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蒲柳人家(节选)同步练习 (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课 蒲柳人家(节选)同步练习 (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4.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0-31 19:47: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1- 2022学年度人教版初中课时过关培优小训练
九年级下册语文
班级 姓名
第二单元
第8课*蒲柳人家(节选)
1. 下列词语中,每对加点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
A.礼聘/驰骋  盘桓/断壁残垣
B.驾驭/防御  荣膺/鹰击长空
C.腌臜/肮脏  山楂/吱吱喳喳
D.烙印/炮烙  掂量/拈轻怕重
2. 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敝闷 天灵盖 勃然大怒 不依不饶
B.绽裂 擀面杖 通霄达旦 腰缠万贯
C.熏陶 黄梁梦 枯燥乏味 提心吊胆
D.隐匿 驴打滚 如坐针毡 呱呱坠地
3.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驻村扶贫工作队妙手回春,充分发挥先进文化的引领作用,带领广大群众脱贫致富,建设新农村。
B.在一些国家对新冠疫苗望眼欲穿之际,中国已有多款自主研发的新冠疫苗获批上市。
C.刘备身边一人头戴宝蓝朝珠,两肋插刀,好是气派,胯下战马更是衬托出其人相貌堂堂,威风凛凛。
D.[2020广州中考]在学校组织的中秋晚会上,老师和同学们欢聚一堂,吃月饼,赏月色,共享天伦之乐。
4. [2021扬州中考]下列三句话填入文段对应的空缺处,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
“唐宋元明清,从古看到今。”
    ,    ,    。大运河的滟滟波光映照着扬州历史的变迁。可不是个好地方
①明月湖畔璀璨的灯光彰显着今日的辉煌
②古木兰院的千年银杏诉说着隋唐风流
③东关街上琳琅满目的商品含蕴着明清时尚
A.②①③ B.③①②
C.①③② D.②③①
5. 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年关,指农历年底。旧时欠租、负债的人必须在这时清偿债务,过年像过关一样,所以称为年关。
B.洗三,旧俗在婴儿出生后第三十天要举行沐浴仪式,会集亲朋好友为婴儿祝福。
C.魏碑,南北朝时期北魏、东魏与西魏石刻书迹的统称,字体结构严密,笔力强劲。
D.文庙,孔庙的别称。唐玄宗开元年间封孔子为文宣王,所以称孔庙为文宣王庙,明代以后称“文庙”。
6. 下列对本文语言特色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
A.语言古朴典雅、凝练厚重,寥寥数语就能把人物的性格表现出来。
B.句式整散结合、参差错落,多用短句,读起来节奏鲜明。
C.采用了民间口语与俗语,乡土气息浓郁,带有诙谐与幽默的意味。
D.继承了说唱艺术的特点,讲究押韵和对偶,读来朗朗上口。
7. [2020安徽宿州教学质检]综合性学习。
家风,指一种由父母或祖辈提倡并言传身教、用以约束和规范家庭成员言行的风尚和作风,是家庭成员成长的“地基”。请按要求完成综合性学习活动。
(1)【语句仿写】上图是孙仁同学在活动中创作的一幅反映家风的漫画,请你根据漫画完成下面的仿写。
好家风弘扬家庭美德,
孝行为            。
(2)【调查探究】相关调查显示,最受重视的三大传统家风是:诚实守信、尊老爱幼和待人忠厚,而最受推崇的新家风依次是:不啃老不坑爹、民主平等、互相体谅等。请结合以下调查结果,写出你的探究结果。(不少于两点)
对传统家风和新家风推崇情况的调查统计
8.[2021南充中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四季平安
①这么大的雪,小杨不会来了吧。
②一场雪封实了白露河两岸。白露河在这儿打了一个大深弯,河堤似鸟儿的双翼,大娘住在东边的翼尖上。现在,在大娘眼里,这鸟儿是巨大的白天鹅,在白茫茫的天地间扇动着翅膀。
③小杨是她的帮扶责任人。他初来的时候,老太太生病躺在床上,一只干瘦炸毛的猫,在窗台上饿得有气无力地叫着。搂柴生火、舀水做饭,土灶被他烧得红红火火。这孩子说,他家住在这白露河上边十几里的南河湾,爹妈都在家里种着地。大娘喝完稀粥,问起南河湾一个远门亲戚,小杨还真认得。
④小杨说:“大娘啊,现在政策好啊,没自来水,政府给你接,有病了,政府给你治,没钱花了,政府有低保,你这种情况,明个给你申请个最低生活保障金……”“这我都知道,我老了,不能干了,让我上敬老院,我舍不得这鸡鸭猫狗小菜园老果树,我身边少的是人啊。”“不是有我吗 明天啊我陪大娘去县城看病去。”临走时,小杨要和大娘合个影,大娘死活不依,脸朝床里,怎么劝都扭不过来。大娘说:“回去问你爹妈,咱这白露河边可是有规矩的,像我这样不阴不阳的人,是不兴跟人照相的,会吸别人阳寿的。”小杨说:“我年轻力壮的,我不怕你吸我阳寿。”“你是好人,我更不能跟你照相。”小杨被逼得没办法,才不好意思地说:“我在省城工作的女朋友想看看我工作的样子。”大娘这才下了床,洗洗脸,把花白的头发往耳根捋了捋,坐下来。小杨站在她后面,把手机伸到前面,说大娘的气色好着呢。大娘笑了,小杨也笑了。
⑤从县医院回来,用大娘自己的话说,前一阵子是自己吓自己,本没得什么该死的病,还没到阎王爷收她的时候,腿弯也有劲了,腰板也直了,手也灵活了。每逢周六扶贫日,小杨都会过来,陪她拔拔草,挖挖地,种种菜,小菜园红是红,紫是紫,青是青,绿是绿,小鸭在池塘里扎猛子,小鸡振膀子能飞上树。小杨用生了锈的镰刀,把宅前屋后的杂草割得光光的,偏偏留下几丛野花来,剪下老枝,留下新头,花开得又大又旺。
⑥来一次,把院子打扫一遍,从河边挑来黄沙,把院子铺得平平坦坦。八月十五,小杨送来了一大盒子月饼,说是女朋友从大城市里寄来的,一共两盒,送给他爹妈一盒,带来这一盒。
⑦元旦前,小杨匆匆忙忙来说:“大娘,我这段时间有点小事,顾不上来了,有事给我打电话。”小杨给大娘买了个老年手机,教会了大娘一个动作,摁住键盘上的“1”不动,小杨的手机被拨通了,铃声愉快地响了起来。只顾学手机充电,接听、拨打电话了,还没问小杨啥事,小杨走得没影了,大娘撵到村部也没追上,这孩子太急了。驻村的工作队员嘻嘻哈哈地告诉她:“能不急吗 小杨要接他女朋友回来结婚了。”
⑧总得给他们做点啥。大娘有了心事,老了不中用了,做点啥呢 大娘想起她年轻时的一件老活计来。她在老木箱子里扒出了牛皮纸包,打开纸包,呈现出五彩丝线来。拿出几根针,穿上不同颜色的丝线,心,渐渐向记忆打开;手,渐渐灵巧起来;脸,渐渐泛起了喜色。她要把我们春天的草绿,夏天的花红,秋天的天蓝,冬天的雪白,一针一线地绣出来。小杨来时,她总悄悄地把活计藏起来,她守着她的秘密,心里是满满的温暖。
⑨小杨说今天来给她送对联。这么深的雪,可能过不来了。天晴了,白露河滩里跳荡着各式各样的光,晃着大娘的眼睛。一转眼,敞开着羽绒服,脸上淌着热汗,头上冒着热气的小杨站在了她面前。小杨让大娘到厨房里烧水打面浆。他开始揭掉旧春联,刮擦干净门堂门框,等大娘把热腾腾的面浆端来,小杨先找出一张横联贴在了门上方。扯端正拍平实了:四季平安。
⑩四季平安,大娘念叨出声来。小杨一愣,从高凳子上跳下来:“大娘,你不是不识字吗 ”大娘从屋里端出一笸箩花花绿绿的物件来:小孩的花顶帽、红肚兜、凤头单鞋、虎头棉靴……每件上面都绣着“四季平安”!
(作者:杨帮立。有删改)
(1). 阅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小杨为大娘做了哪几件事。
(2). 小说中的大娘是一个怎样的人 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3). 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文中第②段画线句。
(4). 小说结尾段极其精妙,请从情节和情感两方面简要分析。
(5). 你认为小说的主人公是谁 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1.B A项,pìn/chěng,huán/yuán。B项,yù/yù,yīng/ yīng。C项,ā/āng,zhā/zhā。D项,lào/luò,diān/niān。
2.D A项,敝闷—憋闷。B项,通霄达旦—通宵达旦。C项,黄梁梦—黄粱梦。
3.B B项,望眼欲穿:快把眼睛望穿了,形容盼望殷切。使用正确。A项,妙手回春:称赞医生医道高明,能把垂危的病人治好。用在该句中,使用对象错误。C项,两肋插刀:指为朋友敢于冒险,甚至牺牲性命。形容重情义、讲义气。此处望文生义,使用不当。D项,天伦之乐:指家庭中亲人团聚的快乐。不合语境。
4.D 本题考查句子的衔接与排序。“唐宋元明清,从古看到今”提示考生,待填的三个句子应按照从古至今的时间顺序排列。①句写的是“今日”,②句写的是“隋唐”,③句写的是“明清”,故正确的顺序应为②③①,答案选D。
5.B 不是“第三十天”,应是“第三天”。
6.A “语言古朴典雅、凝练厚重”错,本文的语言活泼简洁,凝练而富有动感。
7.【答案示例】 (1)影响子孙品行(或:凸显言传身教;践行和谐理念)
(2)①大多数人推崇传统家风。②随着时代的发展,家风的内涵逐渐丰富。③传统家风注重如何为人处世,新家风更重视家庭成员之间的平等。(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解题思路】 (1)漫画中,孩子在父亲的影响(言传身教)下,学会了孝顺,从家风的正面影响角度进行仿写即可。(2)作答表格试题,要看图表的标题和图表的数据,把数据的对比结果与标题内容进行综合分析,采用“对象+特点(变化趋势)”的方式概括作答。结论可多个。如由表中占比数据可知,大多数人推崇传统家风。结合传统家风和新家风的具体内容可知,传统家风注重如何为人处世,新家风更重视家庭成员之间的平等。
8.(1).【答案示例】 为大娘生火做饭;陪大娘看病;和大娘一起收拾菜园和院子;给大娘送月饼;给大娘买手机并教她用手机;为大娘贴春联。(答对4点即得满分。每点1分,共4分)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内容概括。第③段记叙的是小杨初到大娘家,搂柴生火、舀水做饭,还和大娘拉起了家常。可概括为:为大娘生火做饭。第④段与第⑤段中的事件是小杨陪大娘到县医院看病,回来后,大娘变得开朗了很多。小杨陪着大娘一起收拾菜园和院子。可概括出两件事:陪大娘看病;和大娘一起收拾菜园和院子。第⑥段记叙的是八月十五,小杨的女朋友从大城市寄来了两盒月饼,小杨送给大娘一盒。可概括为:给大娘送月饼。第⑦段记叙的是元旦前,小杨给大娘买了一个老年手机,并教会了大娘怎样给自己打电话。可概括为:给大娘买手机并教她用手机。第⑨段记叙的是过年之前,小杨来到大娘家里,给她贴好春联,横批的内容是“四季平安”。可概括为:为大娘贴春联。
(2).【答案示例】 ①大娘是一个善良的人,从她认为拍照会吸小杨阳寿而拒绝拍照可以看出。(如答到迷信也可以酌情给分)②大娘是一个渴望关爱的人,从她等待小杨和认为她“身边少的是人”可以看出。(如答到孤独、孤苦也可酌情给分)③大娘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从她亲手给小杨绣制新婚礼物可以看出。(每点1分,共3分。其他回答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根据第④段中的“像我这样不阴不阳的人,是不兴跟人照相的,会吸别人阳寿的”和“你是好人,我更不能跟你照相”可知,大娘是一个善良的人。根据第④段中的“我身边少的是人啊”和第⑨段中大娘等小杨前来可知,她是一个渴望关爱的人。根据第⑧段中的“总得给他们做点啥。大娘有了心事,老了不中用了,做点啥呢 大娘想起她年轻时的一件老活计来”和第⑩段中的“大娘从屋里端出一笸箩花花绿绿的物件来:小孩的花顶帽、红肚兜、凤头单鞋、虎头棉靴……每件上面都绣着‘四季平安’”可知,她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
(3).【答案示例】 比喻,(1分)大娘将自己居住的河湾比作一只白天鹅,(1分)表达了大娘渴望小杨出现的迫切心理,以及对新生活充满了希望的喜悦心情。(1分)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句子赏析。细读画线句可知,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把大娘居住的河湾比作一只巨大的白天鹅。联系第①段“这么大的雪,小杨不会来了吧”可知,这个比喻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大娘渴望小杨出现的迫切心理。白天鹅在天地间扇动着翅膀,象征着大娘对新生活充满了希望的喜悦心情。
(4).【答案示例】 ①情节上:借小杨之口设问,用大娘端出物件的行动来回答,揭示“秘密”,使故事情节完整,逻辑严密。②情感上:用小孩使用的物件,寄予“早生贵子”的美好祝愿,表明大娘对小杨新婚的美好祝福。“四季平安”表现了小杨和大娘心往一处想,共同奔向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共4分,情节、情感各2分)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写作手法。从情节上来看,本段小杨对于大娘不识字的疑问引出了大娘端出各种小孩衣物的情节,这一情节照应了第⑧段中的“秘密”,使故事情节完整,符合逻辑。从情感上来看,小杨就要和女朋友结婚了,大娘用自己做的小孩衣物寄予了“早生贵子”的美好祝愿。这是大娘对小杨婚姻的美好祝福,体现了大娘的善良和感恩心理。大娘在每件衣服上都绣了“四季平安”,这同样也是小杨在大娘门上贴的横批的内容,表现了小杨和大娘想法一致,共同奔向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
(5).【答案示例】 示例一:我认为主人公是小杨,(1分)文章大量篇幅在写小杨帮扶大娘;写大娘是为了衬托小杨的工作卓有成效;写小杨的扶贫工作与本文对扶贫工作的肯定这一主题是相符的。(3分)
示例二:我认为主人公是大娘,(1分)文章大量篇幅在写大娘接受帮扶前后的变化;写小杨的帮扶是为了衬托大娘被帮扶后的变化;大娘的前后变化与本文对扶贫工作的肯定这一主题是相符的。(3分)
示例三:我认为主人公是小杨和大娘,(1分)文章对小杨与大娘所着笔墨相当,写小杨所做的工作与大娘前后的变化共同体现了扶贫工作的成效,与本文对扶贫工作的肯定这一主题是相符的。(3分)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任答一方即可得分。表明观点1分,理由3分,共4分)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判断小说的主人公。开放类试题,言之成理即可。可以认为小杨是主人公。因为文本的主要事件是小杨帮扶大娘,照顾大娘的生活,带她去看病等。大娘在小杨的帮扶下,不仅看好了病,而且对生活重新充满了希望。她的转变从侧面衬托了小杨工作的卓有成效。通过小杨这一形象,表现了文章主旨:对扶贫工作的肯定,对扶贫干部的赞美。可以认为大娘是主人公。文中运用对比的手法,大娘得到小杨帮扶前后不同的生活态度形成了对比。通过大娘的变化,体现了扶贫工作取得的成绩,表现了文章主旨:对扶贫工作的肯定。也可以认为两人同是主人公。理由综合以上分析表述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