走的动作方法,头正腰直、腿臂协调,了解身体各部位及重心变化等名词意思,利于上课时引导体会出保持平衡的方法。
六、环境分析
上课时间为11月底,南方气温温和,在室内球馆或室外场地皆可,场地平整、方正较为理想,体操凳、小标志筒、小沙包都可以购买得到,但体操凳的一些边角较为尖利,可用软胶纸包上作为保护。
七、教学过程
开始热身部分:课的常规→导入性游戏:前往深山实施营救计划→总成直线→各种方式走成直线(重心变化、转体、两臂在不同部位的走等);
学习提高部分:顶“医药包”过河→过障碍桥→两人合作过桥→游戏:一艘“救援艇” ;
整理恢复部分:感受大自然,身体随着风向做拉伸、摆动。
八、教学策略
1.情景教学法:以组织一批救援队前往深山解救被困群众为情境,山林里险象环生,需要有一定的平衡能力才能跋山涉水,通过“走羊肠小道”、“训练过独木桥”、“走在悬崖边”、“一艘救援艇”等游戏贯穿始终,让学生在不同的练习中掌握保持平衡的方法;
2.自主探究法:让学生自主体验多种过独木桥的方法,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平衡能力;
3.游戏教学法:学生爱好游戏,通过一定的游戏竞争,由易到难,让安全意识渗透在各项游戏体验中;
九、教学效果预计
1、预计95%以上的学生能初步掌握本课所学的动作技术。
2、预计本节课强度中等,学生最高心率约为120次/分钟,平均心率约为90次/分钟,练习密度约为40%。
十、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预防方法
1.独木桥上出现推挤现象,强调安全教育,注意间隔距离及出发的时机;
2.低年级学生好动,兴奋,注意力难以保持长时集中,躁动时适时进行些集中注意力练习。
十一、场地器材的布置回收
篮球场,体操凳8张,小标志筒24个,沙包52个,音箱一台。
教案
班级:一年级 人数:48人
教学 内容 1.过独木桥 2.游戏:一艘救援艇 重点:保持平衡 难点:安全意识
教学 目标 1.技能目标:通过多种平衡练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掌握保持身体平衡的方法,95%以上的学生能安全过桥,不掉下桥面; 2.体能目标: 通过学习,懂得练习平衡的锻炼方法,发展学生的基本运动能力和平衡能力; 3.情感目标:增强学生安全、保护意识,培养学生责任感及关爱他人的优秀品质。
课的 结构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方式与组织措施 次数与时间
开始 热身 部分 一、课堂常规 1.集合、整队、点名; 2.师生问好; 3.宣布内容,情景导入:“大卡村”受洪涝灾害影响,一大批村民被困,需要从我们班上挑选训练出一批救援队员前往营救,山林里地势险峻,需要有良好的体能、平衡能力和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的精神; 4.提出要求。 二、热身导入 (一)走“羊肠小道” 方法:一路纵队沿篮球场半场边线走,进行越野练习,途中听教师指令,从抬头挺胸腿臂协调的自然走,转为沿地上直线走,并体会两臂在各个部位走时的变化,尝试踮脚走、微蹲走、闭眼转体走、顶“医药包”走等,体会双手打开、重心降低、正直的身体姿态是保持平衡的方法。 设计意图:热身以及通过练习体悟出保持平衡的方法。 (二)走过独木桥 方法:纵队蛇形跑,依次走过四张独木桥。 设计意图:增强体能,体会放慢速度是保持平衡的一项重要方法。 一、组织:四路纵队,如图一。 ¤ * * * * * * * * * * * * * * * * (图一) 教法: 1.整队,点名,师生问好; 2.情景导入课的内容; 学法: 1.排队整齐,师生问好; 2.认真听讲。 要求:认真倾听、注意力集中,并且练习过程中遵守规则,做训练有素的救援队队员。 、热身导入 组织:一路纵队沿篮球场的边界练习。 (一)走“羊肠小道” 教法: 1.教师情景导入; 2.引导学生自然走; 3.引导学生用各种姿势走直线; 4.总结保持身体平衡的方法。 学法: 伴随着音乐和老师设置的情景进行自然走、走直线等活动; 2.体悟出保持平衡的方法。 要求: 1.一路纵队,不推挤,不超越,注意间距; 2.注意听哨音,并作出相应动作,体会思考个中变化。 (二)走过独木桥 组织:一路纵队鱼贯式 教法: 1.带领学生走独木桥 2.提示学生将体悟出的平衡方法用在走独木桥上; 3.安全提醒。 学法: 1.在教师的指引下走过独木桥; 2.手臂打开,重心略降低,视线超前看。 要求: 1.保持平衡不落地; 2.注意间隔距离,不推挤。 2’ 5’ 3’
学习 提高 部分 三、学过“独木桥” (一)各种方式过独木桥 方法:正常走→后退走→侧身走→旋转走→头顶“医药包”走→走过“障碍物”。 (二)集体过“铁索桥” 方法:小组合作走,搭肩正面走→牵手侧身走,安全过桥。 设计意图:锻炼平衡能力,运用前面总结出的方法进行练习,逐步增加难度,达到运用、提升平衡能力的作用以及培养同伴间互相保护帮助的责任感。 四、一艘“救援艇” 抢坐“救援艇” 方法:小组为单位绕着“救援艇”各种方式跑成圈,听教师哨声指示,抢坐位置; 抢站“救援艇” 方法:小组需集体站于一艘“救援艇”上,比比哪组成功,哪组速度快。 设计意图:增加运动强度,锻炼平衡能力,培养合作的意识。 三、组织: 教法: 1.教师讲解示范保护方法; 2.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创造并尝试多种过独木桥的方法; 3.观察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指导; 4.请学生展示讨论,并总结保持平衡的技巧; 学法: 1.认真倾听和观看老师的示范; 2.用各种方式过独木桥; 3.展示并交流讨论。 要求: 1.练习有序; 2.相互保护,注意安全。 教法: 1.讲解游戏的方法及要求,(强调文明游戏,注意安全,考验学生的合作精神引导孩子心中有他人,就能成功,抢位置比赛只要能多些关爱精神,其实大家都有位置坐;) 2.组织游戏,引导学生懂得合作; 3.点评游戏情况,重点表扬一些学生关心他人的举动。 学法: 1.听游戏的内容与要求; 2.分组游戏; 3.进行比赛,哪组又快又好。 要求: 1.有序活动,不争不抢,不推不撞; 2.团结协作,注意安全。 20’ 7’
恢复 整理 部分 1.放松活动:感受大自然 2.总结:平衡是一项生活中很重要的能力,保持平衡可以让我们避免许多运动伤害,学会开发和利用生活的一些物品作为锻炼的工具,提高平衡感; 3.提升、拓展。 1.组织:四路纵队成体操队形,师生一同做拉伸活动; 2.师生一同总结本节课教学收获,保持平衡的方法; 3.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可以锻炼平衡的工具; 4.师生道别,收拾器材。 3’
场地 器材 篮球场,体操凳8张,小标志筒24个,沙包52个,音箱一台。 脉搏曲线预计 平均心率:120次/分 练习密度:4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