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中日战争

文档属性

名称 甲午中日战争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09-05 10:03: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阅读课本P16—18并看插图,回答以下问题:
1._____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中国战败后签订《 》
条约。
2.在黄海海战中牺牲的清军将领是___________。
3. _________战役后,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4.甲午中日战争中,日本在 _______对中国居民进行野
蛮的大屠杀。
5.强迫日本放弃辽东半岛的三国是 _____、_____、_____。
6.“台湾今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这副对联中,台湾归日本
在《 》中规定的,颐和园又搭天棚是要___________。
这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午中午战争中清政府战败的原因
材料1 甲午中日战争中,礼部侍郎志锐上书说:“综计中日交涉以来……我愈退则彼愈进,我益让则彼益骄,养痛遗患,以至今日,夷焰张,贪婪不已,一误再误,则中国从此无安枕之日。”
材料2 1895年有人写出这样的对联:“台湾今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
甲午中午战争中清政府战败的原因
合作探讨:
1、志锐在上书中对中国清政府和日本分别持怎样的看法?
2、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志锐对日的主张是什么?
4、台湾是中国的领土,为什么“今已归日本”?
5、“颐和园又搭天棚”,做什么?
6、综合有关材料,探讨甲午中午战争中清政府战败的原因。
3、志锐对日本的看法是否正确?请用甲午战争的有关史实证明你的判断。
《马关条约》
1895年,李鸿章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在日本马关签订《马关条约》,规定:清政府割让辽宁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开通商口岸等。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马关条约》
中日双方在日本马关春帆楼签订《马关条约》
伊藤博文
邓世昌
1894年黄海海战中,“致远”舰管带邓世昌在战舰受重创侧倾的情况下,下令全速撞向日本旗舰“吉野”号,决心与其同归于尽,不幸被鱼雷击中,他放弃生还的机会,同全舰200余名官兵壮烈殉国。
邓世昌
邓世昌
邓世昌统带的致远舰01
黄海海战
1894年9月北洋舰队执行护航任务,至鸭绿江口大东沟后返航,突遭日本海军舰队攻击,北洋舰队奋起反击。双方在黄海海面展开激战,经过黄海激战,中国损失5艘军舰。日本舰队也受重创。
黄海海战
黄海海战
黄海海战经过示意图
旅顺大屠杀
日军占领旅顺后,大肆屠杀当地居民,历时三昼夜,死难者近两万人,全城仅存36人。大屠杀的目睹者英国人阿伦在《旅顺落难记》一书中,记录了日军大屠杀的种种惨状。他写道:“日军进城后,满路都是被杀者的尸体,竟辨不清路来。在一个池塘边,站满了日军,赶着一群老百姓,往池塘里跳。只见水里有断头的、腰斩的、穿胸的、破腹的,搅作一团。”
旅顺大屠杀
旅顺大屠杀
台湾人民抗击日军的斗争
《马关条约》签署的消息传到台湾,引起巨大震动。人们聚在一起放声大哭,哭声震野。台湾人民鸣锣罢市,发誓“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台湾人民组织义军在丘逢甲、徐骧率领下与刘永福黑旗军互相配合,打击日军。虽然以失败告终,但台湾人民反抗日本殖民统,争取回归祖国的斗争一刻也没有停止过。
台湾人民抗击日军的斗争
台湾人民抗击日军斗争形势图
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又一次深重的民族灾难,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是民族危机最严重的时期。清王朝腐朽不堪、积贫积弱现象彻底暴露,亡国之祸迫在眉睫。
1.某电视台要拍摄历史剧《北洋水师》,编写剧本时应该首先阅读下列哪个人物的传记。( )
A 林则徐 B 康有为
C 邓世昌 D 孙中山
C
2.签订《马关条约》的中方大臣是( )
A 左宗棠 B 李鸿章
C 慈禧太后 D 林则徐
B
3.在近代史上,曾经割占中国领土的国家有( )
(1)俄国(2)法国(3)英国(4)日本
A (1)(2)(3) B (1)(2)(4)
C (1)(3)(4) D (2)(3)(4)
C
4.下列四条约中,规定赔款白银二亿两给一国的是( )
A. 南京条约》 B 《瑗珲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C
号称亚洲第一、世界第六的北洋舰队在甲午海战全军覆没,庞大的清政府被迫与刚刚兴起的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学习这段历史,你有什么感触?
甲午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落后的清政府是无法与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日本相比的,避免以后类似耻辱的重演,我们就必须进一步增强我们的综合实力,建立一个强大的国家。
北洋水师
1874年日本派兵侵略台湾,引起朝野警惕,清政府于是决定每年拨出四百万两作为经费(实际用在购置军舰款项只为每年一百万两),筹建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北洋水师1888年于山东威海卫刘公岛正式成立,是清朝建立的第一支近代海军舰队,在当时堪称世界第六、亚洲第一。
北洋舰队高级军官几乎全为福州船政学堂毕业,并多曾到英国海军学院留学实习。中层军官内多有原留美幼童。舰队内一直有外国人担任军官作技术专家及指导。北洋舰队的军官多能操英语,内部指挥命令以英语发号。