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与海》课训练卷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鲭鲨(jīnɡ) 两颚(è) 背鳍(qí) 麻痹(bì)
B.吞噬(shì) 桅杆(ɡǎn) 攥住(zuàn) 豁然(huò)
C.黏液(nián) 嘎吱(ɡā) 舵柄(duò) 戳穿(chuō)
D.残骸(hài) 拽掉(zhuài) 祷告(dǎo) 撬开(qiào)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倾斜 坚韧 残忍 白浪涛天
B.仓皇 喉咙 淌血 残缺不全
C.鱼钩 褐色 船梢 年轻力壮
D.辨认 猖狂 船桨 波涛汹涌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组是( )
①春晚只是一场晚会,不必求全责备,也不必奢望它能承担所有期待,它已被赋予太多角色,变得步履沉重,气喘吁吁了。
②《老人与海》的作者海明威居心叵测地把多层含义融合在一个简单的故事里,而我们则从这个故事里读出了完整的人生哲学。
③一些领导干部置国家利益于不顾,肆意妄为,不融入基层,不融入群众,不全心全意为国家谋福利,终免不了受到党纪国法的处分。
④尽管科学家试图证明外星人的存在,但现有资料表明,虽然银河系中存在浩如烟海的其他行星,但人类是唯一的生命形式。
⑤海明威有着极其丰富的人生经历,他的一生都在历险,他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硬汉”,我们这些温室里的花朵只能望其项背。
⑥美国梦之队在球场上往往所向无敌,他们的高超球技和完美配合令其他球队望尘莫及。
A.①②④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③⑤⑥
4.下列对小说的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篇小说人物少到不能再少,只有老渔夫桑地亚哥一个,情节不枝不蔓,节选部分主要写为保护大马林鱼跟鲨鱼的搏斗,小说简单集中。
B.小说大量的人物独白,表现了在海上与大马林鱼鱼、鲨鱼长期搏斗的孤独无助,彰显强大困境下人的脆弱,作者对其给予了极大的同情。
C.大海就是世界的象征,它有美丽的外表,却有凶险的实质;鲨鱼群的到来象征着厄运的降临;老人与鲨鱼的搏斗是人不屈于命运的象征。
D.小说没有过多地使用形容词,尽量采用直截了当的叙述,很少直接表露感情,且善于从感觉、视觉、触觉着手刻画形象,给人真切感受。
二、选择 简答
全民抗疫期间,中小学本着“停课不停学”的原则,通过网络进行教学。由于在网络上师生问答没有在教室里方便,很多教师提出问题后,让学生将答案发布在网课的“聊天区”。不少同学却将“聊天区”当作“弹幕区”,回答不够严谨,语言风格也过于随意。一次课上,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请谈谈你对《老人与海》中老人与其他角色关系的理解”,有四个同学在聊天区留言:
同学A:老人与大马林鱼战斗到最后时,老人发现大马林鱼不是他的敌人,更是陪伴他的朋友。
同学B:大海可以看作是一个特殊的角色。老人与大海是一种相爱相杀的关系,一方面大海是老人生存的依赖,另一方面大海为老人带来种种艰难的挑战。
同学C:鲨鱼跟老人才是真正的冲突关系,当鲨鱼吃掉大马林鱼最后一块肉时,老人对它恨之入骨。
同学D:“小男孩”是所有村民中唯一能够真正理解老人的人,而其他村民视而不见老人所付出的努力。
5.以上四位同学留言中语言表达既准确又得体的一句是( )
A.同学 B.同学 C.同学 D.同学
6.请从另外三个句子中选择一个进行修改。
三、语言表达
7.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则新闻的主要信息。不超过12个字。
新华网 2011年6月17日电正在古巴首都哈瓦那举行的第13届欧内斯特·海明威国际研讨会上,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海明威研究专家桑德拉·斯帕尼尔17日宣布,这位美国已故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书信集第一集将于今年10月出版。
作为海明威书信集编辑工作负责人之一,斯帕尼尔对媒体说:“通过艰苦的工作,我们从世界各地共收集了6000多封海明威书写的信件。”这些信件覆盖的时间从1907年到1922年,其中记录了海明威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历。他在战斗中负伤,被送往意大利米兰的一家医院。在那里,他与一名年轻女护士相恋。另外,书信中还提到海明威在20世纪20年代初与首任妻子哈德利·理查森的婚姻。
斯帕尼尔说,海明威的书信集计划出版18集,这是第一集。通过这些书信,读者会发现海明威是“一个情感丰富的人”,而这是许多人所不了解的。
8.阅读下面对海明威《老人与海》的评价文字,然后用上加点的词语扩展成一段议论抒情的文字,可以不考虑词序。(不少于50字)
这是一场人与自然搏斗的惊心动魄的悲剧。老人每取得一点胜利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最后遭到无可挽救的失败。但是,从另外一种意义上来说,他又是一个胜利者。因为,他不屈服于命运,无论在怎样艰苦卓绝的环境里,他都凭着自己的勇气、毅力和智慧进行了奋勇的抗争。虽然大马林鱼没有保住,但他却捍卫了“人的灵魂的尊严”,显示了“一个人的能耐可以达到什么程度”,他是一个胜利的失败者,一个失败的英雄。
代价 命运 勇气 毅力 智慧 尊严
9.请你根据学过的《老人与海》一文中塑造的桑地亚哥这一形象,描述下图中的海明威头像。
要求:
①所写内容要能体现海明威“硬汉子”的精神、气质;
②要有适当的议论或抒情;
③运用比喻、反问两种修辞手法;
④不少于100字。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老人与海(节选)
海明威
早上,孩子朝门内张望,他正熟睡着。风刮得正猛,那些漂网渔船不会出海了,所以孩子睡了个懒觉,跟每天早上一样,起身后就到老人的窝棚来。孩子看见老人在喘气,跟着看见老人的那双手,就哭起来了。他悄没声儿地走出来,去拿点咖啡,一路上边走边哭。
许多渔夫围着那条小船,看着绑在船旁的东西,有一名渔夫卷起了裤腿站在水里,用一根钓索在量那死鱼的残骸。
孩子并不走下岸去。他刚才去过了,其中有个渔夫正在替他看管这条小船。
“他怎么啦?"一名渔夫大声叫道。
“在睡觉,"孩子喊着说。他不在乎人家看见他在哭。"谁都别去打扰他。”
“它从鼻子到尾巴有十八英尺长,"那量鱼的渔夫叫道。
“我相信,”孩子说。
他走进露台饭店,去要一罐咖啡。
“要烫,多加些牛奶和糖在里头。”
“还要什么?”
“不要了。过后我再看他想吃些什么。”
“多大的鱼呀,"饭店老板说。"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鱼。你昨天捉到的那两条也满不错。”
“我的鱼,见鬼去,"孩子说,又哭起来了。
“你想喝点什么吗?"老板问。
“不要,”孩子说。“叫他们别去打扰圣地亚哥。我就回来。”
“跟他说我多么难过。”
“谢谢,”孩子说。
孩子拿着那罐热咖啡直走到老人的窝棚,在他身边坐下,等他醒来。有一回眼看他快醒过来了。可是他又沉睡过去,孩子就跨过大路去借些木柴来热咖啡。
老人终于醒了。
“别坐起来,”孩子说。"把这个喝了。"他倒了些咖啡在一只玻璃杯里。
老人把它接过去喝了。
“它们把我打败了,马诺林,"他说。"它们确实把我打败了。”
“它没有打败你。那条鱼可没有。”
“对。真个的。是后来才吃败仗的。”
“佩德里科在看守小船和打鱼的家什。你打算把那鱼头怎么着?”
“让佩德里科把它切碎了,放在捕鱼机里使用。”
“那张长嘴呢?”
“你要你就拿去。”
“我要,”孩子说。"现在我们得来商量一下别的事情。”
“他们来找过我吗?”
“当然啦。派出了海岸警卫队和飞机。”
“海洋非常大,小船很小,不容易看见,”老人说。他感到多么愉快,可以对一个人说话,不再只是自言自语,对着海说话了。"我很想念你,"他说。"你们捉到了什么?”
“头一天一条。第二天一条,第三天两条。”
“好极了。”
“现在我们又可以一起钓鱼了。”
“不。我运气不好。我再不会交好运了。”
“去它的好运,”孩子说。"我会带来好运的。”
“你家里人会怎么说呢?”
“我不在乎。我昨天逮住了两条。不过我们现在要一起钓鱼,因为我还有好多东西需要学。”
“我们得弄一支能扎死鱼的好长矛,经常放在船上。你可以用一辆旧福特牌汽车上的钢板做矛头。我们可以拿到瓜纳巴科亚①去磨。应该把它磨得很锋利,不要回火锻造,免得它会断裂。我的刀子断了。”
“我去弄把刀子来,把钢板也磨磨快。这大风要刮多少天?”
“也许三天。也许还不止。”
“我要把什么都安排好,”孩子说。"你把你的手养好,老大爷。”
“我知道怎样保养它们的。夜里,我吐出了一些奇怪的东西,感到胸膛里有什么东西碎了。”
“把这个也养养好,”孩子说。"躺下吧,老大爷,我去给你拿干净衬衫来。还带点吃的来。”
“我不在这儿的时候的报纸,你也随便带一份来,"老人说。
“你得赶快好起来,因为我还有好多东西要学,你可以把什么都教给我。你吃了多少苦?”
“可不少啊,”老人说。
“我去把吃的东西和报纸拿来,”孩子说。"好好休息吧,老大爷。我到药房去给你的手弄点药来。”
“别忘了跟佩德里科说那鱼头给他了。”
“不会。我记得。”
孩子出了门,顺着那磨损的珊瑚石路走去,他又在哭了。
那天下午,露台饭店来了一群旅游者,有个女人朝下面的海水望去,看见在一些空气酒听和死梭子鱼之间,有一条又粗又长的白色脊骨,一端有条巨大的尾巴,当东风在港外不断地掀起大浪的时候,这尾巴随着潮水晃来晃去。
“那是什么?"她问一名侍者,指着那条大鱼的长长的脊骨,它如今仅仅是垃圾,只等潮水来把它带走了。
“Tiburon①,"侍者说,"Eshark②。"他打算解释这事情的经过。③
“我不知道鲨鱼有这样漂亮的尾巴,形状这样美观。”
“我也不知道,"她的男伴说。
在大路另一头老人的窝棚里,他又睡着了。他依旧脸朝下躺着,孩子坐在他身边,守着他。老人正梦见狮子。
注:①西班牙语:鲨鱼。
②这是侍者用英语讲"鲨鱼"(shark)时读别的发音,前面多了一个元音。
③他想说这是被鲨鱼残杀的大马林鱼的残骸,但说到这里,对方就错以为这是鲨鱼的骨骼了。
《老人与海》梗概:古巴老渔夫圣地亚哥在连续八十四天没捕到鱼的情况下,终于独自钓上了一条大马林鱼,但这条鱼硕大无比,老渔夫在与它搏斗三天两夜后才将他杀死。归程中,老渔夫的帆船一再遭到鲨鱼的袭击。回港时,那条大马林鱼只剩下了鱼头、鱼尾和一条脊骨。
10.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中一名渔夫用钓索量死鱼残骸的情节,从另一个角度表现出人们对老人行为的惊叹与赞美。
B.老人说要把鱼头给佩德里科,说明老人除了具有凶猛、强悍的品格,还有善良、敦厚之美。
C.全文多用对话的方式来叙说故事,语言简洁,明快,显示出海明威小说电报体的独特风格。
D.小说结尾写老人梦见了狮子,这具有鲜明而深刻的寓意,能引发读者的无尽想象。
11.孩子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12.作品结尾写露台饭店来的旅游者与侍者的对话,有什么深刻含义?请简要分析。
五、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中,老人驾着船去出海,带回来的却是一副大得不可思议的鱼骨。只有一个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故事,然而,它却那么清楚而有力地揭示出人性中强悍的一面。
在这场鱼与人的恶战中,老人没有产生过放弃战斗的念头。他把那条鲨鱼当作一个可与之交战的敌手,一次又一次地做着限度之外的战斗,他战胜了。回家的路上,鲨鱼抢劫他的猎物。他用木棍、用桨,甚至用舵和鲨鱼搏斗,直到他要保卫的东西失去了保卫的价值,直到这场搏斗已经变得毫无意义的时候他才住手。
有人说老人桑地亚哥是一个失败了的英雄。尽管他是条硬汉,但还是失败了。
什么叫失败?也许可以说,人去做一件事情,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这就是失败。但是,那些与命运斗争的人,那些做接近自己限度的斗争的人,却天生地接近这种失败。一个想探索自然奥秘的人也常常会失败,一个想改革社会的人更是会常常失败。只有那些安于自己限度之内的生活的人才总是“胜利”,这种“胜利者”之所以常胜不败,只是因为他的对手是早已降伏的,或者说,他根本没有投入斗争。
在人生的道路上,“失败”这个词还有另外的含义,即是指人失去了继续斗争的信心,放下了手中的武器。人类向限度屈服,这才是真正的失败。而没有放下手中武器,还在继续斗争,继续向限度挑战的人并没有失败。如此看来,老人没有失败,老人从未放下武器,只不过是丧失了武器。老人没有失去信心,因此不应当说他是“失败了的英雄”。
那么,什么也没有得到的老人竟是胜利的吗?
我确是这样看的。我认为,胜利就是战斗到最后的时刻。老人总怀着无比的勇气走向莫测的大海,他的信心是不可战胜的。
人类本身也有自己的限度,但是当人们一再把手伸到限度之外,这个限度就一天一天地扩大了。人类在与限度的斗争中成长。他们把飞船送上太空,他们也用简陋的渔具在加勒比海捕捉巨大的马林鱼。这些事情是同样伟大的。做这样不可思议的事情的人都是英雄。而那些永远不肯或不能越出自己限度的人是平庸的人。
在人类前进的道路上,强者与弱者的命运是不同的。强者带有人性中强悍的一面,弱者带有人性中软弱的一面。强者为弱者开辟道路,但是强者往往为弱者所奴役,就像老人是为大腹便便的游客打鱼一样。
《老人与海》讲了一个老渔夫的故事,但是在这个故事里却揭示了人类共同的命运。
(王小波《海明威的〈老人与海>》)
13.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海明威的《老人与海》,讲述了一个非常简单的故事,小说的内涵也很简单。
B.主人公桑地亚哥是--个做接近自己限度与命运斗争的必然失败者的典型代表。
C.桑地亚哥虽然用各种工具与鲨鱼搏斗,但他要保卫的东西却没有保卫的价值。
D.小说的主人公桑地亚哥最为可贵的,是他一次又一次地做着限度之外的战斗。
14.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先概述小说的故事梗概,重点在主人公的战斗,然后再加以论证,叙议结合。
B.文章用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来论证胜利者与失败者的高下之别和价值意义所在。
C.文章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自问自答的方式逐层深入论证,探讨英雄与失败的关系。
D.文章围绕着桑地亚哥身上所揭示出来的人性中强悍的一面作为中心论点进行论证。
15.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老人与海》的故事揭示了人类共同的命运,即奋斗永远伴随着失败与牺牲的悲剧。
B.人类有着自己的限度,但桑地亚哥的身上却体现了人类敢于向限度之外斗争的精神。
C.失败既指做事没有达到预期目的,更指失去了继续斗争的信心,这才是真正的失败。
D.桑地亚哥是个强者,有着人性中强悍的一面,但往往为大腹便便的游客弱者所奴役。
六、微写作
16.《老人与海》主要运用心理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这些心理描写既有直接的内心活动,也有环境衬托,还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来表现心理,但用得最多的是内心独白。运用心理描写的各种手法,自己创设情境,写出“我”的心理活动的变化过程。要求:语言生动、连贯、得体;不少于200字。
试卷第8页,共8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识记能力。
A项,“鲭(jīnɡ)鲨”错误,应为“鲭(qīnɡ)鲨”。
B项,“桅杆(ɡǎn)”应读“桅杆(ɡān)”。
D项,“残骸(hài)”错误,应为“残骸(hái)”。
故选C。
2.A
【详解】
本题考查汉字字形的书写能力。
A项,“白浪涛天”应写作“白浪滔天”。
故选A。
3.C
【详解】
本题考查常见成语的运用能力。
①求全责备:对人对事要求十全十美,毫无缺点。语句中用来表达不必要求春晚过于完美,使用正确。
②居心叵测:存心险恶,不可推测,属于贬义词。语句中用来表达海明威苦心构思作品,褒贬误用,使用错误。
③肆意妄为:指毫无顾忌地胡作非为。语句中用来表达一些领导干部胡作非为,使用正确。
④浩如烟海:形容文献、资料等非常丰富。语句中用来表达行星很多,使用对象错。
⑤望其项背:能够望见别人的颈的后部和背脊,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句)。语句中该词用于肯定句中,使用错误。
⑥所向无敌:意思是力量强大,无往不胜。语句中用来表达美国梦之队无往不胜,使用正确。
故选C。
4.B
【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B项,“彰显强大困境下人的脆弱,作者对其给予了极大的同情”错。这些心理独白,忠实记录了老人的内心活动,真实展现老人的思想感受, 刻画了老人自豪、坚毅与孤独,闪烁着哲理的光辉,丰富了小说的思想。
故选B。
5.C
6.同学A,关联词语“不是……更是……”用错,应改为“不是……而是……”。
同学B,成语“相爱相杀”用错,可改为“相互影响”。
同学D,成语“视而不见”不能带宾语,可以改成“对……视而不见”。
【分析】
5.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准确得体,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A.“不是他的敌人,更是陪伴他的朋友”错误,“不是……更是……”搭配不当,抓住“敌人”“朋友”分析,此处可以用“不是……而是……”。
B.“老人与大海是一种相爱相杀的关系”错误。相爱相杀:指既相爱又相互伤害,很纠结的爱情,彼此很相爱渴望在一起,在一起又许多伤害。用来形容“老人与大海”的关系,不合语境。结合后面“一方面大海是老人生存的依赖,另一方面大海为老人带来种种艰难的挑战”分析,可以改为“相互影响”。
D.“其他村民视而不见老人所付出的努力”错误。视而不见,指不注意,不重视,睁着眼却没看见。后面不能加宾语,可以改成“对……视而不见”。
以上四位同学留言中语言表达既准确,又得体的一句是同学C。
故选C。
6.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同学A,“不是他的敌人,更是陪伴他的朋友”错误,“不是……更是……”搭配不当,抓住“敌人”“朋友”分析,此处可以用“不是……而是……”。
同学B,“老人与大海是一种相爱相杀的关系”错误。相爱相杀:指既相爱又相互伤害,很纠结的爱情,彼此很相爱渴望在一起,在一起又许多伤害。用来形容“老人与大海”的关系,不合语境。结合后面“一方面大海是老人生存的依赖,另一方面大海为老人带来种种艰难的挑战”分析,可以改为“相互影响”。
同学D,“其他村民视而不见老人所付出的努力”错误。视而不见,指不注意,不重视,睁着眼却没看见。后面不能加宾语,可以改成“对……视而不见”。
7.海明威早年书信集将出版。
【详解】
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压缩语段是考查学生对信息进行概括、归纳、提炼、表达的能力,它要求把一段话的主要内容用极其简要的文字准确地概括并表达出来。准确、全面、表述清楚是压缩语段的关键。这类题目解答时要认真阅读所给文段,明确文段内容,然后划分层次筛选重点语句进行概括。本题属于新闻类材料压缩,解答本题,可从新闻导语部分入手进行概括,即人物+事件。从“这位美国已故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书信集第一集将于今年10月出版”可知人物和事件,人物:海明威;事件:早年书信集将出版。然后据此概括即可。注意字数限制。
8.示例,热爱生命需要我们珍惜生命,维护生命的尊严。在面对挫折、困难、疾病、不幸的时候,我们不能失去勇气、信念,不能屈服于命运,哪怕付出沉重的代价,也要以顽强的毅力、生存的智慧保持生命的活力,坚守理想,继续追求。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扩写句子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扩写的要求,如本题“阅读下面对海明威《老人与海》的评价文字,然后用上加点的词语扩展成一段议论抒情的文字,可以不考虑词序”,然后分析这些词语所在的语境,明确这一语境表达的意思,再确定一个表达的主题,使用议论、抒情的方式进行拟写。首先分析语段的意思,这个语段主要是展示《老人与海》的主人公在命运面前的不屈服,他借助自己的毅力、勇气、智慧捍卫了人的灵魂的尊严;然后分析“代价”“命运”“勇气”“毅力”“智慧”“尊严”这些词语之间的关联,“命运”是我们面临的现状,一般是坎坷的,而“代价”是面对这样的命运要付出的东西,“勇气”是面对这样命运所要具备的精神,“毅力”“智慧”是战胜这样命运要具备的品质,而“尊严”是最终维护的对象,明确了这些,就可以按照要求拟写。
9.白发像雪花一样覆盖在他的头上,岁月的痕迹也在他的额头上刻满了年轮,可是,一点不见他颓靡的表情,忧伤的神态。你看,他那两只眼睛炯炯有神,犹如黑暗中的灯塔,可以照亮一切;目光犀利且深邃,仿佛一把青锋宝剑,足以看穿一切;他的鼻梁高高挺起,就是那络腮胡子也是那般刚毅。是啊,海明威一生,经历的事情太多太多,但他从不言败。这不正是这个“硬汉子”的真实写照吗?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的能力。
作答时,要仔细观察海明威的头像,从各个不同的角度进行描绘,如头发、眼睛、鼻梁、胡须等。
同时,也要注意题干中的隐性要求,体现海明威“硬汉子”的精神、气质,如目光犀利且深邃,仿佛一把青锋宝剑,足以看穿一切等。
10.B
11.①侧面表现老人形象。孩子要跟老人学钓鱼、哭泣等情节,突出了老人刚毅、坚强的性格特征。②推动情节发展(或起到线索作用)。孩子与他人的对话,交代了老人回到窝棚后的情况。③深化主旨。借助孩子对老人的崇敬,作品赞美和讴歌了不服输的硬汉精神。④创设了友善、和谐的环境氛围。孩子与周围人对老人的关心,表现出老人所处环境的和谐、美好。
12.①进一步强化了老人最终一无所获的结局;②旅游者的误解既是对老人的赞美,也揭示了过程胜于结果的人生哲理;③与下文老人梦见狮子形成对比,突出老人勇敢、顽强的精神品质。
【解析】
10.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这属于综合题,既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形象的技巧,也考查故事的情节、主旨和环境。B项,“老人说要把鱼头给佩德里科,说明老人除了具有凶猛、强悍的品格”有误,“凶猛”“强悍”这一分析不准确,这一内容展示的是老人善良、敦厚的美德。
11.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孩子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这是考查小说中次要人物的作用。一般可以从情节、主要人物、主旨等几个角度作答。从文中来看,孩子看到老人在睡觉,孩子与他人对话,孩子回到窝棚与老人的交谈等等,这些内容串起了整篇文章,“孩子”在文中起到线索作用,同时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如文中多次写到孩子“哭泣”,写到孩子“要跟老人学钓鱼”,这些内容都是对老人的侧面衬托,这是借助对孩子的描写来表现老人刚毅、坚强的性格特征;作者借写孩子对老人的崇敬来表达对不服输的硬汉精神的赞叹和歌颂;借助孩子引出周围人对老人的关注,展示了一个和谐的社会氛围。
点睛:次要人物即陪衬人物或线索人物,其作用一般有:①对主要人物起陪衬作用;②贯穿全文的线索,特别是以第一人称叙述的“我”,多起到叙述和见证人的作用,增加小说的真实性;③同主要人物一同揭示或凸显主旨;④推动情节发展。答题的时候,应先圈出与次要人物相关的情节,如本文中孩子到窝棚看老人,到露台饭店要一罐咖啡,与周围的人交谈,与老人交谈,等等,由这些内容可以知道,“孩子”在本文中起到线索作用,推动情节发展;然后再圈出次要人物与主要人物发生关联的地方,如本文中孩子为老人哭泣,要向老人学钓鱼,等等,这些内容都是侧面展示主要人物的特点,围绕这些方面答题即可。
12.试题分析:题干要求“作品结尾写露台饭店来的旅游者与侍者的对话,有什么深刻含义”,这是考查对句子内涵的理解。首先找到对话,“‘那是什么?’……‘Tiburon,’……‘Eshark。’……‘我不知道鲨鱼有这样漂亮的尾巴,形状这样美观’‘我也不知道’”,侍者想说这是被鲨鱼残杀的大马林鱼的残骸,但旅游者错以为这是鲨鱼的骨骼,而这种误解恰恰是对老人的赞美;同时老人的成果——那条硕大无比的马林鱼,只剩下了鱼头、鱼尾和一条脊骨,且被误认为是“鲨鱼”,这就进一步强化了老人最终一无所获的结局,但虽然结果是一无所获,而过程却不可遗忘,借助旅游者的赞美揭示了过程胜于结果这一人生哲理,后文又写到“老人正梦见狮子”,此处的“一无所有”与“梦见狮子”形成对比,表现出老人勇敢顽强的精神。
13.D
14.B
15.A
【分析】
1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A.“小说的内涵也很简单”错误,文章第一段说的是“只有一个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故事,然而,它却那么清楚而有力地揭示出人性中强悍的一面”,内涵不简单。
B.“必然失败”错误,文中说“有人说老人桑地亚哥是一个失败了的英雄”,这是有的人的看法,而作者认为“而没有放下手中武器,还在继续斗争,继续向限度挑战的人并没有失败。如此看来,老人没有失败,老人从未放下武器,只不过是丧失了武器。老人没有失去信心,因此不应当说他是‘失败了的英雄’””。
C.“他要保卫的东西却没有保卫的价值”错误,文中说的是“他把那条鲨鱼当作一个可与之交战的敌手,一次又一次地做着限度之外的战斗……直到他要保卫的东西失去了保卫的价值,直到这场搏斗已经变得毫无意义的时候他才住手”,并非没有保卫的价值。
故选D。
14.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B.“举例论证”错误,文中论证胜利者和失败者的高下之别和价值意义的时候,应该是使用对比论证。
故选B。
15.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A“人类共同的命运,即奋斗永远伴随着失败与牺牲的悲剧”错误,文章最后一段明确说明“在人类前进的道路上,强者与弱者的命运是不同的……”。
故选A。
16.示例:圣地亚哥的豪言如雷贯耳,震击着我的耳膜,震撼着我的心灵,我恍然大悟:小小的挫折怎么就能打败自己呢?不,应该说是我自己打败了自己。面对小小的失利或者打击就失去信心与斗志,那以后的漫长人生我又该如何应对呢?人生道路坎坷不平,没有人能一帆风顺,因而,我决不能轻言放弃。在整个世界里,我可能只是一个人;可在某个人眼里,我可能就是整个世界呀。我不只是为自己而活着,我肩上担负着责任与使命;我过去可以不成熟,但我不可以不在磨砺中成长。想着这些,我感觉浑身充满了力量。
【详解】
本题考查微写作能力。
写作时要结合《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的形象特点及精神——面对困难和挑战,不畏艰险独自战斗,面对失败又表现出坦然镇定,面对压力仍然保持顽强毅力等——写出“我”的心理变化“过程”。注意表达要生动、连贯、得体,同时不能少于200字。
答案第6页,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