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执 教 者 杨莹 所在单位
课 题 《练习二》
学科/版本/册次/单元章节 小学数学/北师大2011课标版(部编)/三年级上册练习二
年 级 3年级 课时 第1课时
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通过不同层次对一个单元的知识进行系统的练习,第1题侧重通过直观图理解加减法混合运算的数量关系;第2题侧重巩固加减及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提高运算的准确率及运算速度;第3-6题侧重配合本单元的加减法知识决实际问题;第7题是拓展题,不作全班要求,培养学生思维能力,逐步提高计算能力。本节练习课既是对一个单元知识的练习,又是对利用加减法混合运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学生分析 学生已经学过三单元“加与减”的知识,掌握了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具有一定的计算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 与技能 进一步巩固三位数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过程 与方法 能结合具体情境,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进一步巩固三位数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教学难点 能结合具体情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课堂环境 资源要件 1.学生移动终端 2.教师手持端 3.交互式教学平台(泛东·互动课堂平台) 4.交互式电子白板(SMART或鸿合 HV-I280) 5.锐捷云课堂计算机教室 6.现代中庆录播系统
信息化应用 整体思路 本节课,创设了闯关得拼图的情境,把枯燥的练习题融入到了游戏之中,寓教于乐,每个环节利用信息化手段,播放规则、出示拼图图片,图文声像并茂,多感官刺激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练习课容易让学生感觉枯燥乏味。利用交互式教学平台、教师和学生手持端出示例题,更吸引学生注意力,大大提高了师生的课堂交互性,更利于学生思维之间的交流与碰撞,提高课堂效率的同时,更加直观、清晰,学生全员参与学习,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最后的微课教学直观形象,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 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信息化资源 应用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张特别有趣的图片,想看看吗? 要想看到图片还得付出努力哦!一起来听听规则吧! 学生回答 设计闯关游戏,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播放关于闯关游戏规则的音频和动画,图文声像并茂,多感官刺激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巩固练习 1. 出示教材28页第1题情境图 (
三年级共捐书
800
本
) (
三(
3
)班
本
) (
三(
2
)班
314
本
) (
三(
1
)班
276
本
) (
198
个
) (
76
个
) (
共卖出?个
乒乓球
羽毛球
) 通过比较感受直观图的优势。 2.(1)竖式计算 251+369+142 174+726-378 (2)判断 751-350+50 =751-400 =351 闯关奖励:出示第一张拼图 3.走哪条路近?近多少米? 4.算一算,填一填 (
一年级的人数比二年级少
17
人
) 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合计216人600人
5.几次能全部运完? 6.下面是青藏铁路“格尔木—拉萨”沿线主要车站的火车里程表。 (2)1142-820表示的是哪两站之间的里程?画一画,说一说。 闯关奖励:出示第二张拼图 1.学生列式计算 同桌互相讲题 全班反馈 2.(1)学生独立完成 两名学生板演 全班反馈 (2)学生平板作答 3.学生判断利用互动课堂平台直接馈结果 小组分工合作计算完成第二个问题 4.读取数学信息 独立完成表格 全班反馈 5.读题 独立列式计算 全班反馈 6.(1)指生在屏幕中边说边画并列式(只列式,不解答) 同桌间每人一道题模仿前面同学的做法,互相画一画,说一说 (2)学生独立完成 指一生演示画图过程 1. 借助闯关游戏第一关的情境引导学生快速进入挑战模式,借助闯关游戏第一关的情境引导学生快速进入挑战模式,通过直观图理解加减法混合运算的数量关系。感受直观图理解题意时的优势,培养借助直观图理解数量关系的意识,注重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 2.巩固加减及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提高运算的准确率和速度。 3.运用加与减的 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后用较简单的策略解决,再分工合作计算,提高课堂效率。 4.运用加与减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不同方法的比较中知道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就一定可以用这个数减去后面两个数的和。 5. 运用加与减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明确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策略解决。 6. 运用加与减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借助交互式白板呈现练习题,吸引学生注意,既直观、形象,又能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提高课堂效率。 2.第2题中,利用交互式教学平台(泛东。互动课堂平台)和学生移动终端,便捷、准确地了解学生的作答情况,明确各答案所占百分比,有助于教师在课堂中了解学情,提高课堂效率。 3.第3.6题中,反馈环节利用交互式教学平台,易于学生参与,师生互动,不同颜色的勾画对比增强学生视觉冲击,更易于学生区分和理解。 4.第4.5题中利用教师手持端拍照并上传功能。教师能在发现课堂中的生成性资源时第一时间记录并与全体学生进行时时互动,反馈及时,问题共享,学生参与性更强,主动性得到了极大地激发,课堂学习效率大大提高等。相对视频仪的操作,教师手持端上传可以同屏展示多个学生的不同答案,便于组织学生进行对比,交流讨论。 5.第6题中,利用教师手持端的投屏技术,直接把课堂生成的资源录制并上传播放。方便快捷,提高了课堂效率,屏幕演示清晰可见。
拓展提高 7.一次数学测试,全年级364人中做对第一道题的有187人,做对第二道题的有216人,每人至少做对一道题。两道题都做对的有几人? 出示第三张拼图 合并图片 学生独立完成 7.运用加与减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拓展思维。 利用微课讲解,省时高效,每个人都亲身经历学习的全过程,图文并茂,便于学生理解。 合成图片,揭晓谜底
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新的收获 学生回答 总结知识点 无
板书 设计 练习二 直观图 运算顺序 解决问题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